《中国英才家庭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英才家庭造-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继续申辩:“经常说话就是谈恋爱吗?我跟谁谁谁也经常说话啊!”

这种似是而非的误判,一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来还可能加速他们的恋爱步伐。所以,孩子恋情不明朗,与其误判,不如不判。

第三点,中学生初次接触爱情,看得既美好又神秘,家长采取淡化的处理方式最为适宜。如果家长适当引导,这场几乎注定失败的感情,可以安然走过。如果家长过分干预,反而会助长这种关系,使得两人更加难解难分。有些家长甚至刻意把恋爱说得多么丑恶,让孩子对异性产生一种成见和阴影,终生挥之不去。

其实,少男少女之间也有他们的烦恼。相处得密切时,他们会发现对方各种各样的毛病,又缺乏斗争经验,吵一架、生场气,从此就互相不答?了。我的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只要不是特别出格,我一般装作没看见。往往过了一段,他们自己就分手了。

我凑上去问:“我看你们之前挺好的,现在怎么又不行了呢?”

“唉,别提啦!咱们不说这事儿,成么?”

(一)

戴军讲过一件处理孩子早恋的故事。他有一个同事的女儿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出双入对,甜蜜极了。

有一天,女孩的妈妈开口了:“听说,你谈上了?”

孩子一愣:“嗯?哦。”

“这个周末,你们再多叫两个同学,到咱们家,我下厨。”

孩子不知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答应了。

到了周末,孩子们疯完、闹完,各自回家了。女儿非常紧张地问她妈妈:“哎,妈,您觉得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那个……您觉得怎么样?”

“哦———”妈妈如梦初醒,“你是说那个男朋友?”

女儿羞涩地点点头。

妈妈卖起关子:“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

“他呀……就那样吧。反正不如你爸爸当年。”

“是吗?”女儿的自信心受到挫折。

“我就是这么一说,他———好像有点罗圈腿吧?”

“啊?”女儿备受打击:“妈,您怎么看出来他有罗圈腿?”

“是啊。你没看出来么?”

女儿极其失落地回到自己房间,越想越不甘:跟一个罗圈腿的男孩谈恋爱,一点都不酷!

从此以后,女孩怎么看那个男孩怎么不顺眼,不到一个月,就和男孩断交了。

中学生的恋情纯真又脆弱,任性又盲目。看似无心的几句评价,就能动摇孩子的感情;这个妈妈摸准了孩子的脉,手段可谓高明。

话说回来,孩子性格开朗随和,即使恋爱,一般也不会陷得太深,能自我解脱。往往那些家庭关爱不够、温暖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恋爱问题。比如,孩子哪次考试没考好,或者跟哪个同学闹别扭了,他要是跟父母关系好,回家一倾诉,大大咧咧地,就过去了。如果父母不理解,甚至横眉冷对、骂骂咧咧;一旦出现异性的安慰,爱情的火花一下子就擦着了。所以说,中学生恋爱多半是突发事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很少有蓄谋已久,早早地就看上了的。

(二)

两个大张旗鼓走到一起的中学生,一般长久不了,还不等我出手,闹点儿小摩擦,两人就拜拜了。最痛苦是暗恋的孩子,心里喜欢着对方,又得不到回应,相思之苦只能一人承担。

我在山东工作期间,有个女孩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我找她谈:“最近你有什么心事吗?”

她保持沉默。

我又说:“你父母不在跟前,你又比较内向。有什么话千万别埋在心里面,有什么事老师可以给你想办法。你要相信,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这个孩子就哭了。

她说:“我特别喜欢一个男生,可是这个男生经常伤害我。”

我赶紧问:“他怎么伤害你了?”

她哭着说:“他明明知道我喜欢他,故意在我面前和另外一个女生甜甜蜜蜜的;他明明知道我喜欢他,经常在我面前说些风凉话;他明明知道我喜欢他,看到我不理不睬,弄得我没心思听课。有时候听到他跟同学说几句话,我也觉得他在说我。”

我叹了口气:“这样啊,他喜欢你吗?”

“他喜欢我。”

“你怎么知道的?”

“有一次,他跟我说,我多聪明,长得多漂亮,将来一定是个贤妻良母。”

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我也了解。和她的内向截然相反,那个男孩性格外向,好打篮球,跟谁都能合得来。很多女孩子喜欢跟这个男孩逗趣,可她们不当真,只有这女孩把这些都搁心里了。

我说:“我能不能代表你,跟他谈一谈?”

“行吧!”

有一天,我瞅着个机会,跟男孩提起这件事,不料他委屈得哭了。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把谈恋爱看得像污点一样严重。

他说:“王老师,我绝对没有这种事,也从来没往这方面想。我不会有意去伤害谁。”

我说:“我理解你,但是,你也得理解人家女孩吧!你看,我都有一点妒忌你了。这么漂亮的女孩暗恋着你,说明你多有人缘呀!但是,第一,你不要因为人家喜欢你,而去记恨人家,那就显得咱们的品位太低了,心胸太狭窄了。你能不能做得到?”

他擦干眼泪:“老师,我能。”

我说:“好,男子汉!第二,你对这个女孩到底有没有好感?”

他坚持说:“王老师,说实话,我没有。我们只是同学关系。”

我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如此,你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要格外考虑这个女孩可能的心理反应,千万别给对方造成伤害。如果你今天烧一把烈火,明天泼一瓢冷水的,这个女孩就没法过了。”

“明白了。”

在我们师生两代男人持久细致的努力下,女孩慢慢走出了情感的牢笼,逐步淡忘了初恋的伤痛。

做客《鲁豫有约》的时候,鲁豫笑眯眯地问我:“王老师,您当了20多年班主任,总共拆了多少对啊?”好像我是个冷酷无情的封建家长。

我无可奈何地说:“大概每年帮助两三对归于平静吧!”

她又问我:“如果学生因为恋爱,互相帮助,一起往前进;您还反对吗?”

我再次欲倒:“就我的经验,没见过互相帮助,一起往前进的;互相帮助,一起往后退的,倒是不少!”

相爱容易相处难,中学生恋爱给孩子们带来最初的伤害,真是数不胜数。如果两个孩子品质都很好,成不成还能做朋友;万一有一方———特别是男方———品质比较差,以后就危险了。比如:两个人甜甜蜜蜜的时候,难免有些话说得有点过头,如果这个男孩把这些话传播出去,甚至再有几张亲密的照片,公布出来,女孩往往就没法做人了。所以,男女生谈恋爱,女孩如果不会保护自己,往往更容易受伤。

我带过一个女生,因为恋爱,竟然出现精神分裂,学校只好劝退。那是一个非常老套的“痴情女和负心汉”的故事。可双方都是未成年人,肇事者无法承担任何责任。

那天一早,我送女孩一路翻山越岭,来到他们家,天已经黑了。全家人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剥花生米,红扑扑的,洒满了一炕。女孩的爸爸原打算,第二天背着这些花生,到二十多里以外的镇上去卖,然后再上县城给孩子交学费。

谁知,我先把孩子送回来了。家长知道了女儿的情况,什么话也没说,不住地流泪,默默地点头。那时我还年轻,第一年参加工作。我止不住地忏悔:“为什么我的学生心理有问题,我一直蒙在鼓里?为什么我不能保护好我的学生?”

上个世纪80年代的贫穷山村,培养一个高中生是多么艰难啊。一个曾经那么聪明、美丽的女孩,就这么早早地毁在感情问题上了。从此以后,我暗暗发誓:教不教得好数学是次要的,'奇''书''网'能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我的终极追求。

所以,我们班上的哪个女同学要是接到男生的橄榄枝了,无所适从;我就会主动替她们写回信。这些信完全以女孩的名义写,效果都挺好,慢慢地,这成了我的一项绝活。

我在沈阳做讲座的时候,有个家长问我:“王老师,我孩子这些日子老跟我打听: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有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回忆?这孩子是不是有点想法了?”

我一笑:“不排除。”

家长大惊失色:“那可怎么办哪?”

我说:“那你就给她讲呗,但是要注意策略。”

我看她一头雾水,于是给她讲了我一个学生的故事。

女孩和男孩坐在前后排,上课借块橡皮,递张稿纸,渐渐产生了朦胧的依恋。妈妈感觉到孩子的变化,又拿不准该怎么办。一天晚上,女儿在镜前自我欣赏。

妈妈笑着说:“挺好看。”

女儿问:“真的吗?”

“十六七无丑女嘛。妈妈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已经有人追求了。”

“讲给我听听。”

“我可不想早早地嫁人,待在那个小山村里。当然是一口回绝啦!”

女儿点头:“那您是怎么认识爸爸的?”

“我和你爸爸是本科同学。”

女儿兴奋地说:“老妈,你们是班对呢!”

妈妈摇摇头:“不是的。你爸爸是大学毕业以后才追的我。我问他,你怎么这时候想起我来了?你猜他怎么说?”

“怎么说?”

“他说,学生时期,我们前途未卜。我一直把这份感情埋在心底,就为了等到今天。我有了合适的工作,跟你在同一座城市,能给你真正的幸福和安全。”

这一夜,女儿不断回想着妈妈的话,第一次感到,相爱原来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羡慕父母那种稳重、深沉的爱,也懂得了该如何处理现在的这份感情。

处理恋爱问题,父母作用甚于老师。有些家长太坦白:“这也怨不得我孩子,我当年也是小小年纪、糊里糊涂就谈上了。”

我打断他们:“千万别这么跟孩子说。你们在前面都做了榜样了,人家还不使劲跟你学啊?”

正确的做法是,用家长理智而温暖的恋爱故事,告诉孩子,爱情是美好的,更是需要条件的。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学生时期,首要的是生长;成年之后才能开花、结果。如果颠倒了顺序,早早地开花,这棵树一定长不高、长不壮;你一生的境界也就无从谈起。

有一次,我给家长们作讲座,完了以后,一个家长在我面前哭哭啼啼,到了最后几乎就是号啕大哭。

我问她:“怎么回事?”

她说:“老师,我听完您的报告,心里太难受了,感觉自己今天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我儿子的事。”

原来,孩子周末回家以后,星期天上午九点要参加一所外国语学院的面试。然而,不到七点,家长就把孩子叫醒了,要他起床,抓紧复习。孩子没睡够,迷迷瞪瞪地不想起。家长说什么?

“学习学成那个样,还有脸在家里睡懒觉?”

这一句话,家长说得很随意,却把孩子给伤了。

孩子一下子跳起来,说:“妈,在学校,我每天学成什么样,您知道吗?我每天晚上几点睡觉,您知道吗?我好不容易回家补补觉,您凭什么说我不要脸?”

妈妈说什么呢?“嘿,你学习不怎么样,脾气可见长了。有本事你就考到前十名,超过你们班里谁谁,你就是天天在家睡大觉,我也不管!”

孩子一听,更加痛不欲生,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可理喻?”接着,他大吵大闹,完全就是一种发疯状态。妈妈一气之下,提着包就走人了,来听我的讲座了。

听完讲座,妈妈就后悔了,说:“王老师,我听您一说,才知道我在孩子身上犯了罪。”

我说:“你这个家长确实不应该。孩子九点才参加考试,你七点把他叫醒干啥?孩子在学校五六天里一直是那么高强度学习,好不容易回家睡一会儿觉,你稍微有点善心的话,怎么忍心去把他叫醒呢?睡着的孩子往往是最美丽的,你看他睡那么深沉,那么投入,说明他心理、生理上都需要睡觉。你不仅是做得不对,简直有点残忍。”

我给家长们的建议是:孩子周末睡觉的时候,不要叫醒他,他能睡多长时间,就让他睡多长时间。因为,周一到周五的几天学习,孩子是非常紧张的。以北京的孩子为例,每天六点起床,中午往往没机会午休,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开始睡觉,他们的睡眠严重不足呀!一个青少年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每天八个小时。而孩子们每天只能睡六个小时,怎么办?可不可以变通一下?也就是说,周一到周五,每天睡六七个小时;到了周末,狠狠地补他一觉,有时甚至能睡十二个小时,最后平均算起来,每天也有八个小时了。

我在班里还有一个规定:平常把这个教室闹翻了,大楼闹塌了,我都不管、不限制,但是有一个时间必须绝对安静。什么时间?午睡时间。人大附中的学生是12∶00放学,13∶30上课。我要求从12∶40到13∶20这40分钟,班里必须做到鸦雀无声:愿意学习的可以自己看书,但不能讨论;愿意睡觉的就睡觉。这个时间段里,教室里决不能像赶集一样进进出出,进来的就不能再出去了,出去的也不能再进来了,由班干部值班监管。

我认为,中午是一天的加油站。法国法定:国民每天中午必须保证一个小时的睡眠,很人性化。学生6∶00起床,到了中午12∶40吃完饭,大量的血液在胃部流淌,脑子是缺氧的,这样的学习根本没有效果。所以,我坚决反对学生中午统一在教室里自习。我们班的科任老师要是中午往教室跑,我也是不愿意的。老师一进来,和学生一问一答,影响周边一片,其他同学就没法休息了。

中午瞎疯的那些学生,下午上课第一件事就是睡觉,课堂上能睡倒一片。所以,我的数学课很少安排在下午。偶尔有下午的课,我都不马上开讲,先给他们唱一首歌,或者讲一个故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面去。

说完了睡觉,就该说起床了。

如果一个人为了每天按时起床,都需要付出意志上的努力,就活得太累了,一辈子也很难做出一点成绩。该起的时候立即起床,该睡的时候马上睡觉,这种有规律的作息时间,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生物钟。至于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