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的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战的血-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第八十三章 战术训练(二)

  就像我之前说的,单兵战术在纸面上的内容不多,但实际训练起来却不少。
  比如移动、隐蔽,这就是需要多练、常练的一项本领,再比如说射击、拼刺,比如夜战、巷战、丛林战……
  这些东西要是在书本里写的话也许就只有寥寥几句要点或注意事项,有的还是说给指挥人员看的,但真要练起来并且要练得能上战场……那就得多久、常练,甚至可以说练得再久、再熟也不嫌多。
  不过好在我手下的兵大多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对于这其中的一些战术虽说没有纸面上的知识但却有实际的经验,有些甚至还比步校教的更为实用。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射击。
  这时代的军人普遍有一种观念,那就是“每一发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确切的说这不是这时代的观念,而是我军部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话说我军自建军以来都是缺少弹药缺乏装备的,以前的八路军还被称作是“三枪土八路”,那意思就是每人只有三发子弹,打完三枪就得开始冲锋了……
  这就决定了我军有一个节约弹药的传统,这种传统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在……其实之前教员说的那个抵近射击战例除了表现“刺刀见红”的英勇外,也有节省弹药的因素在里头……近了才能打得准,也就是鼓励战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节省弹药。
  这在步校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批量教的、用的都是56半。
  不过用这56半也并不完全说是为了节省子弹,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56半射程精度都比56式冲锋枪好,于是大家练习都喜欢用56半而不喜欢用冲锋枪……这其实也正常。谁都喜欢用打得准的枪打得远的枪。但问题是战场上却是56冲更好用。
  所以在张教官还是像往常一样用56半来给我们示范射击动作、射击姿势以及枪械拆装的时候。战士们都有些不乐意了……我们因为是自带装备进的步校,所以步校也就没有再另行分配,只是为了安全在我们进步校时让我们交出子弹。换句话说我们大多用的都是ak47。
  不过好在这一点不难解决,毕竟ak47的结构与56冲基本一样,张教官换上一把枪教也就成了。
  至于我吧,当然不可能再用那把svd来练枪法了……这靶子的距离就只有一、两百米,如果用svd打的话根本就没有意义,同时又出于在战场上有时也需要用到冲锋枪。所以我也跟战士们一样拿了一把56冲练习。
  只是这56冲让人实在无法恭维,说是说有三百米的射程,可是能在两百米的距离打中目标就不错了,而且不是这出问题就是那有毛病……听刀疤和粱连兵这些有经验的老兵讲,这枪原本还是不错的,设计时寿命定为一万发,也就是可以打一万发子弹。可是由于十年动乱大量简化了其生产工艺……于是这枪就变成这样了,打上一千发不出毛病就算不错的,修修换换再打个两、三千发也就差不多寿终正寝了。
  好吧!一千发就只有三十几个弹匣……也就是说打上几场小战斗一把全新的56冲就有可能出毛病……
  这其中最为实用的还是夜战和丛林战……要知道我军历史上在这两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硬是夜战和山地战打赢了美国佬。(这是由我军装备差决定的。夜晚和地形复杂的山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装备上的差距。当然,山地战与丛林战还是有区别的。但有许多战术可以平移。)
  所以我军在这两方面的战术积累还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是由于十年动乱军队很少训练出现了断层。
  就比如像书里说的……任何行动前都应该仔细观察行动区域的环境,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在打埋伏的话会躲在哪里。有一句话要记牢:“多观察才会少挨打”。
  再比如:在丛林作战时耳朵比眼睛更好用,在丛林中眼睛的有效观察距离有时只有五到十米,而耳朵却可以听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声响。同样的,在丛林中运动也注意不要让敌人的耳朵“观察”到你……
  我得承认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我在之前的战斗中不自觉的就用上了,只是我却不知道把它们当作一门学问、一个经验这样纲纲条条的列出来……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就是看各人的反应甚至还以为手下的兵也都知道!
  直到这时候才明白事实并非如此……一个连队有一百多人,这一百多人里肯定是良莠不齐,有人粗心有人细心,有人观察力好有人观察力强……所以必然会有一些人甚至相当一部份人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现在把这经验放到明面上来让大家学习,大家才“哦”了一声,原来还有这么回事。
  然后再把这经验训练个几回……训练的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让两支部队进入丛林互相寻找、互相打埋伏,多练几次自然而然的战士们也就有了观察、辩音的习惯。
  相比起步校的其它学员来,我们这支部队的好处就是有过战斗经历。
  这种经历给我们的好处并不仅仅只是在战斗中自行总结出的一些经验,事实上……刚加入二连的那些新兵总共才只打了两场战,这战斗经验严格来讲就跟同年级刚入学的学员差不多。
  这种经历的好处更体现在战士们对战争有一个直观的慨念还有发自内心的恐惧……都见过战场了嘛,当然就知道战场是怎么回事了,同时那战场上又是枪又是炮又是尸体又是鲜血的,特别是那随时都有失去生命危险……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战士们心里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毫无疑问,这种压力会逼着战士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来……这不投入不行啊,万一将来再次走上战场,这些可都是保命的本领啊,于是我们连无论是学习积极性还是掌握速度都比其它班级要快上许多。
  其它班的学员都说……难怪是英雄连,这劲头就是不一样!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因为什么劲头更不是因为英雄连……而仅仅是因为我们见过战场,于是也就有更多的生存压力!
  对战士们来说困难较大的就是看图找点以及判定方位之类的训练……困难主要来自战士们的文化水平较低。
  记得张教官做统计的时候,当三分之一的战士举手表示不识字,三分之一在认字方面有困难……这情况不由让我狂晕了下,这不识字的话那之前的课是听什么来着?
  于是这看地图就得从识字开始,好在我手下的几个排长在认字方面都没有问题,这其中最权威的是读书人,最霸气的是刀疤,最受气的是梁连兵……因为大家都记得他那“捎一个吻”的故事,而且这故事还广为流传,老兵传给新兵,新兵又会传给新兵……绝对有一代传一代成为连史的可能。
  如果是在以前的话那还没什么问题,大家暗中传一传笑一笑也就过了,现在要排长组织手下的兵识字……这麻烦可就大了。因为那些兵常常会写上“捎上一个吻”,然后举手……“排长,这几个字怎么读!”。
  只气得粱连兵直骂娘,就差没有动手打人了。
  张帆原本还不知道战士们搞这一套是什么意思,当有人偷偷把“捎上一个吻”的故事告诉她的时候,只笑得她抱着肚子半天都没法起身。
  至于我嘛……也不知道是因为老头以前就有给我打下战术基础还是因为有过现代小学一直到大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虽说我在学习方面并不用功,但怎么说为了考试也有应付一下。
  这些知识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用,比如那什么高数啊,物理、化学什么的,哪有多少会在生活中真正用到的,可是在解题、演算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的煅练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想像能力、学习能力等。
  当然,手脚的协调能力就得靠一些运动了,比如打蓝球……头脑经常性的释放一些信号指挥手脚作各种动作,时间一长自然而然的手脚就灵活反应就快。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为高中生的读书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比其它兵更容易上手的根源所在,我想这也是部队改革时要求必须有高中文化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说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本科生了吧,虽然这个文凭是混的……英语四级就是很无耻的让人代考的。但怎么说我也是个现代人而且还是老头的儿子吧……操!我什么时候开始以老头的儿子为荣了。
  于是这些战术动作没练几遍就溜了,枪械拆个几遍就闭着眼睛也会装了,枪法、看图之类的就更是不用说,完全就走在连队的前头。
  后来听张教官说起……他要不是亲眼看着我从不会到会的这个过程,完全就不敢相信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掌握得这么好。
  好吧……这用上过战场有生存压力的那一套似乎也能解释得通,我可不想越来越多的人像张帆一样怀疑我不属于这个时代的。


 第八十四章 班排战术

  步校的生活毫无疑问虽然艰苦而又充实的。
  说艰苦,但其实跟前线阵地比起来那是差得太多了,再加上在这步校不愁吃不愁穿,天天有床有干净的被子睡,更重要的还是没有死亡的威胁……那咱们还能要求什么呢?
  而我呢,一个因为是为英雄连的连长所以在这步校里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另一个则是因为有张帆陪着……也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甚至有时我还在想,这样的生活也许会比现代的生活还要好。
  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虽然没有电脑、没有电视也无房无车。但是……在现代时不知为什么就没有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后来想想,也许是因为这种日子可以让我们有了目标、有意义,而且每天都很清楚自己该干些什么吧。
  不过也有些后遗症,那就是练了这单兵战术之后,直接使得我在之后的日子看山不是山了。
  以前看山吧,那就是看有没有风景会不会好看。这下好了……随便拿出一座山来,第一眼是看进攻难度,然后看的就是进攻路线、撤退路线,以及哪里是进攻死角哪里是危险区域,适合在白天进攻还是晚上进攻,进攻之前要做哪些准备,要有哪些必要的火力支援……
  这种后遗症在战争年代或许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正面的。但是到了和平时代就十分痛苦了……因为它直接就摧毁了我以往的审美观,使我无法以一个正常人的眼光去欣赏一处亮丽的风景。
  当然,这点牺牲对于我来说完全是有必要的……这要是没学这些。只怕都活不到和平年代了不是?
  这天晚上。我们照常上政治课的时候。张帆就给我递上了一本书。
  我接过一看……《班排战术基础》。
  “唔!”见此我不由一愣……我得承认自己孤陋寡闻,之前并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战术。
  不过想想也是,部队首先是由单兵组成的,然后兵再组成班排,班排组成营连……所以既然会有单兵战术自然就没会有班排战术,之后应该还会营连、师团战术等。
  之前我还以为自己都学得差不多了呢,没想到还差得远了!
  翻开书看了看,同样像上一本一样满是口号标语。我得把那些有用的东西给“挖”出来看……这虽然有点不爽,但要求也不要那么高了。
  接着我很快被这书里的内容给迷住了……如果说单兵战术是用来完善一名战士的素质的话,那么这个班排战术就是在教一个班长、排长怎么指挥自己部队。里面也包括如何指挥部队进行进攻、防御、撤退,甚至对下达命令的格式和需要观察的情况都做了格式化的规定。
  格式化这个东西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它往往代表着死板不会变通,但在战场上往往就需要格式化的东西。原因很简单,许多人在战场上一打起来就会把许多应该观察应该上报或是应该注意的东西都忘了,这样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场战斗。
  但如果把这些东西格式化的话,比如详细的列出班排长在进攻之前应该观察方位、地形,掩蔽物。尔后明确敌军兵力、前沿、装甲目标、火力点、工事和障碍物情况以及任务目标、运动路线、冲击目标等等……
  这一大堆东西就算是在平时要一个一个的列举出来都难免有所遗漏,可想而知在战场那紧张的情况下。要想仅凭着一个人的素质就一项不落的把这些考虑到,那要求也太高了。
  所以格式化就是个很好的选择,把这些会影响到战斗胜负的因素一项一项的列出来,然后在平时模拟训练、模拟观察……时间一长自然就可以做到考虑得越来越全面,战斗的风险也会因此而降到最低。
  由此我就猜想营连战术应该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只不过是指挥的部队更为庞大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而已,比如到营连一级就应该要考虑到后勤了。
  我得承认,虽然我是从班长、排长一路走上来的,但却从来都不知道做班长、排长甚至到现在做连长了还有这讲究。
  随后我很快就想到……这战术应该说不仅仅是适用于班长、排长,普通战士也应该而且也是有必要学习的。原因很简单,在前线的部队班、排长常常会因为伤亡无法指挥,那必然就会需要普通战士来替换同,如果战士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怕指挥起来就会出现上下脱节。
  再说了……做为了一名步校成员,就是学到营连战术、师团战术也不为过。毕竟步校出去的大多都能成为一名干部不是?
  于是我就在纸上写道:“这应该是全班一起学的,为什么只有一本?”
  张帆不由翻了翻白眼:“谁有你学的这么快?”
  好吧……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学有余力。
  于是我也不再说什么,拿着书“哗啦哗啦”的就翻了起来……因为之前就有过作班排长现在甚于还做连长的指挥经历,所以看起来特有感觉……一边看一边对照着自己以往指挥的经历哪些与书中写的相似,哪些又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甚至是指挥错误的地方,所以这一遍浏览下来那真可以说是获益非浅。
  有句话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