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

“第二句话:要谨慎。”

“是。”

“为甚么要你谨慎?主簿职在拾遗补缺,侍从太守左右,是太守的门下亲近吏;督邮巡行在外,扬善助恶,一言可亡千石县令,同为太守所倚重。此两者,皆要职也。既为要职,则必引人瞩目。自党锢至今,十几年了,咱们荀氏族人皆被免职禁锢在家。幸赖天子圣明,前两年下了诏书,‘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解释’,你和文若这才能得以出仕郡朝。但是,党锢毕竟没有全解,荀衢他们家不是还受着党锢的么?我的六弟,你的族父不还是依然远遁在外,不敢回来么?荀衢的伯父是因为谋诛宦官而死,而那些权宦不但毫无无损,现还仍在朝中当着权呢!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咱们!所以叫你谨慎。……,子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你要做这样的人。”

“是。”

荀绲说了半晌话,有点口渴。荀衍小步来到他所坐的榻前,跪地奉茶。他接住,喝了一口,又神情严肃地叮嘱说道:“你此去阳翟,万事务必谨慎,要守法度。言谈举止、进退起坐,都要严守朝廷规制,不要给别人借口。阳翟是郡治,县内大姓很多,中常侍张让他家不就在阳翟么?要避开他们,不要得罪他们家的人。”

“是。”

“我能交代你们的也就这两点了。”

“贞必谨记大人教导。”

“你还算厚貌深情,是个谨慎人。记住我这两句话,爱民、谨言慎行。还有,去了阳翟后,不要再做诛灭第三氏一族这样的事儿了。你在西乡需要立威,如今你威已立,郡人谁不知你诛灭第三氏之事?不要再轻易杀人。”

“是。”

荀绲把木碗还给荀衍,示意他回席上坐下,接着说道:“我今儿召你来,主要不是和你说这个,是另外一件事。”

“大人请说。”

“昨天上午,长社钟家的钟瑜来了。”

“钟君?”

钟瑜是钟繇的族父。钟繇少孤,能学有所成,名闻州郡,全赖钟瑜自他童子时便供给他资费,才能专学。荀贞听过此人的名字,心中奇怪,想道:“钟瑜来与我何干?我又不认识他。大人给我说这个做甚么?”

“他是替人来给你提亲的。”

荀贞愕然:“给我提亲?”

“对。许县太丘公有一女孙,乃是季方遗女,元方女侄,陈群女兄,今年十六岁了。陈家想把此女嫁给你,因托钟瑜为介。你意下如何?”

荀贞惊愕过了,定下心神,转复惊喜,心道:“太丘公怎会突然想把孙女嫁给我?”很快想到了陈群身上,“去年二月,太守行春至西乡时,我与陈群有过相见。……,可我记得他当时没怎么和我说话啊,总共也没说够四五句。从那之后,我忙着操练轻侠,连家都很少回,再没见过他了。至于他父亲陈元方我更是不曾见过。奇哉怪也,他家怎会想招我为婿?”

虽然想不通,但这是件好事。许县陈氏的名望与荀氏不相伯仲,且陈寔好交朋友,故交、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能成为他家的女婿,对自家定有帮助。他没有想太长时间,很快说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贞父母早逝,十来岁便从仲兄读书,能有今日,皆因仲兄。这件事,贞需得问问仲兄意见。”

荀绲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做人本不该忘本、不该忘记恩德。他若是当场迫不及待的答应,只能说明他是个势利小人。荀绲拈须笑道:“我问过你的仲兄了。他没有意见。”

“大人是族中家长。不知大人何意?”

“陈家也是海内有数的姓族,太丘公年弥高而德弥邵,隐居乡中,鹤鸣九皋,为天下重,从者如云。他家诸子各有贤名。孙辈如陈群,年虽少,亦知名郡县。这样的人家养出来的女儿必定也很贤惠。依我看啊,足为子之良配。……,你今年二十二了?”

“就快二十三了。”

“早该结婚了。你的仲兄也不知道整天都在干什么,正事不办,天天散发坐卧,击剑长歌,放纵任气,真非吾家性。我去年就对他说,让他给你找个佳妇,到现在还没消息。……,你要是对这门婚事没有意见,便就这么定了吧?”

“悉听大人安排。”

“好。我这两天就叫你仲兄去陈家纳采、下聘礼。……,你知道的,文若上个月加的冠,成了年,他的婚事也不能再拖了。郾县唐家前几天还派人来问,问打算何时娶他家女儿过门。唐家女儿今年已十七八了,他们等不及喽。我准备年内就给他们完婚。你是文若的族兄,不能落在他的后边,等给陈家下过聘礼、问名占卜后就卜算婚期吧,看看能不能在七八月间完婚。你看如何?”

两汉男子的婚龄,小的十二三,长的通常也就是二十来岁。女子婚龄,小亦十二三,长则十五六。男子尚好,女子若是过了十五六还没嫁人,就很不好说了。前汉惠帝六年曾下过一道诏书:“女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即算赋,人头税。十五以上不嫁的,要收五倍的人头税。这也算是变相地规定女子婚龄了。唐家女儿年已十七八,难怪等不及了。

唐家女儿和荀彧的这门婚事,是唐家女已故的父亲唐衡还在世时与荀绲定下的。唐衡乃桓帝时的宦官,“五侯”之一,权势熏天,性贪暴,在世时名声很不好。他本来是打算把女儿许配给汝南傅公明的,公明不娶,这才改与荀彧。当时,荀彧才两三岁,不能完婚。

后来不久,唐衡病卒。他病卒的第二年就爆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士大夫与宦官的矛盾激化尖锐。荀家诗书传家,讲究的是一个信义,虽没有因此退婚,但这桩婚事却也因此拖延了下来。再到第二次党锢之祸,荀彧的从父、荀衢的伯父荀昱乃至因谋诛宦官而死,荀氏全族亦因此受到牵连,被禁锢不能出仕。这门婚事就更不好办了。不过出于种种考虑,荀、唐两家倒是都没有悔婚。一直拖到今日,荀彧加冠成年,唐家女儿也实在拖不下去了,两家才决定给他们完婚。

荀彧和唐家女儿婚事的曲折,荀氏族人人尽皆知。荀贞还知道在外边颇有些人因而讥讽荀绲,说他当年应下这门亲事是贪慕唐衡之势,有损荀氏清高令名。荀贞对此类说法是一笑了之的。荀绲怎么说也是“八龙”之一,岂会作出因慕势而为子娶妇的事儿?他应下这门婚事实是缘因被逼无奈。唐衡时号“唐独坐”,权倾朝野,生杀在口,荀氏一族百余口,顺之则生,逆之则亡。荀绲之答应此门婚事,实与陈寔当年独吊张让父的行为一般无二,皆是并非出自本意,是为了委曲求全。

荀贞答道:“贞回去后就准备聘礼。”

荀绲失笑,笑得都露出了所存无几的牙,他说道:“你父母虽不在了,但有你仲兄在,有我在,还用得着你准备聘礼?”

汉人沿袭了先秦时“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的风俗,对聘礼十分看重。汉初规定皇后的聘礼为金万斤。本朝桓帝聘梁皇后的聘礼更是达到了金两万斤。荀氏只是望族,虽世代为宦,大多清廉,富裕的不多,不能和皇家相比,但聘礼也绝不能少了。荀贞知荀绲家并不富,不想让他为自己出聘礼,说道:“贞在繁阳亭长任上时,剿灭了一股盗贼,得了数十万钱的购赏,至今还有不少剩余,足够聘礼所用。纳采诸事已经很劳烦大人和仲兄了,不敢再让大人与仲兄破费。”

“你不必说了。聘礼不必你管。我会和你仲兄商量的。……,说起你在繁阳亭时剿灭盗贼,你在西乡招揽了很多门客,是不是?你去年常带着他们驰逐山林游猎,是不是?”

“是。”

“我早就听说此事了,还听说府君阴公因此赞你有壮志。贞之啊,咱们荀氏世代衣冠,学的是圣人之书,你年轻、尚武,这我可以理解,但是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却绝不能因此荒废了咱们荀氏的家学,为人处世,还是要有规矩的,要以恭谨方正为先。去了阳翟后,不要再这样了。”

“诺。”

堂外夜色已至,堂上升起了烛火。荀绲精神有些不济,荀贞见他没有别的交代了,恭谨拜辞,刚到堂门上,还没来得及穿鞋,荀绲又把他叫回,叫到身前,张开嘴,指了指自己的舌头,又指了指自己零零落落的牙齿,看着他,问道:“你懂么?”

“贞懂。”

“去罢。”

荀贞后退了几步,恭恭敬敬地伏在地上,叩首再拜。

荀绲指舌、指牙这两个动作,模仿的是昔年老子教道于孔子时的举动,意谓柔能克刚,还是在提醒荀贞要谨言慎行,不可太露锋芒。荀贞虽不知荀绲曾亲自写信给陈寔等名士为他扬名,但这个老人对他的关怀和扶植他却是清晰地感受到了。礼毕,他躬身垂手,倒退出堂。

荀衍把他送出门外,笑道:“从今以后,你就和文若同朝为吏了。要彼此帮衬。文若比你年小,以前也没出仕过,你若有时间,多教教他。”

荀贞心道:“以文若之才,我还能教他?”忙谦让说道:“文若之才,胜我百倍。贞岂敢献丑其前?”却不知在族人眼中,他现今已足能与荀彧、荀攸齐名了。且因他任过近两年的亭长、乡有秩蔷夫,在为吏之道上,一些族人甚至觉得他还胜过荀彧、荀攸。

——

1,我现如今虽被府君任为北部督邮,可依然只是个小小的百石吏。

《汉旧仪》:“旧制:令六百石以上,尚书调拜迁,四百单长相至二百石,丞相调除,郡国百石,二千石调”。二千石的郡守可以自行辟除百石吏,如郡功曹、郡主簿、郡督邮,虽权重,但位卑,品秩应都是百石。

2,今年二月,阴修辟除了一批本郡的俊杰贤士,先后用张仲为五官椽,张礼为主记椽,杜佑为贼曹椽,郭图为计吏,荀彧为主簿。

这几人虽然同时出现在阴修任上,但不一定都是阴修拔擢的。

第三章 道左逢贵

这天晚上,荀贞从荀绲家出来后,又去了荀衢家。荀衢不像荀绲,没什么话交代,只拉着他对弈了一局围棋,便打发他回去了。荀攸、荀祈、荀成等和荀贞交好的族人早在他家中等候,又说了会儿话,约定明早再来相送,各自辞归。

次日天才蒙蒙亮,荀贞就被窗外的马嘶声吵醒了,披衣而起,推窗观之,见是小夏、小任在收拾行装,给坐骑套辔头、上马鞍。

虽然困倦,他也不想睡了。他昨天给荀绲说:“骤至郡右,转侧不安”,这不是客套话,是他的真心话。升官当然是件好事,但肩膀一下子也沉重了起来。能不能把这个督邮当好,又能不能做到荀绲的要求:爱民,同时还不要给宗族惹祸?

昨晚送走荀攸等人后,他一晚没睡好,似睡非睡。

这次去阳翟,唐儿跟他一块儿去。她也很早就起来了,做好了饭,伺候他穿戴整齐,喊来小夏、小任,一块儿坐下吃饭。——荀贞为笼络人心,吃饭时从来都是和小夏、小任这些人同席共座的。小夏、小任没什么压力,他们只有兴奋。既是兴奋荀贞升迁为郡督邮,他们跟着水涨船高,也是兴奋将要去本郡的郡治,大县阳翟。风卷残云也似的把粥、饼一扫而空,他二人抹了抹嘴,眼巴巴地等荀贞吃得差不多了,急不可耐地问道:“荀君,走吧?”

荀贞笑掷箸匕,长身而起:“走。”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表面上他晏然自若。

荀攸、荀祈、荀成等人陆续来到,除了他们,还有十几个闻讯而来的其他各房中人。众人把他送到里门口,正好碰见文聘。

一番依依惜别,不需赘言。

最后,荀攸双手握着一段细柳,长揖到底,说道:“君为郡督邮,以后会常乘车骑监行诸县。道阻且长,风险多有。行路时务必要谨慎小心。若有远行,行前也务必要择卜良日,别忘了祭祀道祖。君今将行,攸心养养。”“养养”,忧愁不定意也。“道祖”是秦汉的行路之神。骑马、乘车是很危险的事,堕马、坠车的事故屡有发生。前汉梁王胜堕马死,武帝时大臣韩安国因坠车成为跛子。王侯大臣尚不能免,况且平民郡吏。郡督邮的本职是巡行部内诸县,可以预见,日后荀贞骑马、坐车的次数肯定极多。荀攸和他情深,难免会为此担心。

荀贞答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贞会谨慎提防的。”

“今与君相别,攸有一言相赠。”

“请说。”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荀贞正色说道:“公达良言,贞必谨记。”语毕,向诸人一拜。诸人回拜。

小任上前,接过他们的临别赠钱。临别时送些钱以壮行色,这也是当世的风俗。荀攸、荀祈、荀成三人各送了百钱,余人皆是十钱,独文聘最多,送了块金饼。荀贞都不推辞,待小任把钱收好,他翻身上马,于马上拱手说道:“诸君留步,贞去了。”

小夏、小任各上马,唐儿坐入车中。三骑一车,在诸人的目送中,迎着晨光远去。李博、宣康和程偃带着本队人,已在城门口相候。两下会齐,沿官道向西北,赶赴阳翟。

……

颍阴到阳翟相距五六十里。若是骑马,半天就能到,只是众人里不止唐儿乘坐牛车,宣康、李博不会骑马,也坐了轺车。行速快不起来。半天过去才走了一半的路。好在荀贞今也是官身,百石吏,路上饥渴劳累时可以在乡中亭舍里稍作休息。

一直到薄暮时分,到了阳翟。

阳翟乃颍川郡治,太守府所在之地,县中豪强众多,大户林立,人口繁多。

离城还有七八里远,官道上的行人就渐渐增多。路边的田野一望无边,远处庄园耸立,近处数十上百的农人、奴婢散布田间。一个裹着绿帻的大奴挺胸凸肚地站在道边的田垄上,正在指挥几个小奴锄草浇水,瞥眼瞧见了荀贞一行人,只漫不经意地瞅了瞅就转回了头。

李博叹道:“阳翟真吾郡之郡治也。一个田边的大奴就能视吾众十余车骑若寻常小事。”他们一行十几个人,十余匹马,三辆车,大多携弓带剑,这要放在西乡这样的小地方,早就惹路人频频目注了,便是在颍阴,他们这样的行人也不多见,而这个大奴却仅只是瞧了一眼就不再看了,可见平时有多少车骑队伍来往此地,管窥所及,亦可见阳翟之繁荣。

随着越来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