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仪投降的这件事,荀贞在军报里禀告给皇甫嵩了,现今来到平舆,得带着何仪来见一见皇甫嵩,具体该怎么处置此人,需得听从皇甫嵩的意思。皇甫嵩成名已久,若说他以往的战绩名望似与何仪无关的话,现今他接连平定颍川、汝南两郡,又在颍川坑杀数万俘虏,这就与何仪息息相关了,他颇是忐忑不安。

郡府内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院中、路上站满了虎背熊腰的披甲戟士。这些都是皇甫嵩、朱儁的帐下亲兵,从全军中精选出来的百战老卒,杀气外露。何仪这个黄巾降将走在他们虎视眈眈的视线中,越来越觉得心虚害怕,还没见到皇甫嵩,额头上已是汗水涔涔。

荀贞落后两步,落到傅燮的身后,与他并行,拍了拍他的臂膀,笑道:“你不必心忧,此次我平定北宜春诸县,其中你出力不少,安城、鲖阳等县都是因你劝降,这才免了攻城之战,少了地方百姓之苦。皇甫将军奖罚严明,你既有功,定会恕免你昔日之罪的。”

何仪应道:“是。”

何仪早年是地方豪强,后为汝南黄巾军中有名的渠帅,麾下也曾万人之众,他手上染的血不比荀贞少,甚至比荀贞还要多,投降是逼不得已。他的年龄也比荀贞大,降了荀贞后,对荀贞本是无太多的敬畏,就算有也大多是装出来的,可在见过荀贞几次攻城取地、击溃不肯投降的黄巾守卒的犀利手段后,对这个年轻的汉军司马,他有了一点发自肺腑的敬畏。人,尤其是像何仪这样胆大包天、杀人如麻的人,总是敬畏强者的,只有比他们更强才能得到他们的忠诚。此时听了荀贞的安慰,何仪少不了在敬畏之外,又浮起了点感激,心道:“既勇猛善战,又体贴人意,难怪他年纪轻轻就能为六百石司马,又能得到这么多智士、勇士的效忠。”

穿过前院,来到正堂,皇甫嵩等正在堂上议事,卫士通禀过后,荀贞、傅燮等在堂外脱去鞋子,登堂入内,拜倒堂下。这里是汝南郡,赵谦是郡守,他是主,坐于主座,皇甫嵩、朱儁坐在客席。赵谦说道:“请起吧。”

荀贞等起身。

大约是因为汝南全郡克复在望,又从军回到平舆后,休养了这么些日子,赵谦的精神状态不错,与早前荀贞第一次见到他时截然不同,判若两人,面色红润,不复再有前些时日的困窘劳顿之态,他抚须笑道:“贞之,自从你领军出西华南下,击讨郡南各县贼,捷报频传,战功赫赫。荀氏有你这样一个子弟,真是福气啊。”荀攸、戏志才他都见过,注目何仪身上,指着问道,“此谁人也?”

荀贞示意何仪上前,说道:“回禀明府,……。”又对皇甫嵩、朱儁行礼,“启禀将军,他就是何仪。”

赵谦的脸色立刻就沉了下来,就是因为彭脱、龚都、何仪这些人生乱,这才使得汝南全郡沦陷,让他这个太守如丧家之犬,东逃西遁。赵谦多次大败,就有何仪的功劳。他怎么可能会对何仪有脸色。依他的意思,对这样的贼子应该推出去就斩。不过现在皇甫嵩、朱儁是汉军的主帅,却轮不到他来做主。因此之故,他黑着脸坐在位上,不再说话,把脸转向一边,看也不想再看何仪一眼。

皇甫嵩打量了何仪几眼,问道:“你就是何仪?”何仪惶恐答道:“小人何仪,拜见将军。”皇甫转问朱儁:“朱将军,你说该如何处置此人?”朱儁性刚,想都不想,直接干脆地说道:“如此无君无父之徒,斩了就是。杀了后,取其首级,传汝南全郡,以儆效尤。”

何仪吓了一跳,双腿一软,跪伏地上,连连叩首,颤声说道:“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见了他这副作态,朱儁更是面生厌恶,说道:“这等无胆鼠辈,也敢兴兵作乱!”汉人重节,敬重的是慕节轻死的英雄豪杰,如果何仪能表现得不怕死一点,那么朱儁或许会高看他一眼,而他却如此不堪,实在令人鄙夷。

皇甫嵩说道:“朱将军言之甚是,如此目无君父的无胆鼠辈,确实没有留的必要,既如此,便就推出去斩了吧。”说着,瞧了荀贞一眼。荀贞晓得皇甫嵩这一眼之意,心道:“这是该我出言替何仪求情之时了。”当下跪拜堂上,说道,“两位将军息怒。”

皇甫嵩说道:“噢?贞之,你有什么话说么?”

荀贞说道:“何仪兴兵作乱,罪莫大焉,虽该处死,然自降后,为我部前驱,沿途劝降了多座县城,为百姓省了点兵戈之苦,也算是小有功劳。将军若杀他,如杀一匹夫,固然轻易,然今颍、汝两地之贼虽平,南阳、东郡、冀州等地之贼尚炽,我只恐不利以后讨贼啊。”

皇甫嵩故作沉吟片刻,颔首说道:“卿言亦有道理。”扫了眼跪伏地上,簌簌发抖的何仪,说道,“那这样吧,就先留他一命,归你帐下效力,待平定了别地黄巾贼后,视其功劳大小,再酌情发落。”荀贞转顾何仪,说道:“还不快谢将军开恩?”何仪捣头如蒜,连声道:“多谢将军开恩,多谢将军开恩,小人定痛改前非,效命军前,绝不敢存有二志。”

……

出了太守府,何仪背上的冷汗还没下去。荀贞对他说道:“皇甫将军今不诛你,是你的造化。以后在我部中,切记要遵我军令,不要心存二意。只要你立下足够的功劳,别说免你死罪,便是等到战后得一个军候、司马之赏也不是不可能的。你先去城外营中吧。”何仪诺诺。

待何仪走后,荀贞笑对荀攸、戏志才说道:“来平舆,谁都可以不见,有两人不能不见。”荀攸笑道:“你说的必是许靖、许劭兄弟了。”荀贞说道:“然也。许氏兄弟并著高名,天下士子皆望得其一誉,我等既然来了平舆,他两人是万万不可不见的。”当着荀攸、戏志才的面,荀贞不掩饰内心的想法,直言道出他想见许氏兄弟就是为了能得到他们的一句赞语。

戏志才、荀攸相顾一笑,说道:“那咱们就去造访一下这两位许氏兄弟?”荀攸倒也罢了,他在颍川早有美名,戏志才一向名声不显,对此倒是与荀贞一样颇为期待的。

荀贞在来太守府的路上,已问过傅燮许氏兄弟的住处,当即拨转马匹,三人沿街道行去。许劭与许靖是从兄弟,没有在一块儿住。三人先去找许劭。许劭与他的同产兄许虔并有名于州中,号为“二龙”,故此他所居之里被平舆乡人称为“二龙里”。三人沿街而行,转过几个街区,又问了几个路人,行至一“里”,见里外有一棵大槐树,枝叶茂密,顶如华盖,历经沧桑,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遮阴数十步,粗壮高大,两人不能合抱。

荀贞驻马观望,说道:“好一棵古树!”对荀攸、戏志才说道,“此处必就是二龙里了。”

荀攸说道:“方才路上傅司马说二龙里外有棵古槐树,据说乃是战国时墨子所种,距今已数百年矣,应该就是此树。”

二龙里外的这棵古树还有个故事,说是墨子去楚国劝说楚王不要进攻宋国,路经此地,见一百岁老翁在井边汲水栽树,就讨口水喝,喝罢,问老翁:“老人家如此年迈,缘何还要栽树?”老翁说:“百岁栽树,造福后人”。墨子听了深受感动,就帮老翁挖坑、浇水,栽下此树。

戏志才说道:“昔我年少时曾闻董永遇仙之事,听老人们说,董永就是在平舆县里一棵数百年的古槐下遇到的天女。莫非即是此树么?”

荀贞说道:“是与不是,且问过那两个孩童即知了。”古槐树下有两个孩子正在玩儿木马,三人下马,牵马行过去。

——

1,董永。

董永遇仙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董永家道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用何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清《汝宁府志》:“董永,千乘人也。少失母,汉末奉父避兵,寓居汝南。”二龙里外的这棵槐树到现在还有,传说董永就是在此树下遇到的仙女。

第一百一十章 朝中争斗起风波(上)

从二龙里中出来,三人神色各异。荀贞若有所失,荀攸面色如常,戏志才嘴角冷笑。荀贞牵马行至古槐树下,仰望树冠森森,绿叶郁郁,回想方才造访许劭的情景。

许氏汝南大族,宅院深广,门子通报过后,将他三人引入前院堂上。许劭正与几个友人在清谈,迎他们登入堂上,彼此落座,相互通名,寒暄客套。

许劭年约三十四五,蓄了一个倒八字的卷须,相貌称不上俊朗,但满腹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自有一种出众的气概,又大约因常核论天下士子之缘故,虽称不上清高,接人待物却也绝非平易近人。他去过颍川,拜谒过荀氏的长辈,和荀贞、荀攸叙了些旧事。

荀贞带兵从皇甫嵩平黄巾,战罢至平舆,见过皇甫嵩,接着又来见他,赶得如此急,不用说,必是为“求名”而来了,许劭平时见多了这样的士子,对此了然于胸,因也不等荀贞开口,主动笑道:“吾闻君名久矣。君昔为颍川督邮,逐、杀不法豪吏,又为郡兵曹掾,击讨颍川黄巾,威名远震,闻于州郡。如君者,荒年之谷也。”说完,又笑对荀攸说道,“君少小聪明,年十三而能识奸,今助汝族父平贼,适才我闻你族父说,颍川之战多赖你之计谋,君日后必为国家之干将、莫邪,天下伟器。”评过荀贞、荀攸叔侄,看了眼戏志才,却无半句相评了。

想过这方才在堂上与许劭说话的情景,荀贞手抚古槐,树下阴阴生凉,他喃喃自语,说道:“荒年之谷。”谷,粮食;荒年,灾年。在丰收之年,粮食不算什么,寻常见惯,而在灾荒之年,粮食却就弥足珍贵了。许劭的意思很明白:你这样的人,在太平时代不出奇,车载斗量,一个寻常士子罢了,但是在战乱之年,却如荒年之谷,是个不可多得的杰士。

现在正是“战乱之年”,把荀贞比作荒年之谷,这个评价不算低,可是荀贞却仍不满足。许劭评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要比给荀贞的这个评价高得多。

荀贞心道:“自我入仕以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竭尽全能,欲图宽猛相济,以儒家之道仁爱百姓,以法家之术逐杀不法,谦恭守礼,与士子交,推心置腹,与游侠交,黄巾乱起,身先士卒,蹈锋饮血,居危履险,凡战,殚精竭虑,恐有所失,所以数战连胜,名闻州郡。本以为以我过往之这些资历,或能得一个较高的评价,却不意只得了‘荒年之谷’四字。”

“荒年之谷”和“乱世英雄”四字比起来,明显得差了一个很大的档次。“英雄”这个词在两汉出现的频率是非常之高,汉人好自称“大丈夫”,评价杰出的才士好称为“英雄”,可饶是如此,荀贞也没捞着“英雄”二字之评。他叹了口气,心道:“天下求名,何其难哉。”

其实细想起来,许劭给他的这个评价算是实事求是的。

他现在虽然有点名气,但是他此前做下的那些事,大部分都是局限于颍川郡里。颍川郡只是天下百余郡国中的一个,而荀贞此前最高的职位也不过是北部督邮、郡兵曹掾,逐、杀不法豪吏和抗击黄巾的郡国之吏多了去了,荀贞只是做的比较出色,但还谈不上横空出世、卓尔不群。相比曹操,年二十为洛阳北部尉,杖死小黄门蹇硕的叔父,在全国都造成轰动性的影响,荀贞确实差一些。许劭的这个评价没有让他满意,可反过来同时却也让他警醒了,不再“自矜成就”,认清了自己在士人眼中的真正分量。荀贞手抚古槐,远望长长的街道,低吟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转顾荀攸、戏志才,笑道,“许子将有识人之能,而却对志才一言不发,也不过如此。志才,我若是荒年之谷,你就是荒年之水,无水,谷则不活。”

许劭只评价了荀贞、荀攸,没有评价戏志才。

当时荀贞没办法询问,暗自猜测,大约不外乎两个缘故,一则,戏志才是个寒士,此前没有什么名声,许劭没听说过此人,二则,许劭不屑于评价寒士。许劭“好人伦,多所赏识”,没有听说过他对寒士有偏见,因此又这两个可能的缘故相较,最大的可能是前者。毕竟较之名门士族出身的子弟,寒士先天就占下风。名门士族把持着天下的舆论,他们的子弟近水楼台,往来皆名士,相交无白丁,自然出名就容易,很多名门士族的子弟都是在年幼时就出名了,就拿荀氏来说,荀彧、荀攸、荀悦皆是如此,而寒士就没有这个条件,即使他的才能非常出众,可要想成名却也是难之又难。简而言之,这是“社交圈”造成的原因。

戏志才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与荀贞、荀攸齐来造访许劭,结果却是独他自己没有得到评价,要说他不忿恚是不可能的,可以他的性格,他却也不屑把这份愤恚表现出来,听了荀贞的话,他知荀贞是好意,却也没有接腔,抬脸瞧了瞧古槐树,冷笑了两声,问荀贞:“贞之,你还要去许靖家么?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兴冲冲造诣许劭,未得一字评语,他自不肯再去许靖家自讨其辱了。

荀贞看了眼荀攸。荀攸少年出名,对名声不像戏志才这样渴盼,因对许劭“君日后必为国家之干将、莫邪,天下伟器”这样一个评语固然欣喜,却也不是喜出望外,可以说这个评语正符合他的心理预期,所以他不像荀贞那样怅然若失,也不像戏志才那样愤恚恼羞,相比之下,倒是只有他面色如常。

见戏志才含恨发怒,荀攸笑道:“我闻许子将与许文休并不相睦,咱们刚从许子将家出来,恐怕难登许文休之家门啊。”许靖,字文休。许劭是许靖的从弟,但两人并不相睦,依照时下的伦理道德,兄友弟恭,他两个从兄弟却不友爱,汝南乡人对此颇有非议。听荀攸提起这茬,戏志才的嘴唇嗫嚅了两下,似是想针对这个发两句恶评,但终究把话咽下,回头瞧了瞧二龙里的里门,转回头复又冷笑几声,问荀贞,说道:“贞之,你是去许靖家,还是去营里?”

荀贞笑道:“公达所言甚是,许氏兄弟不睦,今既已见过许子将,许文休不见也罢。”

戏志才当先上马,扬鞭催策,卷尘先去。

荀贞与荀攸对顾,荀贞苦笑一声,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