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海疆- 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智鹏许久才缓缓道:“毛奇总参谋长阁下,戈茹夫可以说是在柏林之前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作为一个单体的要塞群的话,俄军如果想通过戈茹夫要塞进攻柏林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完全的吞下戈茹夫要塞。

第三百一十九章陆地最强第三百一十

郑智鹏围着地图转了几圈后对翻译道:“原句一字不错的翻译,我认为戈茹夫要塞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要塞,我认为这里将会成为俄军的集中攻击点,因为一旦突破了戈茹夫要塞,面对沙俄的近二百万大军柏林的防御就会显得无比的苍白无力,我观察了几个方向,俄军初期会采用多路大军齐头并进的方式,但是俄国人断然不会冒险深入德国境内会攻柏林,因为戈茹夫要塞这个钉子不拔出,俄国人的所谓后方就不是真正的后方。”

毛奇等待翻译认真的翻译之后,也来到了地图前面,反复认真的看了数遍之后十分严肃道:“郑将军认为俄国人不会多路进攻德国?而是会孤注一掷进攻戈茹夫要塞,解除戈茹夫要塞这个威胁之后才会大举进攻?那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郑智鹏微微一笑对着翻译坦然道:“俄国人已经二次吃亏在分兵冒进的问题上了,此番俄军能够动员进攻德国的军队会有多少?五十万?一百万?一百五十万?甚至可能是二百万?三百万?要知道俄国人此番已经是近乎孤注一掷了,俄国人进行了二次总动员,一旦战争开始,谁又能保证俄军不会进行第三次总动员?戈茹夫要塞驻守有俄国人最为痛恨的中华帝国的远征军,俄国人如果不拿下戈茹夫要塞彻底消灭中华帝国远征

,他们敢于直接挥师进入德国腹地围攻柏林?所以戈茹夫必须要准好长期坚守的准备,因为一旦西线的战况陷入僵局的话,那么东线则要面对的则是俄军以百万计数的大军,最后戈茹夫将会成为与俄国人最后决战的大战场。”

毛奇一边听着翻译快速准确的翻译,一边微微皱着眉头,一旁的德皇威廉一世与俾斯麦也表情严肃的一言不发,他们都在担忧一个事情,那就是德军在开战之初会利用德意志发达的铁路网线快速的调动部队,但是德军能否再创普法战争中辉煌万分的奇迹?这一点恐怕没有人敢于保证。

如果中国远征军无法固守戈茹夫要塞二个月,那么等待德意志帝国来说就将是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如同蝗虫国境一般的俄军一旦进入德意志,那么恐怕连西线也会出现军心浮动。

身为德意志帝国的总参谋长毛奇十分清楚,为了保证德军在西线的优势,那么德军的所有精锐部队就都必须集中在西线,东线只能留下少量的二流部队,原本的战略计划是德军以五个师的兵力配合奥匈帝国二十五个师的兵力,在加上中华帝国远征军,有了中华帝国在亚洲远东的大举牵制,所以这些兵力不但可以进攻布拉格去吸引俄国人的一部分注意力,更可以确保德国边境线全境安全不受俄军多路并进的威胁。

实际上毛奇也不认为俄国人会冒险采用多路大军并进深入德国腹地会攻柏林的战术,因为俄国人的后勤是出了名的糟糕,恐怕俄国人对于自己的后勤都没有足够的信心,俄国人能够动员为数庞大的军队,却不能提供优质的军火武器,能够进行战略侧面上的部署,却没有最终的实施能力,尤其是后勤保障更是俄国人的弱点所在,俄军作战一向有如蝗虫过境一般。

无论是威廉一世还是俾斯麦与毛奇,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俄军攻入德国本土,甚至连德国的占领区也不愿意,但是相比之下将战场放在德意志瓜分波兰得到的领土上似乎更为恰当?

俾斯麦十分谨慎对郑智鹏道:“如果预设战场在戈茹夫要塞的话?中华帝国的远征军能够保障要塞固守二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吗?”

郑智鹏点了点头,过程中没有一丝的犹豫,显然郑智鹏痛快的答应给威廉一世与俾斯麦等人一些必要的信心,郑智鹏随即提出了他的条件,那就是给我所需要的一切物资供给,我就能够固守住戈茹夫要塞

要知道在欧洲战场上几场著名的要塞攻防战都是经历数年的,中华帝国的陆军又是以防御闻名于世,只不过这次的对手是疯狂末路到了极点的俄罗斯帝国,俄国人还以倾国之力围攻一个要塞,这一点也是历次各国大战之中前所未有的。

可以说在如何使用中国远征军的问题上德国人出于对中华帝国方面林海疆的顾忌,所以也想把中华帝国远征军放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上,不能让这支部队受到太大的损失,但是现在中华帝国方面情况不明,俄国人又在波兰境内集结起了过百万的大军,俄国人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了,如果按照郑智鹏的分析,戈茹夫要塞将会是最终的东线决战之地的话,那么原计划中由中华帝国远征军固守戈茹夫要塞的方案还是否可行?

这不但关系到中华帝国远征军的命运,更加关系到德意志帝国的存亡,所以无论是威廉一世还是俾斯麦都无法草率的轻易做出决定,不过站在一旁的毛奇却看得非常明白,这个戈茹夫要塞只能由中华帝国远征军来固守,因为德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抽调出一支如此数量并且全部是精锐部队组成的要塞守备部队,驻守戈茹夫要塞的部队数量绝对不能低于二十万,因为一旦低于二十万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出击,如果仅仅是困守那么也无法形成对俄军的致命威胁,俄军完全可以包围之后跨越戈茹夫要塞直接进攻德意志的本土,续而威胁柏林方向。

毛奇见威廉一世与俾斯麦犹豫不定,于是通过翻译开口询问道:“郑将军真的有把握固守戈茹夫要塞长达二个月吗?要知道被你们牵制住的俄军很可能要达到一、二百万之多啊?”

郑智鹏自豪的微微一笑道:“有完整的永备工事和重组的弹药物资,我能固守二年都没有问题,中华帝国陆军乃是世界各国陆军之最强,我所率领的中华帝国远征军可谓是集帝国陆军之精锐,全部都是经过多年征战配合的老兵和军官,我在离开帝国首府的时候,帝国元首赐予我们陆地最强的荣誉称号,对于中**人来说,从来就没有失败一说,敌人只能从我们的尸体上跨过,纵使战至最后一兵一弹也绝不言败,此乃我帝**人之最高荣耀。”

翻译过后,威廉一世郑重其事道:“郑将军,我会给你一切所需要,德意志的安危可就要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了”

在郑智鹏的要求下德军方面又调集了四十门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和十万枚各种口径炮弹紧急向戈茹夫要塞运输,而现在的戈茹夫要塞只有德军二个步兵团在驻守,可谓是兵力单薄,实际上这二个团的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看守戈茹夫要塞囤积的弹药的粮草,要知道戈茹夫要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要塞堡垒,戈茹夫要塞是一个集生活、生产、防御于一身的多功能体系,德军在这里修建的地上与下地的永久守备工事完全可以容纳三十万军队。

四天后,郑智鹏随同第一梯队的部队抵达了戈茹夫要塞,郑智鹏立即投入到了戈茹夫要塞的布防视察之中,戈茹夫要塞的主体堡垒工事为地上与地下两大部分组成,在要塞的主体堡垒群之外还有八个小型可以驻扎一个师兵力的环卫型要塞,也就是说无论俄军如果进攻,他们都无法有效的对外围的任何一个环卫要塞达成全面的包围,进攻的俄军都将遭到多角度的火力投射的袭击。

而且这些环卫要塞都要地形下通道通往主体要塞,主体要塞则细致的分为野战工事、永久性防御工事,炮群掩体,生活区、工厂区等等,主体的炮群堡垒都是采用固定发射方向和射角的,还配有野战备用发射阵地和半开掘式火炮掩体,从二百三十门二百二十毫米岸防炮到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组成了戈茹夫要塞的重火力集群,而一百二十门七十五毫米快炮则是戈茹夫要塞火力补充的中坚力量,还有中华帝国远征军所装备的六百多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单指炮兵的质量来说非常令得郑智鹏满意。

在戈茹夫要塞主体防御体系外围,二千五百公尺内分别部署了五道地下地堡群组成的环形防御体系,这些地下工事全部都是挖掘式的,而且采用的是梯形布置结构,后方的射界和射角并不受到前一道防线的阻拦。

戈茹夫要塞波兰人修建了五年,俄国人又修建了三年,第三次俄、德、奥三国瓜分波兰之后戈茹夫作为战略要冲被德国人所掌握,于是德国人将戈茹夫修建成了一座真正的要塞,将这里住的波兰人全部驱逐。

二十二万中华帝国远征军的进入会让戈茹夫要塞顿时固若金汤,郑智鹏在检查了戈茹夫要塞的弹药储备之后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德国人考虑得非常周到,不但储存了二万支步枪和三百挺通用机枪外,戈茹夫要塞内的小型兵工厂竟然没有停工?四千多名德国工人留在了要塞坚持生产

第三百二十章噩耗传来

第三百二十章噩耗传来

1868年11月29日,在已知的历史上这是一个极为平凡的日子,但是在这个已经面目全非的历史上,1868年11月29日,俄军竟然在德军进攻法国之前率先燃起了战火,沙皇尼古拉一世御驾亲征,俄军元帅杜拉维耶夫斯基指挥俄军左中右三个重兵集群的一百六十万俄军气势汹汹的采用全线推进的战术,向德意志所占领区推进,因为德军的主力已经全部抽调到西线,而且德军已经在戈茹夫要塞预设了与俄军的决战战场,所以俄军的推进显得非常的顺利。

不过推进中的俄军也从波兰间谍哪里得知了十余万中华帝国的志愿军现在正在戈茹夫要塞进行防御,而德国人的主力和奥匈帝国的军队都在戈茹夫要塞左右两翼策应,很显然戈茹夫要塞就是俄军进攻德意志本土的拦路虎。

对于中华帝国产业工人改编的军队,尼古拉一世当即一笑了之,尼古拉一世敢于远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驻守莫斯科的辛格罗夫公爵手中还掌握着近五十万的大军,这些部队反攻远东显然是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如果进行防御的话,这还是一股相当具有威慑力的力量。

尼古拉一世之所以敢放手进攻德国,就是因为有了维多利亚女皇与拿破仑三世的保证,他们保证会在二个月内完全的消灭德国的军事有生力量,这样的话,即便中华帝国从远东发起进攻,两个月的时间不过也仅仅只能所谓的兵临城下,想攻陷莫斯科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尼古拉一世决定冒这次风险,以为如果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击败德国,那么俄国就可以吞并整个的波兰,然后在可以利用捷克进攻奥匈帝国,无疑俄罗斯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利益与风险并存,尼古拉一世非常清楚俄罗斯帝国此刻的现状,只能说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的内忧外患已经到了非常恐怖的境地了,只有通过这场孤注一掷的战争才能将一切挽回,而军队就是尼古拉一世最大的资本,所以他破天荒的亲自御驾亲征。

不过现任的俄军元帅杜拉维耶夫斯基无论是名望与能力方面皆不如契科夫,不过此番在英法的援助之下,俄罗斯帝国迅速的武装起来了近二百万大军,在尼古拉一世看来,即便自己的部队的装备、训练、素质皆差于德军,但是自己军队的数量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用自己的数量去淹没对方的质量。

对于远东的中华帝国,现在尼古拉一世的对策就是不去顾及,也可以说是没有能力顾及,虽然尼古拉一世十分清楚越晚反击对方准备得就会越充分,但是对于英法主导的先欧后亚的战术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同英法叫板的资本了,俄罗斯唯一拥有的就只有人力了,在这个依靠实力说话的世界上,俄罗斯帝国自然暂时失去了话语权,这一点令得尼古拉一世十分的不舒服,甚至恼火万分

随着俄军在东线的攻势开始,在比利时、卢森堡、德意志、法国的边境上此刻已经是战云密布了,甚至一个火星都能引发一场席卷一切的大火

德军在西线集结起了八十个师近九十多万的部队,以普法战争中的相关惊讶,德军将分成两个重兵集团突入法国,如果德军能够突入的够猛够快的话,德军总参谋长毛奇相信德军完全能够在赢得一次胜利,他们能够第一次在色当采用分割穿插战术快速的分割包围并且击败法军,那么同样也能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击败法国人。

为此毛奇所指挥的左翼重兵集群将直接进攻比利时取道法国,而冯。鲍曼陆军元帅所指挥的右翼重兵集群则不惜践踏中立国卢森堡进攻法国,毛奇认为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德军主力与英法联军甚至协约国集团的主力相遇而陷入战壕胶着战。

英国远征军的多达五十个师的部队已经抵达了法国,与法国的二线军团正在紧张的编组,要快速的击破德军在西线的攻势,势必将要采用更为猛烈的攻势,世界上并不存在最好的防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出于不同的考虑和目的,英法、德国都将目光转移到了西线,英法是准备在西线击破德军主力之后对德国实施多国托管,让德意志帝国崩裂,重新回到普鲁士城邦时代,而德国人也准备在西线快速的击溃英法协约国联军的主力,只有这样德军才能够利用其国内发达的铁路网络使其的机动部队可以快速的重新进行部署,力图在击败倾全国之力而来的俄国人。

在赤luo裸的利益面前,无论是协约国一方还是同盟国一方,已经没有人真的在乎什么宣战的借口和理由了,一切皆靠实力说话,这是一场新崛起势力与老牌势力之间的最后较量,一方要夺取资源保证自己的可持续高速发展,一方面则要彻底的扼杀一切可能形成的威胁

1868年12月20日,当法军的重兵开始向莱茵地区运动之际,德军左右两翼重兵集团如同两把锋利的尖刀一般开始全力向法国这个巨人的两肋插去,欧洲大战至此全面爆发。

第一份关于中华帝国远征军在德国的作战情报和欧洲大战交战各国的具体态势分析。

通过这份分析报告林海疆十分不乐观的直接指出了德国人的过分乐观,林海疆不认为兵力不战优势的德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