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长天艳山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海长天艳山河-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此之外,对西方世界打压对抗的内容也早就设定好,宋联捎带手的给女真向西开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能弄出多大的动静,就看他们自己的能耐了。

大面的战略规划就是如此,具体的内容还是要先在战场上有所作为。不需要太多的力量投入,两万五千人左右规模的禁卫军已经足够,而且这是应耶律大石请求才增加到这么多的。他们帮西辽操翻塞尔柱还在其次,主要的目的还是作为西辽社会政治改革进程中一支重要的稳定力量。

根据宋联和大辽达成的协议,进入大辽境内的联邦禁卫军将不使用禁卫军的称谓,而是临时改称为大宋人民志愿军,意为受大辽皇帝陛下邀请,志愿前往大辽,帮助大辽人民保家卫国,打击侵略者。这主要是避免禁卫军以宋联正规军的身份进入大辽,引起民众某些不必要的负面联想,而特意做的权变。除了军旗、邦旗以及其它能显示禁卫军和宋联身份的明显标识不带之外,其它一应装备和编制都不发生任何改变。

这些规定是对于后续进入大辽的部队而言,保罗*利奥跟随的快反一旅以及另几支提前进入大辽的部队却不在此列,他们是打着军事交流的旗号受邀进入大辽进行访问的,当然要保持禁卫军的面貌,等到开战的时候再临时换成志愿军就可以了。

此时大辽的疆域面积已经疯狂拓展到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保有人口数量达到了三百万以上。如此大的疆域面积,但限于人口基数实在太低,大辽只维持了十万规模的常备军力,这个军民比已经非常高了。不过在整个东方世界中,他们却不是军民比最高的,还有两个国家比他们高,一个是几乎全民皆兵的女真,另一个就是打成了一锅粥的日本。

军事交流只不过是幌子,耶律大石也没有那么矫情,快反一旅进入大辽境内伊始,就开始进入双重领导模式。大辽枢密院(大辽行政体系太复杂,用一些直白的称谓替代,不穷究本原了。)向快反一旅下达了第一项任务,三个月之内赶到苦盏市指定驻地集结就可以了,行军途中接到地方请求,帮着他们缴个匪平个叛什么的,由得你们哈屁去。这么早就进入大辽,一个是做前期准备,预防突发情况,另一个还不就是为了提前适应一下西部战场环境嘛。

沙万里。这不是谁的名字,而是纵横西域沙海多年的一个土匪头子的外号。塔里木沙海至葱岭,遥遥两千余里都是他和他的土匪团狩猎的地盘。昆仑山脚下和塔里木沙海的边缘就是丝绸古道,如今虽然已经修建了漂亮的柏油公路,但这并不影响打劫,而且更多的商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狩猎机会。

今天,沙万里算是走到了风光人生的尽头。不是他脑子秀逗,要去抢劫这支来自东方强大的宋联的禁卫军部队,实在是这帮强人根本不讲什么我敬你一尺,你让我一丈的江湖道义。一早就老远的听到风声,深入沙海几十公里躲起来委屈自己喝沙了,这帮鸟人居然还巴巴的跑来赶尽杀绝啊,太没人性了。

沙万里愤懑的趴在沙地上,血沫子从嘴里不时喷涌出来,刚好把嘴里的沙土给带出去。一只强有力的脚穿着传说中的沙地战靴蹋在他的后心上,脑袋后面凉嗖嗖的,那是最真切的死亡威胁带来的感觉,沙万里猜得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正瞄着他的脑袋。

军靴踩踏沙子的声音清晰的传进耳朵里,又一个人走到了沙万里的身边。蹋在背上的那支脚微微动了一下,“营长,我连已达成既定战术目标。全歼包围圈中之土匪,击毙四十二人,俘虏七十六人,这个就是沙万里,按要求活捉了。行动中,我连轻伤三名,没有阵亡。”

一声长叹后,一个听起来很年轻的声音说道:“整个行动用时四十二分钟,可是比我的预计超出了一点。看来部队在这种地形下作战还是有些不适应,拉练内容需要变更一些,进一步强化部队沙漠地形作战能力。”

“营长,这里的沙地同宁夏的河南大沙海完全不同,那里基本上属于沙土掺杂的半硬地,这里则完全是浮沙,对行进速度影响很大,还有工事修筑和战场隐蔽等问题都需要咱们好好总结一下。”

“没错,这正是咱们旅提前进入大辽进行拉练的目的。组织好部队的战后总结工作,尽快把总结报告提交上来。”

“是。营长,这个沙万里,还有那些俘虏怎么处理?”

“尸体就地掩埋,做好记号,地图上也标记好,如果大辽政府还需要点验,也方便他们找到。俘虏都带走,到了斡端(今和田)移交给当地政府。押解途中,不听话的可以直接毙了。”

“等,等等。我想看看,看看我是死在谁的手里。”感到那个营长转身要离开,沙万里突然大声叫了起来。也算是纵横沙海这么多年的一方枭雄,死都不知死在谁的手上,太窝囊了。

一阵爽朗的笑声响起,“呵呵,那又何必呢?不是想让你留下什么遗憾,是不想给我自己留麻烦啊。我一直有一个变态的猜想,很多年后,你会不会在某出戏剧里变成一个快意恩仇,追寻自由,不畏强暴的正面形象,而干掉你的自然成为了被批斗和鄙薄的反面角色。这个猜想真令人讨厌啊,所以,你还是不用看到我的样子,知道我叫什么,比较好些。”

砰的一下,沙万里的脑袋上挨了一枪托,顿时昏了过去。既然营长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样子,那没什么好说的,打晕就行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鸣沙借道

“首长,还有五公里就该进入鸣沙(今宁夏中宁县附近,宋廷从故夏占据后沿用了西夏旧称,设鸣沙州)境内了。”太原军区现任司令员刘锜的勤务秘书向刘锜报告。

刘锜是此次联辽军事交流的宋联军事代表团的团长,也是拟定的后面将成立的援辽志愿军司令员。这次去往大辽,他没有走宋联辖区内的银-白公路(银川至白亭海),而是特意从银川南下进入宋廷当年分得的故夏之地,拐了个弯借道宋廷辖地之内的丝绸公路经武威洪池岭(乌鞘岭)进入辽境。

作为宋联禁卫军的重要领军人物,他自然是不能随随便便一个过境借道就能跑到宋廷的地头上的。他实则是受宋廷枢府邀请,观看宋廷大定十三年秦凤路驻防禁军秋季军事演习的。

这次演习是很有深层次含义的,由张叔夜这个坚决的反统派执掌的枢府向宋联军方发出参观邀请,绝对不是为了增进什么南北两军友谊之类的东东,相反却是为了警告震慑对方。大宋西军几支实验部队刚刚换装了新式后装枪,就急惶惶的想展现一下实力给宋联看,不是这些刚装备的后装枪部队给张叔夜撑足了胆子,而是张叔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必需做出一些反应给各方看看。

宋联这次打着军事交流的旗号向大辽派兵,太原军区辖地自然要进行相应的军事调防,这些在一般人的眼中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对于军人来说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这里面隐藏着瞒天过海,突起发难的军事威胁。通过南北行政途径勾通,情报交流,宋廷西北提高战备等级等等对于张叔夜来说是不够的,他需要弄出更有力的动静。一次在敏感地带举行的上规模的军事演习,便应运而生,而且能产生一箭多雕的效果。从朝堂到民间,统派和分派已经吵的不可开交,不过统派的优势已经愈发明显,这个时候张叔夜要站出来展现一下实力,给有些萎靡的反统派撑腰,打打气。

已经有代理人公开跳出来呼吁赵佶改立国储,待赵佶死后,大宋南北继续保持目前的状况,名义上的一统,实际上的分治。或者仍由赵桓继位,但现宋廷辖地仍和宋联维持分治状态,推出一个新的皇室代表统领,同时也是下任国储的人选,像宋运会一样,国君之位南北轮流担当,就这么分治下去,各行一套。这叫做一国两府,轮流坐庄,被人戏称为跷跷板模式。公开响应和暗中支持这种维持分治口号的势力,被归为了分治派,或称反统派,支持南北全面统一的自然就是统派。

在那么敏感的宋联、宋廷、大辽三方势力接壤的地方搞上规模的军事演习,邀请宋联和大辽的军方代表共同参观考察,以渲染表面的互信,防止戏演过了头产生不想要的恶劣后果就是很自然的事。张叔夜因此借机向宋联和大辽发出了派遣高级将领参观的邀请,你们之间搞军事交流吓唬人,我也可以邀请你们来交流,吓回你们一下先。

种师道早就挂了,种师中也挂了,姚古也没超脱自然规律。西军中原来的几个老家伙,现在惟一还活着的就是刘延庆,只不过他也风烛残年了,顶着永兴军路经略使(正职,刘延庆赐了文官出身)的名头喘着气,实则是给他儿子刘光世上位掌最后一段舵,永兴军路经略使衙门的各项工作现在实际上都是刘光世在做主。

吴阶吴麟兄弟熬出了头,吴阶领了秦凤路经略副使的头衔,吴璘当了甘陇镇抚使(秦凤路北部及部分故夏之地大宋军事力量的最高指挥官)。种家现在的代理人是种师道的大哥种朴的儿子种彦,他是潢洮镇抚使(秦凤路西部地区)。还有双凤镇抚使(凤翔府(府城在今宝鸡附近)和凤州,基本是秦凤路渭水以南的地盘)的帽子,被张俊弄到了手。

看得出来,秦凤路名义上是吴阶领衔,其实是三家分占。吴阶吴璘兄弟像是属于中立派,种家从蔡京那算,应该是蔡鞗一线的,张俊无疑是张叔夜的人。各方拼斗这么多年,秦凤路由种家独掌的局面,终于给弄成现在这种三家分占的形势。

关键还是永兴军路,刘延庆一天不咽气,李永奇等老部下都还给他留点面子,刘延庆哪天挂了,刘光世能不能握住永兴军路还真是不好说。再一个,姚古的儿子姚平仲占住了京兆府(今西安附近)这块永兴军路中非常重要的地盘,他可是绝对不鸟刘光世的。

当然,这里说的占这里占那里,离军阀割据的层面差的远,大宋朝廷对于军队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这里分占的意思其实是军队中的小山头,在朝中分属哪一派,对大宋朝廷的忠诚没问题,问题在于军事指挥和协同上大家互相鸟不鸟。

车门打开,刘锜的眼中登时一暖。宋廷禁军一水的红色军服,想不暖都不行啊。虽说禁军的军服也算是进行了变革,撤掉了原来的大摆裆,皮布衫外罩,改行秦装式军服,但属火德的大宋尚赤,顽固的坚持新式军服还用红色为主色。(呵呵,影视剧中的皇帝一水的黄色龙袍装,不是土德的陛下们很是闹情绪咧。)

“你个狗日地哈怂!架子倒大地很嘛。老子巴巴的迎出这么远等你,你狗日地车到跟前才冒头,摆你奶奶个谱呢?”

谁也没想到,众目睽睽下,记者忙着按下快门,镁光粉轰轰燃响之时,却见证了秦凤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吴阶这幅德性,对着刘锜上来就是一通怒气冲冲的污言秽语问候。(文官掌兵,所以吴阶只能是副使,现知凤翔府军事兼秦凤经略使叫冯康国,曾是陈东在太学的同学,当年一起玩过伏阙上书。)

吴阶突然来上这么一出,直把一帮老少弄的紧张的大气都不敢出,两边的兵士更是把手下意识的贴到了随身武器上。可刘锜却是半点紧张都没有,施施然的把手套摘掉,脸上居然露出了暖暖的笑容。“狗日的吴大疤子,嗓门终于赛过了驴,看来是进步了。”

“还喊我疤子,老子的疤瘌早长好了。小九,出老子的丑,你狗日地找抽呢?”

刘锜也不理吴阶,转脸看向旁边站的吴璘笑道:“二璘子,见到我也不打声招呼?”

时年三十七的吴璘居然少有的露出了羞涩的模样,上前一步对着刘锜亲热的叫道:“九哥,我真想你。”

哗――记者们沸腾了,大新闻啊。大宋南北针尖对麦芒的领军人物居然是老相识,而且看上去关系不是一般的好,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刘锜逆袭夏皇,吴阶拼死援手,搅动的天下局势泼天大变的那场旧事,中间是不是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更重要的是将来,将来一旦南北烽火骤起,作为宋联太原军区的老大,和朝廷秦凤路的军事统帅,两人会作何抉择?

在宋联对外公开的刘锜的个人简介中,刘锜是大宋西军已故名将刘仲武九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原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统元1319年出生在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时其父戌守德顺军。

刘锜的少年时光基本上就是在陇干度过的。吴阶吴璘兄弟正好就是陇干人,是刘锜少年时的好哥们,也就是发小。他们这个发小实际上年龄差的比较多,吴阶比刘锜大了五岁,而刘锜又比吴璘大了四岁。

儿时情形回忆起来总是充满了温馨,当年一匹惊马构架起了三人一生的友谊。刘锜学骑马惊,眼看就要撞上吴璘,刘锜强转马缰跌飞而出,吴阶腾身接住他,却把自己的左脸在石头上划出了一道口子。刘锜救了吴璘,吴阶又救了刘锜,三人成了朋友,吴阶也落了个吴大疤子的外号。后来刘锜少年随父从军,荫功入京,平民百姓出身的吴阶吴麟则入泾原路(秦凤路泾州和原州合称,不是真正的路,是军事防区划定)军中从小兵开始做起。不同的际遇,当年的小伙伴今日重逢,却都已然是一方统帅,当真是感叹造化奇妙啊。

“听说兄长娶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嫂嫂,这么大年纪了吃得消吗?”一圈人围坐在篝火边,各自摆弄着烤肉,刘锜一边往烤肉上撒佐料,一边对吴阶调笑。虽然记者都被赶走了,但吴阶他们三个可半点没有独自相处叙旧的打算,大伙都是聪明人,不必要的麻烦就不要惹了。

别看吴阶长的五大三粗,看着像个凶神恶煞,但心思可是机敏的很。他们哥俩和刘锜的关系记者们可能不知道,但朝廷绝对是知道的,不说别的,单就刘锜就有五个哥哥在宋廷这边任职。大大方方的见面,热热闹闹的叙旧,反倒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吴阶明白,监视他们作记录打报告的大有人在,但凡一点藏着掖着的事都会惹来无尽的烦恼。

听到刘锜的打趣,吴阶却是一声长叹,挠挠头说道:“下个月,第八个老婆就过门。入他娘的,婆娘娶了一堆,全都是只会生丫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