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明-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买卖成了。”

王通楞了楞,却转头对边上陪酒的王四说道:“王班头,这次酒席之后,大家也算术士,要是今后还有打交道的机会,可要多帮忙,要是有什么为难处,过来找我就是!”

别看王通如今的身份依旧是百户,可在这个富商和王四的眼中,那已经是天上了,听到他许出这个愿来,王四慌忙给那富商用个眼色,那富商也激动的满脸通红,起来接着敬酒之名连干了三杯。

“你那铺子有四个铁炉,六个熟手的匠人,还有二十几个青壮劳力,通州附近庄子的农具三成都是你来买卖,私下的那些生意就不说了,这一年下来,百五十两的进项是起码的,做好了更多也有,就这么撒手,你舍得吗?”

王通明白这个铁匠铺的价值,平息案件之前也委托人打听了一下,这个铁匠铺连人带着工具,卖八百两也卖得出去,这富商只要了五十两,实际上等于白送,虽说案子平了,但这桩大礼的价值也未免太重了些,所以有此一问。

那富商酒量不错,但刚才连续三杯也是喝的急了,酒意重了些,红着脸笑道:“王大人,小人当时做这个营生也是琢磨着多赚些,这次犯了案子,婆娘孩子哭哭啼啼,自己心惊肉跳的,这才明白,自己连个功名官身都没有,胆子却太大,以后啊,自己也要掂量自己,有什么本事就赚什么钱,不能这么折腾了,这次托大人的福,案子结了,过几天小人就要搬到天津三卫那边……”

一向不怎么喝酒的王通端起酒盅,抿了一口,果然是好酒,在嘴里香甜,入喉却好像是一团小火,暖洋洋的烧了下去。

有什么本事,做什么事,这富商的言语让王通豁然开朗,当朝首辅张居正的父亲死了,丁忧与否,实际上代表着大明帝国的高层会不会有一次剧烈的变动,自己可不可以在这个剧烈的变动中得利,可不可以凭借这个这消息得利,这样的想法,都太虚妄可笑了。

那些大佬们的勾心斗角,各方势力的斗争角逐,自己目前还没有资格参与,甚至没有资格太近去观看,一不小心就是粉身碎骨。

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仅此而已。

“邹大哥,昨夜小弟在某处得到消息,说张阁老的父亲九月二十六那天病故了!”

每天上午的时候,邹义总要来王通的堂屋坐坐,喝点茶吃点点心,闲聊几句,到未必有什么事,已经成了个生活习惯。

那日醉酒之后,双方关系更加的亲近,听王通说这句话的时候,邹义嘴里的火腿月饼刚吃了一口,咽下去的时候正好想明白,刚要说话却噎住了,瞪着眼睛用手撸脖子,好半天顺过气来,却顾不得喝水,哑着嗓子问道:“张阁老,哪一个,是张四维还是张居正……”

“是张居正!”

“好大事,好大事,王兄弟你怎么知道?”

邹义起身走了几步,停下来就问了这么一句,王通迟疑了下,那宋姑娘告诉他这个要是把对方牵扯出来,不过邹义没想着知道答案,把冠帽带上,急匆匆的告辞离开。

王通也没有去送,在屋里慢条斯理的喝完茶吃完点心,又给自己父亲的牌位上了香,他做了自己能做的和该做的,剩下的就是静观其变了。

司礼监也是天下中枢,一年到头从没有清闲的时候,如今清丈天下土地,涉及的官员奖惩,各省的政策税赋调整,以及各种各样的奏折比平日里要多了许多,司礼监的宦官们都繁忙异常。

各级需要司礼监阅览批红的折子分门别类,重要的直接就在冯保和张诚的书案上,其余随堂太监们经受的奏本如果有不能决断,或者觉得很重要的,也会及时的通报上去。

司礼监秉笔太监张诚的两边都堆了高高的几叠,张诚不时的取下奏本打开,圈几个圈,批示几字,也有的看了几眼之后就吩咐边上听差的小宦官,低声说道:“送冯公公看……”

正忙碌间,一个穿着青袍小宦官快步进了房间,把一本奏本放在了张诚的书案上,这等专程送来的往往都是要紧的奏本,而且这小宦官看着就是个小孩子模样,张诚倒也认得,正是邹义安排在内书堂学习的赵金亮,净身进宫没几个月,还特意领过来给自己磕头的,据说是王通的亲近人什么的。

这么多迹象,张诚仅仅是抬头看了眼就继续批阅,批完两本之后,随手拿起了那个奏本展开,看了几眼之后批了几笔,然后放在一边。

批阅了会,张诚打了个招呼就起身出门,人有三急,宦官们尤其不方便,众人也都不觉得奇怪。

张诚出了司礼监那宅院,就快步的走向另一边,御马监在这边有个存放旗号的小库,邹义却在门口等待,张诚一来,邹义就恭恭敬敬的把人请了进去。

“弄什么玄虚,你以为派那个孩子来送信,旁人看不出吗?”

一落座,张诚就不客气的训斥道,邹义连忙躬身陪笑,急忙说道:“临时找不到信得过的人,事情又急,就抓了那个赵金亮过去……干爹,儿子在外面得了消息,张居正的老父九月二十六那天病死了。”

张诚身体颤了下,随即如常,他没有出声,一向稳重的邹义这时候却有些急躁,凑近了步开口说道:“干爹,要不儿子这就找人,里外也好有个预备。”

张诚抬起手摆了摆,沉默许久才开口道:“什么都不要做……”

看着邹义又想张口,忍不住沉声说道:“连咱们都知道了,难道冯双林他不会知道吗?”

第一卷第一百六十六章 下棋闲谈有意无意

十月十二这天晚上,京师中依旧歌舞升平,似乎没有人知道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已经病故的消息。

新任吏部尚书张瀚自从做到这个位置之后,就颇为的低调,同僚亲朋的邀请一概拒绝,闲暇时也都在家里,闭门不出。

京师中熟悉张瀚的人都知道,这位吏部尚书喜欢手谈,送礼的人送什么珍宝他不要,但要是什么上好的檀木银丝棋盘,玉石的棋子之类,那就欣然接受了。

天黑下来,张瀚的管家就在自家老爷书房的周围走了一圈,把还在这边的下人们都给赶走。因为自家老爷下棋的时候要安静,不喜欢有人走动。

书房里已经点了灯,焚了上好的檀香,棋盘棋子都已经摆好,张瀚正在那里捧着卷棋谱读,时不时的在棋盘上摆个模样出来,颇为的入神。

“东翁,劳您久等了!”

外面一声朗笑,一名中年儒生走了进来,看他身上穿着的袍服,应该是个举人的身份,他不禁相貌清癯出尘,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种不同凡俗的气质。

吏部尚书张瀚何等的身份,见到此人进来却也起身,点点头笑道:“钱先生来了,可吃了饭,五日前不过输了三子,今日一定要赢一局才是。”

那中年人展开手中的折扇,轻扇了几下,扇面上用龙飞凤舞的写着四个字,一看就是名家的手笔“天下第五”。

这中年人就是张瀚的棋友,姓钱,名春平,自己取了个号,唤作黑白子,这钱春平的父辈曾在长芦做过一任盐政使,挣下了偌大的家当,钱春平就不是科举的料子了,到三十五岁才中了个举人,然后再无寸进。

读书不成,这钱春平却有一桩精通,便是这围棋,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号称北地第一,可巧,天下间几个下棋最好的几人不是在杭州就是在松江,江北之地也就是这钱春平了,他也曾去江南和那几人下过,都是小败,所以请人写了这个“天下第五”的扇面,每日拿着。

他家里有钱,又有举人的功名,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也经常有那些喜欢下棋的高官贵人和他手谈几合,说白了,这钱春平是京师的高级清客之一。

张瀚喜欢下棋,一来二去,两人也就成了朋友,钱春平这人从不和主家求什么,也就是下下棋,或者饮酒作乐,他也图个轻松自在。

新任吏部尚书,怕的就是亲近人求官,不给驳了面子,给了又落了口实,这钱春平混迹各处,看得明白,偏又不求什么,下棋好这个自然不必说,张瀚对他是越来越欣赏,张瀚府上的管家见到各部的员外郎也不过拱拱手,见到这钱春平却要正经礼节,还要称呼声“钱老爷”的。

玉子落檀盘,最是讲究,落子声音清脆悦耳更添雅兴,钱春平下棋,分寸掌握的极好,让对方觉得厮杀激烈,双方实力相差不远,始终有继续的兴趣。

二人下棋的时候,也习惯谈些京师中的趣事轶闻,这钱春平虽然是个举人的出身,可架不住见得多,思路也活,尽管地位悬殊,可也经常能给吏部尚书张瀚不错的意见。

下了二十几手之后,张瀚自觉有一招妙棋,下了之后那钱春平也思索了一会,不由得心情大好,笑着问道:“如今京师中可有什么趣闻,钱先生说来听听。”

钱春平似乎想好了应对的法子,又是落下一子,琢磨了下说道:“如今京师太平的紧,无非是那家青楼又来了什么姑娘,谁人在赌坊得了个大彩头,对了,有一桩事,东城和西城的几家玩物铺子掌柜吃酒,席间说升官图要改,要不然玩起来不切合实情。”

升官图是个游戏,摇骰子取点数,根据点数大小决定升迁和途径,大体是根据眼下的官场规矩画的路线图,最开始有几种选择,比如说科举、僧道、医巫之类,科举又有进士、举人、监生等等。

有这么一套升官图,孩童在玩乐的时候,对社会对官场都有个大体的了解,这一套东西,无非是一张图,一套牌,几个骰子,家境稍微过得去的人家都会买上一套备着。

听到这个,张瀚也来了兴趣,笑着问道:“这倒是新鲜,要怎么改,大明官制可一直没有动啊!?”

钱春平欠了欠身子说道:

“说出来张大人莫怪,这件事还和大人的官位有些牵扯?”

这说法更让吏部尚书张瀚感兴趣,连连出言催促道:“但说无妨,不过是个孩童的玩物,那里面还有内阁首辅呢,也没见张阁老下文禁了此物。”

“东翁,原本这升官图,要是摇对了点子,一步步的上去,到了侍郎这一职衔的时候有个分叉,去做尚书还是去做都御使,又或是入阁。”

张瀚在边上的茶几处端起杯茶水,笑着抿了口,说道:“孩童玩意,倒也有几分真实处。”

“所有的路线都到了顶了,这顶也分个高下,第一的自然是内阁首辅,第二是次辅,不过吏部尚书总揽天下吏政,往往和次辅并列甚至略高,吏部侍郎则是等于其他部的尚书。“张瀚摇头笑道:“记得本官孩童时候也玩过,就是如此规矩,倒是勾起不少回忆,钱先生说下去。”

钱春平露出些尴尬的神色,又开口道:“那几家玩物铺子的掌柜说,如今张阁老当政,无论内阁大学士还是各部的尚书,都是张阁老他老人家的属吏而已,不若改改这分叉,拉平下面的……”

吏部尚书张瀚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看到张瀚的脸色变化,钱春平慌忙的从座位上站起,拱手抱拳赔罪道:“学生多言孟浪了,还请尚书大人恕罪!”

张瀚摆摆手,淡然说道:

“说的倒也是实情,有什么可怪的,来来来,下棋下棋。”

白子落下才发觉不对,尽管才下了二十余手,可张翰这步棋却是大大的昏招,接下来已经不需下了,必输无疑。若是赢了,那肯定是这钱春平让的厉害,张翰叹了口气,伸手把棋盘搅乱。

钱春平又是起身,抱拳深深一揖,开口自责道:“还是学生多言了,大人心已乱,今晚这棋还是不要下了吧!”

张翰点点头,拿起棋谱看了眼,叹气低声道:“任谁也看不开这桩事……钱先生,且记得慎言二字啊!”

张翰话中已经有了隐隐的警告之意,钱春平轻笑几声,洒脱的说道:“钱某早就无意官场,家中又不缺粮米,无牵无碍,自然不会出去乱嚼舌头,钱某和大人下了快有一年的棋,大人和钱某所讲,可曾外传过吗?”

“钱先生莫要多心,本官不过叮嘱几句罢了,景文,你送钱先生出府,然后再来下。”

张翰扬声招呼管家进门,把这钱先生送出,等人都出了书房,张翰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拿起一本书就着灯火读了一页,随即烦躁的丢在一边,在书房里走了几步,那管家已经回来,张翰低声说道:“三天回来的大全,让他呆在自己的宅院里,不要和别人说话,也不要出门,你送一百两银子和一个放心人过去,银子供他吃穿用度,事后还有赏钱,派去的那个人让他盯紧了大全!”

管家连忙躬身答应了一声,张翰敲了敲书架,又沉声说道:“捎两个字给宋婵婵,慎言。”

管家答应了之后,快步的出了屋子。

十月中旬的京师,可以用暗流激荡来形容,但表面上却平静异常,大家都觉得太太平平。

王通在武馆的生活可以用无聊来形容,唯一有印象的一件事,就是万历皇帝颇为纳闷的和他讲,说仁圣太后陈氏有一天他去请安问好的时候,拉着他的手说道:“陛下,这大明是咱们朱家的江山……”

仁圣太后陈氏是隆庆皇帝的皇后,裕王府时候就是太子妃,尽管不是万历皇帝生母,可对万历皇帝非常好,万历小皇帝也一直颇为孝顺。

王通对这话也是糊涂,心想这大明朝本来就是你们朱家的天下,有必要单独强调吗,但这样的话题王通也不会去深入,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他现在的兴趣,更多的是放在那铁匠铺子上,十月十六那天,那富商领着他去那铺子交割。

这铁匠铺王通的打算是先搬到自己的那个庄子里,然后再行安排,去了那铁匠铺,做的第一桩事就是让张世强提前发了一个月的工钱,原本因为那富商犯了案子,铁匠作坊的工匠学徒都人心惶惶,这下有了官面的人接手,又发了钱下来,大家都心思都安定了。

交割完毕,王通又和谭将说了这铁匠铺怎么向庄子搬的细节,接下把几名熟手的铁匠都叫到了一起。

王通解开随身的包袱,把那把短火铳放在了桌子上,开口问道:“这个,咱们铺子能打造吗?”

第一卷第一百六十七章 似静实动闭门不语

“老爷,这火铳是番鬼的样式吧!?”

王通把短火铳放在桌上之后,几名铁匠拿起来打量了打量就问出这个问题,王通倒是一愣,能问出这个来,说明铁匠们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