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郑屠- 第2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飞心头一跳,看着扈三娘那似羞似念的样子,禁不住也有些口干舌燥,他朝着不远处的茶桌用力一吹,蜡烛随即被吹灭,屋内瞬间暗了下来……

539,初定京东(1)

从那天受了惊吓之后,蔡攸明显做出了许多改变,这一点从他主动要求将自己的监军府让给郑飞就能看出来,郑飞并没有接受,他对蔡攸说,“蔡大人是皇上派来的上使,地位尊崇,若让上使受了委屈,传到东京,就算皇上不怪罪我们,满朝文武也要说我们天道军不懂事了。”

蔡攸现在可分不清郑飞哪句是真,哪句又是假了,刚要继续推让,郑飞不容回绝的笑道,“上使大人尽管安心住,你我兄弟相处的日子还很长,这点事情就莫要算计了。日后还要多仰仗蔡大哥在朝中给兄弟我还有天道军多美言几句,让皇上以及满朝文武也知道我们天道军的不容易之处。”

若要放在从前在东京,朝内朝外想跟他蔡攸攀关系的人简直多如牛毛,但真能被蔡攸看上眼的却没几个,能称兄道弟的更是屈指可数,但今日能被郑飞以兄弟相称却让蔡攸不知怎的竟有一种欣喜以及受宠若惊的感觉,尤其是明显听出了郑飞话语中的友好信号更让他自昨夜开始就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总算是放宽了许多。现在他什么也不多想了,只希望能平平安安的在京东路当一阵子监军,然后父亲蔡京再想办法早点把他调回东京。

总之就一句话,不求有功,但求平安!

于是,蔡攸的改变越来越多,郑飞要开会,他就去开会,去了就当木头人,该往心里记的就往心里记,有意见也全部保留;郑飞若向他征询意见,不牵涉原则的他一概同意,有隐患的他一概借口托辞;回到家中,该给朝廷汇报什么就汇报什么,任何多余的、节外生枝的、能够引起不必要麻烦的字他一个也不多说;至于以往什么计划中的拉拢天道军高级将领,架空郑飞之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他早就统统抛出了脑外。

而随着他的这些改变,他的日子也愈发好过起来,所碰到的麻烦越来越少,开会时的座次也越来越靠前,从第八位升到第五位,又从第五位升到第三位,甚至不久后终于升到了次席。总之,郑飞给他的面子也是越来越多。

搞定了蔡攸,郑飞便开始大刀阔斧的在京东路烧起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就是大规模的惩治不公,为民申冤,争取民心的支持。

由于绝大多数当初在进攻京东东路时俘虏的官员都因为招安还给大宋了,自然无法再对他们进行审判,各地那些劣迹斑斑的豪强恶霸就成了重点惩治对象。

天道军发布公告,百姓们不管有冤还是有屈尽管来报,只要能够查实,天道军一定会给你们做主。当然,也别拿天道军当傻子,谁若是故意诬陷,也要同样严惩。我们天道军只主持公平和正义,无论是平民还是富翁,只要遵纪守法,同样都会得到天道军的保护。

一时间百姓奔走相告,一批又一批陈年冤案得到昭雪,一批又一批当初靠着贪官污吏的撑腰而为非作歹的豪强恶霸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赢得了百姓齐声称赞。

同时,绝大多数老实本分的富农、大户、商人、富翁也并未受到牵连,极大的稳定了京东路的社会秩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第二把火是在京东路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在天道军离开京东西路时,各州共有五十七万余户,人口二百六十余万人,这些人口既是一大笔无价的财富,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郑飞之所以决定带他们走,并非完全出于要给朝廷一个“空路”“空州”的考虑,也是不忍将爱戴天道军的百姓留下,于是,秉着自愿的原则,经过天道军的号召,至天道军完全撤离京东西路时,共有一百八十余万百姓登记在册自愿迁徙京东路,郑飞对他们的承诺是一定会在京东路给他们安排全新的生活。

当天道军掌控新京东路后,原京东东路各州共有户八十一余万户,人口三百七十余万,加上从京东西路迁徙来到一百八十万人口,新京东路的总人口达到了近五百六十万人,其中尚没有土地的总人口估计少说也有两百多万,要给这些人全部安排生计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进行土地改革迫在眉睫!

郑飞首先下令将已经逃离新京东路的贪官污吏和刚刚被惩治并没收全部财产的土豪恶霸所霸占的土地全部充公进行统计,然后优先分给原京东西路的百姓,可这些土地的数量虽然庞大却依旧远远不够。

郑飞便将目光又瞄向了尚未开垦的大量荒地,尤其是南部山区,规定无论是谁只要能够开垦荒地,则这块土地就是他的,并且三年不用交租,此举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口。

同时,一系列的别的措施同时开展,比如凡是原京东西路百姓可以自谋生路的,皆可以享受免除各种税收三年,比如根据京东东路处于海边的优势,郑飞也鼓励百姓们投身海洋渔业。而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绝大多数百姓都在新京东路找到了新的谋生手段。但依旧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无业状态,郑飞冥思苦想又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由天道军出面,大量招聘这些百姓,付给他们工钱,带领他们在新京东路内开展公共工程,比如整修河道河堤、修缮城墙、铺设各州内及州间的道路等等。

终于,庞大的待业人口得到了完全的消化。

第三把火就是大力发展商业,加强与大宋的贸易。

能让大宋解除边境封锁,可以与大宋自由开展贸易本就是郑飞追求招安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为此,郑飞明确宣布天道军鼓励发展商业,尊重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幅降低商业征税,鼓励商人去大宋将粮草、矿石等等京东路缺少的物资运回京东路。同时,郑飞通过蔡攸接连向京东路周边的宋军发去警告,警告他们不可刁难我们京东路的商人,若发现有谁故意使坏,我们天道军必去朝廷,去皇帝那里告御状,如果皇帝也不管,那我们天道军就自己出马,甚至不惜走出京东路教训那些人,乃至重新爆发战争也在所不惜,我们天道军倒要看看,一旦爆发战争,朝廷会怎么办!郑飞很清楚,现在天道军对任何宋军而言都是招惹不起的马蜂窝,你表现的越狠,他们才会越怕你!

而在进行这三把火的同时,一项同样重要的事也在紧锣密鼓的开展着,那就是组建天道军的海军!

随着天道军撤离京东西路与梁山泊,原梁山泊水师也必须随之撤离,梁山水泊虽然不是死水,但很不凑巧,周围并无水源流向大海,于是水军旅只能走上岸才能去京东东路,他们告别梁山泊,并一把火将所有的战船全部烧毁。

新京东路几乎有超过一半的面积临海,长长的海岸线从南到东,又从东到北,绵延足足三千多公里!这既是一笔财富,可以带给郑飞和天道军无限的希望。但也等于一条长长的几乎不设防的边境,敌人随时可以通过海路进入京东路。

大宋在原京东东路就设有水师,驻扎在登州,只是随着登州被割让给天道军,登州水师也全部从海路南下逃走了,天道军并不曾俘虏任何一名大宋水兵,也不曾俘虏任何一艘战船。

逃走的登州水师与大宋原本设置在南方的水师就成了天道军的隐患,所以必须尽快组建起天道军自己的海军,保护京东路的海岸线,也防止大宋在海洋上对天道军进行封锁。

而原梁山泊水军旅就成了组建天道军海军的班底,这些水上兄弟各个都是内陆湖泊河流中的高手,海洋对他们来说虽然新鲜,但只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加以适应,成为海中蛟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郑飞下令在沿海各州的渔民中大量招兵,在天道军优厚的待遇吸引下,短短时间就招募到了一万多名新兵,加上原水军旅近三千人,达到了近两万人。郑飞将所有人一分为二,分别在登州港以及莱州的胶州湾正式成立了天道军两大水师。

既然是水师,光有人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战船,而且不是内陆湖泊的那种战船,而是要特别适应海洋的战船,原先的战船都被登州水师开走了,开不走的也被他们凿沉了,只能现造船,也直到这个时候郑飞才知道了一件让他差点吐血的事……

540,初定京东(2)

宗泽不愧为一代文武双全的名臣,他经营登州这几年,将登州变成了整个京东东路政治最开明,社会最稳定,百姓最安居乐业,也是天道军在东征中唯一一处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久攻不下的地方。而后虽然他无奈奉旨撤离登州,但他的影响力却并未随着他的离开而消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郑飞。

这份困扰首先是民心,登州百姓究竟有多爱戴宗泽,从天道军到来之后可见一斑,登州也是整个京东路唯一一处百姓对天道军的到来普遍持抗拒态度的地方,当天道军占领登州后仅仅三天的时间居然就接连爆发了三次小规模的民乱,这在天道军的历史上简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在以后的日子里,郑飞与天道军也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获得了登州百姓的认可。

其次,宗泽颇有些高瞻远瞩,他清醒的认识到了天道军宁可放弃经营半年之久的京东西路六州,也要以六州交换一个登州,并将整个京东东路收入手中的目的。所以在他撤离之前,在没有接到朝廷旨意的情况下,他一方面让登州水师南下,一方面捣毁了登州港所有的战船,这还没完,他更是一把火把登州所有能造大型战船的作坊船厂烧了个精光,并将登州境内所有制造战船的军匠全部带走了,留给郑飞的只是一个空空如也的登州军港,既没有现成的战船,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重建船厂,更关键的是,无人会造大型战船。

郑飞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气的鼻子都歪了,大骂宗泽你妹!当然,他却忘了当初他带领天道军离开京东西路时可也做过类似的事……如今天道军筹建海军是万事俱备,只欠战船,海军至关重要可耽误不得,郑飞当即连下了几个命令,首先是在京东路内大加悬赏招募会造大船的能工巧匠,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宗泽你别以为只带走几名造大船的军匠我就没辙了。

其次,派出大量人手追踪宗泽和登州军的下落,意图找寻到被宗泽带走的那些军匠的下落。宗泽你既然能把人带走,除非你把他们全杀了,或者当成国宝一样重点保护起来,否则你就等着我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我们都能从防卫森严的东京把朝廷重点监控的凌振都绑来,再绑你几个小小的军匠还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多耽误点事。

再次,派出大量人手奔赴南方大宋诸路水师的所在地,这些地方既然驻扎着水师,那就肯定也有大量会造战船的军匠,这些军匠地位普遍不高,老办法,把能绑来的全部绑来!

这三个命令发出后,各方人马就行动了起来,至于有没有效果还需耐心等待,目前郑飞也只能暂时让两个水师先用捕鱼的小船进行训练了。

不料,造船军匠们还没找回来,一道来自朝廷的旨意已火速送达了统帅府,那是朝廷要求天道军遵守承诺即刻派出军队去西北对抗西夏军,以及南下助朝廷剿灭岐山贼寇的命令。

原来,从天道军完全占据京东路的这十天里,朝廷在西北又败了一场,再次丢了两州。而西军之所以抵挡不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西夏军此次进犯准备十分充足,打了西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是西军主力大将刘法投降了天道军,使得西军既少了一员大将,也骤然减少了五万大军,并且西军的骑军也由于缺少了刘法这员骑帅的指挥而方寸大乱,再无法像以前那样给西夏军带来极大的威胁。三是由于缺少童贯的指挥,童贯主持西北军务十几年,在西北诸军中威信无人可出其右,也唯有他能总领西北全局的战务,让西北诸军彼此通力配合。如今童贯不在,西北诸军群龙无首,无人能服众,各军各自为战,呼应全无,给了西夏军以可趁之机!

为了能缓解西北的不利局面,皇帝已下令派出使节去向西夏表达了停战和解的请求,谁料西夏这次似乎是认准了大宋的软肋,就是不接受和谈,摆明了要趁火打劫,狠狠的在西北大赚一次。

而在南方,童贯大军剿匪已有月余,与岐山贼寇互有胜负,从战局来见,童贯在短时间内绝对无法剿灭岐山贼寇,而随着时间越拖越久,对朝廷也就越不利,岐山贼寇占据的可是大宋的粮仓,一时半会还行,时间久了大宋的粮草就会出现问题。

皇帝与满朝文武急的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想来想去,便将目光看向了京东路的天道军,你们不是说招安后就可以派军帮助我们对付西夏以及剿灭岐山贼寇吗?怎么还不动手?

而从朝廷发来的充斥着焦急、怀疑以及隐隐愤怒的旨意可以看出,朝廷目前已经处于了发疯的边缘,如果天道军再不履行承诺,他们就会认定天道军是在骗他们。

郑飞对朝廷的旨意迅速做出了回应,他将蔡攸请到统帅府对他说,“请监军向朝廷说明,我们天道军绝对会遵守此前的承诺,做好一个藩镇应尽的义务,很快就会派出军队参战。”

蔡攸对此自然欣喜异常,可还没等他致谢,郑飞接着道,“但是,朝廷要我们同时派军去西北和东南同时参战太不切实际,因为天道军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我们现在虽然号称有十八万人,但这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新兵,连武器都还没完全的配给充足,现在要他们上战场只能是去送死,同时我们也要留下充足的兵力以防……所以,我们只能答应朝廷派出一支军队,至于是上西北打西夏,还是下东南去打岐山军,由你们决定。”

蔡攸没想到郑飞会这么说,他犹豫了一下就问道,“那请问使相,这支军队能有多少人?”

郑飞伸出了三个手指头,“最多三万人,除此之外多一个人也不派,皇上若愿意我立刻就派人,若不愿意,那就只能……”

蔡攸明白郑飞所说的“只能”代表着什么,他立刻将这个情况向东京进行了回报,皇帝与大臣们都很生气,你天道军有十八万人,却只肯派三万人,你打发叫花子呢?但郑飞的“威胁”也让他们倍感胆寒,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跟郑飞翻脸了,否则麻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