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占戈-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史君毅低下头,我知道这个命令让他很为难。

“末将遵命。”史君毅下定了决心,转身去召急部署。

校场上转眼就空了,只留下我,张泰,以及几个侍从兵士。

张泰被打得不重,吓得却不轻,屎尿并出,瘫在那里。

我鄙夷地看他片刻,让人抬他回去。

用过晚饭,史君毅回报,说是找寻不到郑欢的下落。我没说什么,只让他加强戒备,防止敌军劫营。

史君毅走后,我去张泰的营帐,他已经醒了。

我无言地行了礼,他也不回礼。

“张公公。”我叫了一声。

“布大人,你来的正好,咱家正要写折子呢。”张泰装腔作势地取出杏黄封皮的奏本。

“张公公,李彦亭的大军将阳关围得水泄不通,如何送进去?”我陪笑道,“还是先收拾东西,我们今夜就要拔营撤退了。”

“哦?”张泰佯装诧异问道。

“郑欢那个逆贼,自己走了倒好,却带走了我三万大军!”我咬牙切齿道,“实不相瞒,我今早收到阳关的飞鸽传书,山南守军大部未到阳关。若是李彦亭出谷先破我营,恐怕我手里区区三万老弱残兵非一合之敌。”

“嗯?怎么会只有三万?”

“公公请算算,被葛重周的铁骑杀了九万,郑欢带走了三万,这就去了十二万。我军统共出兵二十万……”

“那还有八万啊。”

“攻珐楼城中伏,损伤不小,另外还调拨了五万给葛重周去端逆贼老家,现在我军连三万都是虚数。”我面露苦色。

“那你打算往哪里退?”

“珐楼城,虽然烧得差不多了,好歹还是个落脚的地方。”我叹了口气。

“别无他处了吗?”

“公公放心,西域之地,的确兵过百万,不过蛮夷不服,李彦亭能用五十万去攻阳关已是极限。阳关只要拖住了李彦亭本部,我军在珐楼城稍加休养,等葛重周夺了迦师城,李彦亭军心大乱,我们就能杀个回马枪。”

“若是李彦亭分兵呢?”

“他有兵无将,小官还不把乌合之众放在眼里。”我傲然道。

“天王李浑呢?”

“哈哈,小官正等他带兵前来呢,若是他带兵,我等还怕什么?”我笑道,“李浑与小官乃是忘年之交,阳关之时,他还将女儿托付小官呢。”

“原来如此!那布大人早些回去吧,咱家也要收拾收拾。”

“总而言之,公公放心,小官必能平安送公公回京。小官告辞。”我拍手唤来戚肩,恨不得飞离这里。

我确定张泰已经放出了飞鸽和“阳关”联系之后才拔营后撤,军心明显受损,我只得召急各营统领军议,让他们压制军心。其实,军心即便稳了,士气也不可能再上去,难怪师父说,杀敌一万,己死三千,没有万全之策。

“布大人,为何三天了,李彦亭的大军还没追击上来?”张泰问我。

“不追不是更好?他们来了,我还不知如何应对呢。大帅灵驾所在,万一有什么变故,连阳关的士气都会大受打击。”我强忍着敷衍道。

其实,李彦亭不追我军只有两种可能。其一,李彦亭看出此乃诱敌之计。其二,李彦亭觉得两三万人这个饵太小。

所以,我只有加重我军的分量,若是高悬天下兵马大元帅的遗体,阳关的士气恐怕还真的会降下不少。

“若是明日再无追兵,我军便不必再回珐楼城,挥军再进,让李彦亭以为自己看穿了我们的诱敌之计,等山南守军到了阳关,两面夹击,逆贼士气必定大损。”

“布大人妙策。”张泰言不由衷赞了一句,起身告辞。

我看着张泰的背影,突然觉得上天不公,有些人就是愚笨到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不自觉。不过兵者诡道,珐楼城一役,我不也是被人玩得惨败?

我军的确又挥进了,李彦亭也的确忍不住了。就算他能得人心,到底还不是战阵之才。我计中有计,自信除了一个细节,别无缺漏。那个细节便是鸽子,我从不问张泰飞回的鸽子带了什么口信。

我也没有解释过为什么那么信任这个阉人。这些问题,该是李彦亭问的,可惜他没问。师父说过,任何计策总有缺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缺漏大到别人看不见。“大象无形,你能看到房子角落里的落灰,可你能看到这个天下是什么形状的吗?”师父说。

若是我的计策被识穿了,那就是这个缺漏不够大。

“走得慢些。”我传下令去。

兵法有云:勿击堂堂之阵,勿邀煌煌之师。我既然已经埋下了伏兵,何必再和李彦亭硬碰硬?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为了我这句话,张泰居然又放出了鸽子。现在,我要求稳,所以我拦下了这只鸽子,也绑住了张泰。

“敌惧当击。”纸上这么说的。

我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张泰,笑道:“张公公还有什么说的?”

“我、我、我是在和阳关联络的,布大人、布大人你该知道啊!”

“奸细!”我一拍几案,“你当所有人都同你一般愚蠢!来人!绑下去,好生看住,待回师之日押解回京,交付有司处置。”

“先生,您现在执掌大军,有先斩后奏之权。”史君毅对我说。

我犹豫了一下,领兵将帅的确有这个权力,可我只是个靠将领出头的低级文官。“先押下去。”我道。

“原来先生早知道他是奸细。”史君毅欲言还休,挤出这么句。

“史将军是想说郑将军的事吧?”

史君毅点了点头。

“史将军和郑将军交情非浅,此次郑将军要反,可曾事先支晤将军?”

“不曾。”

“那便是了,若是郑将军真的要反,会不找将军吗?”

史君毅一脸释然,轻松了许多:“寒家和郑家乃是世交,若是要彼此为仇回去还不知道怎么向家父交代。”

我笑了笑,道:“大战在即,将军还要当心,若是郑将军一击不中,我军还是要正面对敌,恐怕是场恶战。”

“先生放心,郑欢也算得上百经沙场。只是小将担心逆贼按兵不动,或许已经看透了先生的计策。”

“呵呵,我倒以为,李彦亭日夜苦思是自己领兵攻我,还是派李浑攻我。”我越发为自己的离间之计得意,或许后世兵家对我此战也不得不侧目三分。一时间,我更是想到了郑叔,或许数月之后,他就会在茶楼里说一场“计里计,军师巧施连环;败而败,逆贼帐下授首”。

第三十章 老兵

新皇继位,并未改元,故还是立兴年。二十七年八月初六,西北风起,飞砂走石,十步之外人不可见。

“报先生!贼军离我中军六十里。”斥候浑身蒙土,就像是土里钻出来的一般。

“这种天气他们也能行军?”我吃了一惊。

“逆贼昨日强行五十里。”

我松了口气,听说有一种马兽能在沙漠中行径,别名“沙舟”,只是性子温和不擅奔跑,故不能军用。刚才还以为逆贼都配了此种马兽,那我军真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了。

若是我能在此等大风中行进六十里,现在死的就是李彦亭。

“戚肩,推我出去看看。”

“可是先生,外面风沙大得厉害。”戚肩有些不情愿。

“风和日丽还看什么?”我板起脸道。

戚肩推我出了帐篷,刚走了两步就差点被一阵狂风吹翻了轮椅。

“好大的风。”我说出的话甚至自己都听不见。

若是现在能在李彦亭的大营前点起一把火……

我招了招手,示意戚肩回去。

帐篷被风吹得呼呼作响,我抖了抖身上的沙尘,心跳得厉害。这就是师父说的自然天道,万物之本原,绝非人力所能抗衡。

“先生。”王宝儿顶着一头黄沙进来,叫了我一声。

我回过神,笑道:“可是这沙风吹将军来的?”

王宝儿笑了笑,道:“先生可想知道这风何时能停?”

我一愣,道:“当然,即便能早知片刻也是好的。”

“有人知道,他还知道何时会再起风。”

“快带我去见他!”若不是我的腿,我真要跳起来了。

“人已经带来了,就在帐外。”

“快快请他进来。”

一个身穿老旧军衣的干瘦老人拘束地走了进来,脸上的皱纹给人一种历经沧桑的感觉。

“小人于吉,见过先生。”老人单膝跪下行礼。

“快快起来。”我笑道,“听王将军说,你知道这风何时能停?”

“回先生,此风有个名目,叫做四刀旋。”于吉腼腆回道,“为何叫它四刀旋呢?因为它从八月起风,要停四次,每次风向都会变一变,一月下来刚好东南西北吹遍。又因为风力像是钢刀一般,所以土人都叫它四刀旋。”

我洗耳恭听。

“今天是初六,比往常早起了两日,往常都是八月八之后才起风的。至今西域各地都还有八八节,就是祈祷四刀旋早些过去,远行的亲人能平安归家。”

“这一刮要刮多久?”我问。

“一般说来,刮个三天就会停两天,不过小人知道个法,能提前一日知道风起风停。”于吉道。

“能否告知在下?”我施了一礼。

老人荒忙低下头去,连声道:“不敢当。先生问起来,小人自当告知。此法是个行走大漠的老把式传小人的,当年小人也就才十来岁,几十年来年年应对不爽。这法说来也简单,就是看天。四刀旋刮的时候,夜里是不见月亮的,等哪天夜里能见月亮了,第二天傍晚时分必定风停。”

“哦?这么准?那何时再起风呢?”我问。

“也是看月亮,风再起之日前一夜,月亮必定又圆又亮,哪怕是月底也是如此。这也是西域一奇,唤作‘新月做老月,八月双满月’。”

“这是何理?”我不解。

于吉尴尬一笑:“先生是读书人,小人知道几十年了,从没问过。想那老把式也是如此,先人传下来的东西,能用就成。”

我朗声一笑:“若是果然如此,必定大大有赏。”

老军人倒也不谢,开口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

“老丈可是有什么要说的?”我问。

“回先生!”于吉一个头磕下去,“小人十四岁就从了军,吃的是前朝的饷粮,后来战败被俘,做了军役,再后来充了夏王的兵,东征西讨最后去做了珐楼城的守军。现在都要六十岁了,在军中也混了一辈子了,儿子还没见过,孙子就死了……”

老人说着,喉咙如同哽了鱼刺,两行老泪淌了出来。

我看到王宝儿面露尴尬之色,对于吉道:“老丈请起,老丈隶属何营?”

“他是后军辎重营的伍长。”王宝儿替他回道。

“今日便搬来我这里,做我侍从,等回了阳关,我必定给老丈些许财物,好让老丈回乡养老。”我的鼻子有些酸,最凄凉的便是那句“儿子还没见过,孙子就死了”,若非战乱,一个花甲老人怎会凄凉至此?

“谢过先生,谢过先生!”于吉呜咽着连连行礼,我让戚肩扶他起来。

“辛苦王将军了。”我收拾心情,对王宝儿道。

“小将告辞。”王宝儿也是一脸悲情,想来不愿再多说什么。他回身的时候,我看到他身后悬着一个酒壶,或许他本想和我共饮的。

于吉站在帐里,很是拘束,我不得不放下书,和他聊起了西域的风土人情。

老人出身一个华人商家,只是小小年纪便家道中落,最后当了人家的脚夫,行走大漠。我从来不知道,大漠居然会如此诡异,渐渐听得入神了。

“小人一辈子都在大漠里,老家是什么模样都没见过。”老人大概也发现自己讲得太多,停了下来。

我倒是意犹未尽,追问道:“老丈,那我若是要在四刀旋里强行军,可有良法?”

老人犹豫了一下,道:“办法倒不是没有,只是太过冒险。”

“哦?老丈只管说来听听。”我心跳得厉害,或许这就是灭敌之机。

“小人也是听西域故老相传,并未见人用过。”老人低头寻思了一会,道,“听说,前朝慕容将军偷袭迦师城的时候也正赶上四刀旋。他让兵士用绳索串绑起来,顺着风向打转,转着圈地行军,一里地等于走了十里。”

我的心冷了一半,大风里走上六百里,即便到了也只能任人鱼肉。不过慕容付乃是名将,怎会用疲兵作战?莫非别有他法?

戚肩替老丈拿了行礼回来,抖了抖身上的土,吐了口唾沫,道:“就像是在土里走一样。”说完,找着话题缠老丈讲西域的故事。我笑了笑,听着帐外的风声,想自己的心事。

“于吉,这样的风里,连十来人也不能走吗?”两天了,风还没停,我实在不甘心枯等。

“回先生,若是上百人串联起来或许还能赶路,十来人恐怕不到一里便被吹散了。只是飞沙走石的,太容易迷路。”于吉回道。

我叹了口气,希望今夜能见到月亮。

我能等,大帅恐怕已经等不住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三十一章 破敌

八月八,月明如灯。

我传令下去,大军急撤,二什共用一灶,另起新灶不用。

我能知道风何时停,久在西域的李彦亭没有理由不知道。师父说过:“为将者不知天文,不识地理,不明奇门,不论遁甲,庸将也。”但是天地之广,人力总有穷尽之时,就像我到了西域,简直如同到了另一个天地。

共用一灶乃是为了告知其我军数减,使其放心追击。另立新灶而不用,乃是加深其追击之念。这正是兵法中的“虚实”之道。

等李彦亭的大军赶到此处之时,郑欢这支奇兵也该动了。

八月初十,月又明。明日有大风。

斥候报我,李彦亭大军日行五十里,已经距我中军不足三十里。

我看了看天,丑时刚过。

“请正德营史将军,飞骑营石将军,龙门营阮将军,宣猛营成将军,树功营沐将军。”我让戚肩传来中军七营中的五位统领。

不一会,五位统领甲胄鲜明地站在了我的面前。

“有劳五位,今夜破敌。”我道。

五人互望一眼,史君毅道:“还请先生明示。”

“敌军距我中军不足三十里,轻军缓行四个时辰也该能到达敌营。石将军可率本部军马五千骑,带火引劫营。千万用布缠了马蹄,莫要过早惊动敌军。不求战果,只要扰敌不安便可归营。”我取出令箭,递给石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