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临东周-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首自己一步步从公子小白到登基,到如今成为诸侯霸主,齐桓公觉得自己是有资格进行一些惊人之举的。所以这次周天子赏赐之后,他觉得是时候问问太宰周公孔这个问题了,其实这也是在询问周朝的态度。

所谓投石问路。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太宰周公孔居然就这么轻易的答应了齐桓公,认为齐桓公只要自己想封禅,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场诸侯无不大惊失色,这是彻头彻尾的僭越啊!

齐桓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怎么样,就是周朝也认可我的功劳吧?齐桓公得意的总结发言,说既然今天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那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先开到这,等明天再商议具体事宜。

散会之后周公孔立即私下找到了管仲,他心急火燎的问道,“这封禅根本就不是诸侯能够从事的事儿啊,仲父难道就不能说句话阻止齐桓公吗?”

管仲看着周公孔,心说你倒是聪明,知道当面反驳齐桓公,会让他面子下不来台,搞不好会让齐桓公更加一意孤行,此事便没有转圜余地了。私下里找我让我出头啊,你还真是找对了人了。

管仲为什么要帮周公孔呢?

大凡人做了出头的事情,那不但给对方带来伤害,自己也会被人耻笑。从维护齐国的角度出发,管仲也不会让齐桓公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管仲正色道,“我们主公向来好胜,如果暗中行事此事尚有转圜余地,但是如果当面反对,恐怕就成了定局了。好吧,这件事情,就让我今天来说说吧!”

当天夜里管仲找到齐桓公,特别认真的询问他道,“主公想进行封禅大典,这事儿是真的吗?”

齐桓公奇怪的说道,“当然是真的了。难道今天我和太宰周公孔的对话,您没听到吗?”

管仲深深的看了齐桓公一眼,旁敲侧击的说道,“古代封禅的领导,从无怀氏到周成王,都是先受命于天,然后才行封禅大典的。”

齐桓公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出来,立刻反驳道,“寡人南征楚国,北伐山戎,灭令支、孤竹,这在诸侯中间都是为人熟知的。现在寡人召集的诸侯之会中,兵车之会有三次,衣裳之会有六次,一统天下,九合诸侯,就算是三代受命,也不过如此吧?我要说封禅,那是为了昭告子孙,也没那么过分吧?”

管仲心里暗笑,这主公如今是在给我说他的光辉事迹呢,他大概忘了,哪次大事少了我啊?看来他还真是骄傲了。算了,还是给他点教训吧!管仲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古代天子受命于天,那是现有祥瑞事宜,然后才进行封禅。这典礼是非常隆重的,既有嘉黍、嘉禾,又有传说中的‘灵茅’,也就是一茅三脊的灵茅,这都是天子受命的祥瑞;东海比目鱼,西海比翼鸟,祥瑞之物都不招而致。这些事情记载在史册上,都是子孙的荣耀。现在也没有凤凰、麒麟到来,反而是鸱鸮来了不少;现在没听说有嘉禾,反而是蓬蒿长的很茂盛。如果主公这时候非要行封禅大典,恐怕列国有知识的人都会嘲笑您呢!”

这一席话说的齐桓公哑口无言,第二天再也没有提起封禅之事。

其实管仲所说的祥瑞,也大多是远古时期人们美好的传说罢了,要说真有其事,恐怕还欠考据。但是管仲所说的意思,那是现在齐桓公作为一个诸侯根本就没有进行封禅的资格,如果硬要进行封禅,到时候别的国家有识之士肯定会用这些祥瑞事情嘲笑齐桓公。

这是齐桓公的软肋。

他自己当然心知肚明自己没有资格这样做,但是他总觉得自己成绩很好了,要这样做那不是锦上添花了吗?可是如果真的最后招致各国的嘲笑,让自己声誉受损,齐桓公是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这也是齐桓公英明之处。

骄傲和自大烧不了多长时间,不会像有的领导,非要通过什么仪式和典礼给自己增添光环。那都是虚的,经不起时间的淘洗,历史的考验。

虽然这件事情就此过去,但是齐桓公总得从别的地方补偿自己,毕竟已经是诸侯霸主了么!于是齐桓公回国之后,广建宫室,而且都是华丽无比。而且自己的很多待遇都和周天子看齐。齐国百姓对此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过分了。

这几乎是所有领导的通病了。

好一点的领导,在艰苦奋斗的时候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可是一旦事业有所起色,很快陷入到声色犬马之中。务必在各个方面寻求名牌,高价,华丽,好像没有那些虚荣的东西装饰,自己的实质就会降低水平。

其实真正有大能的领导,是不需要用这些东西来装饰自己的。那些世俗的东西,只能带给自己人身的累赘。

所谓返璞归真,其实是人生最高境界。

而管仲回国之后,在府里修建了三层高的台子,称作“三归之台”,象征着人民归、诸侯归、四夷归。又多次塞门,来遮蔽内外,设立反砧,招待列国使臣。

对于一个臣子来说,这些其实也属于僭越,管仲拿自己当诸侯了。

鲍叔牙找到管仲说道,“主公奢侈您就奢侈,主公僭越您就僭越,这还能行吗?”

鲍叔牙果然是管仲的好朋友,这样的话也能就这么直接说出来。

可是管仲振振有词的说道,“主公不辞劳苦,成就霸业,为的就是一日快乐。如果用礼法去约束他,那他觉得生活太辛苦了,肯定会心生怠意,就不会再这样努力了。我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替主公分去一些对他的不好评论。”

鲍叔牙虽然心里不同意管仲的说法,但是表面上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是仲父,是齐桓公最信任的人。

其实管仲说的话无非是借口。既然知道对齐桓公有了不好的评论,为何不能劝阻他收敛一些呢?说什么自己僭越可以分去对齐桓公的不好评论,难道因为你的行为不好,就能说齐桓公行为正确吗?恐怕只能带来更多的恶评,认为齐国上下不尊礼法,目无周王。

至于说到奋斗是为了享受,这是管仲给自己和齐桓公找的借口,当然也是他的真心话。毕竟个人主义者管仲,是不会丢弃自己享受的机会的。能够让自己愉悦,为什么不去做呢?一切礼法,并不能约束管仲。

再说太宰周公孔赶回洛邑,途中正好遇到晋献公也来参加会盟。太宰周公孔急忙告知晋献公,会盟已经结束了。晋献公后悔不已,说这都是因为我们太偏僻了,不能参加这次盛会,这可如何是好呢?

太宰周公孔劝慰晋献公说道,“您也不必后悔了。现在齐桓公自恃功高,洋洋自得。古语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现在齐国已经到了亏溢的边缘了。没参加上这次会盟,又有什么后悔难过的呢?”

果然太宰周公孔从齐桓公的态度中已经窥见齐国的危机了。

晋献公听了这话心里稍微得到点安慰,调转车头回国。可惜在路上车马劳顿,晋献公得病,没想到回到晋国居然就此辞世。

晋献公这一去世,晋国就此大乱。

原来晋献公一直宠信骊姬与“二五”,就看着世子申生不顺眼,喜欢骊姬的儿子奚齐。可是这申生一直小心谨慎,而且屡立战功,所以晋献公一时间也没有废了世子的借口。

可是骊姬为此心急不已,不早点废了申生,自己的儿子奚齐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当上世子呢?于是骊姬找到优施询问有何计策,优施认为这三位公子都已经被打发到边境去了,谁还能为难呢?

可是骊姬听了这话更加忧心忡忡,这三位公子年轻力壮,现在各自在边境独当一面,经过历练,而且朝中多是他们的人,将来谁还能动得了他们呢?

优施觉得这话说的也对。但是三人从众,他觉得要除去三位公子,还是先排个次序,一个一个来。

骊姬于是询问道,那先除去哪个呢?

优施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那肯定是申生。申生为人,仁慈精洁,精洁就会害怕被人诬陷,仁慈就会害怕敌人。而害怕为人侮辱,就会不能忍受愤怒,害怕敌人就会给敌人机会。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世子虽然被主公疏远,但是主公深知世子为人,所以如果诽谤世子,主公是肯定不会相信的。夫人只有半夜哭泣着求告主公,必须先说世子好,然后再污蔑世子,恐怕主公还能相信。”

太可怕了,原来良好的修养也足以给小人可乘之机。

骊姬半夜的时候果然上演了一出夜半歌声,晋献公吃惊的询问她原因,她还就是再三不肯说。这时候晋献公如果聪明一点,直接说那不想说算了,恐怕骊姬计策就不能得逞。可惜晋献公强迫骊姬说出原因,骊姬装着害怕的样子说道,“臣妾就算是说了,您也肯定不相信。臣妾哭泣是害怕不能侍奉您了!”

第四十六章   最佳辩手骊姬

演技派女演员骊姬为了儿子能够登上晋侯之位,知道必须利用晋献公对自己的感情。都说帝王无情,后宫佳丽三千,就算再喜欢不过是三日五夕便忘怀了。可是后宫里的美女,要说真心喜欢帝王而不是喜欢这个名号的,恐怕是少之又少。从这方面说,帝王收获的感情中水分居多,都是为了这个名分,要说真情,那倒不及普通人多矣。

所以骊姬明白,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利用晋献公对自己的感情,别无他法。而且对于一个被晋国打败的少数民族女子而言,要说对晋献公的真感情,恐怕也是寥寥无几。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客气了。

所以当夜骊姬哭的梨花带雨,晋献公果然心疼不已。所以骊姬越是不说原因,晋献公就越发心急,非要问个是非曲直,正中骊姬下怀。骊姬于是哼哼唧唧的说担心不能再和晋献公在一起了,晋献公顿时心惊,心想这是要分手啊!

晋献公当然得问个明白,你为什么要分手啊?

骊姬心里乐开了花儿,可是还是悲戚的说道,“臣妾听说申生为人表面仁慈,但是内心残忍。听说申生在曲沃,对百姓非常关照,百姓已经乐于为了申生去死。申生为什么要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将来的目的。听说申生经常对别人说臣妾迷惑主公,是晋国的祸患。现在满朝文武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剩下主公您不知道了!请您别为了对我的宠爱,使得国家受到损害。臣妾请您就杀了我吧,这样可以让申生放心,让他不再谋划事情,何必为了臣妾一人让百姓受苦呢!”

这话说的道貌岸然,但是内心无比险恶。

往往高档次的小人都不会直接说别人的坏话,而是会先说一些好话,让对方可以接受,然后将自己树立成受委屈的典型,说一说被诬陷的人也是没办法啊,但是他这么做还真是……

果然骊姬的话音刚落,晋献公就非常疑惑的问道,“申生对百姓都那么仁慈,难道对父亲反而不仁慈了吗?”

骊姬心说这说好话还说的过了,连忙解释道,“这事儿臣妾也很疑惑呢。可是臣妾听说,匹夫所谓仁慈与领导的仁慈是不同的。匹夫认为对亲人好是仁慈,可是领导是认为对国家好就是仁慈。如果是对国家好,哪儿还能顾得上国家呢?”

晋献公觉得心里凉了几分,是的,申生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是他更是晋国国储。总有一天,晋国的江山是要交到申生的手里的。难道自己还能在死后管辖申生,让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吗?

不可能。

可是申生往日彬彬有礼的形象就在眼前浮动,他不能相信自己的儿子是这样的人,这样冷血的人。于是晋献公又问道,“那申生特别爱惜自己的名誉,难道不怕将来这样做会有不好的名声吗?”

骊姬觉得必须说点到位的话了,她正色道,“臣妾听说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还把太子宜臼放逐到申地。可是宜臼的外祖父申侯为了帮助宜臼引入外敌,并且将周幽王杀死在骊山之下。宜臼因此登基成了周平王。到了现在,大家都在说周幽王昏庸无道,谁能说周平王有什么错误呢?”

这话说的晋献公不寒而栗,他觉得真的如骊姬所言,那么申生所为,恐怕是自己目前最大的危机了。

骊姬一席话将晋献公与申生亲生父子离间,的确好口才,可惜当时没有辩论赛,否则骊姬一定是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

晋献公相信了骊姬的话,立刻觉得危机重重,急忙问骊姬道,“夫人所言甚是,那么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骊姬见三言两语便让晋献公没了主意,心里一阵得意。她貌似诚恳的说道,“主公不如乘机称年老就把国家让给申生吧,他得到了国家,欲望自然得到了满足,说不定可以放过我们。过去曲沃不也是晋侯的骨肉血亲吗,可是武公不也是狠下了心,才能得到晋国吗?申生现在想得到的不也是这个么,您不如将国家就让给他,我们乐的逍遥自在。”

晋献公一听头都大了。

这是什么儿子啊,父亲还在,就要夺权?

难道我堂堂晋侯,要求儿子放过我吗?

还是我先交权之后求他?

我就这么没有尊严吗?

晋献公简直气的头嗡嗡直响。

可是他坚定一个信念,权力是不能轻易交出去的。所有的领导,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退休或者退职。现在晋献公还在位,而且在全年工作中也不牵扯年龄太大的问题,为何要交出手里的权力呢?

这肯定不行。

这当然不行,骊姬明知道晋献公不能接受这个条件,故意说出来将军,让晋献公下决心除掉申生。

果然,晋献公正色说道,“这根本不行。我们晋国一直是以威武闻名诸侯之间的。现在如果我让出晋侯之位,而且还是败给了我的儿子,还说什么威武?那时候恐怕我们晋国将成为诸侯的笑柄了!你不必担心,这件事情,我会仔细谋划处理。”

骊姬的谎言将申生本来不存在的威胁,变成了晋献公不能忍受的危险,并且让晋献公能够下决心除掉自己的亲生儿子,骊姬果然妖言惑主。

骊姬见晋献公已经被拉到了自己一边,于是轻声漫语的说道,“听说赤狄皋落氏多次侵略我们晋国,您不如趁机就派申生讨伐皋落氏,看看申生是否能够获胜?到底申生能不能服众?如果申生被打败了,那就有了处罚他的罪名;如果他赢了,那就说明他能够服众,而且有领兵打仗的才能。他如果自恃功高,肯定会有阴谋,那时候主公讨伐他,正好师出有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