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明-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大人,这件事非你不可啊。”
    宋应星被逼得急了,只好点点头:“吴大人,先请进吧,只怕是宋某老迈昏庸,帮不了什么忙。”
    吴凯杰跟着走进了屋子,笑道:“宋丈夫,在下可不信有人能忘了自己写过的东西,您先看看这个吧!”
    说着吴凯杰把怀里的《天工开物》放在了宋应星的面前。
    宋应星一看,顿时眼前一亮,一把抓起了书,仔细的翻看。只见这本书边上都是黑漆漆的,里面全都是标记注释的文字,写得密密麻麻,几乎没有一点空地方。
    “吴,吴大人,你都看过了?”
    “哈哈哈,不光是我看过了,王爷也看过了,不光是如此,就连兵工厂的工匠也都人手一本。”
    宋应星一听,顿时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这本《天工开物》是他在江西分宜任教谕期间写的,足足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在崇祯十年第一次初刊。
    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著作,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受欢迎。宋应星自掏腰包,印了五十本,送给了亲朋故旧三十几本,多半都比弃掷案头,剩下的十多本还都留在了他的家里,无人问津。
    其实想想也知道,眼下的文人都盯着科举取士,盯着四书五经,涉猎广泛的,也都把功夫放在了诗词歌赋上面,对于工农业的技术,他们是万万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墙里开花墙外香,宋应星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有人对自己的书感兴趣,而且还是广为传播,他激动的手脚都颤抖起来。
    看着宋应星的模样,吴凯杰倒是吓了一跳:“宋丈夫,私自刻印你的书是我们不对,回头我把稿费双手奉上!”
    “吴大人,你帮着宋某传播著述,宋某感激还来不及,怎么能要钱啊!我该感谢你才对啊!”
    要是顾振华在场,只怕他要激动的浑身发颤了,看看人家的觉悟,比起后世为了版权拼命的学者要强了多少倍啊!
    宋应星激动地来回走动:“吴大人,宋某当初写书的时候,苦无资助,没法验证对错,也没有志同道合之人,可以校对一二,闭门造车,难免有纰漏之处。本来还想着仔细修改,只是年齿日增,精力不济,迟迟没法完成,甚为遗憾啊!”
    吴凯杰笑道:“宋大人,实不相瞒,您书上所录,基本属实,但是也有不妥之处,各地的工匠将缺陷纷纷指出来,您要是有兴趣,大可以重新整理一部,王爷和我们都翘首以盼啊!”
    宋应星眉头紧皱,问道:“吴大人,辽王殿下领兵打仗,不看兵书,怎么看我的书啊?”
    “哈哈哈,宋丈夫,你这就不讲理了,谁说带兵的就不能看你的书了?”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宋某写成此书以来,身边好友无人有兴趣,却没有想到竟然在安**之中广为流传,实在是出乎预料!”
    “那是他们没有眼光。”吴凯杰笑道:“丈夫书中记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项。这里面有关乎武器的,有关乎民生的,有能销售海外,赚取金银的。哪一样不是国计民生,军队想打赢战斗,就要粮饷充足,就要武器精良。远的不说,您在书里头写了制作黄铜的方法,这就能用来造炮,造地雷,造子弹。别说是王爷,就连军中大将也有不少看您的著作的。”
    吴凯杰越说越高兴,吐沫星子横飞,可是宋应星却如老僧入定一般,目光呆滞,把他吓了一跳。
    “宋,宋丈夫,您没事吧?”
    “没,没事!”宋应星回过神来,叹口气:“唉,吴大人,宋某万万没有想到,我这一片苦心,同窗好友,年兄年弟不懂,唯有安**才是老夫的知音,我这心里头难受啊!”
    吴凯杰十分同情宋应星的孤单,说道:“宋丈夫,辽王重视实学,反对空谈。《天工开物》《梦溪笔谈》《九章算术》这些被以往读书人扔在一边的东西,都被大量刊印,广泛传播。说来惭愧,天朝书籍汗牛充栋,可是有用的东西并不多。不少天文数学的书籍还要从西夷引进,想到了此处,王爷都不免心焦啊!”
    宋应星忍不住问道:“吴大人,这有什么可忧虑的,老夫不明白啊?”
    “宋丈夫,国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大明国力难以承受,不免中断。可是这些年西夷频频前来,岂不是说明他们的国力已经胜过了大明,他们在这些有用的学问上也超过了大明,我们能不心焦吗?丈夫你有大才,却耗费在了官场之上,浪费在了尔虞我诈,迎来送往之间,让人痛惜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四章 给小皇帝上课
    士农工商,想要当人上人,就必须走仕途。想要入仕,就要通过科举,科举只考孔孟之道,只考八股时文。所有读书人的眼光就都锁在了那几本书上面,皓首穷经,掏空心血,就为了渺茫的中举机会,熬到满头白发。
    像范进一般,能中举人已经算是天大的幸运,一步登天,更有多少人连秀才都考不上,只能窝窝囊囊的浪费了一辈子。
    当然从科举走出来的人绝对不是笨蛋,经过了残酷的淘汰,留下的都是人精。于谦,杨廷和,徐阶,高拱,张居正……数之不尽的名臣,都是从科举这条路走出来的。
    科举成功的往往都是绝顶聪明人,但是狭窄的考核标准,却无法使所有聪明人都录取,人才的可怕浪费,才是科举制度最大的弊端!
    “宋丈夫,我听闻你著述颇多,基本上都在任分宜教谕期间。”
    “哎,说来惭愧,升了官,反倒是浑浑噩噩,俗事缠身,没有了时间。”
    “宋丈夫,斗胆问一句,要是让您一直钻研写书,您觉得会是如何呢?”
    宋应星脸上露出了痛苦的神色,五官扭曲到了一起,叹道:“吴大人,宋某当官世上不过是多了一个糊涂县令而已,还不如真正把功夫用在写书之上。如今宋某两鬓斑白,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天工开物》改好,可惜啊!”
    吴凯杰十分感慨的说道:“宋大人,科举仕途固然是出人头地的路子。可是人有千百种性子,有万千的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把天下的英才都锁在科举一条路上。实在是不智啊!”
    宋应星身躯震撼,久久不言。说起来他的确不喜官场这一套,可是如今的读书人除了官场,还有别的出路吗?他研究的那些东西根本没人看在眼里,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用!
    好在有人看重,宋应星也产生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吴大人,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宋某只能珍惜眼前光阴了!”
    吴凯杰笑道:“宋丈夫,辽王殿下早就忧心浪费英才。因此组建了大明科技院,专门收录各方才能之士,天文历法,农工手艺。冶金炼铁。军工造船,方方面面,只要做到了顶端,就可以进入科技院,成为院士。”
    “我大明有进士,还没有听说过院士,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哈哈哈,所有院士一律受朝廷供养。所进行的研究,也有朝廷提供经费。另外身份上所有院士按照贡献程度。区分等级,从最低的七品开始,贡献卓著者,可以和王爷平起平坐,共商事宜!”吴凯杰有心说皇帝,可是一想朱慈烺,就生生咽回去了,省得惹麻烦。
    当官为什么吸引所有读书人,就是因为官员的种种特权,听到吴凯杰的介绍,这个院士待遇丝毫不比官员差!宋应星的一颗心砰砰乱跳,这不正是自己梦里长长想的事情吗!原来真的有实现的时候!
    “吴大人,你不是在说笑话吧?”宋应星艰难的咽着口水问道:“所谓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受制于人,您所说这些,全非圣人大道,他们要是得到了如此抬爱,置天下读书人何地啊?”
    “宋丈夫,您写《天工开物》的时候,光是流汗,就没用过脑子吗?”。
    “当然不是,说起来要比做八股文章还要费事。”
    “那就是了!一项技术就能造出新的武器,就能扭转战场局势,如此重要的事情,比起圣人的微言大义有用多了。王爷说过要请大人出任科学院院长,待遇比肩各部总长。放手给您经费,协助研究,只盼丈夫能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不要辜负王爷一片热忱啊!”
    宋应星听得热血激荡,拱手说道:“吴大人请放心,宋某一定竭心尽智,鞠躬尽瘁!”
    轻轻松松拉来了一位大牛,吴凯杰是格外的得意。他特别吩咐,要好好照顾宋应星。按照品级,宋应星是没有资格坐弹簧马车的,吴凯杰特别给他配了一驾。
    宋应星还要拒绝,可是吴凯杰在车上给他备了一大堆的工匠手册,其中就有指出《天工开物》的不足。宋应星立刻如饥似渴,把所有精神头都用在了这上面。
    他在仕途上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如今真正面对着喜欢的事业,他要把一天当成两天过,废寝忘食,一颗心都扑在了上面。
    “可悲,可叹!宋应星饱读诗书,竟然趋炎附势,和顾振华一党勾结到一起,实在是士人的败类。和当年趋附魏阉的逆党有什么区别!”范克勤痛心疾首的说道。
    于燧然也是点头称是:“总宪大人,我找过了宋应星,希望让他迷途知返。可是谁知竟然铁了心,听说还要辞了官职,去当什么科学院的院长,简直荒唐!”
    范克勤冷笑了一声:“不要管他了,要说真正荒唐的还是顾振华,竟然搞出了一套专门的官制,什么总长次长,粗俗不堪,他这是要置六部与何地?从周公制六部以来,历朝历代何曾改过?他竟然别出心裁,简直就是居心叵测。”
    “总宪大人,顾振华和他的那个手下,对圣人教化多有诽谤之语,简直是丧心病狂,狂犬吠日,无君无父。似这等奸佞之臣,万古未有。必须一举除之,才能免得他为祸天下,败坏道统。”
    “于大人说的太好了,只是顾振华树大根深,手下爪牙锐利,贸然进攻,必然重蹈东林和马士英等人的旧事,要缓缓图之。陛下前来正是受权的好时机,只要好生谋划,不愁不胜!”
    于燧然急忙拱手说道:“敢不惟命是从!”
    ……
    从徐州出发,一路走了半个月,小皇帝一行终于到了开封,顾振华率领着文武百官,开封的军民到了城外二十里迎接。
    庞大的队伍堵满了道路,鼓乐喧天,旌旗招展。每隔十步就有一名近卫军,头戴着威风的熊皮帽,手里握着火铳,刺刀雪亮。
    在近卫军之外,还有往来的翼骑兵巡逻,他们一身胸甲,背后还插着翅膀,熠熠生辉,恍然神兵一般。
    朱慈烺从马车里面忍不住伸长了脖子,仔细的看着。
    “好,这就是我大明的强军,真是太好了!”
    戴莹也忍不住排起了巴掌:“陛下,辽王练兵一绝,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有如此强兵,何愁大明不能中兴,故都不能恢复啊!”
    不光这对君臣,随行的京营士兵之中,也有人瞪圆了眼珠子,看得口水直流。
    一个身材中等,十分魁梧壮硕的年轻人,一身锁子甲,头上戴着八瓣帽盔,佩刀悬剑,还挂着一张大弓,浑身上下透着十足的精气神,这位就是越国公郑芝龙的公子郑森,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国姓爷郑成功!
    自从江北四镇和左良玉全都完蛋之后,郑家就成了大明唯一看起来能抗衡顾振华的力量,受到了百般抬举。
    可是郑芝龙有自知之明,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海盗,哪边风硬倒向哪边。安**气势如虹,他是万万不敢得罪,就算是顾振华大举开海,抢夺海上利益,郑芝龙也只能忍气吞声,收一点过路费而已。
    说起来郑森心里还有不服,他们郑家这么多年的经营,难道还比不上区区安**吗!
    真的眼见之后,郑森的自信被打击的一点不剩,只剩下由衷的赞叹!
    就在郑森流口水的时候,顾振华和黄得功,阎应元率领着文武百官,向小皇帝朱慈烺问安,小皇帝见到了顾振华,显得格外热情。
    “辽王,朕无时不刻不在惦念着前方,辽王为了大明受苦了!”
    这时候范克勤突然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辽王劳苦功高,人所共知,如今陛下御驾亲征,掌兵大权自然该还给圣上,辽王也好休息一二,不知辽王意下如何?”
    这一手突袭下手,顾振华眉头一皱,随即又舒展开了,朗声笑道:“陛下,臣残病之躯,早就不堪重负,请陛下随着臣去参谋部吧。”(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五章 震撼弹
    认输了?
    开玩笑吧?
    随着亲征的文武官员没有一个人相信,权倾天下的辽王竟然能轻易认输,将大权拱手交出。
    这肯定是以退为进的鬼把戏,范克勤暗暗的想到。不过既然你退了,就别怪我们不客气,继续乘胜追击了!
    “陛下,辽王既然有还政之心,臣以为是当朝的表率,一颗忠心天地可鉴,应该予以嘉奖。臣听闻辽王有两位公子,陛下应该册封世子,赏赐王府家眷,以彰显陛下爱护之心!”
    棺材板盖上了,还要钉钉子。范克勤这番话可谓是得寸进尺,可是奇怪的是安**上下竟然没有人反驳,顾振华一脸云淡风轻,毫不在乎的模样。跟在他身后的黄得功等人也仅仅是微微含笑,不置一词。
    反倒是小皇帝面露不快,他阴沉着脸说道:“辽王是国之干城,朕最信任的大臣,讨伐鞑虏,恢复中原,非辽王不可,谁再敢非议辽王,朕绝不客气!”
    朱慈烺发威,那些跃跃欲试的大臣终于冷静下来,不敢多说。范克勤还算满意,毕竟是开门红,他也暂时不好多说了。
    顾振华陪着朱慈烺向开封走去,君臣差了半个马头。坐在了御马的皇帝向着两边望去,不住的点头。
    “辽王,朕看两边田地广阔,麦浪翻滚,怕是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吧?”
    顾振华微笑着点点头:“陛下,以臣的估计。今年河南扣除棉花等作物,光是产粮能达到三千五百万石,各地仓库能征收一千万担。”
    “哦?”朱慈烺惊得差点把眼珠子掉下来。
    “辽王。朕记得大明全国能征收的粮食加起来也不过千万担,还要留八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