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是我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晶莹剔透是我心-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就是从树上扒掉的树皮和草根,在一起煮的混合东西,经常是还没有等到煮熟呢,就已经被饿急眼的孩子们疯抢一空了!

有很多地方没办法的人就吃玉米芯,吃观音土,还是饿死了不少人。

刚开始时,要饭还能多少要到一点。可是看着要来的那可怜的一点吃的,做为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来说,自己又怎么舍得吃呢?连一个孩子都吃不饱的饭,自然被三个孩子一抢而空。看着没有吃饱的孩子们一副饥饿的样子,母亲的心都碎了,可是也只能给孩子们煮点树皮草根什么的填填肚子。自己也只能有一顿没一顿地支撑着。

可是随着饥饿的进一步加剧,要饭也难要了。经常几天也要不到一点饭。这时不要说母亲,就是孩子们也没的吃了。剥点树皮,挖点草根什么的,还不够孩子们吃的。

时间一长,母亲怎么能受得了?终于有一天,母亲晚上睡下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好在饥荒终于过去了。田大山偷偷地到母亲坟哭着告诉母亲,自己和两个弟弟终于活下来了。

作为老大的田大山,自然要早早地出工干活,挣工分养活自己和两个弟弟。所以自然没有机会上学。可是他还是努力地让两个弟弟去上学,好在这时上学还有补助费。

让田大山欣慰的是,两个弟弟学习都不错。所以虽然家中一贫如洗,自己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也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自己。可是田大山一想到两个弟弟,田大山心里还是很高兴,觉得也算是对得起死去的爹娘了。

只是有一个问题老压在田大山心头,三弟还小,既懂事,学习也好。不用多操心。可是二弟过几年就要中学毕业了。因为地主成分问题,上大学和进工厂当工人都是不可能的了。看来也只能回家跟自己一样种田了。家里一贫如洗,只怕二弟也要像自己一样,到时候只怕想找个媳妇也难。一想到这里,田大山心里就像堵了一座山一样。

第7章、以身相许

田大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加上自己的身子又被他看了,被他摸了。所以对于人们的说合,郁秀英心里也有了几分愿意。

其实田大山长得倒也还不错。可一是因为出身问题,再者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穷二白的,没个家的样子。在几次回家跟母亲商量过之后,母亲也同意了,所以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在这个乱遭遭的年代,两家人也没什么讲究,在农村也没什么好浪漫的。所以过了不久,田大山和郁秀英两个人就这样结婚了。

可是因为没有关系,无论郁秀英怎样的日思夜盼,招工、推荐上大学等,一直都没有她的份。而且因为已经结婚,陆续的知青返城也都没有她的份了。

两人结婚后,花花公子刘民还不死心,经常借田大山不在的机会来找郁秀英。被郁秀英连骂几次后,终于恼羞成怒,想要强行非礼郁秀英,被郁秀英用剪刀扎伤胳膊。田大山知道后,气极之下还把刘民狠狠打了一顿,扬言刘民再来就把他的皮给剥了。虽然只是气话,可是田大山五大三粗的一个人,加上长年劳作,一身的力气倒也让刘民有些害怕。

这一来虽然保住了身子,却把刘家彻底给得罪了。更是把郁秀英想上大学的路子给堵死了。

虽然结婚了,可是郁秀英还是希望能够上大学,希望能够回城。所以虽然一直以来都没有自己的份,可她依然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一直利用空闲时间复习教材。

有一部分已经结婚的知青,为了返城,就托关系弄手段离了婚。郁秀英也几次动过这种想法,可是看着老实得只知道下地干活的田大山,却总不好意思开口跟他说。

其实她也不想为了回城,去欺昧自己的良心。可是看着别的知青都一个个地陆续回城了,而自己却可能要在农村里种一辈子的地,心里多少也有些不平衡。

可是后来郁秀英却怀孕了。这让她心里有些绝望了,本来已经结婚就让她举步维艰了,现在又怀孕了,以后回城更是没有可能了。所以,郁秀英没有表现出田大山那样的高兴劲儿。因为她不甘心在农村里待一辈子。怀孕对她的打击很大,让她的情绪一直都不好,一点也没有那种将为人母的喜悦。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招生的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邓老亲自拟定的原则:第一是本人表现,第二是择优录取。还说这次不再需要领导批准,说考大学是每个人的权利。

中央今年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再搞群众推荐。而且这回也不限年龄、不限出身、不限婚否。

10月21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关闭十年的大门被一只巨人的手又重新推开了!

听到消息的郁秀英一下子就惊呆了,眼泪一涌而出,心想这下有希望了!这个消息,就像是行走在漆黑的夜路上,四面全是黑的,什么东西都看不见。忽然间看到前方有了一丝的亮光,这亮光,就是夜行人的希望,照亮了行人的前方的路。这恢复高考的消息,对于郁秀英来说,就是她前方的亮光,就是她的未来和希望。

这对于郁秀英来说,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自己的命运有可能会因此而改变。所以,郁秀英一扫以往的郁郁寡欢,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看书时也忍不住地口中哼着小曲。

在紧张的复习中,郁秀英的儿子出生了,田振东就这样来到了世上。

就是在坐月子的时候,郁秀英也没有放下手中的书。

又加紧复习了一个多月后,终于等来了足以改变大多数人命运的日子。因为,这时的大学生是国家包分配,毕业后就是国家工人,就是国家干部。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十日,郁秀英和无数的知青、工人和农民一起走进了考场。

这可能是新中国最有意思的一次考试了吧,有十几岁的年青人,也有年近三十的中年人,其中就有一些跟郁秀英一样已婚的,都走在了一起,想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经过两天的考试,郁秀英心里忍不住地高兴。这次她发挥得很好,自己一直成绩不错,这几年来她又一直都在努力学习,等待机会。这次机会来了,可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比起那些好多年不看书,等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才看书的那些临时抱佛脚的人们来说,郁秀英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郁秀英心里对于自己上大学的事很有把握。

果然,不久郁秀英就得到了自己被录取的消息了。

后来,听说以后工厂招工和上大学不再限制出身成分,那意思就是,地主、富农什么的后人也有了上大学和工作的资格。这对于田大山来说,真是双喜临门。因为这就意味着老二和老三都能上大学了。

可是没想到的是,二弟田青山却坚决不上大学了,说什么自己也不小了,非要下地干活,等机会去工厂。

田大山知道二弟这是怕自己供两个弟弟上学太累,心疼自己。加上自己已经结婚,又有了孩子,而且媳妇也在上大学。可是想进工厂当工人虽好,却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自己又没有关系,就是有工厂招工,也未必会有二弟的份啊。到时候不行的话,也只有找自己那个二舅哥看看能不能有办法了。听人说二舅哥现在调到了本县来工作了。

不过好在媳妇上大学有他二舅哥供着,而且因为郁秀英上学,所以田振东也就由外婆给抚养着,倒也不用田大山费心劳神的。

田大山每次去看儿子,丈母娘都嘱咐自己,不用操心孩子,孩子自有她给抚养好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二弟和三弟都很懂事。二弟下学后,临时在家里,跟自己下地种田。三弟学习也知道用功,看样子到时候上个大学还是有把握的。想到这些,又想到早去的爹娘,田大山心里伤感之余又有些欣慰。

因为经历过特殊时期,经历过上山下乡,接受过底层的磨练,所以进入学校后,郁秀英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非常刻苦,活动范围基本上就是四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

因为特殊时期取消了高考,加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导致1977年恢复高考时,不限制年龄,有些人已经结婚,有孩子了,又拿起书本来。有不少人因此改变命运,导致出现了一批的‘当代陈世美’,有很多人在上学期间或大学毕业后离婚的。

其实在上大学时,看到有人陆续地离婚,郁秀英也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因为有了孩子,加上田振东的外婆极力反对,所以这婚最终也没有离成,不过因为文化水平的差异,两人总是说不到一块,导致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

而田振东因为母亲上大学,是外婆亲手把他带大,所以振东跟外婆的关系非常好,感觉自然比母亲还要亲切。

而郁洁因为比田振东大了五岁,正好是能看孩子的时候,所以田振东稍大一点的时候,就经常由郁洁看着他。外婆经常开玩笑说郁洁就像是田振东的小童养媳。

从外婆口中,田振东得知,外公是老红军,可惜死在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死时是纵队团长。而大舅死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死时是一个副营长。所以外婆家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烈属家庭。外公的一位老战友还留下一幅墨宝,上面写的是:一门两烈士,父子皆英雄。

二舅早年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地方上,去了邻县工作。郁秀英上大学后。他二舅一路高升,去了市里工作。母亲大学毕业后,二舅就让母亲去了市里的单位工作,以便有个照应。还把田振东的二叔也招进了县里的纺织厂工作。

郁秀英参加工作后,和田大山在一起生活起来越来越感觉到没有共同语言,加上同事们大多数夫妻双方都是正式职工,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双职工,只有自己的对象是一个农民,还是一个一个字不认识,老实得连话也不太会说的农民,郁秀英心里也觉得丢人和别扭。所以郁秀英又动起了离婚的念头。

田振东的外婆还是不许。可是这时的郁秀英也有了些主心骨,背着母亲故意给田大山脸色看,和田大山吵闹。后来田大山就回到了农村,平时很少进城里来。

田大山虽然不太爱说话,可是也不是一个没自尊的人,不会守在城里吃软饭。他心里清楚妻子爱不起自己,不愿意再跟自己过下去,可是他放不下儿子。虽然因为孩子,他们没有离成婚。可是田大山却再也不进城里住了。就这样两个人过起了分居生活。如果没有田振东的话,可能他们两个早就离婚了。

想到三弟学习成绩很好,现在又不讲究出身成分了,正好赶上了好时候。都是自己没本事挣钱,不能让二弟上大学,这件事让田大山在心里总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爹娘。

二弟进了县里的纺织厂当上了工人,今年三弟又考上了大学,妻子虽然跟自己闹得不好,可是对于自己供弟弟上大学却也没说什么。这要是碰上个耍狠泼辣的老婆,弟弟哪里能上得了大学?

第8章、郁家有女初长成

外婆只有三个子女,大舅死时还没结婚,没有留下孩子。二舅下面是两个表姐,外婆的孙子辈里只有田振东一个男孩,外婆也一度想让二舅再要一个。可赶上了计划生育,二舅又是干部,不能带头超生。而老人总是有点重男轻女,所以从田振东小时候外婆就格外地宠爱他。

二舅家有两个女儿,大表姐郁洁,二表姐郁凤。两人都很漂亮,被人们称为郁家双凤。

田振东的生日只比二表姐晚了一个多月,所以叫她二表姐时他叫得总是很勉强,从小到大老是跟她吵。心里总是想,哼,要是我早出生一两个月的话,谁大谁小还很难说呢。可是虽然心里想归想,可表姐还是要叫的,可能这就是当初不早产,长大徒伤悲吧?

田振东比二表姐小,而且又是个男孩子,那时就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了,加上田大山两口子感情不好,也就没有再生,所以他也就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兄弟姐妹。

可能人就是这样吧,缺什么喜欢什么。二舅和舅妈没有儿子,所以就对田振东特别好,就像亲儿子一样。害得郁凤小时候问自己的爸爸:“到底是我是你亲生的?还是振东是你亲生的?”

外婆有什么好吃的也总是留给田振东,有时连田振东都替表姐们感到不公平。惹的跟他差不多大的郁凤更总是怪外婆偏心。

而田振东的母亲因为没有女儿,所以也很喜欢郁洁郁凤她们,特别是大表姐郁洁,可能是因为郁洁从小就很乖巧懂事的原因吧,再加上她人也长的漂亮,所以最受田振东母亲的喜爱。

舅妈有时就开玩笑说:“小妹,你这么喜欢郁洁,要不就和你们家小东换了吧,让小东来给我们当儿子。”

母亲当然不会同意,可是却还是一如即往地喜欢郁洁。

田振东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因为本身没有姊妹,所以也就经常和表姐们玩耍。而郁洁因为懂事,常让着自己,甚至是宠着自己,所以田振东从小也很喜欢这个大表姐。

有一次外婆去县里去开一个关于烈属什么的会,回来后给了田振东三块奶糖。那时候别说是奶糖,就算是水果糖也不是随便能吃得上的。

田振东当下就高兴的吃了一块,那味道,好吃极了,还没等他好好品味够,已经吃没了。于是又有吃下一块。看着手里只剩一块了,田振东忽然想起了件事,就问:“外婆,还有吗?”

外婆笑道:“小馋猫,没吃够?没有了。”

田振东当然没吃够。他想就是再给我三块三十块我也吃不够。可是他当时想的不是吃够吃不够的事。而是想到有好吃的总是没表姐们的份,他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想要是还有的话,看看能不能表姐们一人一块。

可是现在只有一块,分又分不着,又不好意思再吃,这可怎么办?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等郁洁表姐放学后给她吃(当时只有郁洁一个人上学,田振东和郁凤还小,不到上学的年龄)。

“洁,给个好吃的。”表姐回到家,田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