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明史-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角度考虑的话,工程院甚至比科学院还要重要,因为只有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才拥有了根基,拥有了生命力,而工程院扮演的正是这一角色!

成立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事情基本上是由段灵负责的,当然,她只是负责策划,大部分的具体工作则由于谦委派的几名文教部与科技部地官员在负责处理。这段灵虽然平常嘻嘻哈哈的,总给朱祁钰一种长不大的感觉,不过其办起正事来的能力还非常不错。同时,她又是帝国公立大学的第一期学员,在同期学员中的人缘并不差,是帝国公立大学的名誉教授,更重要的,她是帝国段贵妃,皇帝跟前的大红人。这几个身份的影响力绝不可小看。几个月下来,段灵也基本上完成了这一份工作。

“不错,这些人大部分朕都认识,都是很不错的人才!”朱祁钰翻看着段灵提交的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的候选者名单,“不过,这魏清华是谁?”

“陛下,你忘记了?就是那个个头不高,平时少言寡语,经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的那个魏清华啊!”

朱祁钰皱了下眉毛,这才回忆起了那个瘦弱的身影。“他家好像是湖广农村里的吧,听说情况不太好,当时朕还让人给他家里送去了生活费,是不是?”

“对,就是他。两年前,他母亲去世了,所以他就来到了京城,开始潜心搞研究,陛下,你还记得他的专长是什么吗?”

朱祁钰回想了一下,说道:“他好像对化学最感兴趣吧?”

段灵连连点头。“这小子人虽然比较内向,不过脑子很灵活,而且人也非常的勤奋。他回到大学当教授之后,除了平常给学生上课之外,所有的时间都花到了化学试验上。陛下,你知道他搞的是什么化学研究吗?”

朱祁钰摇了摇头,第一期他亲手带出来的学生好几百个,他哪能全记得下来。

“说出来陛下可能不相信,他研究的是炸药!”

“炸药!”朱祁钰一惊,还真不相信,很难以把一个性格内向,身材瘦弱,看上去还有点怯懦的人与炸药这么猛烈的东西联系起来。

“魏清华的父亲当年是矿工,死在了矿山里面。当初陛下在讲解炸药的时候,就说过,炸药不仅仅用于战争,更重要的是,炸药能够用在生产。特别是开矿作业之中。这魏清华肯定是受到了陛下地影响,所以才潜心研究炸药!”

诺贝尔!朱祁钰立即联想到了这个人。“不错,很有志向。他搞出了什么成果没有?”

“这……”,段灵犹豫了一下,苦笑了起来,“成果还谈不上,不过听说他搞的研究,已经炸掉了一间实验室,而且还引发了几次火灾,如果不是我得到消息。

给院长打了招呼,恐怕他早就被开除掉了!”

“开除?混帐。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开除。明天,你代朕去给大学地余校长传个话,魏清华的研究是朕支持的,就算把整座大学都炸掉了。也不能开除他,还要支持他的研究,炸得越猛,那就越要支持!”

段灵吐了吐舌头,立即点头答应了下来。“对了。陛下,你还记得这魏清华当时是我们这个班上年纪最大的吧?”

朱祁钰摇了摇头,魏清华到底有多大,他是不清楚的,只是记得这人长像很是显老,大概实际年龄也不会很低了。

“他一心搞研究,连老婆都没有娶,听说他母亲去世的时候。就只是想抱抱孙子这一个愿望。魏清华自己说,他把所有地薪水都花到研究上去了,没有钱养老婆,而且也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所以干脆就不娶老婆了!”

“灵儿,你不会是想去个他当媒婆吧?”

“陛下怎么知道?”段灵的小孩子脾气又上来了,“我这正好认识几个待字闺中地好女孩呢。陛下,魏清华搞的这个研究很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把他给炸没了,那魏家不就断后了吗?”

“他没有兄弟姐妹?”

“本来有个哥哥,不过后来也死在矿山里了,也正是如此,他才没有被拉去当矿工!”

朱祁钰点了点头。“好吧,那你什么时候物色一个合适的,介绍他们认识一下,不过,这也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我们不能搞拉朗配!”

段灵连连点头,笑着说道:“陛下就是好心肠,陛下还记得上次恭王家的那个公主吗?就是美娇姐姐带回来的那个。”

朱祁钰摇了摇头,封柴美娇为皇后之后,这种皇家王族之事,他基本上都交给柴美娇去管理了,只有在需要他出面的时候,比如一些地位比较高的王爷生日,王族成员娶媳妇嫁女儿的时候,他才会出面,平常几乎都不过问这些番王地情况。

“这朱家妹妹为人很好,而且好奇心特强,就是野性了一点,不过,我看他们两人正好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搞炸药,一个炸药脾气,呵呵!”

朱祁钰差点没有抱着肚子笑起来,这都能叫天造地设?不过,为了不打消段灵的积极性,朱祁钰只能笑着说道:“好吧,好吧,你先去摸下底,然后介绍他们认识,让他们慢慢接触,如果有戏的话,那朕就当这个月老,亲自上恭王家去提亲。朕也算是魏清华的老师,他没有父母在上,朕带劳!”

“陛下,这也涨了魏清华的身价呢,有陛下出面提亲,恭王恐怕睡着了都要笑醒!”

“好了,别这么调皮,说正经的,这事必须要两厢情愿,不能硬来,明白吗?”见到段灵连连点头,朱祁钰也就放心了不少,“科学院,工程院第一批院士就按照这名单上的办吧。另外几个学科部门地负责人需要选出来,还有各学科的头号科学家这些都要确定,这些人,朕会亲自召见他们的。其他的事情,你都看着办吧,搞好了,来找朕!”

“好的,陛下也早点休息!”段灵笑着就在朱祁钰脸上亲了一下,然后就朝门外跑去。

朱祁钰一愣,还真没有想到段灵会这么大胆,他一看到已经是深夜了,心里一动,叫道:“灵儿!”

段灵在门边转过身来,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什么。

“今天晚上陪陪朕吧,还有很多事,朕想跟你聊聊呢!”

段灵脸一红,微微点了下头。守在门外的金英见状,哪还要多问,赶紧就叫上一批内侍张罗去了。

五日后,朱祁钰在刚刚建成的帝国科学院,工程院(即皇宫北面的一组建筑群),向第一批帝国两院院士颁发了科学家与工程学家的证书,并且亲手为这一百多人佩带上了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徽章。

帝国科学院的徽章是一条正在翻阅书籍的幼龙,这象征着学识,以及正在成长壮大的科学。帝国工程院的徽章则是一座巨大的钢铁桥梁,这象征着工程学沟通科学与社会。这两枚徽章都是朱祁钰给段灵授意,由段灵设计的,显然,这里面留下了段灵那小孩子般的脾气,至少那条幼龙就是她搞出来的。不过,数百年之后,这条幼龙虽然已经长成了巨龙,可并没有改变,以此寓意科学之路永无至尽。

“科学家”一词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才被公认的。最初,只有帝国科学院的院士才被称为科学家,后来,科学家的范围广了很多,毕竟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够成为帝国科学院的院士。而“工程学家”这个词汇也是新出现的。这两个词汇都被保留了下来,并且是很多人毕生所追求的理想!

这一百多人,就是帝国第一批科学与工程学人才,他们也都是当时帝国所涌现出来的同类人才中的佼佼者。毫无疑问的,第一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后来的院长)就是段灵,她还兼任了帝国工程学院的首席工程学家,而段灵也是当时唯一一个能够荣获两项头衔的人。这除了她的特殊身份之外,她后来所做出的贡献,也确实让她配得上这两大名衔!

当天,朱祁钰要求科学院六大学科,工程院三大学科的首席科学家共进晚餐。晚餐虽然很简单,不过对这些自律性很强的科学家来说,他们并不放在心上。加上段灵,这十个人都是朱祁钰培养出来的学生,而且都是大学第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更看重的是在朱祁钰这里所能够吸取到新的知识。

宴会上,朱祁钰没有说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什么工程学的重要性。

他只提了一点,即人的理想。这个话题确实很能打动人,也很能吸了人,最后朱祁钰用理想结尾,做了一番演讲,一番精彩异常的演讲。而这次的演讲内容被纪录了下来,并且保留在了史册之中,成为了朱祁钰这一生无数次演讲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五次演讲中的一次!

第七卷 航海时代

第十三节 遍地星火

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成立,在当时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朱祁钰将原本属于皇宫的一部分建筑群,以及帝国两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之外,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无人知晓!当然,帝国两院真正的被世人所了解,还要等到大量的科学成功被应用到了生活,生产中之后。而当后人回想起朱祁钰成立帝国两院的创举时,无不叹服朱祁钰的长远目光,无不叹服朱祁钰的宏大理想!

当时,随着朱祁钰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有人说是两次,这主要是将援朝抗日作战与第一次渡海东征算做了一次战争)结束,帝国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不可否认的,即使是在战争期间,帝国的发展速度也不慢,战争本身就是刺激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在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了帝国工业的发展。不过,战争期间的发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战争为目的的进行的发展创新。而现在,战争结束,帝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的序幕拉开了!

在内政方面,朱祁钰与于谦的配合几乎是天衣无缝的。朱祁钰负责制定,推广新政策,而于谦则主持政府工作,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这两名舵手,再加上朱祁钰超前培养起来的大批新政人才,整个新政在一种最好的条件下茁壮成长了起来。

当时,朱祁钰新政的中心已经由商业转化为了工业。特别是在经历了这几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之后,朱祁钰也认识到了商业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业是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的。虽然,商业在很大地程度上能够带动工业的发展,商业需要直接转变成了对工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过。工为本地基础是不会改变的。在战争中,帝国工业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让朱祁钰吃了不少的苦头。

以军事工业为例。当时明军的火器性能几乎达到了极限,如果没有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工业上的提高,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出更为强大的火器来。而在对日作战中,明军地火器并不能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宰力量,甚至在战场上遭到了日寇地弩炮与强弩的压制。究其原因,工业技术的落后是最为主要的!

朱祁钰回国之后就想全面主导工业发展。不过,他的计划还没有实施,于谦就病倒了,让他不得不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政务上来。随着于谦病愈复出,朱祁钰这才将重点放到了帝国的发展上来。从根本上讲,朱祁钰首先成立帝国科学院与工程院。这也是在为后面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当时,朱祁钰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纺织业。

“也就是说,从现在地情况来看,虽然工厂建了不少,不过销售情况却不怎么样?”朱祁钰皱起了眉毛。目光落到了郑梦秋的身上,“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布匹以及成品衣服的销路不好呢?”

“陛下有所不知,大部分帝国百姓都是自家织布裁衣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郑梦秋本来向回江南的,不过被朱祁钰给留了下来,“帝国现在的八成人口还是农民,城市居民只占很小地一部分,而且其中真正富有者的数量更少。而对大部分的农民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成品!”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基本情况。要想保证帝国的粮食产量达到基本需求,而农业生产技术又没有得到多少进步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可能将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而农民的性质决定了自然经济仍然是帝国的主要经济体系,而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根本就无法让工业产品全面推广!

“那么,解决的办法呢?”朱祁钰看了眼郑梦秋,又看了眼坐在桌子另外一边的于谦,丁用等人。

“陛下,除非农民的收入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不然的话,很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于谦看了郑梦秋一眼,“眼前,要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几乎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们应该考虑降低工业产品的价格,打击暴利行为,这样产品更便宜,那农民自然能够买得起!”

显然,这两人是对上了。郑梦秋代表的是工业资本家现在的利润率是很高的,于谦心里有数,而郑梦秋在不向降低产品售价的情况之下,就只能想办法提高农民的收入了。

朱祁钰一眼就看出了两人的想法,说道:“这两个办法都可以施行,而且要一起来。于大人,去年的国库收入中,农业赋税占了多少?”

“大概四成左右,现在帝国所有的税收都来自于工业与商业!”

“那么,今年的情况怎么样呢?”

“臣预计,今年的帝国税收将增加三成左右,仍然主要是工业与商业做出的贡献,农业赋税的比重大概还会降低一成到一成半的样子!”

“那么,从今年开始,农业赋税再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降低一半!”朱祁钰一锤定音,没有给于谦商量的机会,“同时,商业税率提高一成到两成,工业税率提高半成到一成。具体各行业的标准不一样,于大人,你要根据各行业的盈利情况来决定赋税提高的比例。当然,赋税也不能定得太高,这几年是帝国的休养阶段,可以适当的降低政府税收的数量,以推进民间资本发展!”

于谦暗自苦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朱祁钰这一做法,显然是给了两人一人一巴掌。

“郑梦秋,你这小子也不够老实,你自己说,这几年下来,你赚了多少?”

“陛下,工厂大部分的货物都是外销的,我再大胆。也不敢动摇帝国的基础啊!”

朱祁钰笑了起来。“得了,这些废话少说。丁用,你立即找柴汇商量,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