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私生子- 第4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不管你爹几缸,你的马车在第一环道上逆行,还严重超速,属于严重的交通违章行为。按照我们提举大人规定,要对你实行暂扣车辆、并处罚金二十贯、另外十日之内不得再驶入第一环道的处罚。”

“扣车?罚钱?十日内不得进什么环道?哈哈哈……个傻帽……哈哈……死我了……

“很好笑是吗?”杨大提举突然从车边探出头来,把李大衙内吓了一跳。

“你是什么人?”李大衙内厉声喝问道。

“瞎了你的狗眼,连我都不认识,我告诉你,我爹是……杨大提举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没爹可拼,拼爹的话还真拼不过人家。

“哈哈哈……呀!怎么不说了?你爹是谁?”但李大衙内似乎就喜欢拼爹。

好吧,我承认,拼爹我拼不过你。杨大提举诡异一笑道:“我儿子是正六品上阶的朝议郎,官阶比你爹高,从论理上来说,你见了你爹得磕头,你爹见了我儿子得作揖,我儿子见了我又得磕头,按此推理,你应该给我磕头。”

围在四周的红袖章听了不禁暴笑如雷,和谁比官大不好,来和杨太傅比,人家杨太傅五岁的儿子就能压你爹一头。

“找死,竟敢占本衙内便宜……李大衙内厉声喝叱起来,同时对车边的奴役吩咐道:“打,给我打!这天子脚下,朗朗乾坤,竟然有人公然在大街上劫道,给我往死里打……

杨大提举没料到他突然下此命令,好吧,命令下达,咱就得严格执行,在李大衙内的奴仆向红袖章的同时,杨逸一个巴掌抽在了李大衙内脸上,一边抽还一边斥道:“我让你打,我让你打……

杨逸左右开弓,一点没客气,把李大衙内抽得跟猪头似的,谁让你找死呢,俺本来还想文明执法的,你却先让人动手,这不是找抽是什么?

象这样的情形,在第一环道上多次上演,“红袖章”有了杨逸这面大旗,个个扬眉吐气啊,别的街道咱们不管,但你上了第一环道就得听咱们的。

宜秋门。

“停下,停下,没看到路口的大牌子吗?第一环道禁止逆行。”

“什么是逆行?本衙内觉得。与本衙内走相反方向的才是逆行。”

嚯,这是顺我之昌,逆我之亡啊,够嚣张!可惜红袖章却不吃这一套了。

“衙内?衙内就不起呀?说你是逆行你就是逆行,有本事找我们大人理论去。”

“大胆……家大人是谁?”

“你这不是废话吗?这一环是谁主持修筑的?”

“杨……

崇明门。

“停下,停下!没看到路口的大牌子上写着什么吗?第一环道禁止超速行驶,按规定罚款十贯。赶紧停下。”

“岂有此理,竟敢挡本官的驾,来啊……

“要打人是吗?我们大人说了,谁敢公然‘袭警’,一律先拿下,谁动手试试。”

“反了,把了,什么袭警?谁给你们的权力让你们这般无法无天的。”

“我等是在执行当朝杨太傅的命令,杨太傅说了,第一环道尚在施工期间,有关第一环道的一切事宜皆由杨太傅作主,杨太傅说了,考虑临近年关,京中更加拥堵,暂时将施工期间的第一环道供大家行驶,但大家进入第一环道后必须遵守规则,你们违规行驶极有可能导致第一环道也堵塞,各种物资进不来,若是天天如此,会让工期无限期延长,朝廷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杨太傅说了,不管是谁,都不能因为一己之私,损害国家的利益。”

车上的官员听了一脸古怪,首先,杨逸他不敢得罪,只能平心静气听“红袖章”把话说完,凭心而论,红袖章这番话并非没有道理。

但作为朝廷官员,让他接受一个“红袖章”的罚款,这面子怎么拉得下。

“本官公务在身,急需赶往粮料院,车驾稍快些而已,尔等将本官拦下,岂非胡闹……

“对不起,你这速度不是稍快,是很快,我家大人说了,第一环道若未铺砖石路面,车驾过快被导致尘土飞扬,目不能及远,极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整条环道堵塞,另外,如今四夷使者齐聚东京贺岁,作为上国帝京,应保持整洁,以维护上国形象,若是弄得尘土飞扬,则有损我大宋形象,因此,第一环道不许超速行驶。”

车上的官员被一通说教,又不敢与杨逸翻脸,脑袋都快炸开了,好吧,咱认罚总行了。

第七卷 第740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

杨逸在第一环道上又是扣车,又是罚款,有不少官员因此上表弹劾他,杨逸依然我行我素,谁违反了“交规”,照罚不误。

而且还聘请了王熙等公子哥儿来执法,这些公子哥儿上次刚分得不少钱呢,跟着杨逸也露了几回脸,这会儿自然是一呼百应,指哪打哪。

反正他们也闲得蛋痛,一个二个戴上红袖章后,骑着高头大马在第一环道上溜哒,这些公子哥儿本就够嚣张,再有杨逸在后面撑腰,管你多大的官儿,可别让他们撞上你有违规的行为;一遇到,必定是快马追上去,呼拉一下就围过来几十个,容不得你分说,扣车罚款,样样做得干净利落。

杨逸坚持这样做,首先确实是想缓解东京城的交通压力,年关上各种货物大量汇入东京,加上扩建工程每天有上万辆车马在向城内转运建筑物资,路上车马如流水一般。

若非有第一环道,分流了过半的车马,让内城各条街道的交通压力减轻了许多,工程早就被迫停工了。

另外他也是有意培养行人靠右走的意识,现在第一环道还处于在建期间,还没正式交付使用,名义上一切还得由他说了算,杨逸这回就充分行使了自己手上的权力,勒令所有人按他的规则来;这么做让第一环道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的同时,也让朝廷看到这么做所带来的井然有序的效果,为将来推行行人靠右走的规则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外,也希望在这期间让市民慢慢习惯这种规则。若不如此,什么环道都是假事,大家你争我抢,横行竖撞,再宽的道路也经不起这等乱来,终究是堵塞。

这次罚款所得,杨逸全充入了工程款当中去了,没有私拿一分,尽管如此,弹劾他的声浪还是越来越高。

这天早朝,御使洪瑾就抢先出班,当堂弹劾起了杨逸来:“太后,暴秦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百姓处身残暴统治之下,不堪其苦,人心背向,乃有二世而亡之事;可见治理天下,当以宽仁为主,以仁义教化百姓,方可得万民归心,乃至太平盛世;然杨太傅如今未经朝廷允许,私设刑罚,百姓行路稍有不慎,便遭至重罚,甚至殴打,此举与暴秦何异?杨太傅功高喻隆不假,但这般恃宠而骄,恃功自傲,藐视国法,臣身为御使,有纠察百官得失之责,不得不向太后进谏,请太后下旨,彻查杨太傅私设刑罚等不法行为。”

刘清菁一看朝中大臣跃跃欲试,朝堂上又要掐起来了,她连忙直接问杨逸道:“杨太傅,洪御使弹劾你之事,你有何话要说?”

杨逸只得执笏出班奏道:“太后,朝廷将扩建京城的差使托付于臣下,内城第一环道亦属其中,目前第一环道尚处于施工期间,本不应开放通行以免误了工期,增加朝廷支持的;然臣考虑到年关将至,城内交通拥塞不堪,这才提前开放第一环道供车马通行;只是这天下总有些人、总是想得寸进尺,有环道可走了,不用受拥塞之苦了,他们又想着横行霸道,丝毫不顾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如何严重的后果;太后,臣给您算一笔账,目前朝廷共招募了十三万劳力参与扩建工程,每人每天耗米两斗,如今斗米八十文,另每人每日给钱一百八十文,合计每人每日消耗三百四十文。十三万人一天的基本消耗就是四万四千两百贯。太后,也就是说,若臣不对第一环道的交通加以管制,导致拥堵,耽误一天,朝廷就白白损失四万多贯,臣试问,朝廷有多少个四万贯来虚耗?所以臣只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临时制定一些通行规则,以确保道理畅通,确保工程进度不会因交通拥堵而无限拖延,确保不给朝廷造成重大损失;臣在每个出入第一环道的路口都竖有通行规则牌,若是大家能遵守,才能保障道路通畅,但偏偏有些人无视这些规则,不得以,臣只好对那些藐视国家利益的人加以处罚;太后,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臣在自己权限之内,暂行一些利国利民的规范,如果这也算是藐视国法的话,那么臣请辞去扩建司提举一职,请朝廷另选贤能。”

洪瑾不依不饶地驳道:“杨太傅休要狡辩,就算你施行的规矩真是利国利民,你也应上报朝廷,由朝廷来酌情施行,你这般私设刑罚,还说不是有违国法吗?”

“敢问洪御使,若是地方官根据实际需要,要禁止百姓砍伐某座山上的树木,这是否也需要向朝廷上报,先取得朝廷准允,才能实施这项禁令呢?”

“这自然无须上报,这样的事在地方官治理职权之内。”

“难道第一环道如今不在本官管辖之内吗?”

“这……”

“地方官在自己职权之内,颁布了禁令,百姓若不顾禁令仍去砍伐树木,地主官就有权对违禁者作出适当的处罚;同理,第一环道目前在本官辖下,为了保证修筑质量,本官就是禁止通行,谁也无话可说; 现在本官根据实际需要,在未建成的情况下,提前开放第一环道,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本官制定一些通行规范本在情理之中;谁不遵守本官制定的这些规矩,就如同那些违反禁令去伐木的百姓一样,受到一些处罚是必然的,洪御使却据此说本官是恃功自傲,藐视国法,是何道理?”

杨逸很久没有和人磨嘴皮了,偶尔磨一下感觉也不错,可惜洪瑾不堪一击,很快败下阵去,杨逸觉得自己还有好多后劲没使出来呢,感觉实在不过瘾。

杨逸一系官员正想乘胜追击,把弹劾他的官员一个个“反弹”回去,却被杨逸示意阻上了。

刚才他独自站出来与洪瑾辩驳,其实也是希望给别人一种错觉,觉得杨太傅在朝堂没有多少党羽了,遇到点小事就得自己赤膊上阵。

嗯嗯,现阶段在朝堂上还是以低调为主,咱们来个农村包围城市好了。

咱们不在朝堂上角力,等哪天你们醒悟过来,俺铺天盖地的资本已经将你们全部淹没了。

此事在朝堂意外的没有让百官掐起来,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章惇一系的官员好不容易把杨逸弄去筑城,哪里肯为点小事而让他撂挑子呢。

另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官员从杨逸这番整顿中看到了好处,在巨大的交通压力下,经杨逸这么一整顿,内环道畅通无阻,分流去了大量车马,内城的拥堵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所以对杨逸的整顿行为也就没那么排斥了。

不管如何,杨逸的新交规还在一环执行着,可惜经过几天时间后,便再没有款可罚了,因为大家进入一环后都变得很乖了。

那些公子哥儿在无款可罚的情况下,执勤的热情劲大减,一个个象霜打的茄子似的,再没有刚上任时的意气风发。

杨逸见交通秩序井然,就干脆解雇了这些公子哥儿,让他们去祸害青楼姑娘……事儿谁祸害谁不好说,反正人家青楼姑娘是巴不得这些公子哥儿没日没夜泡在青楼里才高兴呢。

第七卷 第741章 自家建个科学院

“杨氏科学院”的成立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这个时代,工匠的身份很低,所谓的科学也被多数人看作奇技淫巧。

沈括的《梦溪笔谈》在后世有很高的地位,但在这个时代,这本皇皇巨著作还不如一首闺怨词为人所津津乐道。

韩碧儿利用遍布全国的商业网络,很快网罗来了一百多名能工巧匠,这些人可算是这个时代的科学家了,但他们匠人的地位还不如普通的农户高。

杨逸来看望这些能工巧匠时,却给予了极高的礼遇,让这些人心怀惴惴,而又感激不已。

科学院建在葡萄园一角,四周有高墙围着,闲人不得入内。

杨逸和作男装打扮的十三娘,带着一个特制的壶子进入科学院,把里面的能工巧匠全都招集过来说道:“今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大家先看完实验,咱们再说。”

杨逸亲自将水装到壶子里,这壶子没有盖,只有一个壶嘴,装水时只能从壶嘴慢慢来。

装好水后用木塞把壶嘴也堵上,然后把水壶架到炉子上。

“大家躲避一下,这个实验有些危险。”在杨逸吩咐下,工匠们纷纷躲开。

随着水壶里的水被烧开,不一会儿,就听到啪的一声,壶嘴的木塞瞬间飞出,击到墙壁后才掉落下来,蒸汽从壶嘴不断喷出。

杨逸带着工匠走过去,手上拿一块铁皮挡在壶嘴喷出的蒸气上面。

“大家注意看了,这蒸气遇到铁皮后有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点也很关键,一定要看清楚。”

实验完毕之后,杨逸接着说道:“从刚才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水在加热后,会化作水蒸气,这个转化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在不断膨胀的,当壶内空间不足以容纳这么多水蒸气时,水蒸气就会将木塞震飞,若是壶嘴也封死,当水蒸气膨胀到一定程度,巨大的压力就能让整个水壶炸开,这是必然的。”

下面的工匠不明白杨逸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一个个疑惑地听着,就连十三娘也不解地看着他。

“我要说的就是,水加热化作水蒸气这个膨胀的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现在我要你们做的,就是如何让这种力量为我所用。”

他说着拿出三角板和圆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这三样东西是他为方便画图讲解,让人做出来的。

“假如这是一个密封的锅炉,我们对锅炉不断加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再将这些蒸气通过铁管引到这里,这是一个气缸,气缸内装一个可往复运动的活塞,控制蒸气进入气缸的过程,理认上就可以推动活塞不停的往复运动;而活塞后面连接一根曲柄连杆,连杆的另一边连接着曲轴,这样一来,活塞不断的往复运动,就能通过曲柄连杆带着曲轴不停的转动。”

十三娘欣然说道:“我明白了,只要能让你说的这根曲轴不停转动,就能象水车一样,不停地带动纺车或其它器械运转。”

“不错,这蒸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