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荣耀-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扇毡驹缛障蛱斐薄!�

刘浩然摆了摆手,算是放过此事,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日本人的德性,你不打痛它,它是不会服你的。当年如果没有白江口之战,就不会有遣唐使,后世如果没有广岛长崎那两颗原子弹,日本也不会在美国面前像摇尾巴的哈巴狗。现在江南最重要的是发展实力,至于找日本人的麻烦还得等自己实力发展起来一步步来。

“先不管这些了。不过我们可以先考虑只承认京都的光严天皇和足利幕府将军是日本国唯一合法政权,南朝是伪朝,我们不会向他们提供任何的军事物资。”

“多谢大丞相殿下的宽宏大量,你的仁德将受到日本朝野上下的称赞,你的威名将传播日本三岛每一个地方。”细川赖之大喜道。

“但是我们有些条件。”

“请大丞相殿下垂训。”细川赖之当然知道人家给了好处自然要提条件。

“宋日两国广通贸易,日本必须开放博多、鹿儿岛、界港、樱尾、称名寺等六个港口做为通商口岸,我朝商船和海军护卫战舰可自由出入;我朝至日本货物关税最高不能超过一成,如有变动需要宋日两国协商处理;幕府应该承担维护宋日商贸正常的责任,也就是必须约束各地豪族和大名对宋日商贸有关的商贩和收购行为不得干涉;我们准备到日本以北的海域进行捕鲸,因此需要暂借几个地方做为歇脚的地方。”

细川赖之细细琢磨着刘浩然的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倒是可以,现在日本对江南货品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如果自己不答应,不要说那些急需天朝瓷器茶叶丝绸的公卿大名们会对自己不满,那些红了眼睛的日本商人恐怕会对自己恨之入骨,而且指定通商口岸有个好处,幕府可以集中收取关税,防止走私逃税。不过江南的商船和护卫战舰在日本海港自由出入,这也太不把日本官府放在眼里了,可是日本挡得住吗?最大的三股水军势力已经被江南海军打灭了,那里还有力量去阻挡,但是总要给日本官府一点颜面。

“回禀大丞相殿下,开放通商口岸应该没有问题。天朝商船和护卫战舰自由出入我通商口岸是否可以改为出入需向口岸海港官府通报备案。”

刘浩然不由笑了笑,细川赖之这是给日本幕府披上一层遮羞的外衣,通报备案,只需说一声就好了,甚至都不需要你同意与否,“好,这条可如此办理。”

“大丞相殿下,关税方面是否有待商量,细川看过江南邸报,每种货品出进口关税都不一样,而日本限定不超过一成,恐怕不妥。”细川赖之小心地说道。

“如果你们日本不同意,我朝就与你们各地的商贩直接进行贸易往来,如果你们日本有能力的话也可以与我们江南各地的商贩直接往来。”刘浩然淡然地说道。

细川赖之一听头就大了。凭借江南海军的实力,日本岛哪里他们去不了?届时真的直接跟各地的大名豪族御商贸易倒也可以,虽然繁琐了一点,但是并不意味着江南做不到。但是幕府就吃了大亏,首先是一个铜板的关税都收不到,另外就无法监控江南贩卖的货物。到时难保江南商家不会被日本某些大名重金利诱下卖些兵器粮食给他们,到时他们又有力气和幕府开打了。而日本与江南商贩直接联系,那是痴心妄想,把这位江南大丞相惹毛了,他可以派江南海军让日本片板不得下海。

“大丞相殿下,此事牵涉重大,我需要向天皇陛下和将军殿下请命。”细川赖之不敢决定,只得推托道,不过他估计在江南用武力和利益的威迫利诱下,足利将军答应的可能性非常大。

“至于保护宋日商贸往来,是幕府义不容辞的事情,请大丞相殿下放心。至于租借地方,不知天朝看中了哪些地方?”

“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种子岛、佐渡岛、伊豆岛和虾夷岛。”

听到这里,细川赖之反而轻舒了一口气,他开始还以为刘浩然会狮子大开口,要求租借几个九州、本州和四国的重要港口,想不到只是几个海外的岛屿。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和种子岛虽然重要,但是都在九州地区,根本危及不到幕府政权的腹地;而佐渡岛和伊豆更是一个越前,一个关东,与京都隔着数千里,而且那里是人烟稀少之地,江南拿去也没有关系;虾夷岛虽然很大,但是那里基本上是虾夷蛮人的天下,幕府政权在那里的统治力几乎没有。再说了,就凭江南海军现在的实力,人家占去了又如何,你有能力赶跑人家。

细川赖之的确是一心只为日本着想,可是他的思想受中国汉唐前宋的影响太深了,只看到“陆地”,对孤悬海外的岛屿并不重视,认为那些荒蛮小地方丢了也就丢了。虽然日本是个岛国,但是它现在的主流思想还没有进化到海洋制胜的境地。

“大丞相殿下,这些岛屿租借给天朝倒是问题不大,但是需要幕府决断。”

“那就好,我对宋日两国关系的大致想法就是这样了,你先在江宁待几日,届时我会派外务部几位使者回拜你家天皇和幕府将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日本国将是我朝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也可能成为第一个我朝派驻使节的国家。”

听到刘浩然准备结束话题,细川赖之来不及追究外交关系和派驻使节到底是什么含义,连忙开口道:“大丞相殿下,我有一个请求,请允许日本援遣唐使例,派遣一些学子到江南大学、武昌大学和杭州大学进学。”

刘浩然一时迟疑了,他当初安排细川赖之可以四处看看,就是想用江南的实力震慑一下这个小日本,让他们心怀畏惧。但是他也知道,一旦让细川赖之看到江南的强盛,难保他不会起了学习之心。别的不说,小日本善于学习的精神还是挺让人敬佩的。当年因为遣唐使结果使得日本上下模仿大唐,造成了日本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大进步,连后来世界闻名日本刀都是那时学去的,在另一个世界,因为看到清朝腐败无能,倍受西方列强欺凌,日本又开始向西方学习,结果爬到了中国老大哥的头上去了。

让不让小日本来学习呢?先进的科技肯定是不能让他学习的,而政治、商贸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让日本学了去,他们给你来了某某维新,到时就麻烦了。日本是岛国,向海洋文明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万一让它捣鼓成了东方的不列颠,自己岂不是只有哭的份?

但是刘浩然转念一想,自己的这一套在国内施行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是穿越者,知道历史的走向,所以才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二是自己拥有绝对的军事力量,又借着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的顺风船,在与理学为代表的旧势力做争斗一方面用武力压制,一方面用民族大义进行政治压制,这才堪堪抢到先手。日本的足利将军和天皇应该不是穿越者,他们也没有自己这么大的决心。而且日本的目前情况是地方势力强劲,以佛教为代表的旧势力也依然强劲,就算日本有人学到了自己的东西,在日本推行也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而上层统治阶级又没有自己这种决心,少不得要与旧势力和地方实力进行妥协,十有八九会走样。而且在另一个世界,日本崛起是因为英国想牵制中国,所以加以大力扶植,加上清朝政府自己不争气,所以才被小日本给欺负了。现在中国一家独大,英国这阵子估计还在和法国血拼,日本基本上没有什么外援。而只要中国的实力强劲不断进步,就不怕别人学样子。

再说了,自己以后少不得还要给日本制造一些麻烦,一是要出口恶气,二是国家地理政治缘故,中国不允许周围出现强国。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日本派留学生来,培养出来的人一旦回到日本,说不定会走上各种职位,而且大部分人少不得都是“亲中派”。此前的遣唐使和前宋交往不就是这样吗?那些到唐朝和宋朝留学的人对天朝是崇拜得五体投地。如果自己在日本培养一股“亲中派”势力为已所用也不错。

思量一番后刘浩然说道:“诸大学都是自主办学,我也不好干涉,反而还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这样吧,你回去后派些贵族子弟来,先到江宁府学学习,至于上哪所大学,就看他们在学考中的成绩。”

细川赖之经过这几日已经知道在江南诸所大学的地位非常崇高,不管是刘浩然还是学部,很少去干涉他们的教学和录取,所以也能体谅刘浩然的话,反正允许派留学生来,至于考不考上,只能看他们的勤奋了,细川赖之就不相信了,凭借日本贵族上千年学习天朝的文化,就没有人考不上江南的大学。

正事说完,闲说了几句后细川赖之便起身告辞了,其余事情和细节就是外务部尚书世家宝带头跟他谈判和协商了,刘浩然是不会管这些小事的。

不过当天晚上刘浩然还是举行盛大的宴会,为细川赖之接风洗尘,不仅文渊阁四大学士全部到齐,十六位直学士和在江宁的十几位将军也一一到场。宴会上其乐融融,细川赖之表现出良好的礼仪教养,周旋于这些江南军政要员之中毫无差错,倒是随来的山贺显次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想来也是,他本来身份不高,加上在江南多时,比细川赖之更清楚这些要员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半个江南人,对这些要员更是有了一份敬畏之心,所以表现得不如细川赖之。

不过总得来说这场宴会进行的非常不错,为宋日关系拉开了一个良好的序幕。

*********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当务之急

第一百二十三章  当务之急

二月初一,刘浩然带着俞廷玉、俞通海等人去军器局下属的江宁铸炮厂,视察为海军提供的火炮。

“通海,前段时间由于对陈汉战事,各处工厂都是憋足了劲支援前线,所以海军的发展一时慢了下来,你这个海军统制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俞通海笑嘻嘻地答道:“丞相,我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均,灭陈汉是我们前段时间的当务之急。不过丞相不是还是给我们造出四艘护卫舰出来了吗?”

俞廷玉在一旁一瞪眼:“通海,有你这样子说话的吗?不要在丞相面前失礼。”

“俞老大人,不必拘束。通海与我相交多年,年纪又相仿,难得如此轻松说话,老大人你就不要给他压力了。”刘浩然笑呵呵地说道。

不过俞通海被父亲一训斥。倒也老实了一点,言语中的张扬少了许多。

“通海,这次对日贸易你们就不要。去了,有护卫舰去就好了,你觉得有没有问题?”

“丞相,我想没有太多的问题。日。本的水军已经被我们收拾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都是些毛贼,不足为患,护卫舰足以担当重任,再说了,我们的武装商船本身也不是吃素的。”

“我们要办的事还很多,可是我们的海军发展得还。太慢,有心无力啊。”刘浩然突然感叹道。

“是啊,海军的确不比陆军,军官人员培训光在学堂。是培训不出来的,必须在海上历练才行。而且海军的海船战舰简直就是吞金兽,一艘巡洋舰的花费比当年我们在巢湖当水盗时全部的家当还要多。”俞廷玉也深有同感道。

“父亲,当年我们只看到巢湖,现在我们要看到整。个大海,自然不一样了。”

刘浩然不由看。了一眼俞通海,赞许地说道:“通海在海上跑了几趟,眼界开阔了许多,看来我当年没有选错你。”

“都是丞相为我们指明前路。当年我们只想着巢湖、长江这么一点水面折腾,哪曾想到大海是如此广阔。我在海上飘荡了几年,越发觉得以前纵横长江的想法太小儿了,男儿大丈夫就当征服海洋。”

“通海,休得在这里妄言。”俞廷玉听到俞通海的豪言壮语,当即呵斥道。

“俞老大人,通海有这个想法我很欣慰。以前我们只觉得海洋道途凶险,吉凶未测,所以才不愿意向大海迈进一步,可是却不知道通过大海天下哪里我们都能去的,还能找到以前从未想过的财富和土地。”

“丞相,你这话说得太好了。两次日本之行,我就深深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拥有强大的海军,他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海军,不管他的陆军有多么强大,只有四处挨打的份。”

“哈哈,这话你不能让陆军的同僚听到,否则他们会跟你急的。”刘浩然大笑道。

俞通海悻悻地说道:“反正陆军那帮爷们早看我们不顺眼了,我说什么话到他们那里都不会是好话。”

刘浩然不以为然地摆摆手,转言道:“所以我们的海军还要大发展。但是光靠江南本身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海养海。我们建设强大的海军,控制制海权,不光只是为了拱卫海防,还要利用制海权发展商贸,尽取他处财富,这样我们的海军才不会成为负担而是成为臂助。”

“丞相的话我牢记在心。”

“陈汉已经灭了,江南统一也指日可待。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发展实力,蓄势北伐。陆军那边除了继续大量装备火器之外,我也开始准备大力发展骑兵。可是骑兵需要好马呀,江南的马无法与鞑虏的战马相比,我们不占优势。通海,耽罗岛的马匹怎么样?”

“丞相,我们在日本的时候派细作上耽罗岛看过,那里有战马两万多匹,元军守备不多,不过两三千人,战船数十艘,取下不是问题。只是耽罗岛的马匹是蒙古马与果下马的杂配,虽然攀山翻岭和耐力能力不错,可是马匹矮小,速度不快,用来做炮兵和辎重的驮马可以,做战马恐怕不行。”

刘浩然默不作声,继续听俞通海讲。

“丞相,我在日本时看过他们的马匹,发现他们大部分都是木曾马、宫古马等数种土种矮马,比鞑虏蒙古马还要逊色。不过我在虾夷岛环察的时候曾经看到过稍好一些的马匹,我调查过,日本东北的北陆、奥羽盛产良马,比其它地方的土种马都要好些,据说与虾夷岛的马有关联。”

“虾夷岛。”刘浩然沉吟道,根据海军提供的海图,那里应该就是北海道,“那里的环境怎么样?”

“丞相,属下曾经登陆实地考察过,那里山地众多,树林草地密布,四处可见冒烟的山头和热泉。我又问过北陆、奥羽知道情况的土人,那一带一年有四个月是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