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荣耀-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谋福祉,让大明百姓生活在安全、幸福、富足、公平的环境里。

“是啊,为百姓谋福祉,那我们怎么还要办工厂商社赚老百姓的钱呢?”

“陛下,这些赚来的钱最后都用到了老百姓们的身上。”李善长辩解道。

“百室,我知道你的意思。有人总是说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可是哪有父母赚儿女的钱然后又用在儿女身上?”

“陛下,这……”李善长的脑袋一下糊涂了,陛下这话是有点道理,可是又有点狡辩,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反驳了。

“为百姓们谋福祉,就是让百姓赚更多的钱,生活过得更好,可是为什么不让老百姓自己去赚这个钱,还非得经过官府这道手呢?我们暂且不说其中有官吏贪墨挪用,多经一道手就要增加一道成本,落到百姓们手里的利就薄了一分。”

“而且我刚才也说过了,如果有人即当裁判又当球员,他就没有办法秉公处理。官府的作用也相当于一个裁判,他必须尽可能地保证百姓们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里,没有公平公正,老百姓如何生活?更谈不上赚钱糊口。虽然这个社会是不可能公平的,但是如果我们官府连一个公平的姿态都不愿意摆出来,百姓们会对我们失望的。”

“官府开设工商,这是当年我们立足江南时无奈之举,现在大明已立,百姓安居,一切都走上正规,我们再设工商,就真的可能是与民争利。届时这些工厂商社与民间工厂商社争利,我们站谁一边?如果我们维护了官办工厂商社,那么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长此以往下去,哪怕我们将赚来的钱投回到百姓身上去,百姓们也只会看到官府纵容官办工厂商社掠夺他们的钱财。”

“正如制造东西,最巧不过工匠,耕种农牧,最能不过农夫,工商谋利,自然熟过不商人。官办工商现在虽然看上去利大于弊,将来大明发展起来了就是弊大于利了。官府在心里自然把官办工商视作心肝宝贝,就如百室刚才那个样子。届时什么好东西都想让官办工厂去占一份,可是做生意岂是那么简单。就拿百室你来说,你可以将一个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你能够让一个工厂商社赚到最多的钱吗?各有所长,各有所专,我说了这么话,只有一个意思,官府嘛,就做好官府的本职事,赚钱的事就让更懂的人去做吧。”

*********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零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

第二百零二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

刘浩然还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大明官办工商就跟另一个世界的央企一样,在强大行政资源的支持下,赚国内的钱自然是手到擒来,可是这种没有竞争的企业一出去就是死鱼。官办工商的管事者都是官员,他最注重的不是该企业赚多少钱,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制造政绩,好让自己升官发财,当然私心重的趁机个人发财也比比皆是。

在刘浩然看来,这样的企业还不如不办。因为这样的官办企业所有的利润很多都是通过行政手段从老百姓手里聚敛的,虽然作为利润上缴官府后会被用于地方建设回到百姓们身上,可是其中的成本太高了。庞大的管理费用,贪墨挪用的可能性,没有限制的挥霍浪费,相当于从老百姓手里刮了十块钱最后还给老百姓一块钱,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会是个祸害。尤其是现在的大明,市场经济不发达,官办工商实力强大,再加上大商人、大财团,要是两者一勾结,足以让刘浩然设计的健康发展的道路完全被毁。

“百室,既然官府赚的钱要全部用在百姓身上。那就是直接藏富于民吧,我们要的是国强民富,而照官办工商这个路子走下去,很有可能是国富民弱。”

“陛下,臣会好生思量。”李善长觉得刘浩然说得有些道理,但是一时还转不过弯来。不过出于对刘浩然的敬畏,他告诉自己,这事先听从命令再说,不懂自个再慢慢去琢磨,犯不着在这里顶牛。

“当然了,我们不能把官办工商一竿子全部卖掉,而是要循序渐进,而且有些关键重要的工厂我们不能卖,比如说军工厂,火药厂,化工厂,精密机械厂,太平钢铁厂。”刘浩然缓了一口气说道,这些东西当然不能卖,现在是什么时代?刘浩然可没有那么昏头冲动,恨不得把大明建设成二十世纪的美国。

“我们从官办工商中选出合适的一些卖掉,例如部分煤矿,部分钢铁厂,水泥厂、纺织厂以及所有的商社。我初步想出的章程是先找弘文院商务研究所、南京大学商学院等教授算出这些工厂商社的现值,然后全部折成一圆一股的股份,公开发售,只限大明子民购买。此后每年该厂利润按股份分红。”

“百室。其实我们是赚的,这些工商,大部分本钱都回来,还盈利不少,现在再翻着倍卖出去,怎么能说不赚呢?”

听到这里,李善长等人也笑了,的确,这里外里官府还是赚了不少,而且这些工商卖出去又不是完全与官府断绝往来,只要它还在赚钱,就得给官府纳税,不过要是亏本了,却与官府无关了。

“不过还有几个问题,那就是规章律法要跟上。比如说这些工商一圆一股,一个工厂有五十万股,百姓们可能买了三十万股,某大商人买了二十万股,看上去百姓占了大头,可是这三十万股分散在上万百姓手里,二十万股集中在一个人手。届时这个商人为自己牟利,损害百姓的利益,官府该如何阻止,该如何保障?还有这些工厂卖出去后,该如何打理,不能在官府手里是个赚钱的金疙瘩,卖出去后却变成了赔钱的臭篓子,百姓们会骂我们的,这些问题都要想清楚。”

“陛下,臣有几个建议,一是限制购买的数量,例如任一百姓凭借个人证贴最多只能购买五百股,任一机构凭借执照只能购买一万股,尽可能避免卖股时这些股份过于集中;二是该厂卖出后建立理事会,各持股者以持有多少投票选举理事,打理工厂的日常运作,这些理事必须是该厂持股者,他们可以从外面聘请能人当掌柜的,经营该厂;三是允许这些股转卖,一个厂子要是红火,避免不了有大富人要占有它,与其让他耍手段去侵占那些股份,不如允许买卖,只要他出得起高价,自有持股百姓会心动,将股转卖出去,这样富人即能获得股份,百姓们也获得了好处。”

李道君的这番话让刘浩然不由笑了起来,自己这位国务秘书看来对金融这块还真的有天赋。想出的办法居然是公司股份化合股票市场化,有点意思。

“你们有什么补充的?”刘浩然转向其他人问道。

“陛下,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官办工厂一旦卖出去后将有多人持有,而陛下此前所说允许多人组建银行,这些东西都是前所未有的,现有的工商律法可以顾及不到,一旦出事,按察司那边也不好判定,所以臣建议先修法,那么是简陋一些也要先把大的原则和框架搭起来。”王侍尧接口道。

“嗯,这个建议不错。新的东西必须要有新的律法。”

大明以前的工商企业都是几个人凑在一块办的,或者是几个大家族、大基金会搭伙成立的,一是人少,二是各自实力相当,可以互相牵制,现在官办工商一拍卖,这参与其中的人就多了,实力也是参次不齐,如何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的确是个大问题。

“承华,念祖,嗯,还有之明。你们与弘文院律法研究所、商务研究所好生探讨一下,将这些律法确定下来。”

“是,臣等遵旨。”

“百室,你们也要尽快将第一个五年计划修正草案拿出来,时间不多了,还要提供给百姓们讨论,听取意见。,所以你们要抓紧。”

“陛下,臣等遵旨。”

明历四年九月,刘浩然下发诏书,宣布将大明皇家银行改制。退出存贷款业务,专门负责金融监管事务,以王侍尧为都承事,补领直学士,一跃成为重臣。同月,皇室、养老基金会、军人基金会共同组建的富国银行,二十五位浙江大商人参股组建的通商银行,一百六十七位浙江商人参股组建的通丰银行,十六位江苏大棉厂主参股组建的广发银行,有淮西集团背景、安徽钢铁劳工联合会参股、温州商人出面组建的太平银行,两湖、江西三十七位大商人、大工厂主参股组建的汇通银行相继成立,此外还有上百家家中小银行也宣布成立或由原钱庄银号改制。

十月,经刘浩然签署,《大明工商机构组织法》,《大明银行法》(第一修正案),《大明有价证券流通法》,《大明契约法》(第四修正案),《大明劳工法》,《大明劳工福利法》,《大明社会保障法》、《大明市场监管法》一口气都颂布成效。同月,大明劳工联合总会成立,接着大明钢铁劳工联合会,大明煤炭劳工联合会,大明纺织劳工联合会等十几家各行业劳工联合会相继成立,并在各省成立相应的联合会作为分会。

十一月,大明内阁终于将酝酿了大半年的第一五年计划草案公布,刊登在《大明邸报》上,各省邸报相继转刊,并声明大明百姓、机构均可提出各自的建议。

草案一出,大明南北一片哗然,众人皆惊叹这个计划的庞大,按照计划,大明在五年内准备在大江南北十三省(重点是北方省份)兴建十五个大型、超大型煤矿、铁矿、钢铁厂、机械厂和水泥厂,七十九个中型煤矿、铁矿、硝石厂、水泥厂、呢绒厂、棉纺织厂,三十二个其它配套厂矿;修建南京至东京、洛阳的直道,武昌至洛阳的直道,洛阳至西安的直道。洛阳至太原的直道,东京至济南的直道,济南经保定至北京的直道;对黄河、淮河修建长达三千里的堤坝;在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修建十五条引水渠、排洪渠;复建前宋都城汴梁城,使其成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省的中心城市;修建北京供水工程,提高运河北段运输能力,使其成为顺天府、河北、辽宁以及即将新设的绥远、辽西省的中心城市;对南京进行新的一轮扩建;完成医疗和社会保障建设等等。

草案之后还公布了完成这些工程项目的筹款方式,大明内阁以未来五年的税收为担保,发行一千万龙凤圆的国债,全部用于十五个大型、超大型工厂建设;七十九个中型工程其中七十一个由各商业银行单独或组团贷款建设,另外八家涉及军工的则由官府直接投资;道路桥梁水利、城市建设等工程全部由官府投资,分期分段建设;医疗和社会保障建设则出售二十一家官办工商企业筹款建设。

从此以后,大明百姓议论的话题不再是漠北草原上快要断气的北元,也不是南洋将越陈打得快没人的陆上战事和将麻喏巴歇国打得片板不敢下海的海上战事,全是有关第一个五年计划。讨论来讨论去,加上邸报上的宣传引导,普通老百姓都发现一个发财的机会到了。保守一点的去买国债,胆大一点去买二十一官办工商企业的股份。百姓们都知道,现在的大明愁的不是货品的销路,而是怎么才能生产出更多而货品。国债不用说了这么大的工厂怎么可能不赚钱呢?再说了,官府说了,就是万一,砸锅卖铁也会还上的,大明百姓对刘浩然和其政权还是很相信的。这股份就是香饽饽了,二十一家官办工商有九家大型商社,四家大型茶厂,五家瓷器厂、三家丝绸厂,全是挣钱的门路,就算邸报上提醒购买可能有风险,可是依然阻不住百姓们的脚步。

购买国债和股份非常简单,你只要去城中任何一家银行做个登记,写好购买的数量,再加上五圆押金,然后就等着发财吧。

各银行会将这些登记资料汇总到计部,然后将债券和股票摊算下来,到最后发现这国债劵和股份不够分,江浙、安徽不少商人地主动员全家去登记,就是家中上学的童子也被挂上名了,毕竟一个人只能购买这么多。

十二月,官府又公布,再拿出十家官办工商进行股份分卖,除了三家是用来补僧多粥少的缺口,其余七家则进行一项尝试。

官府宣布,地主可以将手里拥有的田地则价卖给官府,再用这笔现钱去购买这些股份。为了鼓励地主们出售在他们手里快成烫手山芋的田地,官府对这七家官办工商企业股份认购不进行限制,但是只能通过转卖田地获得款项进行购买。官府对这个事看得很严,卖地的款项挂在银行里,如果要购买股份,必须直接转这笔款项。

这是刘浩然的一种尝试,看能不能用逐步赎买的手段将地主手里的田地收购回国家。土地兼并自古以来是中华历代王朝最头痛的事情,也是诸多王朝覆灭的根源。在目前以及此前的生产力水平,土地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而且历代王朝从汉武之后不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只是将它们视作农业的补充,大加限制,生怕老百姓都跑去做工和经商,没人去种地了。

从前宋朝开始,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王朝主流社会对商业开始重新认识。而且前宋的科技水平经过上千年的积累,也开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元廷蒙古人从大食、波斯甚至欧洲带回不少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技术与中华流承下来的技术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效应。自己自然不会想历史上的老朱一样,对这些视而不见,一头又扎进农田里,让整个社会又回到小农经济。自己一定要利用原本的基础,借着驱逐蒙古人,光复中原这一民族复兴的大好时刻,说白了就是改朝换代的大好时机,清除一切旧思想,为大明腾飞打下基础。

其实在刘浩然心里有个非常大的矛盾问题,那就是如何确定田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从法理上说,大明江山的一切都是属于大明皇帝一人所有,他想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他可以恩赐地赏给某个人大量的田地,可以随便捏一个借口将某人的家产全部夺走,哪怕他富甲天下。但是这一切却是大明健康发展最大的阻碍,也是将来大明发展最大的隐患。

是该找个机会为私人财产权正名了。刘浩然有暗暗想着。

*********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零三章 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百零三章  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

明历五年正月十七日。新年的一个“工作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