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补充提醒道。
“想要收益,必须先要投入。”刘浩然笑着说道,“日本号称是黄金之国,实际上是个产银国,它的白银十分丰富,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这一仗打完,我们总会和日本算清楚的。”
日本号称黄金之国的传说是从前唐开始的,日本最早出现的黄金是砂金。唐天宝八年,日本天平二十一年(公元749年),产自本州东北部奥州的约三十八公斤黄金第一次被上贡给了奈良京城。唐天宝十一年,日本天平胜宝四年(752年),日本人建造了一座高度为十五点八米的大佛像,当时这尊大佛像使用了约四百三十九公斤的奥州黄金来进行镀金。据日本官府文书数据统计,每年奥州有大约二十二斤的砂金被送到奈良。而当时正值日本向大唐学习先进文明,大量派遣遣唐使、留学生以及留学僧,而这些砂金就成了这学费的重要支柱。
据资料记载,在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延历二十三年(公元804年)的遣唐使派遣中,大使的旅居费用为约七点五公斤砂金,副大使约为五点六公斤,而整个使节团有五百人之多,留学生和留学僧也长期旅居中国,可见当时为吸收唐朝文明,日本政府无疑投入了数量庞大的砂金给唐朝做学费。
于是,倭国富足有黄金,是黄金之国的传说传遍了大唐,也随着波斯、西域商人传到了中西亚,到最后,传说就走了样,据波斯地理学家伊本※#12539;霍尔达兹贝记录。倭国人喂养的狗的链锁、猴子的项圈都是用黄金做的。到后来这些传说也影响了马可波罗。
但是随着江南、大明对日本贸易的兴盛,日本的黄金迅速流入大明,为了换取大明更多的商品,日本幕府和地方加大了对奥州等金矿的开采,十几年下来,奥州砂金资源迅速枯竭。而另外一处产金银的地方…佐渡岛又被大明海军控制了,直接在那里开采。于是日本就开始开动脑筋,对传说中的银山进行大规模勘探,终于发现了石见银山和生野银山两座大银山(这两座银山大规模开采时间都在十六世纪,本书提前了。),于是日本与大明贸易又有了新“动力”。
而在大明,本身产银不是很多,加上黄金做为储备,白银铸成银圆成为货币之后,就算大明的纸币大规模流行,白银的需求还是有增无减。
“陛下说到日本产银,臣倒是想起来了,日本的石见银山在西国山**石见国,控制在大内氏的手里,生野银山在山**的但马国,控制在山名氏的手里。”杨宪补充了一句道。
“这就行了,大家也能理解足利义满为什么要急吼吼地让山名、大内等地方诸侯出兵了。”刘浩然笑着喝了一口热茶说道。
“陛下说得极是,这足利义满自然是想借刀杀人。”冯国用笑着接言道。
“想借我们大明做刀,倒也无所谓,关键是我大明不能做白工。不过我担心日本给不起工钱,倒是这两座银山,真的算是日本的银行啊。”
刘浩然说得是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肚知心明,笑一笑便过去了。
“陛下,依我看,这日本的大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刘基突然冒了一句道。
“伯温先生说得极是,我也有此想法,最好日本是一国一守护,这样幕府更好掌握和控制,保证政权的稳定。但是叫做一国,这口气也太大了吧,屁大个日本,居然分了六十六个国,搞得好像比大明还要广袤,不如叫州顺耳。”
众人不由一笑,不再言语,而是继续品起茶来。过了一会,冯国用突然开口道:“陛下,依臣之见,对日本一事前期的问题在足利义满,后期估计可能在关东。”
这时杨宪接言道:“冯大人所言极是,根据我的了解,日本关东的武士素以野蛮、固执、保守而著称,他们地处偏远,崇尚武力,又与我大明接触不多,对我大明素有戒心。加上又有一个对幕府大将军虎视眈眈的镰仓公方足利氏满在里面挑头,恐怕就算足利义满得了教训,关东诸大名依然会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我大明一向的策略是不服打到你服,既然关东不识我大明天威,就让他们尝尝厉害。”刘浩然放下茶杯笑着说道,“从地图上看,我大明海船从上海等港出海,过鹿儿岛可直趋美洲,不过可以在伊豆群岛上设一个补给和中转站,所以说要从日本关东武士们眼皮底下割肉,得先显示一下我们的实力,而且听说那里海盗水贼很多。”
刘浩然经过仔细思考,终于打消了在日本相摸国一带抢占一块地盘做为大明到美洲的重要中转港口。这主要的原因毕竟这里是日本本州岛,大明发展得再好,如果日本不整体纳入大明版图,这块地盘早晚要还给人家,干嘛要给人家发展出一个繁华城市和港口来。刘浩然对日本印象不好,除了拼命地刮钱,一点好处都不想给它留。再说了,有那工夫,还不如在九州岛或是四国岛上发展,凭借大明现在海军的实力,就是强占了去又如何?你日本还能让大明吐出来。
“大家议一议,到底是四国岛还是九州岛?”
沉默了一会,冯国用开口道:“陛下,不如九州岛。它与琉球岛、台湾岛可以连为一线,成为拱卫大明东海的铁链。”
刘基赞同道:“陛下,臣也赞同冯大人所言,九州岛好。四国岛虽然也不错,但是离日本京畿太近,日本幕府恐怕没有那么容易答应。”
“陛下,冯大人和刘大人所言极是。九州岛成为日本对我大明自由贸易区有十余年了,当地武士贵族以习汉语为荣,百姓也多受我大明恩惠,抵触情绪相对要小很多。”
大明也曾经想将日本纳入版图,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还是饭要一口口吃。毕竟日本国统一和有中央政府已经数百年了,百姓人口众多,大明要想强行占据整个一国,少不了一场持久的战事。而且大明与日本相隔大海,渡海作战难度不比远征西域要轻松。所以几经商议暂时放弃这个计划,改为先割一岛,再用文火煎熬。只取一岛,日本幕府咬着牙或许能答应,而且只取一岛,大明陆海军就可以集中兵力,避免了四处作战。
“那好,就这么定了。赵钦,”
“臣在!”一个一直默不作声的官员从角落处站了起来,拱手应道。他叫赵钦,现任外务部员外郎,他是江宁大学商科出身,极擅谈判,被杨宪发现,一路提拔而上,这次更是被推荐为日本谈判代表。
“你都记住了吗?”
“启禀陛下,陛下的训示臣牢记在心。”说到这里,赵钦又向冯国用、刘基、杨宪等人拱手道:“几位大人的教诲,属下也记住了。”
“好,你先去找细川赖之。听说他现在躲在四国岛赞岐国封地里闭门不出,你可以先跟他拉拉关系。细川赖之是我们的老熟人,又是足利义满的老师。足利义满一旦发现与我大明对抗是没有好处,自然会与我大明商谈,而细川赖之就成了当仁不让的最佳人选。”
“回禀陛下,臣铭记在心。”
待到赵钦离开之后,冯国用突然出言道:“陛下,臣建议再给堺港战区增兵,两个陆战师。”
“哦,国用你的意思是?”
“回禀陛下,要打就要打痛日本人,我们要价很高,如果不把日本人打得刺骨痛,他们是不会松口的。而九州岛那里也要做准备,我们可以以保护大明商人利益为由,调两个常备步兵团,四个守备步兵团到鹿儿岛、平户、博多,而海军也要做好准备,随时切断九州岛与本州岛的联系。”
“国用这是老成之计,趁着现在日本严冬大雪,他们不便,我们有海军却很方便,聚集力量,形成即成势态,好!对了,杨卿,你先遣人与九州岛的大名们先沟通一下,摸摸他们的底。”
“臣遵旨。”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六十章 谈判
第二百六十章 谈判
明历十年三月,日本国开春。足利义满不顾春耕大计,严令各路人马立即采取行动,并且许下重诺,谁先收复兵库津、难波和堺港,就把这三个地方封给谁。听到这个消息,山名师义、大内弘世、赤松义则和京极高秀都动了心思,自从日本与大明通商以来,海路大通,原本从九州岛经西国山阳道至京畿的商路受影响最深,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也让这些沿路的大名们损失不少“过路费”。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堺港的富足已经让所有人都为之垂涎。
于是四个大名调集了精兵,不断地增兵,到明历十年三月二十九对兵库津发起进攻时,西国联军达到了七万之众,加上足利义满从其它地区调来的五万兵马,足有十二万之众,几乎是幕府过半的家当。
今川贞世还算谨慎,原本领着大军是徐徐而进,但是山名师义立功心切,各自带着军队对兵库津发起进攻。结果一整天激战下来。日军伤亡超过四万。看到自己的武士和足轻在大明的弹幕和炮海里一茬接着一茬倒下,几乎连一百米的距离都冲不上去,这些原本狂妄的大名终于意识到自己与明军之间的差距。
他们在横垄川驻扎下,开始商量起对策,但是陈耀却不给他们机会,四月初二,陈耀集中三个师的炮兵团,对日军军营进行了饱和炮击,而海军也遣出三艘三极战列舰、三十一艘巡洋舰、六艘护航舰助拳。
海陆军的火炮整整炮击了两个小时,在这两个小时里,日军伤亡超过两万。短短数天工夫,日军已经损失近半,几位统军的大名已经是心拔凉拔凉的,他们已经不再想着如何去收复堺港,而是想着怎么给足利义满将军一个应付的借口。
在山名师义等人冥思苦想中,明军开始发起反攻。海军运载甲四十二师一个步兵团在播磨国登陆,迅速占领冈山城,堵住了西国联军回撤的大路,然后陈耀指挥甲四十二师余部、甲七十八师、甲四十一师迅速向北进攻。
甲四十一师利用猛烈的火力在日军防线撕开一个宽到两里的缺口,然后全师迅速通过日军防线,并向左迂回包抄,与甲七十八师一口气将山名师义、大内弘世、赤松义则率领的三万日军围在一片海滩上。
四月初五,在海军舰炮的支援下,这三万日军被击溃,山名师义、大内弘世战死,赤松义则被俘。而甲四十二师两个步兵团不仅顶住了今川贞世、京极高秀、斯波经义试图救援,而将其所部击溃。最后。今川贞世等人率领一万多残军退回京都。
四月初七,甲四十二师一个步兵团兵临京都城下,并开炮炮击京都,幕府和皇室为之震惊,足利义满带着日本天皇只得出巡琵琶湖。
战局的发展出乎所有的预料,日本上下虽然知道大明军队强横,但是没有想到会如此强大。他们原本以为自己曾经击败过强大元军数十万“入侵军队”,至少可以凭借着地利和人数优势跟明军拼个平手。而明军此前的小心翼翼也给他们造成一种错觉,明军是否也很畏惧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会战。但是没有想到,十几万日军在数万明军面前,居然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是无法想象,相比明军超越时代的装备和战术,他们那落后的武器和战术简直跟非洲原始人没有什么区别。
足利义满被明军狠狠地敲了一棍子,各方势力开始粉墨登场,南朝长庆天皇试图与明军结盟,推翻幕府暴*,争取天皇亲政;镰仓公方足利氏满叫嚣着要誓死将明军赶出日本国土,好像日本没有他就会灭国一样,但是他天天在镰仓报国寺饮酒赏花,却不肯再西进一步。
在这种局势下。赵钦与细川赖之的会谈终于接触到实质问题。赵钦早在二月份就找到了隐居在赞岐国德庆寺的细川赖之。但是稍一提相关话题,细川赖之便转言其它。赵钦不着急,你细川赖之到时候有的你着急。
到了四月份,堺港战事急转直下,细川赖之怎么也没有想到幕府十几万精锐大军在明军如此不堪一击,在他想来,明军就算再强大,也是客场作战,就算能占到一点便宜恐怕损失也不小,到时自己再出来斡旋一下,给双方找个台阶下,此事就算了了。
可是再这样发展下去,幕府还能不能撑住都是个大问题,兵库津一役,西国诸家大名算是元气大伤,这些人的确是足利义满的眼中钉,当初严令他们出战明军,也有着借明军之手削弱他们实力的想法。但是这些人也是足利幕府的中坚力量,当初就是他们鼎力支持,才有了幕府的今日,也才有了今日遭到足利义满怀惧的实力。
而他们一去,幕府算是自剪羽翼。而关东历来是不安定地区,那里的大名大部分是桀骜不驯,甚至不少到现在还站在南朝那一边,加上还有一个足利氏满在那里拆幕府的台,足利义满的确是内忧外困了。
细川赖之尽管现在不是好时机,但是形势逼人,不得不出手了。
“局势已经如此,请赵大人说明来意吧。”细川赖之开门见山道。几天不见,赵钦发现他又老了许多。
赵钦心里哼了一声,他可没有那么多同情心给细川赖之,他现在是为大明谋利来的。
“我临来之前,曾觐见皇帝陛下,有幸亲受垂训。”赵钦先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东拱手道,细川赖之也跟着站起来,向东弯腰行礼。从心里来说,细川赖之是十分敬佩刘浩然的,他居然将以一隅之地打下整个江山,还将大明带至如此强盛,不容他不敬佩。细川赖之甚至有时想,要是自己能将足利义满教导地有其三分,他死也瞑目。
细川赖之坐了下来,脸上虽然依然镇静,但是心里却更苦了。他知道这是赵钦一上来就做个势态,表明他接下来要说的话都是秉承圣意,你细川赖之自个掂量着办。
“我大明此次出兵,为的就是要为退伍雇佣兵讨个公道,他们为大明流过血,大明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细川赖之默然地点点头,他就知道大明会死扣这个把柄。当初他听说此事,就知道大事不好,大明一向是得理不饶人,所以就力劝足利义满在事情没有失去控制之前将这件事压下去,可惜足利义满死活不听。
“我大明并无干涉日本内政之心,也无废黜幕府将军之意。但是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大明海陆军十数万将士渡海远征,浴血奋战,而国内更是呼声高涨,总得有个说法吧。”
“请上使大人直说无妨!”细川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