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第3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在奉天私下里聚了一次。谈到将来和俄国地大战。大家都是信心十足。而张作霖却是这么说地。“部长说他现在考虑地不是能不能打赢地问题。而是考虑。如何才能让俄国人把血流干。”

从目前地战局来看。俄国人地血流得确实是够多地。

在这些天地战斗中。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对前方战果地统计并不详细。但段~瑞还是能够确定。俄国人在连日来地进攻中伤亡惨重。最少有三万多人被打死。五万多人受伤。

他在前方视察时曾经发现,有些阵地前因为积尸过多,甚至于影响了机枪射手们地视线。

就在今天,俄国人开始了自双方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陆续传来地战报表明,俄军的进攻多数受阻,在一些战线上已经出现了溃退的迹象。

这一次俄军进攻失败后,他们将没有力量再发起新的进攻了。

段~瑞现在已经拟好了反攻的作战计划,虽然说孙纲已经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利,但象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他还是希望得到孙纲的首肯。

只是现在有小部分迂回到了中**队后方的俄军目前下落不明,让他的心里有些不安。

这也是他迟迟没有下达反攻作战命令的原因之一。

刚刚发生的装甲列车之间的对战段~瑞事先也没有想到,他本想以装甲列车支援步兵攻击赤塔方向的俄军,但没想到俄国人却和自己想到一块儿去了,从俄国人的装甲列车后面有后援来看,俄军也想以装甲列车冲开中**队在铁路方向的防线,斜插入中**队的阵线当中,对中**队进行包抄。

只是,中国装甲列车部队的穿甲爆破弹,炸碎了俄国人的企图。

但由于中国装甲列车被俄国人用抛弃的车体挡住了去路,没有能够把俄国装甲列车后面的步兵运输队消灭掉,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江防舰队那里有没有消息?”段~瑞问道,

“目前还没有。”李烈钧答道,“那一带咱们的飞艇和炮艇都在严密监视,俄国人想要越过额尔古纳河从他们那里过来,可能性应该不大。”

“大部队应该是过不来,可要是小股部队的话,也会给咱们造成麻烦的。”另一位作战参谋陆军上校柏文蔚说道,“不如抽调一个骑兵营在那一带加强巡视。”

段~瑞点了点头,“张司令那里有消息么?”

“俄军一部试图从山地绕行外蒙进入我国,遭到我骑兵军堵截,现已退回。”柏文蔚说道,“听闻此支俄军因长途跋涉,士气极为低落,与我军交战不多时前锋便全部溃散,后部退走,我军追至山口乃还。”

“他们也想进行大范围的迂回作战,可惜准备不充分,没能成功。”段~想了想,目光重又回到地图上,“再派部队加强巡视,找到那些偷过来的小股俄军,消灭掉他们,等河南和陕西的步兵师到达,我们就发动反攻,打下赤塔!”

“这一带林子太密了,叫弟兄们都打起精神来!小心些!”骑兵连长陆军上尉张宗昌望着周围密密的松林,小声嘀咕着,“***D,老子这会儿左眼皮老跳,都快挤一起去了,不是要出什么祸事吧?”

“左眼皮跳的是财,右眼皮跳的才是祸,老张。”一旁的陆军中尉许~笑道,

“是吗?可我心里这会儿怎么这么不踏实呢?”听了他的话,张宗昌仰天翻了个白眼,半信半的抽出了自己的骑枪,整了整有些歪的大檐军帽,一马当先的率领队伍冲进了林子。

许~招呼大家跟上,中国骑兵们缓缓的进入了树林,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情况。

他们是被派出来搜寻俄军偷入到中**队阵线后方的部队的,这一带山峦密布,到处都是丛林险滩,俄国人的大部队是不可能在这里进行活动的,但要是小股的俄军从这里过来,确实不易防范。

中国的骑兵部队全部受过斥训练,而且战斗力相当强,因此被派来寻找小股俄军,遇到了就加以消灭。

在到达这里之前,这支骑兵部队已经消灭了一队落单的俄军步兵,那些俄军是从前方败退下来之后,可能是担心回国受到严酷的处罚,因此来到了这一带,想要开小差回家,结果却让中国骑兵碰上了。

本是马匪出身的张宗昌“嗜血成性”,当然不会放过这些残兵败将,一战之下,将俄军全部消灭,这家伙可能是打的有些兴奋了,这一会儿居然积极的走到了山林深处。

“前面是大河,这里原来有一个俄国人当初建的简易码头,后来废弃了。”一位蒙古族骑兵战士对张宗昌说道,“再往西走一会儿就到了,如果俄国人想要过来,也很可能利用那里。”

“去看看。”张宗昌点了点头,向手下挥了挥手。

“这一带既然靠河,咱们的炮艇应该能过来吧?”许~说道,“他们没发现,俄国人应该是没有过来。”

“反正也来了,不差这一个地方,”张宗昌大大咧咧的说道,“一旦要是有俄国人,嘿嘿,咱们可就又有便宜捡了。”

许~笑了笑,点了点头,招呼大家跟了上来。

很快,骑兵队伍赶到了那处简易码头,但当张宗昌看到眼前出现地狱般的景象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还真让你说着了,俄国人还真是从这边儿过来的。”张宗昌用手里的骑枪敲了敲刚才那位蒙古族骑兵战士的肩膀,一边喃喃地说着,一边策马向前,“不过,好象没咱们什么事了。”

眼前,到处都是俄国人的尸体。

成片的俄军倒毙在地上,足有数百人,尸体身上的枪眼处流出的血迹都已经凝结,证明他们已经死去很久了。

这里的确是一处简易码头,只是码头周围的河水,现在已经变成了红色。

“这帮俄国人死的也真是干净利索啊。”张宗昌望着地上呈“扇形”分布的俄国人的尸体(还有马匹),忍不住赞叹道。

(六百八十七)不可告人地目的

宗昌身边的许看着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俄军士兵的里也满是惊骇和不解。

所有的俄国人的尸体都怪异的呈一个头朝外脚朝里的倒地姿势,围成了一个大大的不规则扇形其实可以说是很多个大大的圆形,可能是因为恐惧的关系,很多俄国人临死的表情都极为难看,有的人甚至连眼珠子都要瞪了出来。

张宗昌翻身下马,习惯性的伸出手抓起一把泥土嗅了嗅,又拾起了一枝俄国士兵手中掉落的步枪打量了一下,他小心的向前走了几步,捡起了一颗已经扭曲变形象一个破烂的烟头一样的子弹头,看了看,抛给了许。

许接住了子弹头,仔细的看了看,眉头不由得紧皱了起来。

他当然知道,只有子弹打在无比坚硬的钢铁之上,才会变成这个样子。

而让他和骑兵战士们感觉到触目惊心的,则是地上那数道又宽又深的仿佛车辙一样的印痕。

还有上面那似乎被无比沉重的东西辗压后弯曲断裂的俄军步枪和几乎被压成肉饼的死尸。

“他们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了突然袭击的。”许说道,“而且好象是被可以旋转的机枪火力打死的。”

“哪一支部队做的这么干净利落?”张宗昌看着周围整齐划一排列在那里的俄军尸体,脸上也写满了惊讶,“根本找不到近战的痕迹。”

“如果不是这些弹痕,我就以为他们撞见鬼了。”张宗昌捡起了地上的那被压断的半截步枪,小声嘀咕道,

一些骑兵战士开始在周围搜寻起来。没有再现俄军。当然。也没有看到自己人。

“也许是军情处那帮人干地。或是内务部队和近卫军到了。”张宗昌说道。“近卫军还能强些。内务部队那帮人全都是杀人不眨眼地家伙。而且武器全是最新式地。有地听说连洋人都弄不出来。弄不好是他们来了。”

“对。也许是孙部长派他们来执行什么特殊地任务。

”许点了点头。“这个咱们就多问了。等回去打个报告好了。”

张宗昌点了点头。又望了望这片显得异常诡异和恐怖地屠宰场。带领部下们继续开始他们地搜寻行动。

在行动结束后不久。关于这场战斗地报告被送到了段瑞手中。

因为俄军一个支队俄军在东方的编制一直极为复杂迂回到了中队的左翼并被中队包围地战报传来,段瑞没有对张宗昌等人的报告过多的留意,只是命令江防舰队加强对呼伦湖一带河流的监视。

而远在北京的中队的最高指挥官孙纲,在军务部里看完了前方转来的所有战报后,立刻把军备司司长黄兴叫了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孙纲把张宗昌地那份文理并不十分通顺的报告递给了黄兴,“为什么不告诉我?”

“原来是准备在战场上试验成功后再向部长汇报的。”黄兴看了看张宗昌的报告,很奇怪军务部长为什么会对这种新式战车如此的关注,“现在从这些报告来看,我们的设计已经取得了想要的效果,只是战车的越障和越壕能力尚不理想,还需要改进,因此暂时还不能投放到战场。”

“一共造了多少?”听了黄兴地话,孙纲皱了皱眉,问道,

“样车一共造了四辆,编成了一个战斗小队,由内务部队第一营在战场上试用,这一次就是他们干的。”黄兴答道,

“你就不怕让外国人知道学去!”孙纲沉声说道,“马上把这些战车召回来,不许让外界知道任何消息。我一会儿通知军情处,让他们严查封锁,绝对不能走漏消息!”

“是。”黄兴让孙纲的神色吓了一大跳,立刻答道,“我马上去办。”

“以后这种武器的研制情况必须严格保密,进展情况随时报告给我。”孙纲看着黄兴说道,

“是,部长。”黄兴可能对孙纲的“小题大作”有些不理解,但出于军人服从地天职,并没有说什么。

“你可能不太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做,克强。”孙纲似乎猜出来了黄兴心里的疑惑,“有些明,对未来地影响太大了,如果我们过早的把这些家底亮出来,受害地是我们自己。”

“克强明白,”黄兴立刻明白了孙纲的苦心,“就象火药,本为我中华先民明,不料传入欧洲之后,为其扬光大,我国反受其大害,至有清时之奇耻大辱。如今这等新式坦克兵车,也是一个道理。”

“你既然知道了,就不用我多说什么了。”孙纲很欣赏黄兴地反应速度,点

,“去吧,处理得利落些。”

黄兴敬礼后退了出去,孙纲的目光又落在了地图之上,久久不语。

这些天他详细的研究了所有的前方传回来的大小战报,看完的文件垒得老高,但他居然没有一点疲劳的迹象,让军务部的军官和工作人员们都吃惊不已。

因为军务繁忙,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了。

现在娇妻爱儿到底生没生气,他也不知道了。

从前方的战报来看,他最为担心的对中队的进攻作战威胁最大的俄军马克沁重机枪,只在极少的场合上出现过。

段瑞似乎为了满足孙纲对于马克沁机枪的过度关注和坚定孙纲的反攻决心,专门让人给他写了一个关于在战场上收集到的俄军机枪的使用情况的数据报告,这些报告表明,俄军在远东战场只装备了数量很少的马克沁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以及老式的加特林机枪!

看完这些报告,孙纲在心里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是一个从后世来的穿越,对于史书上写的关于一战的那种“西线无战事”的令人恐惧的“堑壕战”泥潭,认识得格外深刻。

自己费尽无数心力打造出来的新式中国陆军,绝不能陷入这种恶梦一般的战争模式当中!

这些送到他手中的报告都表明,俄国人并没有在军队里大量装备马克沁重机枪。

俄国人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

且不说马克沁重机枪的造价昂贵,仅在战斗中耗费的大量子弹,可能就不是沙皇俄国那脆弱的经济所能承受得了的。

俄队的士兵是勇敢的,算得上是世界上相当优秀的士兵,只是他们的装备,却是世界各队里排在后面几位里的。

和用国家花费大量财力武装起来的新式中国陆军不同,俄国的陆军可以说是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缩影和残余。普通的士兵要象叫花子一样的在军队里服役四到五年,全年的薪饷只有两个卢布多一点,只有少数的连队里才有被褥,军队放给士兵们的军服和皮靴的质量极为低劣,俄国士兵们只能将其贱卖掉,然后自己贴钱买些象样的衣服!有些团的士兵根本没有步枪,有的很多也是陈年旧货一个连队的士兵使用的步枪居然有三种不同的型号,士兵们都是将刺刀绑在棍子上进行刺杀训练的,步枪都如此紧缺,更别说价格昂贵的机枪了,一些炮连的火炮和弹药都不够数,每天射的炮弹有数量限制,因此在战斗中常常不能挥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俄队的根子其实已经彻底烂掉了大清陆军的某些部队和这时的俄国人相比,应该可以感觉到一丝欣慰了,对比俄军的虚弱,中队现在可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后世的一些历史学家曾经这样不无可惜之意的评论道:“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华夏共和国领导们过于谨慎和小心,中队在开战不久其实就可以转入大规模的反攻,让俄国从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陷入一场全面崩溃之中。”

由于担心中队过早的陷入“堑壕战”的泥潭之中,让孙纲没有在一开始就对俄国人采取进攻行动。

黄兴等人求胜心切,居然把最新研制出来的“陆地巡洋舰”偷偷的弄到了战场上,拿俄国人当了回“高技术兵器试验场”的肉靶,虽然战果辉煌,但孙纲还是决定将这种新式武器雪藏起来。

从后世穿越来的他当然知道,被称为“陆地巡洋舰”的坦克才是“堑壕战”的真正克星。

但就是坦克改变了血腥的“堑壕战”的战争模式,如果现在就让学习能力极强的西方国家意识到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真正价值,对中国来说,无异于另一场恶梦的开始。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孙纲是从来不会予以考虑的。

孙纲将坦克雪藏起来以及迟迟不动反攻,其实在这二之间,是有着看不见的联系的。

这当中,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就是,他要通过这场“华俄大战”,让西方国家全都意识到重机枪在战场上的意义,让“堑壕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