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不考虑装甲钢的质量,“阿拉斯加”级完全能够在通常交战距离上应付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的直接攻击,其关键部位甚至能够挡住二百八十毫米普通穿甲弹。只是,在考虑到装甲钢的质量后,就没有这么理想了。根据中国海军在战后做的测试,“阿拉斯加”级只有关键部位能够挡住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全舰的所有地方都无法应付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的直接攻击,更别说是二百八十毫米新式穿甲弹。

当然,如果“阿拉斯加”级的对手是“北京”级,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原因很简单,“北京”级的防护本来就不强,而十二英寸舰炮的威力足够大,就算使用普通炮弹,也能在通常交战距离内打穿“北京”级的装甲,因此在“北京”级能够击沉“阿拉斯加”级的时候,“阿拉斯加”级也同样能够击沉“北京”级。如果算上十二英寸穿甲弹拥有更大的装药量,那么“阿拉斯加”级的火力还要更加强大一些,能够用更少的炮弹重创“北京”级。

只是,要把主炮火力发挥出来,关键得看火控系统。

白了,已经有足够多的战例证明,舰队炮战的距离已经拉得非常大,火控系统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舰炮本身。如果没有足够先进的火控系统,无法确保击中敌舰,那么威力再大的舰炮也只是摆设。

事实上,这也正是“阿拉斯加”级的特长。

因为“依阿华”级的设计完成得更早,在建造之前没有考虑安装雷达火控系统,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准确的说是在开始舾装的时候,才安装了雷达火控系统,所以“阿拉斯加”级是美国海军中第一种在设计与船台建造阶段就使用了雷达火控系统的战舰,只是其服役时间略晚于“依阿华”级,所以不是美国海军中第一种在建成的时候就安装了雷达火控系统的战舰。

相对而言,“阿拉斯加”级的火控系统更加出色。

主要就是,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进去,因此做了最大的优化,能够最大效率的利用雷达火控系统所提供的作战能力。比如,“阿拉斯加”级上有火控中心,而该中心能够直接指挥所有舰炮作战。又比如,“阿拉斯加”级的每一座主炮炮塔都有备份的火控设备,能够在火控中心被摧毁之后,由炮组的军官进行火控计算。要知道,这两者在其他的美国战舰上都没有。

事实上,“阿拉斯加”级高昂的造价,就与其先进的火控系统有关。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阿拉斯加”级的造价中,电子设备占了百分之四十,而且主要就是雷达火控系统。

战后,中国海军用缴获的美舰做的测试,证明了“阿拉斯加”级火控系统的先进性。

在对两万米外的目标进行炮击的时候,“阿拉斯加”级的命中率是“依阿华”级的两倍左右,比“南达科他”级提高了四倍。即便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阿拉斯加”级的炮击命中率也高于其他美舰。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命中率的情况下,“阿拉斯加”级的主炮开火速度最高。

除了先进的火控系统,“阿拉斯加”级还有一项较为突出的性能。

这就是,六艘“阿拉斯加”级都具备充当舰队旗舰的能力,每一艘战舰上都有完善的舰队指挥系统。

显然,这也是台高造价的主要因素。

这个能力,在绝大部分时候用不上。

原因很简单,“阿拉斯加”级的主要任务不是制海,而是掩护舰队航母,而有舰队航母在的时候,舰队旗舰肯定是舰队航母。也就是说,如果编在舰队航母里,“阿拉斯加”级最多只能充当备用旗舰。

只是,这个能力,让“阿拉斯加”级能够轻易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

这就是,在必要的时候,“阿拉斯加”级能够充当防空指挥舰使用,即指挥防空战斗机作战。

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个能力被美军充分利用。

当然,这与对海作战无关。

与中国海军的“北京”级一样,在主力舰队里,“阿拉斯加”级只是次级主力舰,其火力与防护都不足以承担战列交战任务。只是,美国海军的主力舰也不是很多,至少没有对中国海军形成绝对优势。结果就是,“阿拉斯加”级也落得了跟“北京”级一样的命运,即充当主力舰。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战斗已经证明,在战列作战中,防护性能十分重要。

别说大型巡洋舰,即便是一向以防护能力出色而著称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列巡洋舰都不适合执行战列决战任务。

显然,在正常情况下,让大型巡洋舰去进行战列决战,与送死没有太大的区别。

问题是,美国海军还有别的选择吗?

在兵力处于严重劣势的情况下,别说排水量超过了三万吨的大型巡洋舰,哪怕是排水量只有一万多吨的重巡洋舰,也被美国海军当成了主力舰。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把四艘“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编入了第72舰队。

显然,在这场战争中,最先被淘汰的就是重巡洋舰。

实战已经证明,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战舰,在绝大部分时候都能够被其他战舰取代,并不是必不可少的舰种。

要知道,中国海军压根就没有建造重巡洋舰。

参战前,美国海军就认识到了重巡洋舰的局限性,即在此之前,受到日本海军高度重视的重巡洋舰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说白了,在对海作战中,重巡洋舰打不过主力舰,对付中小型战舰的作战效率不如轻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显得过于浪费,而用来防空由存在火力偏弱的问题。

问题是,美国海军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一九四一年,除了开工建造“阿拉斯加”级之外,美国海军能够建造的比轻巡洋舰更大一些的战舰,也就只有重巡洋舰了。

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一年,美国海军开始建造“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

有趣的是,在大战爆发前,美国海军对这种战舰抱很大的希望,认为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多用途战舰。当时,美国海军甚至希望“巴尔迪摩”级能够承担起主要的防空任务,成为防空主力舰。

当然,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受此影响,“巴尔迪摩”级的建造工程进行得并不顺利,首舰“巴尔迪摩”号在一九四三年四月才完成舾装,随后花了半年才完成了全部训练,在一九四三年十月底正式编入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

这个工期,跟其他战舰相比,确实太长了一些。

有趣的是,“巴尔迪摩”级的总建造量高达十四艘,是美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数量最多的大型战舰。

当然,这也反映出,美国海军设计新式战舰的能力并不强。

白了,如果能够及时设计出更好的战舰,美国海军也不会建造这么多重巡洋舰。

如果说大型巡洋舰是次级主力舰的话,那么重巡洋舰就连主力舰的边都沾不上了。要知道,在主力舰面前,重巡洋舰的火力显得过于单薄,而其防护又十分脆弱,不但不可能威胁到主力舰,还难以获得生存机会。

当然,重巡洋舰也不是毫无用武之地。

在舰队决战中,重巡洋舰的最大价值在于侦察。说得简单一些,用重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要比使用轻巡洋舰更好一些。主要就是,重巡洋舰在遭遇了敌人的侦察舰的时候,至少不会吃亏。

此后,美国海军中的重巡洋舰,大部分时候都在执行侦察任务。

可以说,这给中国海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要知道,中国海军没有重巡洋舰,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都是轻巡洋舰,而在与美军重巡洋舰遭遇的时候,中国海军那些吨位偏小的轻巡洋舰根本占不到便宜。

所幸的是,这个影响并不大。

主要就是,随着中国海军获得越来越多的舰队航母,加上水上飞机母舰,侦察机基本上取代了侦察舰。

此外,重巡洋舰还有一个用途。

这就是,在舰队决战中,负责掩护主力舰,专门对付敌人那些用来发起鱼雷攻击的中小型战舰。

只是,重巡洋舰并不是该任务的理想舰种。

主要就是,重巡洋舰的主炮射击速度偏低,在对付快速舰艇的时候,远比不上射速更高的中等口径舰炮。

显然,对第72舰队来说,四艘“巴尔迪摩”级重巡洋舰就是鸡肋。

当然,对于缺乏大型战舰的太平洋舰队来说,有四艘重巡洋舰显然比没有好,多少总能发挥一些作用。

第三百六十七章 进退两难

美军第72舰队正式成立,并没对顾祝同产生太大的影响。请牢记

事实上,连斯普鲁恩斯都没受到影响。

太平洋战场上,局面依然对美军极为不利,中国海军即将攻打中途岛,第72舰队不见得能够及时赶到。

只是,斯普鲁恩斯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中国海军的目的。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海军的头号目的,肯定是攻占中途岛。问题是,攻占中途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显然,攻占中途岛不是中国海军的终极目的,只是通往目的的手段。

从短期来看,攻打中途岛的目的是为了攻占夏威夷群岛,而攻打夏威夷群岛,依然离不开制海权。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第72舰队到达之前占领整个夏威夷群岛。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与第72舰队决战,也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面对第72舰队的直接威胁。

那么,在什么时候与第72舰队决战更有利?

这是顾祝同不得不考虑,而且不得不好好考虑的一个问题。

如果仅仅是为了攻打中途岛,按照冯承乾的规定完成作战行动,那么顾祝同显然不希望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与第72舰队决战。要知道,即便在决战中取胜,也会大幅度推迟攻占中途岛的时间。

问题是,如果把决战推迟。会更加有利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关键不在中美海军的实力差距会在今后发生什么变化,而是在夏威夷群岛的基本地理环境上。

夏威夷群岛总体上呈现从西到东的走向,群岛西部的岛屿面积狭小,大岛都集中在群岛东部。更重要的是,群岛西部岛屿的分布密度要比东部小得多,即岛屿的间隔距离大,而群岛东部的几座达到的间隔距离多非常短。

显然,这种环境对第72舰队较为有利。

原因很简单,在群岛东部,第72舰队完全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活动。因此其欠缺航空作战能力的缺陷并不突出。相反,就算中国海军攻占了中途岛、甚至是占领了面积更大的莱桑岛,能够部署的岸基作战飞机也不是很多,加上距离东部的岛屿较远。岸基航空兵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

由此,产生了一个结果。

这就是,越往群岛东部推进,中国舰队受到的威胁就越大。到时候,就算海军把十一艘舰队航母全派过来,舰载航空兵的规模也无法超过岸基航空兵,而且舰载航空兵很难在同一时间突袭美军的所有机场。

显然,在这种局面下与第72舰队决战,中国舰队根本没有优势可言。

相反,第72舰队却能背靠后方基地。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夜间,在群岛东部打一场漂亮的海战。

更要命的是,顾祝同根本不可能指望获得更多的战列舰。

也就是说,等战线推进到夏威夷群岛东部,如果再受到来自第72舰队~~…的威胁,顾祝同所能采取的战术就相当有限了。

从长远来看,如果能够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与第72舰队决战,自然更加有利。

当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不仅仅是顾祝同。

一九四四年一月三日,在收到第72舰队组建的第二天,冯承乾就给顾祝同发了一封电报,明确提到,如果以歼灭美军舰队为目的。就可以适当推迟攻占中途岛的时间,准许顾祝同根据新的情况调整作战安排。

白了。就是不再强行要求达到作战目的,把决策权下放给了顾祝同。

虽然冯承乾没有明说,但是顾祝同心如明镜。说白了,如果不需要变化调整,冯承乾就不需要发来这封电报。

当然,顾祝同也早就有所准备。

最重要的就是,美军在这个时候组建第72舰队,显然有其目的,而最明确的目的就是守住中途岛。

很明显,第72舰队将立即赶往太平洋。

这个时候,顾祝同遇到了一个难题。

第三舰队已经离开关岛十天了,而正常情况下,即便以巡航速度航行,也只需要十二天就能到达中途岛附近。哪怕情况不正常,比如留下来等待登陆舰队,也应该在十五天左右到达中途岛。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两到五天之内,第三舰队就将攻击中途岛。

如果把攻击莱桑岛考虑进去,也应该在一月十日左右发起攻击。再往后推的话,就没有任何理由了。换句话说,如果到一月十日的时候,中国舰队依然没有攻击中途岛,就能让美军产生警觉。

顾祝同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斯普鲁恩斯能够看穿这一点。

也就是说,即便第72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夏威夷群岛,斯普鲁恩斯也会建议尼米兹让第72舰队留在珍珠港。

真要这样的话,那么顾祝同显然不可能在攻打中途岛的时候与第72舰队决战。

那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顾祝同首先想到创造一个理由,一个延迟轰炸中途岛的理由,比如舰队里的某艘战舰出了严重故障。

问题是,仔细思考后,顾祝同觉得这么做与“此地无银三百两”没有任何区别。

白了,进攻中途岛这类大规模行动,仅备战就需要好几个月,即便在细微环节上出了问题,也不会对行动产生决定性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任何一名指挥官都会准备几套应对意外情况的备用方案。显然,除非第三舰队里的所有大型战舰都出了严重问题,不然进攻行动就不会半途终止。问题是,几十艘大型战舰同时出问题,哪怕只是三艘舰队航母同时出现导致战斗力丧失、或者战斗力降低的严重故障的概率都微乎其微,甚至说不可能。

显然,在这方面耍小聪明,根本就没有用。

想来想去,顾祝同最终认定,轰炸中途岛与莱桑岛的作战行动不能推迟,必须按照计划进行。

能够供他做文章的,只有接下来的登陆行动。

原因很简单,登陆舰队是从那霸出发的,而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