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风云- 第4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就是,已有三十个陆战师到达,而受后勤保障限制,依然只能让几个陆战师在前线作战,更多的陆战师在得不到足够弹药的情况下,就只能在登陆场的海滩上晒太阳。显然,这是在浪费陆战队的宝贵战斗力,因此需要给这些陆战师安排一些对后勤保障要求不高、能够轻松完成的作战任务。

在亚拉巴马河上寻找渡口,并且强渡亚拉巴马河,显然符合这个要求。

主要就是,从莫比尔往北,有好几条公路,且美军的主力远在塞尔马,不但后勤补给线不算长,作战强度也不会太高。

有了这两个理由,顾祝同自然乐于把主攻方向放在莫比尔北面。

白了,在彭萨科拉湾的登陆场建造完成之前,顾祝同不会指望第三陆战师能够拿下由第四十一装甲师守卫的布鲁顿,也就无法为第五陆战师等正向东推进的部队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自然没办法去攻占佛罗里达州北部地区。在此期间,集中兵力沿着亚拉巴马河向北推进,成了唯一的选择。

第五百七十一章 措手不及

对美军来说,判断出中国军队的进攻方向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陆战师推进到布鲁顿之后,就没再继续前进,甚至没有攻打这座城镇,只是围绕城镇修建了环形包围圈。第五陆战师在攻占了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之后也没再继续前进,只偶尔派遣侦察部队去试探美军的新防线。至于留在彭萨科拉的陆战队,大部分时候都在协助工程兵修建登陆场。聚集在莫比尔的陆战队,则几乎是无所事事,根本就没有可以让其发挥作用的地方。

显然,美军将领非常清楚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

这就是,美军炸毁了彭萨科拉港,让中国军队不得不修建第二座登陆场,而且使中国军队的物资运送量大为减少。在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中国海军陆战队自然不会在前天投入太多的兵力。

问题是,二十多个陆战师留在后方,显然是很不合理的。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指挥官肯定要为这些作战部队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也就是开辟新的进攻方向。

显然,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亚拉巴马河东岸往北推进。

要知道,在莫比尔强渡亚拉巴马河是很不现实的,即在河对岸,有三个美军步兵师严阵以待,而且还有从路易斯安那州调来的第三十三装甲师充当预备队。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在这里强渡亚拉巴马河,肯定会遭到迎头痛击。有趣的是,第三十三装甲师原本是新奥尔良的守备部队,一直驻扎在新奥尔良北面。如果新奥尔良没有被海水淹没,这个师肯定还会留在新奥尔良附近。

中国军队要向强渡亚拉巴马河,就得在北面寻找更理想的渡河地点。

显然,这也对美军的部署提出了挑战。

要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绝对不缺乏渡河作战的能力。对陆战队来说。一条宽度不到两公里的河流根本算不上障碍。

关键就是,在河的对岸有多少敌人。

受此影响,美军不得不在亚拉巴马河西岸修建防御阵地。

进入六月份,特别是到了六月中旬,中国军队没有继续向东推进的时候,美军就着手加强亚拉巴马河西岸的防御部署。

当时,美军并不缺乏兵力。因此连布雷德利都认为能够守住亚拉巴马河防线。

原因很简单,原本准备用于反击的美军全部留了下来。在反击打不起来之后。自然转为了防御状态。

问题是,到了六月下旬,美军的兵力就不那么充足了。

不是美军的兵力减少了,而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增加了。这就是,第三批八个陆战师到达了莫比尔。

可以说,当时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充足到了有点浪费的地步。

按照布雷德利的估计,即便在确保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与布鲁顿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的情况下。中国海军陆战队也能在亚拉巴马河东岸投入十个陆战师,也就是近二十万官兵发动进攻。当然,受后勤保障限制,中国海军陆战队必须有所侧重,不可能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发起进攻。

问题是,在其他方向上的投入,未必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四十一装甲师已经在布鲁顿站稳脚跟,而且得到了航空兵的全力支援,肯定能够坚守一段时间,而中国海军陆战队要想攻占布鲁顿。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不可能指望用一个陆战师就歼灭第四十一装甲师。这样一来,后勤保障负担将加重,肯定会对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方向上,美军已经在奇普利东面构筑了防线,而且中国海军陆战队必须跨过两条不算太小的河流才能攻打奇普利,而第五陆战师在攻占了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之后,似乎因为后勤保障不到位。表现得严重缺乏突击能力,甚至连出动侦察部队也只能偶尔为之。

显然,剩下的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正是如此。布雷德利坚信中国海军陆战队将在亚拉巴马河东岸发起进攻,主要目的是拉长美军的防线。

虽然布雷德利并不相信中国海军陆战队会攻打塞尔马。因为塞尔马离莫比尔太远,后勤保障负担会阻止中国军队北上,但是布雷德利同样相信,中国海军陆战队根本就没有必要把战线推进到塞尔马,最多只需要往北推进一百公里,就能够在亚拉巴马河上找到一处美军防御薄弱的渡河地点。

原因很简单,美军的兵力太少了。

当时,美军已经根据之前的战斗,特别是在古巴的战斗,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一个步兵师的正面防线宽度得控制在十公里以内。如果防线太宽,其兵力密度就不足以阻挡中国军队发起的突击行动。

对此,布雷德利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在古巴战场上,美军防线多次被中国海军陆战队突破,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防线上的兵力密度太低了。在美军打得较为出色的几场防御战中,兵力密度都比平常高得多,而且防御纵深更大。

显然,在莫比尔到塞尔马之间,美军根本就没有足够多的防御兵力。

要知道,即便按照一个步兵师守卫十公里的防线计算,从莫比尔到塞尔马,至少需要二十二个步兵师。

当然,这只是一线防御部队的数量。

防御作战中,机动反击部队比一线防御部队还要重要。即便由装甲部队充当机动防御部队,一个装甲师所能照顾到的战场范围也不过三十公里,即在遭遇炮击与轰炸时一天的行军距离。

这样一来,美军还需要七个装甲师来充当机动反击部队。

可惜的是,当时美军总共只有十七个步兵师与两个装甲师,而且第三十三装甲师还必须留在莫比尔附近,只有第三十一装甲师能够机动作战。显然,美军的步兵师勉强能够在亚拉巴马河西岸修建起防线,可是用于机动防御作战的兵力太少了,根本不可能在整条战线上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只要战线拉得够长,中国海军陆战队就能找到突破口。

当时,美军只有两个办法可用。一是把第三十一装甲师拆散,以营为单位,沿着亚拉巴马河部署。二是尽可能的把步兵师中的装甲营集中起来使用,组建成新的机动防御部队,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用于反击作战。

问题是,这会带来新的问题。

把第三十一装甲师拆散使用,意味着这个装甲师已经名存实亡了,也意味着在任何地点美军都没有战役级别的反击部队。把步兵师的装甲营抽调出来充当机动反击部队,意味着前沿防线的强度将大幅度降低,仅仅依靠阵地防御的步兵,很容易被渡河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击溃。

只不过,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即便是美军将领中最擅长防御作战的布雷德利都认为,只要中国海军陆战队下定决心,突破亚拉巴马河防线就不是问题。

到了七月初,布雷德利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发现有六个陆战师在莫比尔北面集结之后,布雷德利就发出了警告,提出中国海军陆战队将从亚拉巴马河东面北上。

布雷德利的警告产生了作用,意义却不够明显。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兵力太少了。

对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美军主动退守亚拉巴马河西岸,也许是最大的帮助。

这就是,当第二陆战师与第四陆战师在亚拉巴马河东岸向北推进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如果不是顾祝同下达了命令,这两个师的推进速度肯定不止每天三十公里。只不过,对美军来说,中国海军陆战队这种稳步推进的打法反而更难应付,即美军根本不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以及在什么地方强渡亚拉巴马河,也就不可能进行针对性的防御部署。

当时,美军能做的,只是盯紧两个主力陆战师。

在美军看来,中国海军陆战队强渡亚拉巴马河的话,肯定会动用主力陆战师,因此只要盯紧主力陆战师,就能知道中国军队的强渡地点。

只是,这也不容易办到。

原因很简单,第二陆战师与第四陆战师轮番推进,每个师每天推进六十公里,并且每隔一天就停下来休整一天。

结果就是,美军根本不知道打前锋的是哪个陆战师。

更要命的是,两个陆战师的战线长度达到了六十公里,而这相当于两个美军装甲师的机动防御范围。

显然,就算第三十一装甲师没有被拆散使用,美军也守不住这么宽的战线。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三天,中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向北推进了九十公里,而其主要战线的长度为六十公里。

此时,美军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了。

要知道,战线拉得越长,那么可供中国海军陆战队强渡亚拉巴马河的地点就越多,而美军防御作战的压力就越大。

七月十六日,强渡亚拉巴马河的战斗打响。

只是,中国海军陆战队选择的渡河点连布雷德利都没有预料到。

第五百七十二章 强渡

战斗首先在莫比尔附近打响,发起进攻的是第八陆战师。

第八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开始渡河之前,炮击与轰炸持续了足足八个小时,从十六日凌晨两点开始,一直到上午十点。根据中国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记录,当时总共集中了六个陆战师的二十二个炮兵营,使用了口径在一百毫米以上的各类火炮一千二百余门,此外还动用了上千门大口径迫击炮。天亮之后,航空兵加入战斗,总共有一千五百余架次的作战飞机投下了近两千吨炸弹与火箭弹。

如此猛烈的火力打击,不仅摧毁了美军的防御阵地,还摧毁了美军斗志。

要知道,炮击开始的时候是凌晨两点。

在此之前,美军都认为,中国海军陆战队会在北面的某个地方强渡亚拉巴马河,因此莫比尔西面的美军比较松懈。当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军处于战备状态,而在白天执勤的美军都已进入梦乡。炮击开始的时候,很多美军都躺在床上。虽然美军修建了大量的地下防御工事,所以在炮击中遭受的伤亡并不严重,但是持续不断的猛烈炮击,很快就让惶恐不安的美军精疲力尽了。

在这八个小时内,每名美军官兵都认为,在下一刻,中国海军陆战队就会强渡亚拉巴马河。结果就是,守在战线上的美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之下,甚至不得不冒着被炸死的风险守在地表阵地上。

更要命的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炮兵似乎知道美军的状况。

虽然炮击一直没有间断,但是炮击地点经常更换。这样一来,就给美军造成了更加严重的错觉。比如,当炮火向美军阵地后方延伸的时候,美军官兵就得立即从地下掩体里进入地表防御阵地。可是等到美军进入地表防御阵地之后,炮火就会突然转向,落到那些来不及躲避的美军身上。

如果只是几十分钟。或者两三个小时,问题还不大。

要命的是,这样的炮击持续了八个小时!

更要命的是,从六点半开始,美军还得提防威胁更大的轰炸。要知道,美军修建的那些可以抵御炮弹的地下掩体,几乎都无法应付炸弹的直接攻击。而执行轰炸任务的战斗机能够把炸弹准确的扔到美军掩体上。

持续了三个半小时的高强度轰炸,让美军根本不敢进入地表阵地。

原因很简单。能够抵抗炸弹直接攻击的加固地下掩体并不多,间隔非常远,而轰炸又来得非常突然。美军在进入地表防御阵地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返回加固地下掩体,就会被炸成碎片。

到十点的时候,三个步兵师的三万多名美军官兵都已精疲力尽,且惶惶不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渡河作战行动开始。

因为美军封锁了河口,而且美军的炮兵对任何进入亚拉巴马河的船只都构成了威胁,所以第八陆战师没有动用登陆艇,而是使用了两栖装甲车、橡皮艇与冲锋艇等便于在内河里使用的小型运输工具。

当然,这意味着,渡河部队没有重型装备。

也就是说,在成功渡河之后,需要由工程兵架设浮桥,然后才能把坦克等无法浮渡的重型装备送到河对岸。

渡河行动开始后快一个小时,美军才开始反击。

显然。此时才开始反击,已经太迟了。

在这一个小时内,有三个步兵营渡过了亚拉巴马河,在西岸夺取了一块面积在零点五平方公里左右的桥头堡。

更重要的是,这是三个专门执行防御任务的步兵营。

控制了桥头堡之后,这三个营就开始构筑防御阵地。为此,三个营还各得到了一个工兵连加强。

白了,这三个营的使命就是守住桥头堡。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任何人都能想到。这就是,陆战队的工程部队将开始架设供重型准备通过的浮桥。只要浮桥架好,陆战队的坦克战车就能过河。也就有能力攻打美军的防御阵地。

如果美军的战斗力足够强悍,就根本不会让中国海军陆战队架好浮桥。

白了。只要美军夺回桥头堡,就能挫败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渡河行动。

问题是,美军不够强大。

率先发起反击的是渡河点附近的守军,不过全是步兵,不但缺乏装甲力量,连其他重型火力都没有多少。

显然,单纯的步兵冲锋根本没有用,与送死没什么区别。

直到下午两点左右,美军第三十三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才到达。

此时,已经离第八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