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流伐清-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地的重建恢复有短期计划,也有长期想法。其中最为朱永兴所头痛的便是治黄治淮,因为花费极其巨大,而且他还不懂水利。虽然也找过行家进行过研究和论述,也有过几个方案,却一直不好判断孰优孰劣。
    看这位考生报的专业,便是水利,而且讲得相当有创意,起码有几点是朱永兴所认同的。
    当然,朱永兴所认同的不是有关科学技术性的东西,而是这其中的道理。在后世,这个洪涝灾害尚且不能避免,年年的汛期都要紧张那么一段时间,何况现在的科技和施工水平,想快,想一劳永逸,根本不可能嘛!
    …………r1152
    
    
    ……31811+dqsumh+11054497……》
    
   

第一百一十六章 治河之才
    “写得不错,看来不只是读过水利书籍,应该还有过实地考察。”朱永兴仔细看过这个考生的试卷,终于下了结论,当然是指后面的专业论述。
    陈绍愉和张煌言接过试卷,轮流阅看了一遍,脸上都有疑惑的神情。虽然他们不精通水利,但这上面有些东西却是与常法不同。
    “十年哪,每年两三百万银子,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这,这未免有些——”朱永兴已经定论说好,张煌言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
    “这个花费确实很大。”陈绍愉沉吟了一下,说道:“不过呢,若是等上几年,灭了鞑虏,国家也恢复过来,财政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
    “我朝有多少年未修水利了?”朱永兴摇头叹息,“积重难返哪!管它十年二十年,这是造福万民,利在千秋的大事,能干好,花费再多,朕也不吝啬。嗯,朕还有很多疑问,那个考生呢,叫来让朕看看。”
    “万岁,在这里召见考生,有些不妥吧?”张煌言谏议道:“不如择日,改在别的地方。”
    朱永兴想了想,笑道:“朕还是忍不住。旁边可以僻静屋子,不让太多人看见,应无大碍。”
    张煌言苦笑,看了陈绍愉一眼,两人无奈地点头,出去安排。
    明朝自万历中兴时,张居正起用潘季驯治河之后,便少有修水利之举。忽略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竭泽而渔,滥垦滥伐,以致于西北华北中原地区严重的植被破坏和生态灾难。陕西、甘肃和山西在明朝中后期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荒漠化态势,山西北部更是田鼠泛滥,直接导致了后来天启、崇祯年间泛滥全国的特大鼠疫。
    为什么不修水利呢?主要原因是财政不敷。文官和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斗。现在呢,第一个困难还在,但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则已不复存在。而朱永兴如此看重水利,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的信心。
    水利工程无论在哪个年代都绝对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项目,需要大笔的金钱和众多的劳力。而且,万一花钱太多。动摇了国家根本,问题可就严重了(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就是例子),所以这件事情和修书一样,不是强国盛世你几乎是干不成的。
    康小三都能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营造个什么“盛世”,难道我还比他差吗?朱永兴的自信告诉他,他只会比康小三强,盛世来得也会更早,更实至名归。
    …………
    当陈潢不明所以,被考场官员引至一个小屋时。朱永兴正坐在那里等他,并且假报是将要被朝廷委任的河道官员,见其试卷,颇感兴趣,要询问一些治河的问题。
    这样一来,陈潢便不是特别紧张了。而且河道官员与其专业相通,谈起话来也更方便。
    说到陈潢,今年已经是二十七岁的年纪。自幼不喜八股文章,却攻读农田水利书籍。还到宁夏、河套等地沿黄河实地考察,精研治理黄河之学。也正是这样的爱好成全了他,否则,按他的年纪,又是读书人,很大的可能便是被家里人逼着去应仕满清了。
    从举止和言谈来看。陈潢是个豁达爽快的人,也就是不象旁的读书人那么谨慎,那么唯唯喏喏。而且,很快他便开始畅所欲言,这自然是因为朱永兴的鼓励和引导。
    “河务艰难。任重事繁,积重难返,绝非一时之功。若万岁委一信任官员,实心办事,不惧忧谗,则事无可为。”陈潢喝着茶,苦笑了一下,说道:“若是瞻前顾后,畏惧彷徨之辈,则治河难矣。”
    “河道长久失治,自然不可急功近利,也必然要有人奋起承担。这些,朝廷已经想到了。嗯,看你试卷说是需十年之功,能不能缩短时间呢?”朱永兴明白陈潢的意思,长久的工作需要稳定的领导,只有皇帝信任,才能不更换频繁,不能说今年委任了,一听说哪里又决堤了,便撤之换人。
    陈潢认真想了想,说道:“若是资金足额,人力足够,或七年可成。”
    朱永兴点了点头,说道:“看你试卷上所言,有很多不同于治河旧法之处,能不能解释一下。”
    “其实也不尽是小民自创,我朝潘季驯已有论述。”陈潢接过他的专业试卷,看到上面有圈有点,便一一解释道:“黄河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河道逐年升高,形成了岸上河,于是河堤也越来越高,稍有不慎一旦决堤,后果就会极其严重。而筑堤束水,以水冲沙呢,是把河堤加固加高,把河道变窄,水势则一定增强,流速加快,不但新沙不至沉落,旧沙也能卷带入海。河床必然越来越深,河道也一定愈来愈低,就不会有决堤之患……”
    “那这种方法可有过实践?效果如何?”朱永兴觉得原理好象是通的,但还有顾虑。
    “自然有成功经验,万历年间潘季驯四次治河,历时近十年。”陈潢充满钦佩地说道:“潘公首任河官初识水性,二任河官则已深知堤防的重要性,三任总理河道时,形成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四任河官时,潘公即形成了他的治河理论。经潘公治理,黄、两河归正,沙刷水深,海口大辟。”
    这样就放心多了。朱永兴暗自长出了一口气,新理论固然抓眼球,可治河这种大事,要拿来做实验,就未免太儿戏了。
    “若要治河,一是学术精,虑事周,洞悉水患之根源。”陈潢意犹未尽,继续说道:“若是治河官员有心无术,只知清沙排淤,每年耗费千万人力,百万黄金,可河床年年淤沙,越集越多,竟然闹到乘高四溃,不复归河的局面,等汛期一到,便立刻化为乌有。”
    朱永兴点头称是,要治根本,便要全面规划,立足长远,年年只是对付,纵然侥幸不溃堤决口,但祸患却在积累,终有一日要大爆发。
    “先生所言精僻。”朱永兴不吝赞赏,笑道:“只是这堤坝上不种树,只植灌木杂草,未免太绝对了。少种树,多植草,是不是更好呢?”
    “学生实地考察过,种草比种树更好。”陈潢坚持着自己的见解,“树根虽然有固堤的效果,但秋汛来时多有风雨,堤土松软,树干一摇,大堤便容易裂缝决口。”
    人家实地考察过,怎么也比自己想得更切合实际吧!朱永兴赧然一笑,沉吟着说道:“陈潢,若是万岁委你以治河重任,你可有信心根治河患?”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困难的基础工程
    “大人说笑了。”陈潢愣怔之后,正色说道:“虽然学生自信不是碌碌无为、贪生怕死之辈,然河务复杂,牵涉甚广,学生却是担心万一治水失误,害国害民,亦辜负了万岁的期望。”
    朱永兴淡淡一笑,也不继续深说。其实他也只是这么随口一问,河道总督的职位重要,既有贪墨之机会,又有功名前程、身家性命之忧惧。所以,河督要么是更换频繁,人亡政息,历久而难治河成功;要么便是天子信臣,对弹劾流言可以置之不顾,实心任事,以不负圣上重托。
    而从各个方面分析,陈潢可以是治河的总工程师,可以在技术层面上加以完全的信任,但必须有一个能替他挡事的河督。这个河督既要皇帝信任,又要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在哪里治河,治理哪一段,需要多少钱粮,要招募多少民工,总要与地方官打交道,与户部磨牙。陈潢不行,看似爽朗健谈,还是不脱书呆子本性。
    若是十年之功能得个河清海晏,纵然花费巨资也是值得的。朱永兴结束了召见面谈,再无兴致看其他试卷,带着侍卫离了考场,直奔女考生的安置住所。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太过超前,朱永兴不敢说,也不想说。但提高妇女地位,使之能积极参加到国家的恢复重建中,却是他的初衷,也是最主要的目的。
    再从长远看,让女人读书识字,让女人参加工作,让女人见世面长经验,都是因为朱永兴坚信后世中国名学者的一句话: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们的较量。
    很浅显易懂的道理。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母亲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对孩子说,将深深影响孩子未来的一生,而所有孩子的未来怎样。直接影响整个民族的未来!
    而名的教育家卡尔。威特所著的那本家庭教育经典中的第一节,就引用了福禄培尔的与中国学者类似的话:“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里,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里。”
    虽说都认为是老卡尔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一个儿子,可他在首篇就肯定了他的妻子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从小时候开始女性就要为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而做准备,她们应该是身体健康、精神纯洁的人,这比其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什么样的母亲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话很有道理。
    所以,朱永兴不说,但却把提高母亲的素质作为了国家崛起和发展的基础工程。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必须要持续下去,没有政府的支持,传统思想便足以扼杀这尚未有地基的工程。
    不管这批女考生各自怀着怎样的目的,只从读书识字的程度来说。都应该算是这个时代女性的佼佼者。她们需要改变的,主要是思想和观念。朱永兴觉得有必要在考前与她们畅谈一下。让她们明白以后将会做什么,将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改变。
    其实,如果不是群臣反对得实在是太厉害,这次女考生的报考资格应该是没有身份限制的。只要你不是被关押的罪犯,哪怕是娼妓,朱永兴也可以给她们一条从良自新的道路。
    不是歧视。也没有歧视,在朱永兴看来,谁会心甘情愿从事那种工作呢,为生活所迫是值得同情,是值得帮助的。在某些方面看来。娼妓只是为了生活卖笑卖身,比那些为了荣华富贵而出卖国家、民族的,倒要好上几百倍。
    好吧,第一次开女科可以严点,毕竟这是基础,这是脸面。以后呢,当众臣看到女子中榜之后并不都会授予官职,而只算是吃皇粮的公务员,反对的声音便不会过于强烈了吧?
    朱永兴出了马车,在几个侍卫的保护下,轻衣便服走进了有些喧嚣的府院。
    有了方便照顾,朱永兴特意从皇宫里调来了几名女侍卫充当接待官,可这几个接待官此时正有些焦头烂额,一大群莺莺燕燕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她们头发昏,脑发胀。
    其实,这也算正常。这些女考生中考武科的就不用说了,性子较粗;考文科的呢,多数都是家室不错的,穷人家的别说女人,就是男人也读上书啊!家室不错,那便是小姐,有丫环伺候着,有仆佣使唤着,自是比穷家女孩胆大,气势也足一些。
    唉,我就说嘛,哪怕是娼妓,也能比这些小姐有用。朱永兴远远地驻足观瞧,心中暗自叹息。就算是录用了,这些小姐能留下来工作吗,估计要被家里接走,去等着嫁人吧?
    难哪!这不光是女人方面的问题,还有男人,会有男人愿意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人吗?就是这个担心,恐怕很多女考生中了以后也会被家里接走,不敢应命当差。至于为什么来,估计一来是相信了皇上将从其中选妃,二来则是想出个名。
    不是非一日一功,而是非一代之功啊!朱永兴只看这些女考生的装扮,便有些失望,苦笑着摇了摇头。但人已经来了,就按着自己所想的,与她们交个底儿吧!
    至于女公务员的缺额,朱永兴觉得必要的时候可以缓一缓,起先是他没有意识到传统力量强大至斯,有些想当然了。以为以官为诱,便会使人趋之若鹜。这招儿对男人好使,对女人,还有待商榷。
    “万岁,这些女考生——”礼部官员颇有些难受地连连摇头,似乎不知该怎么评价,或者怎么说出自己的感受。
    “头一回吧,她们也多数没经历过这样的场合,没有这样的经验,情有可原。”朱永兴口是心非地强笑着,“朕到大厅等她们,嗯,大厅能够装下这么多人吧?”
    “回万岁,可能要稍微挤点。”
    “挤点就挤点,这样说话也听得清楚。”朱永兴不想罗嗦,摆了摆手,径自而去。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殿传胪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楂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把嘴张大,深深地向里呼吸,象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这就是咱家的田地。”老孙头敞开了小半拉棉袄,指着面前的一片耕地,招呼着家人,“今年先来五十亩,明年看情况再申领。”
    临近开春,北方的流民开始申领土地,从大城镇中迁徙出来。农具、种子都由官府登记发放,流民可按每人每天一斤杂粮的标准从官府领取口粮,这些都算是从官府借的,还有银行发放小额贷款,偿还期为五年,不记利息。以村为单位,又调了些骡马牲口,统一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率。
    而各种赋税或减或延,总之是先让流民有缓一缓的时间,稳定住社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