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金手指-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科考是打算是数个月后进行的,但按照崇祯的意思,提前在一个月后举行。原因很简单,原本各地还没有称帝,属于半**但来去自如的情况。但如今各地纷纷自立,谁都知道人口的重要性,所以限制了百姓尤其是士子的出行。换言之,就算再等几个月,只怕也等不到多少来考试的士子,索性提前算了。

饶是这样,这次参加新式科考的士子就超过了五万多人。

有意思的是,他们不少都是去过陕西进行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些选错了专业被刷了下来,又或者他们本来只是去看看,并没有真心打算在那里出仕的情况。如今大明开了新式科考,废除了八股文,并且以实用技能知识为主,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非常接近张弘斌那边的科考。对于这些老考生来说,不是为一次机会。

按照《大明报》透露出来的意思,很快大明就要针对政治结构进行调整,换言之在各地否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部门。换言之,就是许许多多的官位。只是和共和国那边的不同,大明这边主要选取的是主官,换言之只要上任就没有是从基层开始做起的。至于基层那些办事员,主要由该部门自行招募,换言之,tmd就是万恶的临时工啊!

临时工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薪俸和待遇低于公务员。同时公务员有别的补助,临时工没有。但崇祯没有完全关上大门,他表示只要临时工在任上表现出色,连续三年评为优秀职工的,可以直接转正为公务员。同时公务员考核两年不合格不称职者,将予以辞退。

这个政策是不错,但是崇祯忘记了他那是人治社会,监督力度的不足,直接导致以权谋私,上级官吏安插亲属去上班,上年不断让部门评价为优秀,最后获得转正的情况不断出现。这只能说,是古代人的视野高度决定了他们想问题的狭隘性。但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大明何尝不是摸着石头过河?适当的缴纳点学费,也是无奈之举。

一个月后,整个北京城也是人山人海。

考过的期待自己可以考上一个好成绩,没有考过的却也是早已知道考试的内容,心中忐忑不安。只因为之前的岁月里,他们关上门死记硬背,完全没有真正的活学活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大明以前的科考就是那么要求的。

能够鼓起勇气过来参加科考,还是因为朝廷承诺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同时表示若真的有不错的潜质,哪怕是落榜,也可以通过后期再教育,经过培训合格之后,获得一个小吏的身份,且具有遇到同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优先给予考虑转正的条件。就为了这个,他们也愿意过来冒冒险。

五万人的考试,场面的确是壮大。

和张弘斌那第一次科考一样,因为这是新出现的东西,所以地方根本不知道如何运转。无奈崇祯只能把所有人集合起来一起考,然后让地方好好了解整个操作过程,下次科考,就不集中到一起了。当然,集中有集中的好处,好歹可以在五万人里面最公正的选拔出最优秀的一批人。就是运转的成本太高,不适合长期这般运转。

一样,是分成三天进行考试,但每天考试的时间高达八小时。原因很简单,大明弄不到水性笔,用毛笔答卷,速度根本上是必然的。还好取士已经不看毛笔字,别写得别人怎么都看不明白就可以了。最后甚至连考试的题目,也尽量的简化,否则黎落都要担心,这些考生到底能不能在八小时内完成这份考卷。

同时对于水性笔,黎落和崇祯也是充满了怨念。

那玩意在共和国各大政府部门都会提供,是如今共和国政府公务员主要的书写用笔。除了在那里,别的地方想弄都弄不到,这也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而高级一些的公务员,则配发有钢笔,故而只要看到某人胸前别了一支钢笔,基本上就能够确定,他是中层的领导。若是两支,而且其中一支是红墨水的钢笔的话,那就是高级领导。

若是三支和三支以上的……那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修钢笔的。

少了这个两种玩意,崇祯这里的科考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少了一种味道,至少缺乏了一种身份的展现。

不过当官才是最重要的,有没有笔,却也可以忽略不计。

五天后,榜单张贴了出来,有人欢喜有人忧,五万人只录取千人左右,5%的录取率本来也不算高,但十万九千人的落榜,也使得整个北京变成了哭城。至少在放榜那一天,哭声震耳欲聋。四万九千人的痛苦,何其壮观也。

最后搞得那些中榜的也不敢笑了,担心会被落地考生乱拳打死。

'连载中,敬请关注。。。'

看过此书的网友向你推荐

本书由(3g。。)正版提供,请支持正版

。。

投票:。

第27章 父子的对话(上)

张弘斌穿越,自然还是造成了很大的蝴蝶效应。

最强大的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如今依然是半死不活的割据一方,甚至流离失所;即将进入南明时代的大明,崇祯皇帝居然发动了政变,姑且让人知道他这个皇帝可不是只会坐以待毙的;至于原本越来越强大的后金,也因为一次决战低迷不振,不得不进入韬光养晦的阶段。

在其他方面,蝴蝶效应也在慢慢发挥作用。

比如科考方面,张弘斌的公务员考试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新鲜的科考方式。不管是真心打算在张弘斌这里混个一官半职的,还是本着来练练手见识见识的,也逐渐积攒下了不少的人数。

这批人在这一次大明举办新科考的情况下,也是踊跃报考。或许是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差距,而且不必要从基层做起这件事情,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有成就感,故而考中而且愿意在大明做事的也有不少人才。

不否认,他们有不少其实都在被共和国筛选了一次又一次的淘汰品。但这几年的寒窗苦读,甚至实地研究,也使得他们比同时代那些指挥浮夸直大的儒门弟子要优秀得多,至少在实干方面是对方没办法比拟的。

甚至于,若非官位就那么几个,崇祯甚至希望把所有人都留下来。每个人或许才华不同,但都是可以干实事的人才,当不了内阁,可以当各部主事;各部主事当不了,可以在地方当知府知州;这个都当不了,还可以从村长乡长开始当起。经过改革,大明也开始关注到乡下这一块,地方的县长想要糊弄过去也是没办法了。

至于多出来的,可以作为预备人才,甚至崇祯都想修改一下之前定下的规矩,把小吏也让给他们。

只是君无戏言,朝令夕改是最大的忌讳,所以只能放弃一批成绩较差的。按照黎落的说法:“陛下这次已经是满载而归,小鱼小虾什么的,食之无味不如放生养着,天知道三年后的科考,会不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不能够太贪心,只能默默的放走这批学子。

他却是不知道,考生们刚刚离开大明的现有版图,或者说甚至刚刚走出北京城,就有来自各路的探子,开始和他们进行接触。理由很简单,各方势力他们也需要人才,尤其是能够实干的人才。

各地通过政变建国的,大部分原本都是地方军官,而保守的大明文人却是最不屑给武夫当属下的。为了能够补充一下麾下的文官人才,免得落得个有地盘没人管的下场,就算是残次品的落榜者,他们也不会介意。

事实上,经过一番许诺,还是有不少人加入到了各个势力之中。唯有两个势力没有成功的,一个是刚刚抵达广西的李自成,地盘都没有谁会跟他受苦?另外一个就是后金,后金地处荒凉的辽东,苦寒难耐不说,后金经过和大明的决战之后低迷不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算过去待遇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自然是谁白痴才会过去。但尚若是白痴的话,又岂会知道去参加科考?

对于各个势力争夺人才的战斗,远在长安的张弘斌可不会管那么多。

如今两个下屁孩也一岁半了,表现也越来越妖孽,对于他们的管教,张弘斌此刻也是头痛不已。刚好国会已经开始组建,那些琐事基本上都由国会进行处理,而且相关内容也会在《周刊》上面刊登出来,所以他就算十年二十年不理政,也能够大概掌握共和国的动态。

当然,十年不理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说此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对下一代的培养上面。

难得有空,自然是把三个下屁孩都叫了过来,考校一下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长子张靖,此刻已经拿起五斤木棍在那里耍得虎虎生风,若非骨骼还跟不上,训练强度没办法提高,只怕五岁差不多可以上阵了……前提是还有机会给他用武的。

再说哪怕五岁的时候涨高了不少,就那身板长枪只怕还没有刺到对方,对方的大刀已经可以砍死他了。

张弘斌关心他读过什么书,奈何张靖并非过目不忘,只能说是记忆力还不错,好歹是学完了启蒙的《三字经》《千字文》和《百家姓》三本书,学习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身体不能长时间锻炼,闲下来的时候只能用来看书了。

能够想象吗?一个一岁半的小屁孩,不仅可以舞动五斤重的木棍,还能够耍出花样。最难得的是居然已经把三本启蒙读物读完,这都不算妖孽,还有什么叫做妖孽?

有,至少还有两个和他差不多的存在。

次子张才,按照张老爷子的说法,那是张家的栋梁之才,表字都取好了,叫做柱国。这位也的确是很有才华,头脑聪慧且有过目不忘只能。一岁就把启蒙读物读完,两个月前把《华夏字典》给背完,如今正在背《华夏词典》。大脑对词句的理解能力也是一流,没有老师讲解,也能够自己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只怕两岁之后,什么儒家经典法家经典,都要被他看完了。

“才儿,我知道你很喜欢看书,但是你也要学学你哥哥,闲下来的时候多多锻炼。否则以后你长得还没有你哥高,那可就不帅了。”张弘斌关切的说到。

“孩儿知道了……”或许是有段时间不见的关系,张才表现的有点生疏。

这不奇怪,一般小孩你若是不常常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最多三天就会忘记你的存在。哪怕三人是如此的妖孽,但依然是小屁孩,对于这个很长时间不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父亲,他们多多少少表现出了拘谨的态度。更别说他们皇子的身份,只怕之前也被其母亲教导了不少要注意的事情,故而整个人给人一种非常机械性的,或者说非常应酬式的感觉。

看到这个,张弘斌真的心痛了,自己儿子居然和自己那么生疏了……看样子自己真的太关心政务,忽略了他们。

以后自己显然是能够闲下来了,应该多多弥补一下父子感情才行!

张弘斌默默的,在心中下定了决心。

第28章 父子的对话(下)

张弘斌真的很心痛,他轻轻把三个孩子揽在怀里,双手轮番抚摸着他们的脑袋和后背。

三个孩子仿佛事先知道规矩,倒也没有反抗。只是这种小大人的感觉,让张弘斌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和历朝历代的君王不同,他们希望的儿子稳重懂事,最好聪慧守礼。张弘斌却是希望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天性,若是连这天性都抹杀了,那么这辈子还有什么换了可言?

没有孩童般的欢乐,就会把心思都投入到如何夺取皇位上面去,一个不好就是兄弟相残。故唐太宗不能幸免,所谓的圣祖康熙也不能够幸免。儿子一个两个斗得欢快,老父亲年老了,看着儿子为了夺嫡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皇位,私下想想何尝不是让人伤心流泪?

“父皇,你怎么了?”或许是感觉到张弘斌有点伤心的关系,张恬很奇怪的问了句。

这小妮子,或许不可能成为继承人的关系,所以受到‘教育’的程度比其他两个儿子要小得多。更多时候,她也会去和张弘斌一起玩,或者说是在他那里捣乱,所以相对两个儿子,她和张弘斌的关系更亲密一些。

“父皇在想,明天是不是带你们上街去玩。若是有空啊,什么时候我们去打猎,去游山玩水,去爬山,去钓鱼,反正什么好玩就去玩什么。”张弘斌笑了笑,对三人说道。

三人果然是小孩子,听说可以去玩,双眼立刻闪亮了起来。只是很快,张靖和张才二人立刻恢复了原本的眼神,或许是大人们的教育起了作用。

“你我是父子,不需要那么拘谨。若当我是皇帝,那好,我以皇帝的身份命令你们,以后你们在我面前要成为我的儿子,而不是我的儿臣!”张弘斌非常郑重对两人说道。

两人互相看了看对方,或许他们也没有想到,张弘斌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不过,作为一个小孩子,尤其是一个需要大人宠爱的小孩子来说,这个命令他们的确是非常喜欢的。

于是,两人自然是点头应承了下来。

接下来,整个皇宫就闹翻了,张弘斌带着三个小孩直接就上了街,完全没有经过宫廷管事处的报备。还好内卫的人表示,他们的人已经跟踪保护,不会有任何问题。否则,整个皇宫只怕要闹得个鸡飞狗跳不可。

另外一方面,父子四人在街上,可谓是三个孩子喜欢什么,张弘斌就掏钱买什么。这些商品严格来说还比不上超市的东西,但超市又不能够带他们进去。再说就算买了一山的东西,没有出皇宫就没什么游玩的意义了。这次出行主要是让他们接触一下外面的人和事,顺便玩玩。买东西什么的,那是顺便而为。

“父亲,说起来孩儿有一个疑问,若猜得不错,只怕还是许多人的疑问。”张才本来玩的好好的,却是不知不觉来到了张弘斌的面前。

“孩子,有什么问题,回去再问。今天我们需要的高兴,好好玩耍才是正事。”张弘斌慈爱的抚摸着他的脑袋。

“可是父亲,你知道孩儿最喜欢的看书,遇到不懂的问题最需要的就是知道它的答案。如今出现了疑问,若是不能够知道其答案,孩儿如何高兴得起来?”张才却是只说到。

此刻他的神态和语气,都完全是一个想要问父亲问题的孩子,张弘斌也就让他把问题说了出来。

“父亲宣布我国为华夏人民共和国,然则共和制我曾经在图书馆里面看过,似乎并无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