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月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和月圆-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舜诚眼睛一闪,变得熠熠生辉,意外之后是一阵欢喜,他还是上个月收到家书,是江书鲲写的,江传远、江展颜如今都已订下亲事。

韩尚书问:“皇上,这二人现在何处?”

有宫娥备下了膳后茶点,色彩鲜艳的荷地在茶杯里舒展开来,一股茶香扑鼻。

“我军反攻西歧前,这二人已经秘密押回皇城。”皇帝吐了口气,道:“朕已派了御林军侍卫前往接人,相信不日就能抵达皇城。”

素妍前往西北,战局就发生了变化,连连大捷不说,居然生擒西歧四皇子与军师,这场仗胜负已分,再打下去,是北齐的反攻,更是北齐要杀杀西歧的锐气。

韩尚书笑道:“江丞相真是虎父无犬女,几个儿女皆是才德兼备,令人感佩。”

江舜诚心里很欢喜,他虽贵为权臣,但子孙倒也争气,虽不是特别拔尖,亦非纨绔,行事谨慎,恪己奉公,这点颇是让他感到欣慰。“韩大人谬赞如何担得,这次西北大捷,乃是皇上圣明、皇恩浩荡,才有今日局面。”

最初,江舜诚还疑心这是杨秉忠等人高估了素妍,没想这几月下来,居然连连大捷。

皇帝几年前是拿江舜诚当奸佞小人看待,可这几年江舜诚仿佛变了一个人,是真心为朝廷设想,为百姓谋福。他的几个子孙,虽不是朝廷栋梁之材,却亦是可用之材,更无其他世家子弟身上的恶习。“江爱卿不必谦让,你养了两个好儿子,亦养了一个女儿。”

两个好儿子,指的是江书鲲与江书鹏,江书鸿虽是长子,却并无过人建树,只能守成。江书鲲从戎二十年,用性命拼杀,才有了今日这云麾大将军的封号。江书鹏才华横溢,尤其那一好漂亮的书法,就是翰林院学士见了也赞赏有加。

这一文一武相辅相承,江家何愁不旺。

江舜诚抱拳道:“谢皇上隆恩,若没有皇上提携犬子,他们亦没有今日的体面、荣光。”

皇帝微微含笑,其实现在看来江家儿子里还是有可用之材。人才可以留给下一位皇帝,但现在,皇帝没有重用赏识他们的意思。有些臣子是留与新帝打压、建树威信的;而有的臣子,则是留给新帝重用、施恩,稳固朝堂的。

这几年下来,江舜诚越发的谨小慎微,哪怕对皇城的七八品小官,也是谦逊有礼,颇得满朝文武的喜爱,以前那些动不动就弹劾江舜诚的都察院御史们,最近几年越发的弹劾少了。偶尔也抓住江舜诚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说话,而弹劾他的,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事。

什么文忠候夫人行事霸道,去绸缎庄用三十六两银子强买人家六十两银子的布料;什么文忠候夫人在背后非议某某诰命夫人:什么江舜诚怂恿孙子在书院与人打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有弹劾好,说明这臣子还有人看不过眼。

要是没人弹劾了,皇帝就会觉得心下难安。

皇帝在龙案前坐下,给二人赐了座,道:“左肩王要朝廷体恤西北将士、百姓的奏疏你们都瞧过,二位都说说就此有何看法?”

江舜诚垂下眼帘,以前为了追求仕途,一味的溜须拍马,迷失了自己,若不是当年素妍的警示,当真是一失足成千万恨。好在幡然悔悟,为时不晚,这几年也着实想做个好官,就算是在晚年为朝廷和百姓认真做些事。

“禀皇上,微臣以为左肩王奏疏中所说的十二条建议皆可采纳,但需得逐步实施,不可操之过急。”

韩尚书没想江舜诚会全力支持左肩王奏疏里所说的十二条建议,道:“臣附议。安稳边城,最好的方法便是让一部分将士扎根西北。”

皇帝浓眉微锁。

江舜诚问:“不知韩大人所谓的扎根西北是何深意?”

韩尚书想了片刻,道:“西北将士还有一部分本是当地人,皇上届时可赏赐田地,由其耕种,若有立有大功者,可世承所赐田地,如此一来,世代承袭,自会安心扎根西北。土地有了主人,自然就不会空闲,这也解决了西北无人耕种土地的问题。”

“韩大人,西北土地贫脊,就说赐得太多,地里的收成也远不及江南等富庶之地。”

韩尚书没想这回江舜诚反对了:“那江丞相说说可有更好的法子?”

江舜诚道:“西北贫穷,这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将贫穷的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着实不妥。但臣以为,也并非不可采纳。皇上对于立有大功者,还是应赏赐肥沃土地。如若本人愿意留守西北,肥沃土地赐一亩,西北之地可为三亩,这样方不失皇上隆恩,朝廷厚赏。”

原来,江舜诚不是不赞同,而是为将士们争取到更丰厚的利益。

韩尚书也是武将出身,心中一动,抱拳道:“启禀皇上,臣赞同江丞相所言。”

PS:

读友大人,你的手里还有粉红票吗?请投给该文吧?鞠躬感谢了!求厚爱,求订阅!

☆、221议和

皇帝忆起此事商议那么久,竟亦没个结果,不能再这样久拖了,议和使臣就要到了,西北的战事亦要平息,赏罚分明,这是不可缺少的。“韩爱卿、江舜卿,朕着你们协同吴王就左肩王所提的十二条治理的西北建议拿出细致的章程。”

韩尚书第一次觉得自己与江舜诚亦能说到一块,重要的是他和江舜诚都想为西北将士赢得更多的利益,一心为西北,为朝廷,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

“臣谨遵圣谕!”

皇帝捂额,“都退下吧。”

“臣告退!”

韩尚书与江舜诚退出御书房,立定之后,彼此相互对望,会意一笑。

江舜诚抱拳道:“韩大人,本相对于军中事务多有不懂,还得劳韩尚书早拟章程。”

“江丞相一心为西北将士,我替他们多谢丞相。”

“韩大人客气了,我们都是为皇上办差、为朝廷办差,尽责尽心当是本分。”

二人又寒喧了几句,这才各自回家。

韩尚书坐在骏马上,看着江舜诚远去的轿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妈的,居然有人说江丞相是奸相,他哪里奸猾了?”

一边的小厮笑道:“江丞相行事谨慎,态度随和,便是如此,都察院的人,也是鸡蛋里挑骨头,总能找到他的错处来。”

御史们是做什么用的,可不是就挑百官错处的么?

就算是圣人搁在他们前面前,他们也能挑出几条来,何况是江舜诚这样的世俗之人。

韩尚书看江舜诚,怎么看怎么都是个良臣、贤臣,人家能一心为西北将士想到那么多,这点就不错了。

*

七月二十五,西歧翼城告破。

杨秉忠带着近三十万雄兵挥师西北。浩浩荡荡的将士意气风发,士气大振,如乌云压顶,似大山围攻,令拓跋昭连连失利之下无力还击,不得不撤退翼城,往鄯州撤离。

八月初三,西歧鄯州城告急,杨秉忠采用素妍围而不攻,先断其翼的建议。陆续攻下了鄯州左右的两城。

八月初七,鄯州成为一座孤城……

皇城,西歧议和使臣抵达。却连连听到北齐反攻告捷的消息,急得火烧眉毛,西歧皇帝令人八百里加急送来催促议和的文书。

再这样打下去,于西歧极为不利。拓跋昭的三十万雄师,如今还不过只有十余万人。士兵和战斗力远不及北齐。

使臣与周辰、韩尚书在驿馆谈了五日,也没个结果,周辰更是漫天要价,说是这场战争本是西歧挑驳起来的,北齐损了四十万将士,有近两百万余百姓无家可归。更有八十余万百姓死于战火,这一百二十万余人的损失就该由西歧来补偿。

谈不拢,那就不谈了。

西歧使臣与周辰、韩尚书磨着功夫。可几日下来,周辰倒也些心软,偏韩尚书就是半步也不敢让。“你们不答应,不要紧,昨儿我们得到消息。杨元帅已攻下鄯州,正打算往西攻打西堡城……”

西堡城。西歧大都西南二百里的一座城区池,与大都毗邻。

这不过是八月,怎的战局就发生改变了,北齐居然挥兵大都方向,这不是要西歧亡国么。

使臣令人打探了一番,知这消息是真的,近来在皇城都传遍了,连百姓们都个个喜逐颜开,说是西北战事好转,给北齐长脸。使臣抚额,汗水淋漓。

韩尚书大着嗓门:“议是不议了?耶律大人,听说阿保金将军是你的妹夫?还有,贵国的四皇子殿下如今已至皇城,大人可要瞧瞧啊?”

北齐人手里不仅有十几万被活俘的将士,还有四皇子、阿保金、瘸军师这样的人质啊,十几万将士与四皇子不容出现差错。

使臣抱拳道:“二位大人请容我想想!”

韩尚书看了眼周辰,“周大人,我们走吧!让他慢慢想,这一觉醒来,明儿说不准就传来攻下西堡城的消息,再拖几日,杨元帅、左肩王可就打到西歧大都了,哈哈……”

城下之盟,指的就是不公平的盟约,现下的西歧与北齐便是如此。

西歧使臣是想再拖,可他已经没有拖延的资本了,越拖到后面,西歧败得越惨。可他不能私自做下任何决定,脑子里只有无数个“怎么办?”。

西歧资源贫乏,不如北齐富庶。北齐有粮食、丝绸、肥沃的土地、众多的百姓。西歧多是游牧民族,有大批的牛羊、草场,却缺乏能种植粮食的土地,人口远不如北齐多,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北齐过得得富裕。

一万万六千万两白银,这不是要绝了西歧的后路么?

以韩尚书的话说“北齐因战而亡一百二十万人,赔偿一万万六千万两白银,很划算了!”可是,西歧每年国库的收入也不过一千万两白银,这不是平白要困死整个西歧。但若不答应,以北齐现在的兵力,沧州禁卫军里还囤积有二十万将士,御林军、羽林军又是北齐最厉害的将士,要是他们挥军西北,用不了半年,西歧就不存在了。

八月二十六日,西歧使臣再度收到西歧皇帝送来的秘函,催促他尽快结盟议和。

使臣对周辰、韩尚书道:“赔偿白银八千万两,每年进贡牛羊一千匹(只),另进献骏马一百匹,各式毛皮五千张……”

韩尚书近乎跳了起来,骂道:“你当这是做生意么?一下子砍了多半都不止。不成,不成,一万万六千万两白银,一下子变成八千万两,你让我这脸怎么搁,不行,不行!”

周辰笑道:“耶律大人,这太低了,不说是我,就是到朝堂上说,到时候北齐的文武群臣还不得骂我与韩大人无能,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了。”

使臣想着再三催促的信件。按理,双方议和,应停止战争,但自使臣踏上议和路,西北战局突转,西歧连连落败,不过一月的时间,北齐就推进了九百里,这阵势与昔日西歧发兵攻打北齐时一般模样。

这几日因为议和,北齐不再攻城。可北齐的几十万将士都囤集在西堡城,百姓们吓得纷纷逃往大都,生怕什么时候就是一场血战。

使臣道:“二位大人说。如何才成?”

战场落败,说话不牢,现在北齐大占优势,还不得狠狠地利用一把。

周辰笑道:“我看也别说一万万六千万两白银,一万万两千万两白银。每年毛皮一万张,牛羊各三千匹(只)……”

以耶律使臣所言加了一番,却在赔偿白银上酌减。

北齐索要这么多的东西,这不是生生要了西歧的将来么,这样赔偿下去,未来二十年西歧都会民不裹腹。

见耶律使臣动了心。周、韩二人又回到驿馆,细细地商谈起来,拿着一份清单。仿佛是菜市上的商贩,讨价还价一翻。

周辰到底是文人,不愿要得太狠。

韩尚书语气强硬,依旧不肯退让,文武官员为议和大臣。两人争执之下,先大吵了一场。:“不服!两国再来打过。”

周辰道:“韩大人。见好就收。”

“什么叫见好就收?如果今儿得胜的是西歧,你看他们会见好就收么?我说的那个价不能再少了,再拖下去,我这便上奏皇上,夺下的城池一律不予退还,瞧他西歧当如何?哼!”

韩尚书仗着北齐打了胜仗,固执地不肯有半分让步。

拿什么打,西歧倾国之力,现在已是民不聊生,百姓们苦不堪言,国库银子亏空。要粮食,没有;要银子,更没有;要新充兵力,更是无能为力。

战争,必须要结束!

拖得越久,于西歧越是无益。

这一夜,耶律使臣彻夜未眠,只得使出其他的手段,但凡能与北齐皇帝说上好的臣子,都派人走访了一遍,尤其是左、右二丞相及几位最是得宠的皇子、皇孙,好东西送出去不少,但亦有人同意替他们说话。

九月十二,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议和谈判后,终于签定了《皇城条约》。

*

九月的草原,是一年中最华美的时节,黄草苍穹,满目金黄,如梦如幻,草原上一片又一片的金黄,仿佛给大地铺就了一层明丽的织锦,迤逦入梦来。这样瑰丽富贵、仿若金缎的黄,刺眼如阳的黄,铺满大地的黄,映入眼目,铺天盖地,占据所有目力与记忆,令人惊丽数日。流云般的绵羊占尽草原秋色,化成如雪的白夺人眼目,在漫天漫地的金黄之中,那抹白脆薄如雾,仿佛一阵风来就会消散,又似黄金世界里镶嵌的白玉。

广垠金黄的天地间,北齐大营的营帐如一条色颜艳丽的蟠龙盘桓于蓝天金原之间。旗幡飘飘,帐篷如白云、似珍珠般撒落在草原上。

两骑骏马飞快地奔近大营,马上的驿差高声大呼:“报!八百里加急秘函!”

卫兵放行,打开营门,骏马急驰如风。

得!得!得!

近乎就要冲入帅帐,却在近帐门几步之遥时,一名驿差翻身下马,径直跪在帐门前,又高声重复了一遍。

帅帐内,坐着几名大将军,正笑声朗朗地喝着茶,吃着草原上特有的奶酪,还有肥美的牛羊。这些东西,一半是大家买来的,一半是当地乡绅为了保护百姓,特意献来的。说是买,却是当地最便宜的价格。

停止攻城了,素妍与大家都闲了下来,但校场之上,依旧早晚都能听到将士们操练的声音。

素妍拿着笔,在桌上一遍遍地练着大字。

☆、222更名

展颜与柳飞飞做着女红,几个丫头有做针黹的,亦有在学认字的,做针线的就坐在柳飞飞身边,时不时问上几句。学识字的,又立在素妍身侧,素妍练的是唐诗,每写完一首,就给她们讲授一遍其间的含义。

初秋风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