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月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家和月圆- 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珍因是二房的长女。行事沉稳。说话又有分寸。

田小倩应声“是”,叫了自己的贴身丫头来,进了一间西厢房。自去收拾去了。

屋里有两张不大的小榻,有挂有纱帐的,还有一张只是简单的铺好,上面叠放着一条被子。一张桌案,两根条凳,但她们亦不能讲究。

素妍让她们各自收拾,领了白芷回屋,想到这新院子没有名字,沉吟片刻,白芷知她想写字。取了笔墨纸砚摆好。待素妍想到名字时,白芷磨好了墨。

目光相对,会意一笑。

素妍拿起笔,一挥而就,但见纸上赫然写着“月影居”。

白芷道:“这名好,郡主的行书写得越发好了。”捧起纸来,“我找童护卫帮忙,贴到牌匾上去。”

白燕领着洗好衣裳的春妹回来,肚兜小衣就晾在青嬷嬷住的西屋里,今儿连白燕、白莺也要移到西屋去住,其他衣物晾晒在院子后面,因是绸缎料子,风一吹,用不了多久就能干透。

春妮站在门口,声音不高,道:“春妹姐姐,太太那边传话来说,晚饭好了,请郡主和小姐们去大厅用饭。”

春妹跺了一下脚,出门就对春妮训骂起来:“真是个没规矩的,这里的主子那么多,你与我说甚,是不是故意让人瞧我的笑话?”

春妮低头,小心地看了眼东屋,烛光摇影,能瞧见素妍倩美的身影。

院门口,白芷与童英正在用纸贴匾额。

“童大哥,不会掉下来么?要不让人备点浆糊。”

“不会。周围用水抹实了,还用了几根小钉,掉不下来。”

春妮为难,这事不告诉春妹,告诉谁去?

春妹低叹一声,转身近了东屋门口,门上挂了道布帘,又有一道木门,低声道:“禀郡主,上房传话来说,晚饭好了,请郡主过去用饭。”

西厢房里的三位小姐站在门外,见素妍出来,个个眼睛都瞧直了。在她们眼里,素妍就如仙女一般,一举一动都极好看。

白芷寻了屋里备下的灯笼,点上火,道:“白燕、白莺,你们在这里用饭,我陪郡主过去。”

二女齐声应答。

童英与三名护卫出来,挺拔如门神,跟随在素妍身后,将素妍与三位小姐隔阻开来。

春妹在前面领路,时不时回头看上一眼。

素妍一脸轻松,似不是去吃饭,而是在欣赏这座院子。

传玲快奔几步,绕过护卫追上素妍,笑道:“姑姑,这座四进院是我祖父花了好些银子买的。说是大祖父回来,许喜欢住城里,从大门进来,大大小小有九十多间房子,后来祖父又新修了两座院子,便是姑姑住的那座,还有大祖父、大祖母住的大院子。”

白芷低声道:“这么多院子,能住不少人了。”

传玲撇着嘴,满是不悦地道:“是能住不少了。可族里的人听说你们要回来,两日前就住进来不少。就是二老祖宗,一大把年纪也来凑热闹,把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媳全带来了,光他们一家就占了一座院子……

还有义叔公一家,也住进来了,好似没住过城里似的,竟来凑热闹。原说好,姑姑住的新院子后面那个小院是我们姐妹三个的,结果害得我们都要和姑姑挤……”

☆、419有趣

传珍听到传玲在那儿絮絮叨叨地抱怨,生怕她说错了话,闹出笑话来,绕过护卫,追到前面,笑道:“人多热闹,这样才热闹嘛。”

传玲冷声道:“热闹什么呀?你没瞧见,他们今儿拉着大祖父、大祖母说话,他们赶了那么久的路,早就累了,偏拉着说话不放。说的是什么?还不是想打大祖父的主意。

‘大伯母,这是我小女儿传珠,可是晋阳出名的美人儿,瞧瞧,下年就及笄了,还没许上人家呢……’”传玲绘声绘色地学着义叔婆的语调,学罢之后,“呸”了一声,“不就是听说当年大姑姑跟了大祖父去,找了个好婆家,如今是二品诰命夫人眼馋了么,想让传珠做官太太。去年有多少人去提亲,她是怎么说的,‘我家传珠是要嫁官宦人家的’,呸,什么德性!”

素妍含着笑,并不接话,只觉得传玲说得很是有趣。

传珍拉了下传玲,“别乱说话。”

传玲歪头争辩,“你还护她?上元佳节那天,我们去护城河放灯,她还笑话我们俩长得丑。凭什么?要说起来,我们和郡主姑姑才是最亲的。”

田小倩不顾曲径两边是湿土泥泞,提着裙子跑了过来,接过话道:“二表姐说得对,我们才是最亲的,凭什么要带传珠去皇城。回头让传珠那臭丫头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人,让她见到郡主小姨就能羞愧死。”

传珍低喝一声:“越发不成样子,都给我住口。一笔写不出两个江字来。好歹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子孙,争这些做什么?”

素妍还是不语,只听她们几个吵嚷着。

“大姐你忘了,传珠上回怎么欺负我们的。我可忘不了。她以为自己是谁,仗着长得有几分姿色,就不得了。”

田小倩此刻也不胆怯,大声道:“她连郡主小姨一个小指甲都比不了,西岭乡的人说她长得好看,那只是西岭乡,姨小可是整个北齐出名的美人……”

白芷按捺不住,厉声道:“你们说话便说话,扯上郡主做甚。”

田小倩与传玲吐了一下舌头,因听丫头说白芷很凶。不敢惹她。再不提素妍。

素妍不紧不慢地走着。

兜转之间。到了二进门里的大房子里,大厅上已经摆了上了桌凳,笑声朗朗。

午后。虞氏与江舜诚睡了一个时辰,醒来又与族里的人闲拉家常。

满满的坐了五桌上,最上面的圆桌上坐着江舜诚夫妇,渐次是白发苍苍的老妪、江舜信夫妇。

素妍欠了欠身,打了招呼,虞氏笑道:“妍儿,来,快坐下。”

一个丫头走近白芷,行礼道:“夏女官大人,请入酒席。”

白芷与素妍交换了眼神。白芷客随主便,往第五张桌子移去,田嬷嬷、青嬷嬷等已经入席,就连童英等四人也被请了过来。

对于江家人来说,这些人虽是下人,却是有身份的,亦是族里的客人。

传玲与传珠坐同一张桌上,这桌上坐的都是传家辈的小姐、媳妇,人人面露喜色。

传玲冷声道:“瞧见郡主姑姑没?你长得比她好看吗?”

传珠坐得远,一直在瞧,怎么也瞧不分明,在灯光映衬下,只晓得那是个极美的女子。今日所有见过的人,给他们的印象便是貌如娇花、容是明月。

田小倩带着讥讽地道:“可别再说自己长得好的话,免得让人笑话。”

江舜诚回乡,江舜信一家占尽了风光,谁让江舜信是江舜诚嫡亲的弟弟。

便是族长尧字辈的老祖宗也得给几分薄面。

江氏族里的大人物回乡,这回又会有好事。二十多年前回来一次,给族里置了八百亩田地。但凡族里的人,家家都得了族里田地养家度日,再没人饿肚子。

十五年前,江舜诚听说族里的子孙越来越多,田地不够,又拿钱置了田产,大家分了一些,还拿钱给族里建了族学堂,只要是族里的子弟,便可免费入学。也至这些年来,新一辈的江家子孙,个个都会读书识字,通晓情理。

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他们可以依靠的人,能够让他们奔上好日子的人,更能让他们的子孙、儿女过上锦衣玉食的人。

大家亦都是齐太祖时江志渊的后人,是同一个老祖宗下来的。

江舜信道:“哥、二婶,你们说上两句?”

江舜诚与族长太太推攘了一番,推攘不过,江舜诚站起了身,朗声道:“这次回乡探亲,一则是参加舜信长孙传温的婚礼,二则回乡探望族里的长辈二叔、二婶;三则是回乡看众族人,一百年前,咱们是一个老祖宗;四,修缮西岭江氏的祠堂、族学;再瞧瞧各家还有甚困难,需要我帮忙的,各家都可以说说。”

众人最爱听的便是最后一句。

立时,周围便响起了议论声。

舜字辈的人不多,只得可数了五六个,此刻抱拳起身,大声道:“你是我们晋阳的名人,是我江氏的能人,咏斋大哥可得帮帮族里读过书的后生,给他们寻条出路。”

有人跟着附和。

江舜诚笑道:“这个稍后再议。等近来得了空,江氏年轻后生的才学我亲自考究,若真有才学的,我会推荐到皇城读书,幸许下届大考,亦能中过进士、同进士。哈哈……”

众人满意地笑了,直夸江舜诚仁义。。

江舜诚护短,对西岭江氏的帮助很大。

众人回头看看东塘江氏过的日子,就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比东塘江氏过得不知好上多少倍。

百年前,东塘江氏夺去了他们老祖宗的万贯家财。百年后。他们再次崛起,荣光无限。

如今西岭江氏的后生,出门求学也好、做生意也罢,一但问起来。都会特别说明“晋阳西江”,离晋地远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们就会得意地加上一句,“与当朝右丞相是同一支的”,于是对方就会知道,原来这人是江舜诚的族亲。

江舜诚说完了话,加了一句:“开席吧!”

素妍握着筷子,夹了两样素菜,慢条斯理地吃着。一个多月的赶路。路上就没好好地吃上几顿。虽然味道远不如文忠候府的厨子。倒亦能入口,还能吃得香甜。所有的菜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酸溜溜的,素妍忆起晋醋,许是这里家家都会制醋的缘故,醋不要钱,使劲的放。

最初不觉,吃了不多会儿,便觉嘴里都是酸味,连牙都冒着酸,再不敢吃。

她侧目看着父母,居然吃得很开心。

虞氏笑道:“好些年没吃地道的晋菜了。弟妹今儿辛苦了。”

李氏笑着,“这是应该的,大嫂吃好。”

虞氏留意到素妍,米饭只吃了几口,菜吃得也不多,这味道对于他们夫妇来说是喜欢的,可素妍在皇城出生,在皇城长大,吃的都是皇城口味,早已吃不惯这正宗晋菜。

虞氏低声问道:“吃不惯?”

素妍扭头,低声笑道:“二婶家的醋是自制的吧?”

虞氏愕然。

素妍道:“道道都是醋泡菜。”

虞氏笑啐“这孩子……”

这是在酒宴上,虞氏不便多说,“回头让田嬷嬷去吩咐厨房,给你做碗清汤面来。”

“好。”素妍应了。

田嬷嬷虽然在一边吃着饭,见虞氏望了一眼,立时起身走了过去。

青嬷嬷问明原因,道:“我去吧。”

不多会儿,就有下人捧了碗清汤面上来,素妍看一眼,陶醉似地闻嗅着。

青嬷嬷笑道:“郡主,是奴婢亲手做的,没放醋。”

素妍回以一笑,拿了筷子,夹了些素妍放在碗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清汤面。

用罢了晚饭,几个江氏族里的妇人帮着收拾碗筷,长辈们移到偏厅里坐下,二叔婆盘腿坐在偏厅的炕上,因是四月,早已没生火了,江舜诚坐在她的对面,屋里挤挨挨地坐着舜字辈的男子、妇人和几个在族里算是有些才干、头面的人物。

虞氏与素妍则相伴离开上房大厅,后面跟着李氏与二房媳妇,传珍、传玲姐妹也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儿。

李氏道:“这座四进院子,有九处院子,上房大厅是不住人的,用来会客、宴请。入了三进门,就能看到几座院子。大嫂与郡主侄女住的院子是最是清静的。”

虞氏时而点点头,偶尔问上两句。

近了江舜诚夫妇住的院门前,虞氏道:“有什么事明儿再说,我真是乏了。”她回头对田嬷嬷与大丫头紫灵道:“给我备香汤。老候爷一会也要泡的。”

李氏道:“大嫂,院子里留了三个粗使丫头,需要什么,遣了她们去办就是。”

虞氏问:“传良、昌兴两个住在哪儿?”

李氏回头指了不远处的院落,“让传家、传明兄弟陪着呢。”

虞氏想起来,“传家……可是几年前因为也取了传嗣的名,后来听说与我家大爷重了,这才改了的。”

书海妻低声道:“正是,早在开蒙前就改作传家了。是我们这房里读书最用心的一个,让他陪着传良,也能跟着学些东西。”

虞氏回头看着传珍,“这丫头多大了?”

书海妻答:“去岁腊月满的十五。”

虞氏又问:“可许人家了?”

书海妻心里一番纠结,咬咬了牙,“还没呢。这孩子眼光高,说要寻个有才学的后生,挑来瞧去,竟没瞧着满意的。”

☆、420各有心思

李氏挑着眉头,想要反驳几句,又忆起族里好些人都打着主意想让儿女靠上江舜诚,也好给孩子搏个好前程。

回想起来,当年若不是李氏心狠,念着长兄、长嫂膝下无女,硬是把长女书婷送到皇城,哪有书婷现在的二品诰命妇的尊贵与荣光。这许是她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

素婷原名叫书婷,到了皇城后,江舜诚方易为素婷。

就连次女书娇也不止一次地说他们偏心,当年把姐姐送到皇城过好日子,却把她留下,嫁了个小户人家。

传珍听母亲否认订亲的事,心下一急,欠身道:“回大祖母话,传珍去年秋刚订了一门亲。是晋阳城唐家的公子。”

唐家虽然落魄了,可当年也是风光无限的,人家唐公子在晋阳也是颇有才名的,她哪里挑了,硬是被母亲说成了想寻高枝的。

虞氏愣了一下。

书海妻没想被亲生女儿凿破谎言,咬着唇,想要大骂,直憋得一张脸顿时红得似要烧起来。那时候她还不知道江舜诚夫妇今年会回乡,若是知晓,她一定不会早早给女儿订亲。被李氏带着责备的一瞪,书海妻越发臊得面红耳赤,越发有些难以面对虞氏之感,垂首时愤愤地看着传珍。

传珍只作没瞧见,静默低头看瞧地上。

虞氏立时明白过来,轻声道:“是个重情重义的好孩子。改日带了唐公子来见你大祖父,让你大祖父见见。点拨点拨。”

“谢大祖母!”

虞氏眼含责备地道:“这么大的人,说话行事还不如个孩子。”

李氏生怕惹恼了虞氏,不满地斥责书海妻:“平日瞧你是个沉稳的,怎么也干出睁眼说瞎话的事。订亲便订亲了。”

书海妻是想到传珠的母亲。正打着要传珠跟着去皇城寻个官宦婆家的主意。

江素婷的荣华,是江家族里人都看到的。

虽然江素婷二十多年前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可每年总会给李氏捎些东西回来,有时是布料,有时是难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