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01年的12月7日。

北京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今冬的第一场雪就来的这样浩大,令人猝不及防。

早上,在李存义的陪同下,胡楚元穿着厚实的黑色大衣,戴着宽沿的帽子,打着伞,踏着厚厚的积雪,喀喀嚓嚓的向前走着。

这条路是他专用的,一路上显得非常宁静,四周秘密部署着特勤局的特工,负责监视周边的一举一动。

对整个中国而言,胡楚元的个人安危胜过一切。

没有人能比他更重要。

只要他还活着,他还掌控着这个国家,所有中国人就坚信胜利最终将属于中国。

这就是他能给这个国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一种绝无仅有的信心。

走在这条青石铺就的道路上,胡楚元很平静,远远看着前方的首相府,李存义穿的不多,虽然已经是五十四岁的老先生,他的身体却要比胡楚元还结实。

李存义背着手,在胡楚元的身边一起走着,陪同着。

走到了一半,他若有所思的和胡楚元感叹道:“大人,这场雪来的真是很即时啊,东北的气候冷的快,只要再过一个月,基本就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攻势了。”

胡楚元也是心有余悸。

这场冷气流,他等了好些天呢!

他点着头,唏嘘道:“是啊。”

李存义则问道:“大人,这一仗要是打赢了,您说,咱们能从协约国得到什么呢?”

“嗯……尊严!”

胡楚元答了一声,又补充道:”一个世界大国应有的尊严!””呵呵!”

李存义挺高兴的笑着。

到了办公室,钮舒娴已经替胡楚元泡好了一壶狮峰龙井,办公室里也收拾的挺干净,她从小就经常出入胡家,对胡楚元的生活习性是很了解的。

相比性格强硬的秋瑾,年轻可爱的梅馨,二十六岁的钮舒娴稳重心细,和丈夫梁启超一起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又共同前往耶鲁大学深造法学。

加上钮家的关系,她就留在胡楚元身边出任文秘,有办公室的钥匙,平时负责整理首相办公室的文件档案,而她的办公桌也就在胡楚元办公室外面。

机要秘书处绝对不是一般的秘书文员办事中心,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正三品到正五品之间的政府官员编制,最低也是同副七品衔的高级吏员。

根据不同的职务和职权,大体分成十几个组,负责协调总理府各个内阁部门的信息,第一时间向胡楚元汇报工作,根据需要,有些人还会被临时安排特派专员的职务,前往各地视察审计。

胡楚元对这些人也有着的特别培养,给他们很大的自由,允许他们自己提交新的想法和工作计划。

一大早,蔡元培和梁启超就合编了一份新的国民教育计划,提交给胡楚元审读。

此时的蔡元培才三十三岁,光绪十八年中进士,光绪二十年进博学院,后来就在胡楚元的支持下,和小他五岁的梁启超一起前往斯坦福大学修读社会教育学和经济学,此后,蔡元培前往德国柏林大学进修,梁启超则去了耶鲁大学。

两个人算是志同道合,在美国和德国留学考察的这些年里,他们将美德两国的教育体制都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总结,回国之前就各自准备了一份国民教育草案。

在北京等着进入机要秘书处任职的半个月里,两个人相互讨论,重新拟定了一份全新的《国民教育计划》。

实际上,这也是胡楚元派他们出国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对于这两个人的意见,胡楚元还是很重视的,非常仔细的将这份计划案全部看完后,又重新再看了一遍,边看边在自己的心里寻恩着。

这份《国民教育计划》分成两个部分,梁启超主要起草前面的部分,也就是素质教育和义务制教育的部分,蔡元培起草后面的部分,针对国内的大学、职业高校教育。

按照这份计划,国内将会实行从小学、中学到公学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为了便于社会意识的过度,仍然保留私立的义塾启蒙教育制度,学籍上等同六年制小学教程。

公学之外,同时保留职业学堂、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部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围。

高等教育则以私立大学为主,各省只保留几所大规模的公立大学,特别是师范类、医疗类和高等职业技工学院的公立大学,即便是对私立大学,国家也要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提供国家奖学金计划。

总体来看,蔡元培非常推荐德国教育中对职业技工教育的重视,中国未来的出路必然是一个工业大国,所以,中国也必须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业人才。

他认为,大学教育应当立足全面和自由,而职业技术教育则要立足专精和实用,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内部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生造进修体系。

看完两人合拟的这份《国民教育计划》,胡楚元还是很满意的。

不过,他没有立刻批注,而是将计划案放在一边,和蔡元培、梁启超问道:“在军队中,我们一直提倡军队就是军校的政策和理念,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听胡楚元这么一说,蔡元培当即答道:

“咱们国家的普及教育一直做的不好,只有江南六省和山东,因为有大人的常年资助,从十几年前就建立慈善性质的普及教育,但也没有涉及到所有人,学生的淘汰率很高。这么一来,军队里面的文盲比率就太高了,军队就是军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三年兵役服完,那就相当于读了三年书,出去就业也容易很多。青年们只要有文化,他们就是国家的脊梁!”

胡楚元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又和梁启超问道:”你觉得昵?”

梁启超要油滑一点,笑道:“我倒觉得,军队就是军校这个想法可以长期坚持,而且还应该普及,工厂也是工业技校,企业也是商校。”

胡楚元继续嗯了一声,道:“我提倡的是一种永远学习的精神,一种终身教育计划,不是说在学校里读了十几年书就可以了。我们现在正在建立一个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精神,它会影响很多年,很深远,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到这一点,要从一开始就建立我们所应该提倡的原则,要让中国人成为永远学习的民族。”

蔡元培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当即问道:

“大人,你是说在职教育的问题?”

胡楚元点着头,道:“除了在职教育,还有自学教育、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计划。只要中国的大学,公立大学一律可以办理听课证,不是学校的学生,只要有等同的高中学历都可以去听课,甚至是在学校办理自学教育,通过自学考试和测试的方式,由学校颁发自学教育毕业证书。”

蔡元培微微点头,道:“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胡楚元则继续说道:“我个人认为,公立大学的数量还是要增加,长远来看,大学教育也应该是半免费化,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定要办好,做为全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它将决定我们到底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蔡元培和梁启超默默点头。

胡楚元将手中的这份《国民教育计划》重新交还给两人,道:“回去再重新斟酌一下,这一份太简单,你们需要考虑的更多一些,不妨带队去江南、湖广、山西和四川一带考察,看看国内的教育情况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另外,关于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自学教育、开放教育,应该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彼此之间的相互关联,对于师范教育、职业教育,要考虑的更为仔细一些。”

这番话让蔡元培和梁启超都有不小的压力,他们以为自己的教育计划案必定能给胡楚元很大的启发,现在才明白……他们差的远了。

两人灰溜溜的拿着计划书就匆匆离开办公室,继续找个地方商量。

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胡楚元希望在任内初步解决的问题,可是,光靠蔡元培和梁启超提出的那份《国民教育计划》还远远不够。

这仗打的,连事先确定的明年1。4亿清圆国民教育经费都要被挪用了。

在这一点上,胡楚元不得不佩服日本人。

他们的经费状况更惨淡,已经将所有贵族奉养全部裁减一空,可是,对于国家教育的支出仍然保持去年的同期水准。

相比之下,俄国人就没有这种觉悟。

讨厌的日本人昵!

胡楚元咬咬牙,将满清贵族和满人的最后那点奉养津贴也给暂停了,挪用到军费中,预订的1。4亿清圆的教育经费继续,国家社科院和科学院的经费同样是照计划发放。

其实,这种事情根本不用咬牙。

哪怕他手里只剩下直隶兵团在京师的一个师,满人那点可怜的力量也不敢和他对抗。

现在的满人,除了一个名存实亡的皇帝和三个亲王,其余都差不多被胡楚元剥光了,任由他践踏。

(未完待续)天下首富网友上传章节/第二百六十三章 沙暴和台风(第一章加更)

(《红旗》是写人民公社的题材,主人公想要搞好一个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保护家乡和家乡的农民,让大家都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绝对不止是一个新的华西村式的理想,而是高于华西村的新设想。!)(很多人说华西村其实也没有什么,内部问题很多,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就是华西村的人,他曾经有些苦恼的和我们说华西村内部问题多的很,并不是很满意,我有一个同学是真的从很苦的大山区里走出来的,他就特别愤恨的说,你妈的有种去我家里做两年农民再回来和我说这些屁话,看看是你幸福,还是我幸福)(当年的那一次小冲突,实际上就是我写《红旗》的源头!我希望《红旗》是一个很好的YY小说和故事,但我也更希望在《红旗》说一点什么,创造一个小小的梦想,去勾勒一个能让我那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同学感到幸福的梦想!)(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的这个小梦想,给它一点点的希望之火,多支持,多收藏,多投票,还有三江票!)最后的津贴都被暂停了……。

消息一传出,满人们恨不得将胡楚元的皮都扒了。

他们愤怒的呐喊着,咆哮着,咒骂着,却正中了胡楚元的下怀,胡楚元就将这种扭曲的哀嚎和咒骂视作满人对国家利益的熟视无睹,视作满人自私自利的一种卑劣品性,狠狠的在《东方日报》上进行批斗和揭露。

文章是梁启超起草,挂着胡楚元的名字,几千字的社评一下子激起了滔天般的骇浪。

原先说是“暂停”,很快就顺应民意,成了永久停发。

闹吧,闹吧。

就凭满人最后的那点出息,哪怕手里只剩下一个特勤局第一特编旅,胡楚元都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说实话,从那些落魄的贝勒们手中,胡楚元还是赚了不少钱的。

特别是胡品元和他一起持有的典当行、保利拍卖行、荣宝斋,这些年里真是收购了不少精品,低价进,转手都是一倍的利润。

给满人放高利贷,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几百清圆的本金滚上两个月,价值几千清圆的古董字画就归典当行所有了。

虽然是兄弟俩,胡品元这个人是出了名的好说话,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愿意打交道,和满人的关系更不错,亲王贝勒们的好多东西部落人了他的手里。

他又是国内的鉴赏高手,基本不会看走眼。

这天晚上,胡品元收了几样特别的好东西,半夜三更的就迫不及待的到资政园东苑来找胡楚元一起鉴赏把玩。

这几件都是不可多见的精品,大致看了看,胡楚元就知道是恭亲王府里面流出来的好东西。

特别是韩斡的《照夜白》,这幅画,胡楚元在恭亲王府里见过。

真迹,如假包换的真迹。

胡品元不动声色的低声和胡楚元说道:

“我听人说,溥伟最近卖了不少东西,还打算将恭亲王府抵押出去,看样子,很想筹集一大笔款子呢。”

胡楚元微微颔首,他知道,胡品元说的是另外一件事。

这段时间,溥伟算是最不安份的人,卖了好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筹集款子,分明是有所企图。

见胡楚元一时不说话,胡品元就忍不住的继续问道:“大哥,你说咱们要不要买他的东西?”

胡楚元道:“为什么不买,难道让他将这些老东西部卖给外国?这些都是咱们汉人留下的,凭什么让他卖出国?要不是看在他爷爷的份上,我早就想把他的王爵给除了。”

胡品元道:“要不然,咱们把这个事情查的严点,抓到证据就给查抄了,省的我们总是出钱买,费事费力费钱。”

这话倒是实话。

溥伟最近卖东西部搞的很神秘,基本不找胡家,只是胡品元在古玩界里神通广大,总能把货秘密兜回来。

胡楚元想了想,道:“让陈善元去办这件事,不要惊动太多人,抓到证据就直接秘办,不要对外声张,等大事定了再一起发落。”

胡品元连声答应,随即就道:“我已经查清楚了,王羲之的《游目帖》就在他手里,咱们是不是想办法搞到手里。这东西要是留在咱们家,那可是镇宅子的大宝贝口阮”

胡楚元嘿的笑一声,道:“告身帖就够了,不需要这么厉害的,以后配给国家中央博物馆吧。”

“这个……!”

胡品元有点舍不得。

多好的东西!!

他们兄弟俩在国内部算得上是最顶尖的收藏大家,虽然前年春天,两人一次向国家博物馆捐赠了十六万多件藏品,可在富国山庄,胡家兄弟二人的藏品在国内仍然算是第一霸主。

目前,富国山庄还有各种收藏品六十佘万件,书画、青铜器、瓷器、吉籍是四大类,光是各代古籍善本就有三十万册,稀世珍品之多之全,都已经盖绝国内。

这七八年里,胡楚元的兴趣已经渐渐转移到了青铜器上,特别喜欢商晚期和西周的青铜器,号称是西周四大青铜器的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盘、大盂鼎就都在他的手中,一件不缺。

他本来是想捐给国家博物馆的,可惜,实在是舍不得,就继续藏在手中了。

溥伟手里的东西太多,一件件买下来太麻烦,也太花钱,胡楚元索性下个狠手,就算是将恭亲王府的那些国宝都送入国家博物馆,自己一件拿不到,他也希望是一次了结这件事。

早些年,那只有满人使坏敲诈勒索和盘查胡家的道理,如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