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弄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 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上重新掌握厂卫固然很可怕,但是比起迫在眉睫的大清洗来说,这也不算什么,来日方长,当初先贤们既然能把厂卫给拴上链子,咱们当然也未尝不可,怕什么?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谷大用 ,秉笔太监马永成、谢桑二……刘瑾掌管东厂,丘聚督管京营……此外,朕任命了钱宁做锦衣卫指挥使,江彬为十二团营的总兵……”正德自顾自的说着:“当然,朕今天就是告诉众位爱卿一声。”

“……”这事儿皇上您不说咱们也知道,除了心里的腹诽,没有任何人发出反对的声音。

正德的话也就只能是个通知了,那些个任命早就已经是既成事实,以谢宏的狡诈和皇上的聪明劲,哪怕大伙儿说出来个天花乱坠,他们也不会把嘴里的肉吐出来的。

此外,众人心内都存疑,因为正德还没提到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谢宏。对外廷来说,这人是罪魁祸首,可对皇上来说,这人却是最大的功臣,论功行赏怎么能没他的份呢?

名单里面倒是有个姓谢的,大伙儿也没听过那个名字,但很显然不是谢宏,大概又是某个无耻下流的阉竖吧。

“陛下,下面呢……”张升听得过于专注,甚至都忘了退回朝班,等正德话音一落,他连忙追问道。

“张尚书,朕的下面也是你能关心的?”正德脸一扳,怒哼了一声。

“老臣不敢……”张升也闹了个大红脸,赶忙伏地致歉。他算是发现了,皇上今天就是要找茬的,不然怎么话里话外留了这么多陷阱呢?莫非是因为不得不隐忍,心有不甘,这才用这种小孩子的办法发泄么?

不过,若是能就此收场也是件大好事。罚站三天,加上厂卫京营的控制权,对外朝来说可谓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了,可比起被谢宏那个疯子清算屠杀,这样的结果却让他们很是欣慰。

正常来讲,即便是太祖、成祖那样雄才伟略的君主,也很少会对士人进行大规模的清算,更遑论之后的守成之主了。但是谢宏和正德两个不走寻常路的加在一起,产生的效应却是非常恐怖的,大屠杀到底会不会发生,是很难预料的。

夜长梦多,为了防止皇帝搞出来新的幺蛾子,就此结束才是比较理想的结局。

“陛下,既然无事,是不是……”张升也被斥退,户部尚书韩文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开了一次朝臣主动要求退朝的先例。

“慌什么?朕还有事要说,”正德就是个专门跟大臣们做对的主儿,当然不会让他们趁心如意,“张敷华”

“……老臣在。”张敷华愣愣的站了出来,他很是摸不着头脑,皇上这是怎么个意思?清算?可无论怎么排,自己也不应该排在第一个啊?

就算当初那场言潮,也不是自己第一个发动的,顶多也就是在言潮大起之后,居中协调调度罢了。雷火之夜的时候,自己也不过是在谢府静坐,什么意见都没发表啊?

“朕闻……”正德抑扬顿挫的说道:“你的嫡子张树和仗着你的权势,在家乡胡作非为,横行不法,可有此事?”

“皇上明鉴,老臣冤枉啊”尽管被正德的跳跃性思维搞得晕头涨脑,可张敷华还是第一时间喊起了冤,这是被皇帝问罪时的下意识的反应,不需要经过大脑,是每个朝臣的必备技能。

“冤枉?”正德冷哼道:“朕可是听说了,当**儿子驱车在闹市疾驰,撞倒了一名女童,结果他不但不停车设法施救,反而从女童身上碾压了过去,导致该名女童当场死亡,嗯,还碾压了数次,这是何等的凶残呐你,现在还要抵赖吗?”

“皇上,就算是民间量刑也要讲个证据,何况张大人又是当朝九卿之一,为了朝廷的体面多少也要有些顾忌,怎么能用传闻之事,向张大人问罪呢?此事于情于理都是多有不合啊”

此时正是同气连枝的时候,尽管刚刚被喝斥了,同时也摸不清正德的真实用意,但闵圭还是挺身而出,维护同僚。

“老臣回家之后,必会彻查此事,若事实如此,老臣必不避嫌,自当大义灭亲。可老臣身居高位,难免得罪小人,市井传闻多为毁谤,实在难以尽信,还请皇上明察。”张敷华一脸激昂之色,慷慨陈词。

这种事到底有没有发生,张大人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他却能肯定一点,以他张家的权势,别说碾压死一个女童,就算是十个百个,也不会有什么麻烦和手尾的。

除非地方官疯了,否则没有人会为了几个平头百姓出头的,他可是左都御使得罪了他,还想升迁?那就是做梦,除非有阁臣力挺,否则左都御史想要摆平一个知县甚至知府,需要的,也不过就是派出一个监察御史罢了。

所以,他很笃定的说出了这番话,证据,那是肯定找不到的。

身为左都御史的嫡子,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那就算不得个事儿,惹了麻烦,却理不清手尾,那才是真的不合格呢若真是那样,就算皇上不提,张敷华自己也要清理门户的,连几个老百姓都搞不定,还谈什么出仕入朝堂?那不是自杀么

无论皇上到底打着什么主意,既然没有证据,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给自己这个九卿定罪,若是开了这个先例,那以后皇上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就算自己甘心伏法,朝中的同僚们也不甘心啊。

“请皇上明察”以阁臣为首,众臣尽是躬身奏请,维护张敷华与否倒在其次,可这个先例却是万万不能开的。

“朕也没说要定张爱卿的罪啊。”正德两手一摊,无辜的说道。

“陛下圣明……”众臣又是松了一口气,正德元年以来,朝会越来越艰难了,时不时就发生点意外,皇上的意图也很难摸清楚,让大伙儿想要从容面对都很难。

“朕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正德话锋一转,道:“既然朕听说了,那么此事就可以立案侦讯了,钱宁……”

“微臣在。”钱宁应声而出。

“张御史这件案子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的审讯,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拿到张大人和相关涉案人员的口供之后,再来见朕”正德语气森然,话里的意思更是石破天惊:“就如同刘尚书一样,给朕好好的审”

“微臣遵旨。”钱宁躬身领命。

众臣却都是如同遭了雷击一般,一个个都是面露惊容,愕然相顾,皇上这是要干什么?而且……

如同刘尚书一样?难道刘大夏没有死,而皇上打算用刘大夏作为清算的突破口吗?

Ps。 多谢兄弟们的祝福了,这次其实是小鱼真的生日,上次元旦那个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大家的心意小鱼都知道了,在此向每一个支持着俺的朋友鞠躬致谢。

正文 第344章 广开言路,文明执法

第344章 广开言路,文明执法

在雷火之夜后,刘大夏和顾佐这两个名字就成了禁忌,外间完全不知道这两个人身在何处,又是怎样的一个处境,就算提起,也只能私下里说。

但这两个人确实关乎重大,从他们的供述和下场中,可以看出皇帝的态度,也很可能决定着大明朝局的走向。因此,针对这两人的明查暗访一直没有停歇,只是没有具体的结果罢了。

单以谋逆之事来说,其实朝中大部分人都是可以撇开干系的,宫里的禁军以及锦衣卫都是王岳和牟斌调动的,即使他们二人攀附,最多也只能攀附到刘、谢两位阁臣身上。依照惯例,最糟糕的结果也就是两位阁臣请求致仕,就可以将事情了结了。

可私下调兵围攻军器司这个皇家重地,却是无论如何也推脱不掉的,尤其是两个当事人还被人当场拿下了,人证物证俱在,相想抵赖都难。大伙儿也只能是相信刘大夏和顾佐的气节,期望两人不要胡乱攀咬了。

正常情况下,也没人会太过担忧,这两人都是老而弥坚之辈,自然知道胡乱攀咬的后果是什么,硬挺着把罪责担下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可听了正德的话,显然刘大夏二人是在锦衣卫手上,而且似乎还动了刑那事情就不好说了,三木之下能有不招供的人吗?何况还是厂卫的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刑罚?

“陛下,礼记有言:刑不上大夫,何况优待士人乃是我大明立国之本,是太祖皇帝开国的时候就定下来的国策,安可毁于一旦?”张升也不顾不得许多了,立时又是施展绝技,伏地大哭。

“张部堂所言极是,国家自有律法在,刑讯九卿这等事,乃是关乎国家气运的大事,简直骇人听闻,又岂能以传闻一言而绝?而刘部堂或有行事孟浪之处,却也应当交与刑部与大理寺公审,以示天下,教天下人安心,又岂能单以厂卫的刑讯为准?”

闵圭紧随其后,义正言辞的长篇大论了一番,他长须抖动,神情激烈,望之很有凛然之色,大大的激起了朝臣们的士气与义愤。

被正德晾了三天兼罚站,朝臣们的士气其实是有些低落的。就象谢宏不喜欢头上悬着把利剑一样,众臣也不喜欢心怀忐忑,何况还要一边担忧国事,一边做罚站这种体力活儿?

可现在正是关乎众人前途的大事,再不群情激愤更待何时?要是不能据理力争,日后怕是就没这个机会了。

“何况严刑逼供得出的公诉多有不实之处,乃是屈打成招之所为,又怎以此决断?还请陛下明察”低调的燕忠也站了出来,从专业的角度,为先前的两人拾遗补漏。

张敷华还没被带走,可刘大夏和顾佐却已经失踪多日,谁知道他们有没有说出来点什么?

“据朕所知,大明的言官是有风闻奏事之权吧?”尽管太和殿中群情激愤,正德却是无动于衷,像是压根没看见一般,而且继续着他言辞飘忽的作风,一下把话题给扯开了老远。

其实正德的跳跃性思维,才是对众臣士气影响最大的,尽管朝会已经进行了好半天了,正德甚至已经亮出了刀锋,可众人还是没把握到正德的思路,因此也没办法做出恰当的应对。

不过,正德突然提起风闻奏事,如李东阳这样的重臣却都是皱起了眉头,张敷华这个当事人兼被告更是心中一凛,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陛下所言甚是……”

尽管察觉了正德可能会有的阴谋,可张敷华还是硬着头皮应了声。不以言治罪,风闻奏事乃是大明朝堂上的特色之一,喊了一百多年,现在才想着抵赖,那是肯定来不及的。

“朝廷官员若是遭了弹劾该当如何?”正德这一次总算没跳跃,而是紧接着前言问道。

“当上表自辩,居家自省……”能成为朝争的第一利器,言官的弹劾可不光是声势大,最重要的是有特殊效果。若是有朝臣受了弹劾,在皇帝没表态,或者朝中没有公议之前,这位大人就得在家呆几天。

如果这人不顾及名声,硬要上朝上衙也不是不行,可他一定得做好被骂成筛子和日后升迁无望的准备,无视言官的弹劾,效果就是这么严重。

当然,遇到象谢宏那样的近臣又或是八虎那些个太监,言官的杀伤力就差得多了,他们只能靠言潮的声势震慑敌人,可附加的效果对方却是免疫的。谢宏等人本来就没有名声,当的也不是什么正经官职,当然没用了。

“这就是了,”正德拍手笑道:“众位爱卿,朕问你们,是朕大,还是御史大?”

“天子乃是九五之尊……”众臣都是欲哭无泪,有皇上您这么问话的吗?您是天子,天底下哪有属你最大,可你也用不着在金銮殿显摆优越感吧?

“所以啊既然是朕地位比较高,权力比较大,那么御史有的权力,朕当然也有。”正德理所当然的说道:“要是朕没有这个权力,那言官为什么会有呢?难道言官的权力比朕还大?那干脆让言官来当皇帝好了。”

“……”众臣默然。

他们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可以指出,正德说的全是歪理,属于胡说八道,可没一个理由能驳斥倒正德的。因为正德的论据是他的权力比御史大,因此他要求施行自己的权力,这个论据太过强大,让众人驳斥不能。

大伙儿都看出来了,皇上今天就是打算找茬,不光是在言辞中找茬,他连风闻奏事的典故都搬出来了,显然是已经红眼了,谁敢跳出来说:皇上您说的不对?往日里这叫风骨,可现在出手就是往刀口上撞,傻子才上呢。

只要敢于跳出来,一个大不敬之罪又或欺君之罪就没得跑了,也不知皇上是觉得大学士不好对付还是怎地,他清算的顺序是打乱了来的,完全找不到规律,而且拿出来的罪名也比较怪异。

张敷华那罪名能算个事儿吗?不就是碾压死了一个平民百姓吗?张大人可是九卿之一,他的儿子还能没这点特权?从前要是有人敢于在朝会上提这种事,就等着大伙儿的白眼和冷笑吧,除了假清高还能怎么说?

可既然是皇上提了,那就没办法了,这事儿终究是不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的。

唐太宗都说民为水,君为舟,谁要是当众说百官可以无视百姓,可以碾压百姓,那就等着成为士林笑柄,等着留下千秋骂名吧。当官的有特权,可以碾压百姓,这事儿也是属于潜规则的,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听到正德的歪理之后,他们很快就想清楚了道理,而且在这场朝会之中,他们也是第一次摸到了正德的思路,甚至可以推断出来正德接下来要说什么,可这件事并无法让任何人感到欣慰。

“何况,言官们风闻的东西传到朕这里,真实性本身就有些问题了,要知道,传话这种东西,经过的人越多,那么就越失真。”正德顿了顿,傲然环视太和殿,朗声道:

“因此,朕打算效法先贤,广开言路,不光是从言官那里听闻,还要从民间、从各地、全天下的传闻朕都要听,并且以此施政,这样才能政治清明,天下大同,众位爱卿,你们说朕说的对不对呢?”

“……”众臣依旧默然以对。

如今,皇上虽然东拉西扯的很是扯淡,可他手里却攥着一项大杀器,虽然没亮出来,可那东西不亮出来反而更可怕。因此,这事儿肯定是要阻止的,不过现在顾忌太多,想要和原来那样直接硬顶是不成的,得讲理

可广开言路这事儿在春秋时代就有了,甚至不以言治罪这项国策制订的时候,就是以先贤事迹作为理论依据的,因此,皇上说效法先贤也没错。

皇上一会儿先贤,一会儿祖制的,用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