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窃国贼- 第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份前所未有的报纸每五日发行一期,双开四版,仅售一枚五铢钱,无论排版还是印刷都很精美,头版刊登的各种重大消息及时准确,对大汉天下各种重大事件的评论,力求做到客观公正、简明扼要;第二版连续刊登《大汉律》和青州新政各项补充条令,以及各种法律解释、青州各级衙门对各种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审判案例;第三版是农工商各阶层极为重视的技术知识介绍与评述,青州各地及周边各州的原材料价格、手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均能在这个版面一览无遗;第四版几乎全是青州各大商家的广而告之。
  《青州时报》刚发行时,各地士绅很是吃惊,但并没有当成一回事,认为除了创意新颖、印刷精美之外,无论格调还是文笔都一无是处。
  琅琊书院的博士们看过之后大多一笑了之,不少人还调侃《青州时报》的主办单位青州府衙的官员们,说他们为刘存的新政摇旗呐喊也该选个聪明点的办法。
  *********
  ps:新的一周,求订阅、月票、全赞和免费的推荐票支持,拜谢!(未完待续。。)


第一三二章 潜移默化(下)(为金沐灿尘大大加更)

  出乎那些眼高于顶的名士预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州时报》越来越受到各阶层的重视和欢迎,逐渐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深远的政治意义。
  等到琅琊书院那群新政反对派明白过来,《青州时报》已奠定其舆论宣传领域的权威霸主地位,发行量逐月增长,发行范围扩大到徐、幽、冀、兖各州,政治影响力遍及大半个大汉王朝。
  刘存担任名誉教授的琅琊农工商学院紧随其后,于新年元月元日出版发行月刊《琅琊学刊》,登载学院各科师生的学术文章,大力宣扬各种算学公式的发现与验证、格物原理的运用、建筑设计的总结与创新、记账与核算方式的改良、农业种植技术和工业制造技术的推广等等,引发大汉各地专业学者的阵阵惊呼,获得农工商各界的一致推崇,仅出版四期之后,《琅琊学刊》就被各界誉为“大汉王朝前所未有、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百科学刊”。
  相比之下,名声传遍大汉天下的琅琊书院黯然失色。
  从各州涌来的年轻学子,越来越多地将考入琅琊农工商学院深造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开办时间比琅琊书院晚半年的琅琊农工商学院如今已开设文史、地理、算学、农学、商学、格物、机械、工艺等八个学科,现有教职员六百二十余人,四年制各学科学生两千五百余人,拥有盈利不菲的附属工坊六个,学院的教学区和宿舍区比开办初期扩大了两倍。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超过当初令人叹为观止的琅琊书院,各科教授、教习的薪俸和福利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几乎囊括了大汉各地除经义文史之外的各种专才。
  面对日益严峻的局面,誉满天下的琅琊书院上上下下坐不住了。众多急进师生纷纷找到山长郑玄和学监邴原,强烈要求立即开办自己的学报,建立属于大汉士林的舆论阵地。
  可是问题又来了,琅琊书院附属印刷作坊目前拥有的雕版技术,无法印刷出《青州时报》和《琅琊学刊》那种精美清晰的效果,根据附属印刷工坊几名匠师陈述,琅琊书院的师生们终于明白过来:如果不去向刘存恳求,他们的想法根本无法实施!
  首先,《青州时报》和《琅琊学刊》使用前所未有的“活字”印刷而成。刘存的义子刘振率领八十余名工匠经过数百次实验、耗时一年零三个月,才最终选用铅加上其他金属熔炼铸造出一个个能随意排列组合的金字,根据文章内容选出需要的文字,按顺序放入精密铜质板格中,校对完毕再经手摇式印刷机器一张张源源不断印出来。
  其次,需要珠山下属作坊提供专用印刷油墨和专门纸张。
  按琅琊商会最新《百业制造标准》,琅琊书院成立不久,就获得刘存赠送的全套雕版印刷技术和油墨纸张,拥有了大汉天下规模最大技术最高的附属印刷厂。长期以来按照珠山研究院修订的《百业制造标准》,使用二号、三号标准字体印刷经史典籍,可一旦使用小于三号字体的四号、五号字体雕版印刷,就必须要有珠山铁工坊提供的特制油墨。否则印出来的东西绝对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而《青州时报》和《琅琊学刊》使用更小的四号和五号甚至六号金属字体、运用高效率高精度的活字印刷术印刷,字体笔画越细。结构紧密,排版与印刷的技术要求成倍提高。印出来的报刊不但清晰精美,每张纸上所能展现的内容也是雕版印刷的数倍。
  因此到目前为止。只有设立于珠山的印刷工坊和青州府衙附属印刷工坊,才拥有全套技术和熟练的操作工匠,才能印制出诸如《青州时报》和《琅琊学刊》这样的报刊,整个大汉独此两家别无分号。
  第三、《青州时报》和《琅琊学刊》通过军方遍及青州各主要水陆干线的驿站和军邮系统发行,各级驿站的军用马车、军用邮船和客货马车天天来往于各地之间,每期报纸最迟两天之内,就能将当日发行的《青州时报》和《琅琊学刊》送到青州各县和比邻州郡,如果没有这条高速安全的发行渠道,琅琊书院哪怕印出更好的报刊,也只能徒呼奈何。
  作为琅琊书院的山长和学监,郑玄和邴原对此怀有的心情比任何人都复杂,他们一贯认同和支持刘存的青州新政,哪怕略有分歧,也仅是刘存的步子迈得太快了些,但源源不断来自大汉各地士绅阶级的沉重压力,同样令郑玄和邴原生出不堪重负之感。
  另一方面,虽然刘存一如既往地遵从承诺,从没有插手琅琊书院的管理,更没有对自由开放的学术气氛发出过不满之言,琅琊钱行和琅琊商会每月无偿拨给书院的巨大经费也从不间断,但郑玄和邴原同样能清晰地感受到,刘存对琅琊书院的现状越来越不满意,否则绝不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避而远之。
  因此,郑玄和邴原在回访迁来琅琊隐居的前太尉大人曹嵩时,面对曹嵩手捧今日发行的《青州时报》含笑询问,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合适。
  接近午时,约定登门拜见的州牧大人刘存终于到来,苦苦等候的郑玄和邴原立刻有种如释重负的快感,站起来的速度比年逾花甲的曹嵩快多了。
  刘存看到郑玄和邴原在此暗暗吃惊,立刻明白是曹嵩接到自己的拜帖后悄悄放出的风声,所以刘存脸上没有一丝惊讶之色,依然和以前那样从容微笑。
  如今的刘存无论气度还是城府,均非往日可比,他先是以子侄礼恭敬地拜见曹嵩,一声“世伯”叫得曹嵩心花怒放,最后曹嵩硬要刘存坐在他身边一同品茶才罢休。
  与曹嵩见礼完毕。刘存同样恭恭敬敬地与郑玄、邴原见礼,还和以前一样恭请大家安坐后他才坐下。
  曹嵩含笑望着彬彬有礼的刘存欣赏不已。待刘存坐下后便郑重表示自己的谢意,随后指指杯里的香茗。非常感兴趣地问道:
  “这是贤侄前日差人送来的新茶,老朽从未品尝过如此醇和香馥的佳品,不知此茶产自何地?”
  “回世伯,这是出自荆襄洞庭的君山春茶……徐州糜家商队购得之后,迅速运回东海精制,晚辈那大舅哥糜子仲知道晚辈嗜茶,每月都派人送来几斤,正好世伯光临,晚辈没什么孝敬。只能请世伯尝个新鲜。”刘存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回答得非常自然。
  曹嵩哈哈大笑,嘴里谦虚几句,心里却非常高兴。
  “厚此薄彼啊!刘青州,好像大半年没有光临我琅琊书院了吧?”邴原忽然来这么一句,曹嵩和郑玄双双望向刘存,很想听听他如何回答。
  刘存对邴原的借机发难毫不意外,端起茶杯悠闲地品上一口,这才含笑望向邴原:“邴师啊。难道琅琊商会每月悄悄送你那么多好酒、好茶,还堵不住你这张要人命的嘴巴吗?”
  曹嵩和郑玄哈哈大笑,邴原对不按常理思考的刘存毫无办法,明知道刘存话中的意思是责怪他没有为青州新政多多尽力。就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刘存才是。
  还是曾经当过大司农、大鸿胪、太尉的曹嵩圆滑老练,哈哈一笑把话题轻轻调转:“没想到贤侄如此的坦率开朗,怪不得阿满兵败回家后。老是对子鉴念念不忘,频频感慨说要是有刘子鉴并肩作战。恐怕早就攻下洛阳了,大好局面何至于此崩坏如斯。哈哈!”
  刘存连忙谦逊致礼:“孟德兄是晚辈最为尊敬的兄长,前年奉召前往洛阳面圣期间,晚辈与孟德兄一见如故,之后也有过多次通信,互道近况别情,当时晚辈对孟德兄做过承诺,踏着孟德兄的脚步,铲除治下歪门邪教及黑恶势力,经过全体同仁一年多的努力,凭借当年孟德兄肃立的威严,终于让各种歪门邪教和黑恶势力在整个青州销声匿迹,各地风气为之一新,各界民众无不拍手称快。如今,晚辈可以含笑面对孟德兄了。”
  曹嵩立刻大声赞扬,郑玄也频频点头,非常认可刘存的诚信。
  心里不痛快的邴原又来几句煞风景的话:“是啊!五个月间砍下三百多颗脑袋,抄没七十余户士绅财产,生生把四十余座耗费巨大财产建起的高祠庙宇,统统改建成启蒙学堂,虽然没有分文装入私囊,劫富济贫用之于民,改善当地不少道路桥梁,获得不少百姓拥护,但也背上了无数骂名啊!”
  “记得之前刘青州出巡,历来是轻车简从,从无顾忌,身边只有一二侍从,如今不带百余甲士,似乎不敢出门了。”
  刘存含笑回应:“只要是有益于百姓,有益于地方长治久安,这区区骂名又算得了什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这辈子我刘存将会义无反顾,按照自己所说的做下去!”
  “邴师啊,你也消消火,对晚辈有何意见,尽可提出来嘛,别学郑师那样,憋在肚子里总不说,回到家里自己生闷气。”
  众人又是一笑,郑玄无奈地摇摇头:“连消带打,把我也拽进去了,你还是以前那副德性,从不吃亏。”
  邴原听了这话不再客气,顺手拿过边上的《青州时报》轻轻拍了拍:“书院也想办一份学报,行吗?”
  刘存看到曹嵩和郑玄紧张地望向自己,非常惊讶地问道:“办张学报很难吗?怎么前辈们都这副摸样?”
  曹嵩再次哈哈大笑,邴原气得不行,干脆端起茶杯不说话了。
  郑玄没办法,只好将事情原委、琅琊书院面临的困境以及自己和邴原承受的巨大压力,向刘存逐一道来,并表示将会对琅琊书院进行系统的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刘存听得很仔细,知道只要有郑玄和邴原坐镇,无论琅琊书院弄出什么报刊,都不会成为敌对阵营的政治工具,但刘存还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把自己数年来想说而不知如何说的感受,完完整整告诉两位当世大儒——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对平等自由的不懈追求,才能避免大汉民族陷入无尽的灾难轮回之中!(未完待续。。)
  ps:  本章为“金沐灿尘”大大的万金红包加更!谢谢“血红”老大的万金厚赐,谢谢“da剑圣”的打赏,谢谢书友们的支持!巨火求订阅、推荐票、月票和全赞支持!感激不尽!


第一三三章 明争暗抢(上)

  得益于青州完善快捷的军邮系统,曹嵩寄回家乡谯县(今安徽毫州)的信函和包裹,仅用七天就经徐州平安送到儿子曹操手里。
  卞水兵败后,感叹袁绍等人“不足与谋”的曹操回到老家,并没有灰心沉寂,而是在地方大族和儿时好友的鼎力支持下,再次招兵买马重新奋起,麾下人马很快增至三千余人。
  五月端午刚过,正与麾下将校一同练兵的曹操接到父亲从琅琊寄来的信函包裹,立即兴致勃勃地回到堂上打开,看到印刷精美的《琅琊学刊》和一沓令人耳目一新的《青州时报》时,曹操非常惊讶,拿起厚达百页的学刊迅速翻看,接着打开最上面一份《青州时报》,顿时被端正大气的大红报头字体和边上醒目的发行日期所吸引。
  曹操看了近一个时辰,快速打开牛皮信封取出信函,细细端详父亲熟悉的字体和行文内容,越看越惊讶,越看越激动,反反复复细读三遍,终于幽幽长叹:“刘子鉴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啊!”
  跟随而入的从弟曹仁哈哈一笑:“刘子鉴不过是个时来运转的寒门子弟而已,区区雕虫小技,有何值得大兄如此惊叹?”
  曹操立刻瞪起眼睛:“雕虫小技?你看看自己身上的盔甲,再看看自己腰间长刀,无一不是刘子鉴治下铁工坊打造,这些也是雕虫小技吗?再想想离开酸枣之前,你在黄河南岸看到琅琊船队时的目瞪口呆,你还能说出雕虫小技之语吗?”
  年仅二十二岁却比曹操高一头的曹仁立刻闭上嘴。刚才对刘存有所贬低并非他的真实想法,不过是年轻人的好胜心态自然流露而已。
  曹操也明白自己族弟的心性。随手把信函递给曹仁:“你也看看吧,看完就知道刘子鉴的心胸有多么宽大。这世上能让郑玄和邴原这样的鸿儒虚心听取意见,能让我父亲如此盛赞的,恐怕也只有刘子鉴一人啊!”
  曹仁飞快看完信,轻轻放到曹操面前的桌面上,垂下头低声问道:“大兄,刘子鉴真有这么厉害?”
  “比咱们想象的还厉害百倍啊!只需看看他为了推行新政,不惜无情镇压青州百余世家豪门的冷酷,你就该知道他的野心有多大了!”
  曹操放下手中的五月号《琅琊学刊》,脸上满是复杂之色。苦思良久,忽然拍案而起:“不能再等了,你立刻去通知大家,明日一早我等北上东郡,接下兖州刺史刘岱大人委任的东郡太守职务,省得夜长梦多!”
  几乎同一时刻,得不到袁绍重用备受各路诸侯鄙视的刘备再次率部回到冀州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正式就任奋勇将军公孙瓒麾下别部司马一职,心里却在惦记今非昔比的高唐县城。以及将这座县城扩建成一座巨大堡垒的青州牧刘存,殊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均在刘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