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资本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资本家-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曲终了,叶思文起身,举起酒杯,道:“各位大人,本伯知道大家都等急了,不过现在,且让我们满饮此杯,这杯酒之后,本伯自然会告诉大家,你们的结局。”

该来的终于来了!知道结局将要来临,贪官们反而放下心来,举杯,和叶思文干杯。

叶思文将酒杯放在桌子上,道:“各位大人,本伯此行来的目的,于私,本伯是来为老丈人报仇的;于公,本伯是为朝廷查税,整顿官场。现在两件事情都差不多完成了,杀害我岳父的凶手,现在已经伏法。江南的税务,有了陈老板的协助,也差得差不多了。”

贪官们看了看陈子玉,一个个咬牙切齿的,暗骂陈子玉是个见风使舵的叛徒和小人。

叶思文继续道:“各位大人请放心,本伯也是当官的,所谓官官相护,本伯也不会太过于为难你们,但是,本伯需要给陛下一个交代,所以,你们当中必须要有人出来对这段时期发生的事情负责!至于是谁负责,你们自己决定。”

(老叶的江南之行到此结束,本书的第三卷当然也结束了,请大家继续关注第四卷:新政,且看虎威伯如何主政一方,实施新政,彻底的改变历史。)

第一章、回京之路

二月底的时候,叶思文便把江南的事情处理好了,在叶思文的操作下,江南商场大换血,江南官场小换血,无数的商号倒闭,无数的豪门破落。

江南商场,现在基本上已经是远洋商号和江南商会的天下了,两家的市场份额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叶思文相信,只要两家强强联手,用不了多久,整个大明的经济命脉就可以掌控在远洋商号和江南商会的手里,到时候,就是向朱由检讨要商人应有权利的时候。

表面上,叶思文只是依靠远洋商号和江南商会控制了江南经济,事实上,他是利用这一点在对付他的政敌东林党。

江南历来就是东林党的势力范围,他们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江南商业的支持,现在商业上的利益缩水了,所以东林党的势力自然也开始跟着缩水。

东林党人现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东西变成别人的东西,他们现在还不能干什么,因为现在叶思文得到了朱由检的支持,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若是他们现在跳出来找叶思文的茬,朝中的新党肯定会抓住机会把他们往死里整。

须知,内部斗争历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小心谨慎可不行。

其实,相对于官场上的失利,东林党商场上的失利的确算不得什么。

叶思文把南京周边的官场小换血了,留下了,全都是投靠新党的人,其余的人,全被叶思文搞垮了,比如陈国栋这些东林党内部的大佬级人物,都被叶思文用囚车送往了京城。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叶思文还给东林党留下了几个种子,因为叶思文只搞垮了几个东林党人,其余的人,基本上没有动,他们既没有被拉近新党,也没有降职,更没有挨整,甚至连毫毛都没有动过一根。

叶思文这一做法,让大家多少有点不解,其实道理很简单,两个字——平衡!

叶思文不需要把东林党彻底整垮,他需要的,只是让东林党和新党势均力敌而已,因为只有那样,两党才能互相制衡,谁都不能一家独大,好让皇帝放心,也让大明安定下来。

叶思文处理完江南的事情之后,并没有急着回京,之所以他不急着回京,是因为老叶要趁机腐败了一把,用公款带美人出去游玩。

古人有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古人又有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叶思文的江南之行大获成功,现在事业有成,名利双收,、正是携美游逛的好时候,再说了,好不容易来一趟江南,不好好的游玩一番,岂不是太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张嫣。

三月份的时候,叶思文陪着张嫣,带着柳如是,顺江而下,在扬州游览了一番。游玩之余,叶思文又象征性的巡查了一下江南的其他地方,接见了几个江南的封疆大吏,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当然,叶思文也趁机帮朱由检敲打了一下这些富裕之地的封疆大吏,让这些封疆大吏知道,现在是崇祯朝了,现在的中央朝廷,不好惹。

五月份的时候,叶思文一行人来到了上海查看上海市舶司的税务情况,现在的上海,可不是以前那个鸟不拉屎的小县城了,自从上海成立市舶司衙门之后,短短的半年时间,上海便变得繁华起来。

江南的商人就是有眼光,当他们得知上海将设立市舶司衙门的时候,他们便把生意做到了上海,无数的商号在上海安家落户,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到上海讨生活,无数的新房子在上海建造。

上海县的旧址已经满足不了人口的需求了,一座新的上海城,正在上海县的郊区慢慢的形成,总之,上海现在是大改变了,上海的规模,比有的州府还大,可以预见,上海县很快就能变成上海府。

在上海市舶司巡查的时候,叶思文又见到了许久未见的库福尔,库福尔刚带着远洋水师给远洋商号的南洋商队护航回来,在海商摇荡了几个月的库福尔,不仅没有一点疲惫的神态,反而还兴高采烈的给叶思文说他用新式战舰欺负南洋海盗的事情。

现在库福尔可牛逼了,手下的远洋水师一共有二十多艘战舰,这些战舰,全都是根据库福尔提供的图纸建造的西方三桅帆船,其实也不能说是西方三桅帆船,因为在建造的过程中,经验老到的船工又将西方三桅帆船的有点和大明帆船的优点结合在一起,重新设计了一种更科学,更先进的三桅帆船,为此,叶思文的准老丈人宋海龙还输了库福尔五两金子。

这种三桅帆船,被命名为远洋船,远洋船又分为三种型号,一种是远洋战舰,一种是远洋商船,还有一种是远洋邮船。

三种型号,各有各的用处,顾名思义,远洋战舰是军事用途,上面装备了各种型号的大炮五十门,活力犀利无比,一般的海盗,根本无法近身,库福尔的远洋水师全都装备的这种战舰,连宋海龙手下的朝廷水师都还没有装备上呢!

远洋商船,自然是商业用途的大型运输船,比起以前的商船,远洋商船更稳定,更快,运输的货物也更多。

远洋邮船,这是根据库福尔的建议建造的邮轮,库福尔在大明这么久,发现大明居然没有一种像样的邮轮来供人乘坐,所以他建议,造几艘乘坐舒适的邮轮,拿到海上来跑运输,绝对来钱。

比如说跑大明—倭国航线,由于远洋商号大部分的业务都在海外,特别是在倭国开展的业务最多,所以很多远洋商号的中高层管理者都要去倭国出差或者工作,以前的话,他们都要乘坐远洋商号的商船或者远洋水师的战舰,战舰和商船都一样,里面空间狭小、条件艰苦、伙食也不是很好,的确不是这些中高层人员应该乘坐的交通工具。

不过以后好了,因为远洋邮船就是为他们设计的,远洋邮船里面的空间很大,所有的房间都是独立的,不仅住宿条件好了,上面还有豪华的餐厅,提供各种美味的食物,还有茶楼什么的,为他们提供娱乐休闲。

在上海游逛了半个多月,叶思文便准备北归了,他带着一干人马,直接乘坐远洋邮船北上,经过几天的航行,他终于回到了山东的日照港,日照港和上海一样,已经变得繁华无比,大小商行林立,茶楼酒肆,秦楼楚馆,样样不少。

不过叶思文可没有心情继续游逛,他现在归心似箭,唐婉儿怀孕已经半年多了,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就快要当爸爸了,而且这还是叶思文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心情可想儿子,那是既期待,又害怕,既紧张,又兴奋。

六月中旬的时候,叶思文终于回到了济南府,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唐婉儿,唐婉儿的肚子已经隆得高高的了,她一手抚摸着隆起的肚子,一手撑着腰,一副吃力的样子,尽管这样,唐婉儿还是坚持出来迎接叶思文。

看着劳累的唐婉儿,可把叶思文心痛惨了,也顾不得其他的,抱住唐婉儿,就开始互诉衷肠,两人说了些体己话,之后叶思文又将耳朵贴在唐婉儿的肚子上,仔细倾听唐婉儿肚子里小宝宝的动静。

尽管叶思文很舍不得唐婉儿和她肚子里的小宝宝,尽管叶思文想要等到唐婉儿分娩之后再上路,但是安顿好一切之后,他不得不再次启程。

叶思文现在需要进京面圣,因为他现在还顶着钦差大臣的职位,如果迟迟不回去交旨的话,根本说不过去,就算他立了大功,也说不过去。

毕竟忠孝礼仪,忠字是排在第一位的,叶思文连唐先瑞的葬礼都来不及主持,便要离开,这也只能委屈唐先瑞躲在寺庙里的冰窖里呆一阵。

叶思文在离去的时候向唐婉儿保证,一定会在她分娩的时候,赶回济南,守候在她的身边。

大明崇祯三年七月初五,下午,北京紫禁城的御花园里,朱由检和叶思文一边谈话,一边信步走在树荫底下。

叶思文今天早晨刚回京城,连家都没有回呢!就被朱由检招进了宫中,向他询问江南的事情,看得出来,朱由检是很高兴的,因为有了江南税款的进入,他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以前很多不能做的事情,都可以开始做了,比如说赈灾,比如说训练新式军队,比如说巩固关宁防线。

叶思文此次又为大明、为朱由检立了一件大功,看朱由检的心情,这次叶思文恐怕又要得到大好处了。

朱由检一边询问,叶思文一边给他说了此次江南之行的收获。

此次叶思文的江南之行可谓收获颇丰,不仅成功的查清楚了江南的税务,使朝廷得到了一大笔税款,还查处了几个贪赃枉法的官员,极大的震慑了大明朝的贪官污吏。

朱由检和叶思文一边说,一边来到一座凉亭旁边,朱由检径直来到凉亭中坐下,向叶思文道:“叶爱卿!来,我们坐下说话。”

叶思文施礼,道:“微臣谢过陛下!”

朱由检向外面的王承恩招了招手,道“大伴,给朕和叶爱卿一人来一杯冰镇酸梅汤,大热天的,先喝一杯冰镇酸梅汤解解渴!”

第二章、话说当今形势

看得出来,朱由检的谈性很浓,和叶思文东拉西扯,从江南的商业扯到如何用利用商业来实现大明中兴,从江南的官场扯到整个大明的官场,最后两人又从从大明内部的形势扯到大明周边蒙古、辽东的形势。

君臣二人,如同一对做家庭作业的同学,一一解答老师上堂课给他们留下来的问题。

叶思文离京的几个月,整个大明的官场和对外形势又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无论什么事情,朱由检都毫不避讳的讲给给叶思文听,让叶思文帮他分析,帮他决断。

现在大明有三个大问题亟待解决,一个是组建新的内阁,一个是如何设定和实施新政策,还有一个便是后金的问题。

其实朱由检登记的这两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组建一个高效、务实的内阁,不过这两年朱由检杂事缠身,内部要清除阉党余孽,外部要防备后金蒙古,根本抽不出来精力搞这些。

现在朱由检终于抽出身了,去年冬天打败后金之后,朱由检就开始考虑组建新内阁的事情,现在新内阁的架子已经架起来了,只差几个内阁大臣,就可以正式开工了。

内阁大臣嘛!倒是不难找,只要选出新的内阁首辅,再让内阁首辅拟出一份阁臣名单让皇帝陛下过目就行了。

不过在内阁首辅的选择上,朝中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因为现在朝中有两个党派,一个东林党,一个新党。

东林党当然支持他们的党魁钱谦益来当内阁首辅,他们的理由很简单,钱谦益才学那是没说的,为官经验丰富,当一个内阁首辅那绝对没有问题。

新党自然支持叶景来当这个内阁首辅,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辅佐陛下治国,光是才学好、为官经验丰富就行了?当然不行,那得看办事的能力,叶景的能力,朝中大臣那是有目共睹,海事衙门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时间,已经为朝廷带了一大笔收入,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

现在的大明朝就缺叶景这种能找钱的官,由他当内阁首辅,大明朝一定可以富得流油,毕竟,要有钱,大明中兴才有希望不是?

为了内阁首辅的位置,两个党派已经吵了几个月了,仍然没有结果,新党和东林党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内阁首辅的位置当然能也迟迟没有着落。

内阁首辅没有着落,新的内阁也不能运作,这不免让朱由检心急如焚。

第二个问题,便是如何设定和实施新政的问题。

实施新政这件事,朱由检也考虑了一两年了,众所周知,自洪武大帝建国以来,大明朝经过十几代人,两百余年的传承,大明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已经不堪使用了。

政治上,总有那么些贪官污吏,利用大明律的漏洞,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特务政治更是在天启朝的时候达到了顶峰,东厂、锦衣卫横行,搞得民怨沸腾,至于监管天下百官的都察院,则成为政治党派互相攻讦的工具,完全失去了起初设立时的作用。

这些都是随时可以要大明命的问题,一日不解决,朱由检便一日不安心。

相对于政治制度,大明的军事制度更是糜烂,太祖立国之初设立的卫所制度,已经糜烂不堪了,全国还堪使用的卫所,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个。

卫所乃是大明的常备兵力,但是现在卫所制度糜烂,打仗的时候,根本不能给朝廷提供兵力,所以每当大明发生战争的时候,大明的军事力量,几乎是靠募兵制,即需要打仗的时候,由朝廷派出一名大将,临时招募士兵,这种方法凑成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还有大明的经济制度,也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太祖起于陇亩之间,推行的就是士农工商那一套,在大明朝,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

可是自从北方大旱以来,现在大明能收取的税款,一大半来自商人,特别是开海禁和江南商人正常纳税之后,这种差距更是明显。

为什么要实行士农工商这一套?那是有原因的,它的排行,是由各个阶层对社会的贡献来排的,以前的人总是认为,商人奸诈,对国家的贡献最小,所以老是把商人排在最后。

但是现在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