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λ档靡逭洗剩犊ぐ骸

三人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这下子的的确确是个祸害,爵位越高,官做得越大,祸也就闯得惊天动地了。

三人极力阻止,宝鼎却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证说,秦王此次绝无可能立后、立储。

“你有什么理由?”

“我的理由很充足,非我老秦人不得立后,非我老秦人不得立为储君。”宝鼎斩钉截铁地说道。

三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蓦然哈哈大笑,王陵和麃公更是击掌相贺。

“武烈侯,高,妙,好计啊,好计。”王绾激动之余,连声称赞。



黄昏时分,相国昌平君、御史大夫昌文君联袂而来,盛大的酒筵也正式开始了。

酒酣耳热之际,昌平君熊启对老将军王陵说到了正在审理中的大案。眼看快到年底了,大案早点结束吧,拖长了影响不好,于国于民皆不利。王陵暗自鄙夷,你贪赃枉法的时候怎么不说于国于民不利?现在事发了,要砍脑袋了,怕死了,这时候竟然厚颜无耻地说什么“于国于民”,简直是笑话嘛。

王陵哼哼哈哈,最后逼不得已,说了一句话,“铁证如山,供词上都按着血手印,我怎么徇私?”

熊启抚须而笑。有王陵这句话就够了。

过了三天,蓼园才渐渐安静下来。秦王政下令,武烈侯嬴宝鼎出任主爵中尉一职。

此事在咸阳传开,好事者引为笑谈。公子宝鼎回京后,一顿拳脚打死了公子襄,夺回了老府,最后甚至把公子襄的官职都给抢到手了。楚系这脸算是丢大了,大王这是故意打楚人的脸啊。

秦王政又下令,叫老将军在年底前务必审结大案。过了年,如果案子还没审完,你就回家继续养老去,这说明你老了,精气神不行了,还是回家颐养天年吧。

这道命令下达没几天,廷尉府堆放大案卷宗的库房失火了,所有卷宗供词全部化作了灰烬。

秦王政勃然大怒,把王陵、嬴豹和李斯叫到宫里大骂了一顿。

正当秦王政以为老秦人和楚人已经达成妥协,准备展开凌厉反击的时候。王陵、王翦、公孙豹和麃公突然联名上了一道奏折,弹劾相国昌平君熊启,认为他应该为盐铁大案、谋反大案负责,奏请大王要么罢了他的职,要么改相国为左右丞相,削弱和限制相国的权力。

此奏一出,咸阳震动。

昌平君熊启大怒,马上与御史大夫昌文君熊炽联名上奏,弹劾王翦,指责他在河北大战期间擅自率军进入河北战场,形同谋反,奏请大王罢免他的军职。

王翦严重违律,事实俱在,如果大王和臣僚们故意忽略,那就不是罪责,但一旦有人死抓着不放,那杀头都行。

秦王政犹豫不决。老秦人没有坠入楚系的陷阱,一直为他冲锋陷阵,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假如因为此事屈从于楚系的重压,把王翦的上将军给罢了,那就做得未免太过了,会寒了老秦人的心。

谁知王翦火速上奏,主动请辞。老夫不给大王添麻烦,这个上将军老夫不干了。少上造公孙豹随后也请辞,老夫也不干了,要回咸阳与家人团聚。至于北军统率,王翦推荐了羌瘣(hui)。秦王政非常感动,当即准奏,叫王翦和公孙豹马上返京,并给羌瘣加了一级爵。

大秦军方本有三个假上将军,如今桓齮因为宜安决战失利,罢职;王翦现在又主动请辞,三去其二,就剩下一个蒙武了。军中不论是老秦人还是楚系,都随着这两位统率的离去而遭受重挫,尤其是老秦人,几个老家伙全部被赶出了军队。

秦王政大喜过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他立即提拔蒙武为上将军,大秦军的统帅,立即北上晋阳坐镇。随后他提拔了一批关东系将领,冯毋择、蒙恬等将领纷纷升官晋爵。

这时候,武烈侯、主爵中尉公子宝鼎生气了。老子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

公子宝鼎即刻上奏,臣在盐池审案的时候,所有供词都备了双份,如今就藏在夏阳司马氏。

秦王政心花怒放,当即下令,让内史嬴腾带着人马火速赶赴夏阳,将所有证据运回咸阳,并勒令王陵尽快结案。

与此同时,老秦人和关东人纷纷上奏,弹劾昌平君熊启,强烈要求削相国之权,将相国改为左右丞相。楚系极力反对,双方在朝堂上激烈争论。

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嬴宝鼎又发飙了。

大王要马上立后,但王后必须是老秦人;大王要马上立储,但储君必须是老秦人。

满朝震惊,就连秦王政都措手不及。你小子找死啊?寡人拒绝立楚人为后,当然也会拒绝立老秦人为后,但你突然挑起立后立储的事,老太后必然出面干涉,寡人的麻烦大了。随即秦王政醒悟了,上了这小子的当,自己和楚系正面对决了。不过这小子还算不错,给了自己一个推诿的借口,楚人要立楚系的嫔妃为后,老秦人则要立老秦系的嫔妃为后,大臣们吵得热火朝天,寡人没办法,只有再等等了。




第一卷 崛起 第126章 百里母亲

第126章百里迎母

武烈侯的奏章将咸阳风暴推向了高潮。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老秦人和楚人浴血厮杀,双方都已伤痕累累。老秦人损失惨重,军中得高望重的元勋都已全部退出;楚系更是损兵折将,至今还身陷两个大案之中无法脱身。武烈侯则被老太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危在旦夕。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秦王这个“渔翁”是个大赢家,但距离他的目标还很遥远。然而,老秦人后继乏力,已经无法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楚人实力雄厚,即使被砍得鲜血淋漓依旧勇不可挡。此刻,赤手空拳的武烈侯又杀了上来,祭起了他手中最后的法宝,将“诸路神仙”一网打尽。

秦王政和楚系外戚在王后与储君这件关系到大秦根基的事情上都没有退路,这件事必须解决,必须在老太后生前解决,但这件事又是宗室内部事务,老秦人与关东人都不易公开插手,于是武烈侯以身为饵,将秦王政和老太后,宗室与楚系外戚一把卷进了更大的风暴,给老秦人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这天。乌原匆匆赶到蓼园,向宝鼎报喜,主母到了,公子的母亲到了。

宝鼎惊喜交集,带着黑鹰锐士和虎翼卫匆忙出城,向西迎出百里之地。

母子相见,激动万分。宝鼎抱着母亲泪如雨下。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想到了深深铭刻在心里的那道柔弱而蹒跚的背影。宝鼎心如刀绞,痛苦不堪,抱着今世这位同样柔弱而坚强的母亲,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号啕大哭,哭得声嘶力竭。

母亲想到自己含冤而死的父亲,想到战死长城的夫君,想到二十五年来所受的苦难,也是情难自禁,泪如泉涌。

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两颗相距了两千多年的心就在这撕心裂肺般的哭声里,在紧紧拥抱一起的身体里悄然相融,化作浓浓血水,流遍彼此身心,仿佛亘古至今就是同根同源,就是母子同心。

乌氏兄弟站在一侧,黯然垂泪。曝布、司马断、白公差等人更是泪流满面。多少年的希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宝鼎回来了,宝鼎做了武烈侯,宝鼎靠自己的一双铁拳在咸阳打下了一片天地。牢牢站住了脚。

宝鼎抱着母亲号啕大哭了一阵,郁积在心中的痛若、悔恨和思念得到了宣泄,心里渐渐平静下来,哭声也渐渐止住。

他的母亲有四十多岁了,华发苍颜,虽然北疆呼啸的风霜摧残了她的美貌,却无法遮掩她的绝代芳华,她的双眼依旧明亮,她的气质依旧高贵,她瘦弱的身躯依旧挺拔,一如她宁死不屈的坚强意志。当年她千里北上嫁给公子弘,第二天便随公子弘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大秦,本来她以为自己将伴随公子弘终老于大漠雪山,谁料想世事无常,她回来了,她竟然回到了咸阳,这一切仿若梦幻,让她久久徘徊在半梦半醒之间,难以相信。

“痴儿……”母亲闭着眼晴,泪珠在脸上滑落,她轻轻吻上宝鼎的额头。轻轻呼唤着宝鼎的名字,唯恐睁开眼睛发现这不过是一场美丽的梦。

“母亲……”宝鼎紧紧抱着母亲,似乎一松手母亲就会从梦里消失,他一遍遍地喊着,每喊一遍他的心都会颤栗,如海般的亲情在颤栗中尽情释放。

“痴儿,你好了,你的病真的好了?”

“母亲,我好了,我的病真的好了。”

母亲一遍遍地问,一遍遍地流泪,二十五年的委屈、悲伤和痛苦都在这一刻随着泪水倾泻而出。

宝鼎一遍遍地答,一遍遍地品尝着前世的悔恨和今生的苦楚。

母子相拥着坐在严冬的冷凛寒风里,哭着,说着,笑着。猎猎大旗在风中狂舞,仿佛也在为母子重逢而欢呼呐喊。

宝鼎看到了溥溥(pu),那个记忆中有着一张甜甜笑脸的女孩,当他的目光与溥溥的目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他清晰地感受到了从心底涌出的强烈喜悦,那是真正的宝鼎的喜悦,纯洁的像大山白雪一般的喜悦。他奔跑了起来,他张开了双臂,他大声喊着,“溥溥,溥溥……”

这一刻,宝鼎与天上的灵魂化作了一体,两个灵魂血乳交融,再也不分彼此。

“大兄……”溥溥激动地哭喊着。向宝鼎跑了过来。溥溥投进了宝鼎的怀里,紧紧搂住了他的脖子。宝鼎紧紧抱着她,旋转、跳跃、吼叫,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山野之中。

这一刻,宝鼎仿佛又回到了大山,回到了家,抱着年幼的妹妹在门前大树下戏耍。

“大兄哭了。”溥溥伸出小手替宝鼎擦拭眼泪。

“大兄没有哭。”

“大兄哭了,这是你的眼泪。”

“大兄没有哭,大兄太高兴了,所以就流眼泪了。”

“大兄从不流眼泪。”

“大兄现在流眼泪了。”

“大兄,咸阳好玩吗?”

“不好玩。”

“大兄,咸阳比乌氏好吗?”

“乌氏好,那里才是我们的家。”

“大兄,那你为什么接母亲来咸阳?”

“我们是一家人,大兄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上母亲和你。”

“大兄真好。大兄我要你背。”

“大兄这不是背着嘛。”

“不嘛,我要你骑马背着我。”

“好好,骑马骑马。”

车马辚辚,宝鼎陪着母亲坐在辒车里,溥溥瘦小的身躯蜷缩在母亲怀里沉沉睡去,小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

“母亲,我们把溥溥带在身边,乌氏家主是不是舍不得?”宝鼎问道。

“溥溥是我的孩子。”母亲笑道。“我听少家主说,你的病还没有痊愈,过去的事大都忘记了,是吗?”

“是的,母亲。”宝鼎不敢隐瞒,把自己身体的隐疾简单说了一下,“没有大碍,母亲放心吧。”

母亲微微颌首。她已经心满意足了,她曾无数次祈祷,年复一年奔波于大山雪原采摘灵药。她从不敢奢望有奇迹,她只希望宝鼎能够过正常人的日子。老天可怜。祖宗保佑,突然有一天奇迹就发生了,孩子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她接到这个喜讯的时候,就站在公子弘的墓前,她哭了,哭得撕心裂肺。

接下来宝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每一个奇迹都是那么惊心动魄,那么让人震撼。乌氏沸腾了,义渠人把宝鼎当作了自己的亲人,他们为宝鼎欢呼,为宝鼎而自豪。

母亲急不可耐了,她急切想见到自己的孩子,她想马上回咸阳,但乌氏倮(luo)极力阻止,白氏和司马氏也来信劝止,因为咸阳局势太严峻,宝鼎时刻都有生命危险,过早回京会给宝鼎带来更大的麻烦。她极力忍耐,一直等到今天,等到寒风呼啸、白雪飘飘的时候,她才如愿以偿。儿子比过去长高了,长壮了,也变得成熟了,完全变了一个人。她高兴,她兴花怒放,她不希罕自己的儿子建功立业,她只要儿子好好地活着,像个正常人一样的活着。

“我一直担心你忘了溥溥。”母亲说道,“溥溥从小就喜欢你,你们兄妹关系好,如果你忘了溥溥,她会很伤心。”

“我只记得母亲,还有溥溥。”宝鼎笑道。

“溥溥刚刚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母亲把怀内的溥溥抱紧了,眼里露出浓浓的疼爱之色,“我和她母亲情同姐妹。她母亲临终前把溥溥托付给了我。老家主知道我孤苦零汀,将来老了,身边需要个贴心的孩子照顾。于是就把溥溥给了我。我让溥溥随了白氏,一眨眼六年了,孩子都长这么大了。”

“母亲老了,当然由我照顾。”宝鼎笑道,“溥溥终究会长大,要嫁人的。”

“那个时候,你的病没有好,你是个痴儿。”母亲轻轻吻着溥溥红晕的脸蛋,把她抱得更紧了,“我死了,你怎么办?谁来照顾你?我把溥溥养大,不会为了给我养老送终,而是为了你。当我死的时候,我就把你托付给溥溥,让你有个依靠,这样我就能安心地离开这个人世。”母亲说着说着泪水就滚了下来,哽咽失声。

宝鼎心弦颤栗,泪水情不自禁地盈满了眼眶,他想强自忍住,但忍不住,脑海中浮光掠影般闪过一幕幕画面,我死了,小妹柔软的肩膀就要支撑起整个家庭,她不会再念书了,她要照顾父母,她要给父母养老送终……痛悔如同利剑一般刺进了宝鼎的心里,他突然哭了起来,双手掩面,悲声痛哭。

母亲伸出手,把宝鼎搂进怀里,紧紧地搂着,恨不得将他融进自己的身体。

宝鼎张开双臂,抱住母亲,抱住母亲怀里的溥溥,任由泪水滚滚而下。这一世,我不会离开你们,我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你们就是我的一切,家人就是我的一切,我的一生就是为你们而活着,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守护自己的家,守护自己的亲人。

车马在寒风中疾驰,在夜色里奔腾。

宝鼎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母亲一直表现得很平静,她静静地听着,即使是最惊险的时候,她的脸上也没有任何波澜。她是武安君的女儿,她也是一位武技高超的剑士,她曾和公子弘一起纵马江湖,啸傲大漠。她既然让儿子走出了乌氏,她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儿子死了,这个人世对她而言再无留恋,她会离开,她会在另一个世界陪伴自己的夫君,陪伴自己的儿子,一家人守在一起,即使茹毛饮血,也是莫大的幸福。

宝鼎隐瞒了故事背后的真相,他不想让母亲担心,不想让母亲寝食不安、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