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一丝一毫参政的权力,更不要说参与决策的权力了。

行符玺令事就是临时代领符玺令的职务,也就是说,咸阳宫肯定有符玺令或者是暂缺。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因为始皇帝在他统一帝国后的十二年内连续五次巡视天下,每次巡视时间都很长,巡视中要照常处理国事,所以很多内廷职务就要由随行臣僚兼领。赵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兼领行符玺令事。

如果历史真相正如此推测的话,那后人就误解了始皇帝和赵高的关系。

始皇帝或许器重赵高,但赵高并不是始皇帝的亲信。很简单,赵高做了始皇帝二十多年的侍从车马班班长,始皇帝巡视的时候还兼带管理一下符玺,但他始终就是始皇帝的一个“高级仆役”,他从未进入中枢,这样的“心腹”仅仅是生活上的心腹,而不是政治上的心腹,因此赵高不是始皇帝真正意义上的可以托付社稷的亲信,而仅仅是一个赢得始皇帝信任的高级仆役而已。

宝鼎需要的不是秦王政身边一个高级仆役的情报,他需要的是能够与秦王政共商国事的绝对亲信的情报。现在秦王政身边有哪些绝对亲信?蒙氏的蒙嘉和冯氏的冯劫,还有一个就是国尉尉缭。至于郎中令隗状,还待观察,因为历史上没有记载他的任何事情,但历史湮灭隗状这个显赫人物自有它湮灭的原因,而在这个原因没有搞清楚之前,宝鼎认为,无法判断秦王政是不是绝对信任隗状,是不是把隗状当作亲信来看待。虽然秦王政与隗状同池泡浴,但自己不也与秦王政同池泡浴吗?秦王政是不是因此就信任自己?在这种权力的巅峰之端,君王的亲信到底是谁,恐怕只有君王自己才知道。

从权力构架上来看,君王和相国既共存又斗争,两者之间有不可妥协的利益冲突,根本没有绝对信任的基础。秦王政现在或许信任隗状,但将来呢?将来是不是一直始终如一的信任他?显然不可能。

假如事实就如历史所暗示的那样,始皇帝真正信任的人就是蒙氏和冯氏,那无论赵高、李斯还是隗状,都不过是围绕在始皇帝身边的近侍臣僚而已,距离真正的权力核心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宝鼎忽然有一种豁然顿悟的感觉,他蓦然意识到沙丘之谋并不是如历史所描述的那样简单,沙丘之谋是个阴谋,从头至尾都是一个阴谋。假如把沙丘之变当作一个阴谋来看待,那沙丘之变的前后时间段所发生的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就能得到解释了,因为它是一个阴谋,阴谋藏在黑暗之中,湮灭在历史之中,若想探究它的真相就很难了。

但宝鼎无意去探究沙丘之谋的真相,他的抱负和理想是拯救帝国,他不能让沙丘之谋重演,甚至根本就不能让沙丘之谋发生。

怎样才能阻止沙丘之谋的发生?廷尉卿李斯位高权重,宝鼎目前动不了他。公子胡亥还没有出世,目前还不知道在那个嫔妃的肚子里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宝鼎唯独可以控制的人就是赵高,而改变赵高的人生,改变赵高的命运,必然就能阻止沙丘之谋的发生。退一步说,就算宝鼎在未来未能改变历史轨迹,始皇帝还是死在了沙丘,但只要改变了赵高的人生轨迹,或许就能改变沙丘之谋的结局。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假如沙丘之谋是个阴谋,是个湮灭在历史中的阴谋,而宝鼎不知道这个阴谋,那他也就不知道赵高在这个阴谋中的位置,如此一来,即使没有赵高,也同样有个替代者来完成赵高在阴谋中所承担的任务,如此历史轨迹还是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进,宝鼎的所有努力将尽数化为乌有。

对未来的一切假设都是幻想,而目前唯一真实的就是赵高。

宝鼎放弃了对未来的幻想,转而把全部心思放在赵高身上。他打算培植赵高。凭借赵高的才华,凭借自己的实力,凭借自己对未来历史的准确把握,把赵高打造成一个本系的悍将,让这位悍将在前面为自己冲锋陷阵应该有绝对把握。从历史上赵高在秦二世时代的疯狂表现来看,这个人血腥嗜杀,而且歇斯底里,用得好了,足以把对手打得落花流水。

宝鼎想好了就做,他不再偷偷摸摸地使用赵高,而是光明正大地提拔他,重用他,将他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

“你对咸阳中枢了解多少?”宝鼎主动把话题转到了一个极其敏感的地方。

赵高暗自骇然,踌躇难言。

“你对郎中令隗状了解多少?”宝鼎又问道。

赵高急忙摇头。这个身世显赫的巴蜀人过去一直很低调,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在咸阳风生水起,但对赵高来说,隗状和他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他所知道的都是一些无根无据的道听途说。

“我要告诉你的话,你要牢牢记在心里。”宝鼎郑重说道,“如果我死在大漠,你也不要怀疑我今天说的话,你务必按照我的话去做,这样才能确保你的前程。”

赵高感激涕零,俯身拜谢。

宝鼎毫不犹豫,把咸阳复杂的派系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一一详述,其中着重说到了楚系和隗状,暗示隗状是未来楚系的领军人物,如果自己死在了大漠,那赵高的未来就掌握在隗状手上,只要把隗状这颗大树牢牢抱住,赵高就前途无量。

赵高被宝鼎描述的权力世界所震撼,虽然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咸阳宫,但他和咸阳宫里扫地的内侍没有太大区别,他只能看到眼前那一片小小的天空。他知道在这片天空之外还有一个更为广袤的苍穹,但他不属于那片苍穹。

他曾日思梦想越过自己这片小小的天空,进入那广袤的苍穹,现在公子宝鼎帮他实现了,公子宝鼎掀开苍穹的一角,让他窥探了一个那个令他向往的世界,他震惊了,那个世界远比他想像的要血腥残酷。

“我带你去见隗状,替你打开这道门。”宝鼎笑道,“隗状做他该做的事,他同样也是一个引路人。你明白我这句话吗?”

赵高当然明白,他就在咸阳宫,他当然知道这道门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一卷 崛起 第146章 与寡妇清共宴

隗状面带浅笑,静静地望着跪坐在宝鼎身后的赵高。眼里掠过一丝诧异。

他对这个尚书卒史没有任何印象,他甚至不知道这位年轻人就是去年少府大考的第一名,他实在想不明白,公子宝鼎从哪找来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并把他隆重推荐给自己。公子宝鼎的目的何在?仅仅就是因为他看中了这个年轻人的才华,想培植他,把他收为己用?

隗状不相信,他自认为比较了解公子宝鼎,但公子宝鼎身上藏着太多的秘密,他越是接触多了,越是知道的秘密多了,越是忐忑不安。就以鼓风箱来说,这是个惊人的发明,足以推动大秦国力的发展,但不可思议的是,这是公子宝鼎发明的,怎么解释?天赋异禀?

出塞一事同样匪夷所思。就天下大局来说,宝鼎的分析和判断实在令人惊叹,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但几百年来,有多少人会把中土局势放到如此广袤的一个天下去探寻中土的未来?又有多少人会像公子宝鼎一样把北虏对中土的影响放到如此高度?更让人敬佩的是。又有多少人拥有如此胆魄,深入大漠探查北虏形势?

这样一个高瞻远瞩、深谋远略的人,在这样一个晚上,带着一个出众的年轻人走进隗府,恳请自己予以提携,这其中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隗状把探寻秘密的心思放下了,他现在没有精力关注这种小事。提拔一个官秩两百石的小官对他来说微不足道,其实宝鼎自己也能办到,宝鼎是主爵中尉,一句话的事情而已,但宝鼎请他帮忙,显然是想把赵高留在咸阳宫,以便让赵高进入秦王政的视线。假如赵高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那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隗状随意问了赵高两句,敷衍了一下,然后就与宝鼎说起了出塞的事。现在武烈侯出塞是咸阳最热门的话题,上上下下都在预测武烈侯的生死,不过隗状关心的不是宝鼎的生死,而是此趟出塞武烈侯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赵高察言观色,知道自己应该告辞走了,随即偷偷向宝鼎看了一眼。宝鼎略略点头,笑道:“你出去等我,一起走。”

隗状望着赵高离去的背影,微微摇头,“没有前途。”

宝鼎也望着赵高的背影,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拭目以待。”

“他的出身决定了他的命运。”隗状补了一句。

“命由天定。”宝鼎笑道。“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隗状抚须而笑,“这是武烈侯对命运的诠释,还是对命运的感叹?”

“这是我对咸阳的感叹。”宝鼎问道,“大兄不相信?”

隗状摇摇头,“墨家反对天命,但顺从天志,武烈侯却反其道而行之,奇哉。“接着他一语双关地问道,”武烈侯最近是不是读了《墨子》?读得太多了吧?”

宝鼎笑了起来,“墨子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大兄相信否?”

“嗤……”隗状嗤之以鼻。

“我也不相信。”宝鼎说道,“墨子认为,天志兼爱,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大兄有意顺从否?”

隗状再度嗤之以鼻。

宝鼎大笑,“我马上要走了,临行之前。特来向大兄道喜。”

“何喜?”

宝鼎拱手为礼,“恭喜大兄即将荣升丞相公。”

隗状淡然一笑,缓缓站了起来,伸手相请。宝鼎一边站起来走向堂外,一边笑道,“到咸阳大半年了,竟然没去拜会琴家姐姐,太失礼了。”

“寡居之妇,不见也罢。”

“本打算离京之前去一趟兰房,向姐姐略表谢意,没想到未能成行,深感不安。”宝鼎叹道。

隗状停下脚步,眼露不满之色,“武烈侯是不是认为,这顿饯行之宴应该安排在兰房?”

“不不,大兄误解了。”宝鼎急忙摇手,“琴家姐姐给我设宴饯行,我当然感激不尽,只是她为什么要在隗府设宴?”

“隗府的酒不能吃啊?”隗状的脸色不好看了。

“好好,我说错了,说错了。”宝鼎装腔作势地连连道歉,然后脸色一整,又问道:“为什么?”

隗状瞪着他,冷笑,“你到底想说什么?”

“这里有什么秘密不成?”宝鼎揶揄道,“看大兄这张臭脸就知道,这里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可告人?”隗状生气了,抬手指向府门方向,“不吃就滚!”

“大兄。不要生气嘛。”宝鼎大笑,“我吃的是琴家姐姐的酒,与你何干?”

隗状冷哼,用力一甩袍袖,举步先行。

宝鼎急忙跟上,“大兄,你刚才无缘无故说到墨家干什么?相国是不是对你极度不满?认为你故意在他背后捅刀子?”

“你的目的何在?”隗状再次停下脚步,脸色瞬间正常了,但语气里还隐约带着一股怒气。

“我在奏议中解释得非常清楚。”宝鼎说道,“你要我再重复一遍?”

隗状摇摇头,“武烈侯,不要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你控制不了墨家,墨家也不会为你所用,将来你会深受其害。”

宝鼎暗自愣然,但旋即一笑置之,他本无意帮助墨家,不过被韩非逼得没办法而已,但墨家的复兴,对楚系来说显然是个坏消息,而夹在其中的隗状当然两头不讨好。

其实从这件事里,宝鼎还发现了巴蜀人的一个秘密,琴氏不是对隗氏言听计从,相反。琴氏有自己的主张,比如琴氏与墨家合作的事,琴氏就是先斩后奏,事先根本没有与隗氏商量,导致隗氏很被动,不得不向老太后和昌平君解释。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改变了,隗氏怎么解释也没用。

过去宝鼎一直认为琴氏依附于隗氏,现在他知道错了,琴氏和隗氏的主从关系非常微妙,如果没有这件事。宝鼎还真不敢确定谁主谁从。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琴氏正在蓄意制造巴蜀人和楚人之间的矛盾,为下一步决裂做好准备。由此也说明隗氏至今还在与楚人决裂一事上摇摆不定,还在有意拖延,但秦王政绝对不允许隗氏继续摇摆下去。这也从侧面证明秦王政与琴氏家主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宝鼎总算见到了名扬千古的寡妇清。正如母亲和赵仪所描述的那样,隗清风华绝代,貌若天仙。赵仪与她相比,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青涩小花,而隗清则是一朵娇艳盛开的鲜花,魅力四射。宝鼎一见之下,顿时有一种魂神颠倒之感,根本无法抵挡隗清的魅力。什么叫倾国倾城?宝鼎现在知道了,隗清就是倾国倾城的“妖孽”。好在他先有了赵仪这个绝色娇娆,其后又窥破了秦王政与隗清的秘密,有色心也没那个色胆了。

这是内室,又是家宴,所以礼仪上就没那么讲究了。隗清和赵仪两个绝色拥坐一起,隗状、隗藏和宝鼎三个大男人挤成一堆。隗氏兄弟大概是美女看多了,神色如常,谈笑风生。宝鼎却是不堪,尤其隗清一笑一颦之间更显妩媚,宝鼎虽然极力克制,但眼睛不听使唤,不知不觉就盯了上去。

隗清一袭黄色楚服,因为色彩太过绚丽,晃得宝鼎眼花缭乱,不过他还是听到了隗清的致歉。宝鼎现在倒是理解了隗清的难处,这样一个“妖孽”还是深居简出好,一旦抛头露面,估计咸阳城要连续爆发争风吃醋的血案。

隗清没有解释为什么要在娘家设宴相请,但宝鼎却非常龌龊地想到了秦王政。难道秦王政是个醋坛子?八九不离十啊。一想到秦王政,宝鼎躁动不安的心突然冷了下来。不想活啦?连始皇帝的女人也敢动心思?你有几颗脑袋啊?

心冷了,贪欲飞了,情绪平静了,宝鼎反而可以睁大眼睛好好欣赏眼前的绝色佳丽。隗氏兄妹三人无论相貌、气质都是人中翘楚,难得一见,不得不佩服这种传承了千百年的古王国有着与众不同的遗传基因。可惜的是,咸阳城的那把大火把旧贵族旧官僚一把火全烧了,而其后的庶民“革命”更是将延续了千百年的上古遗迹统统灭绝,像隗氏琴氏这种上古王国的后裔们估计都在“革命”中灰飞烟灭了。

后世人为贫民“革命”歌功颂德,但无论怎么歌功颂德,都无法掩饰“革命”给中土造成的一次次浩劫。不在“革命”中死亡,就在“革命”中爆发,没有一次次的“革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