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个目的,一是把粮草截留下来,在阻止河北大战的同时,为即将开始的中原大战储备粮草。其次是迫使关东人加快合纵步伐,抢在齐国参加合纵之前击败合纵军。其三,就是抢夺叶城和舞阳一带的铁矿。我们的铁矿多了,冶铁作坊的扩大才会变成现实,制兵作坊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盔甲和武器。”宝鼎说道,“南阳这一块的财富只有这么多,我们加入进来后,不够分了,必然有矛盾,矛盾大了南阳就会出问题。当中原大战爆发的时侯,这些隐患可能给我们致命一击,所以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前,我们要把南阳稳住,稳住南阳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扩大财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掠夺,掠夺的对象当然是越弱越好,无疑,韩国就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武烈侯,楚国之行是否如愿以偿?”琴唐郑重问道。这是众人最想问的问题,但碍于机密,宝鼎不说,他们也不敢问。

“可以说与我的预期差不多。”宝鼎说道,“但有个前提,那就是齐国不能参加合纵。”

宝鼎把形势大概分析了一下,众人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现在掌控形势的不是南阳,也不是楚国,而是齐国。齐国保持中立,那一切好办;齐国一旦出兵合纵,那对秦国来说就是个坏消息;如果齐国趁火打劫,乘着秦国和合纵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侯,突然袭击中原,那对合纵诸国来说就是迎头一棒了。

“如此说来,赵韩魏楚也在加快合纵速度。”琴唐抚须说道,“我们此刻打韩国,等于逼迫关东人更快形成合纵。现在就是抢时间,看谁能够抢占先机,但问题是,咸阳至今没有准备,秦军主力也在太原,一旦合纵军呼啸杀来,我们拿什么抵御?”

众人神色凝重,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宝鼎。

宝鼎则转目看向曝布。曝布急忙禀报,各军参加黑鹰锐士选拔的悍卒基本到齐,人数大约在七千多一点,另外乌重带着两千义渠短兵已经赶到南阳,与虎烈军正在联合演练。南阳府郡尉熊庸已经到任,现已征调两千多名地方军配合各军悍卒正在四处剿杀盗贼。

“南阳还能征集多少军队?”宝鼎问道。

“春耕结束后,估计可以征集一万人左右。”曝布说道,“这就是南阳一地所能征调的所有军队了,总人数大约在两万五千人左右。”

“此事必须奏请咸阳。”甘罗担心地说道,“擅自出兵,可是等同谋反。”

“咸阳会同意我打韩国?”宝鼎冷笑道。

咸阳当然不会同意,再说韩国现在是秦国的附庸国,没有正当理由当然不能出兵攻击。

“但是……”

“找个理由。”宝鼎说道,“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找个不经咸阳同意就能发动攻击的理由。”

“除非武烈侯遭到韩人的刺杀。”曝布笑道,“但武烈侯身边甲士如云,谁能刺杀你?这个理由似乎太牵强了。”

宝鼎笑了起来,“谁说这个理由太牵强?当年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哪一个故事不是惊心动魄?甲士如云就能阻止刺杀?”

众人哑然失笑。当年宝鼎在代北刺杀公子隆和公子恒的时侯,也是甲士如云,但宝鼎还是一击得手。

“等宗越回来,这事交给他。”宝鼎说道,“马上派人去叶城和舞阳一带打探军情。其他人集中所有力量,投入攻击准备。”

众人轰然应诺。



南阳巨贾张鹿最近的心情非常差,不是因为他在南阳这一块利益上的损失,而是因为张良的到来让他深陷险境。

利益上的损失是暂时的。从咸阳传来的命令逐渐明确,楚系与武烈侯之间的仇怨先行搁置,楚系在南阳的力量必须无条件服从武烈侯。这背后有什么交易,他一个商贾不可能知道,不过看得出来,楚系正在为未来而谋划。

蓼园人还是非常讲公道,并没有仗势欺人,在冶铁等各个行业都是以合作为主,考虑到未来统一战争的庞大需求,南阳诸行业做得越大,商贾之间的合作越是密切,将来获利就越是惊人。实际上南阳商贾的利益不是损失了,而是随着武烈侯的到来,他们的利益预期非常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短短时间内,张鹿等南阳商贾就从最初的忧虑、排斥到心甘情愿的全方位合作,现在甚至积极攀附蓼园了。正当一切发展顺利的时侯,张鹿家里迎来了一位客人,韩国国相张平之子张良。

张鹿在韩国的利益远远大于他在南阳的获利,而这都是因为他出自韩国大权贵张氏宗族,因此他根本无法拒绝张氏的请求。张良要刺杀武烈侯,他需要张鹿的全力协助。张鹿没办法,只好想方设法接近琴氏,试图赢得琴氏的信任以获取武烈侯的消息。

这一天,琴唐主动约请张鹿。

南阳郡府采购粮食等物资是一个赚大钱的生意,这笔生意郡府委托给了封君府,而封君府委托给了蓼园四家巨贾,这四家巨贾又主动把南阳巨商拉了进来,其实说白了就是以利益换取信任和合作。南阳巨商投桃报李,在诸多行业与蓼园巨贾合作,而最大的合作项目就是冶铁。

今天琴唐把蓼园巨贾即将联合建造的冶铁作坊设计图拿了出来,重点讲述了巨型高炉、活塞式风险和水力鼓风。鼓风技术的飞跃让冶铁炉做得更大,冶炼温度更高,生铁的质量和产量也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而这就是利润,就是实力。

张鹿对蓼园的冶铁技艺叹为观止,对武烈侯的胸襟更是钦佩之致。武烈侯就是送钱给他,如果合作成功,财富将滚滚而来,而他也必然可以走进蓼园,成为蓼园系的一员,但问题是,他出身韩国张氏宗族,武烈侯手下的黑冰无所不能,迟早都会查到他的老底,他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是要财富,还是要性命?抑或,两者都要?

张鹿迅速做出了决断,他要性命,也要财富,两者都要,所以他只能出卖韩国的张氏宗族。

“韩人要刺杀武烈侯。”张鹿语出惊人。

琴唐略感惊愣,随即抚须而笑,“有何凭证?”

“韩相张平之子张良就在我府上。”

琴唐笑不出来了,他迟疑了片刻,伸手相请,“我带你去见武烈侯。”




第一卷 崛起 第217章 犁

公子宝鼎接到了秦王政的书信。

此趟赴楚。宝鼎给秦王政的说法是刺杀李园,破坏合纵,但他所做的事却是尽快促成关东人的合纵。回到南阳后,曝布和章邯虽然认同宝即刻攻韩的策略,但南阳所属军队太少,即便攻韩也是严重不足,没有什么把握。

宝鼎考虑再三,还是急奏咸阳,说自己赴楚之后,在琴氏、猗顿氏和潜伏黑冰的帮助下,获悉了楚国大量机密,经过分析认定,合纵事实上已经成功,即使杀了李园也无法阻止关东人合纵攻秦,倒不如留着李园,让楚国内部的矛盾逐步激烈,这对秦国有利。

既然合纵已成,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宝鼎恳求秦王重新考虑当前形势,建议暂缓攻击河北,先集中力量击败合纵军。言下之意。希望秦王政能给予更多的帮助。

秦王政的回书简明扼要,你是一等封君爵领护军中尉,有镇秦王剑,有便宜行事之权,负责协调督导中原军政事务,当中原形势对大秦不利,需要集中中原力量予以反击的时侯,你理所当然要承担起守护中原的重任。

宝鼎看完这封信,确认秦王政授予了自己中原地区军政大权,这才急书蒙武、王贲和南郡郡守魏起,请他们急速赶赴护军府,共议中原战事。

宝鼎又请来秘兵李淮。宝鼎还是秘军统率,这让紫府上下非常高兴。负责代掌紫府的苍头随即派出两队执行外事的秘兵赶赴南阳,听候宝鼎的差遣。李淮就是其中一队秘兵的首领。宝鼎请他急速赶赴齐国,探查齐国朝堂上的动静,一旦齐国准备出兵合纵,则即刻回报。

李淮刚刚离开南阳,从魏国大梁就传来惊人消息,魏王遇刺,虽然刺杀没有成功,但刺客非常猖狂,当街刺杀,然后逃之夭夭。这个消息经商贾之口迅速传遍中原,也传到了宛城。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侯,琴唐带着张鹿飞车赶到蓼园,禀报了一个让宝鼎又惊又喜的消息。

张良来了,正在筹划刺杀武烈侯。

宝鼎不禁想到了当日在咸阳尚商坊遇刺一事。张良太厉害。他要杀一个人,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上次在尚商坊自己和赵仪就差点葬身火海,这次也是侥幸,如果没有张鹿的通风报信,恐怕又要九死一生了。

宝鼎坐在那里沉默不语。张鹿却是异常紧张,不知道此举能否赢得宝鼎的信任,毕竟自己出身韩国张氏,出卖自己的宗族是一种很无耻很卑鄙的行为,而年轻的宝鼎过去也做过刺客,刺客一般都讲究然诺仗义,此举显然触及到了宝鼎的底线。

“武烈侯,你看此事……”琴唐对当年宝鼎在尚商坊遇刺一事记忆犹新,他可不想看到宝鼎深陷险境,“张良就在宛城,先把他抓住再说。”

宝鼎面露浅笑,微微摇手,“我可以肯定,我们抓不到张良。”他手指张鹿,虚点了两下,“你以为张良对他没有防范?张良会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一个南阳巨贾?”

张鹿老脸泛红。急忙赌咒发誓,“武烈侯,张良的确在我府上,我可以保证……”

“我不是怀疑你。”宝鼎笑道,“我也相信你决心投奔蓼园。商贾嘛,利益至上,我蓼园可以让你财源广进,而韩国日落西山,能够给你的利益越来越少,你做出这种选择,不以为奇。不过你轻视了张良,以张良之才,他或许正是要利用你的背叛来赢得刺杀的机会。”

“陷阱?”琴唐的脸色顿时就变了,一双眼睛恶狠狠地盯着张鹿。

张鹿心跳剧烈,窒息难当,冷汗“唰”地出来了。自己中计了?给张良利用了?武烈侯不愧是刺客出身,想得就是比别人多,如果此事真的是个陷阱,那接下来怎么办?

“我要打韩国。”宝鼎慢悠悠地说道,“南阳即将迎来一个冶铁大发展的时期,我需要更多的铁矿,所以我要马上拿下叶城和舞阳,把那一带的铁矿全部控制在手。”

这事琴唐知道,张鹿却是第一次听说,心跳更快了。财富,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财富啊。

“韩国现在是我大秦的附庸,是我大秦的兄弟,我不能无缘无故地去打它,所以我要一个借口。”宝鼎笑道。“你给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一个攻击韩国的借口。”

张鹿明白了,武烈侯要将计就计。自己立功了,而且还是一件大功劳,“请武烈侯吩咐,我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用不到粉身碎骨。”宝鼎摇手笑道,“张良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将计就计嘛。”

“但是你的安全……”这可是一件大事,容不得丝毫失误,张鹿心里还是非常惶恐。

“我既然知道张良来了,当然不会以身犯险。”宝鼎指着张鹿说道,“但以你现在的心态,我的计策必定失败。你只要一张嘴,张良就知道他的计策失败了。”

张鹿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你好好想想。”宝鼎说道,“此计能否成功,就看你能否骗过张良了。”



宝鼎急召卫率暴龙,虎烈卫统领孟苌。

卫率是负责封君府的安全,虎烈卫则是封君的私兵,这两者地位相当,但所掌握的卫军数量却截然不同。不过暴龙很满足了,他在北疆做马贼的时侯,即便是做梦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和手下一帮兄弟竟然能追随大权贵。过上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孟苌来自郿城“孟西白”,自从司马断和白公差高升之后,他就做了虎烈卫的统率,算是武烈侯的绝对心腹了。

宝鼎把张良来宛谋划刺杀的事说了一下,“我们将计就计,让张良完成这次刺杀,以便给我们赢得攻打韩国的借口。”

“那我们需要设一个陷阱。”暴龙说道,“给我们多长时间?”

“你们先做好准备。”宝鼎说道,“这一次绝不能让张良逃了,一定要把他抓住,否则将来后患无穷。”

暴龙嗤之以鼻。“一个刺客而已,手到擒来。”

“千万不要小瞧这个人,他的才智非常出众,这次如果让他逃了,再想抓他就难了。”宝鼎不得不郑重提醒。历史上的张良是摧毁大秦的重要人物,虽然历史正在改变,但宝鼎无法控制改变的方向,假如帝国因此而加速败亡,那么张良肯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宝鼎不想错过这个杀死他的机会。

“武烈侯为何如此看重这个人?”孟苌倒是比较谨慎,疑惑地问道。

“韩国张氏在中原的影响力非常大,这从张良代表张氏在关东诸国奔走合纵就能看得出来。张氏这一代的家主是韩相张平,张平一死,其继承者十有八九就是张良。”宝鼎皱眉说道,“你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个人将来要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

“武烈侯正要灭亡韩国,韩国败亡,张氏还能独存?”

“天下之大,难道还没有张氏的容身之地?”宝鼎摇摇手,“如果让他逃了,他会不停地谋划刺杀。我们在明,他在暗,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将来要想睡得踏实,这次务必把他解决了,一劳永逸。”

暴龙和孟苌躬身领命。



南郡郡守魏起率先抵达宛。

魏起是穰侯魏冉的嫡长孙,魏缚就是他的亲弟弟。宝鼎在晋阳打倒了魏缚,搞出来一个盐铁大案,给了楚系沉重一击,双方之间的仇怨非常大。楚系外戚枝繁叶茂,虽然平庸者众,但才智出众者也有不少,比如这个魏起,就是楚系外戚中独当一面的人才。他在南郡做了十几年的郡守,成绩斐然,老太后数次想把他调回咸阳,但南郡是楚系的根基之地。需要一位文武双全谋略出众者坐镇,所以最终只有委屈魏起了。

魏起深得老太后的信任,对咸阳发生的事一清二楚,他知道武烈侯对于楚系未来的重要性,为此毅然搁置仇怨,全力配合武烈侯征战中原。

宝鼎还是第一次见到魏起,这位郡守四十多岁,温恭谦逊,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举重若轻的大家气度。双方相谈甚欢,话题主要集中在春耕和物资转运上。宝鼎说到了翻车、水碓磨和独轮车等有助于耕种和运输的新工具。魏起大感兴趣,当即提出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