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目前秦军上下对此仗的预期来说,桓齮这一做法显然是出于私心,而不是出于派系的利益需要,因为桓齮信心十足啊,看到李牧终于忍不住要出击了,他马上把辎重大营的戍守重任交给了宝鼎,这其中的用意一目了然。当然了,以宝鼎的个人能力承当不了如此重任,但他身边有公孙豹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有司马断和白公差这样的少壮将领,有两千五百名实力强悍的私军,这样的实力戍守一座辎重大营那是绰绰有余。

然而,有好意愿是一回事,把它变成现实则是另外一回事。

宝鼎这次不是欲哭无泪,而是真的要哭了。谁能料到,这一战的最后胜利者是李牧?他捧着桓齮上将军的这份命令,不知是感谢好,还是破口大骂好。到了河北我就后悔了,现在正不知道怎么求生呢,你倒好,顺势推一把,把我架到火山口上,你这是成心要我死啊。

桓齮下令,公子宝鼎以公乘爵掌辎重大营。在大秦,凡第十六等大上造爵以下,既是爵名也是官名。公乘爵相当于军中一曲军侯,最多可领五千兵,虽是官长将率,但不是高级军官。

原戍守辎重大营的裨将军则即刻率领本部人马火速赶赴赤丽战场。这位裨将军风风火火,一边下令集结军队,一边把辎重大营的印信符节给了宝鼎,简单交接了一下,便带着军队匆忙上路了。

宝鼎晕乎乎的,莫名其妙地就坐到了辎重大营统率的位置上,直到送走了那位裨将,他才意识到,历史轨迹悄然发生了变化,形势把自己推到了一个九死一生的悬崖上,若想继续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必须守住这座连营十里的巨大营寨,否则,完了。

守得住吗?两千五百人分到六个大型堡垒里,一个堡垒只有四百人,如果赵军蜂拥而来,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更不要说守住大营了。

宝鼎越想越是害怕,起先还边走边想,后来全身发冷,心急如焚,撒开两腿就跑,一个劲跑回了大帐。司马断和白公差等人搞不清宝鼎又发了什么疯,一个个提心吊胆地跟在后面。这时候宝鼎如果神智失常,那就糟糕了,不过好在还有公孙豹,保证辎重大营的正常运转绝对没问题。

大帐里,公孙豹正坐在案几后面,俯身望着地图,凝神沉思,忽然看到宝鼎慌慌张张地跑进来,随后司马断等人又一窝蜂地冲进来,眉头顿时皱起,怒声喝叱道:“慌张什么?是不是又在打闹?这是战场,不是乌氏草原,不是你家的牧场,胡闹什么?”

“不是不是……”宝鼎连连摇手,“老爹,我们没有打闹。我在想,如果出现了最糟糕的情况,我们怎么办?如何守住辎重大营?”

“最糟糕的情况?”公孙豹微微颔首,招呼宝鼎坐到自己对面。

司马断等人看到宝鼎一切正常,暗自松了口气,也围坐了过来。此刻大家的心情都很好。跟在贵胄公子后面就是不一样,不但有人送战功,而且还是不需要流血流汗的战功。人跟人就是不能比啊。

“公子,不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白公差信誓旦旦地说道,“呼沱水以南,我们有十七万大军,虽然打了三个月,有一定的损失,但桓齮上将军帐下至少还有十五万到十六万大军。另外王翦上将军的北军很快就会抵达绵崆山。这样算起来,我们在河北战场上至少有十八万军队,而赵国军队满打满算也没有这么多。那天麃公说了,李牧大约从代北带来了五万大军,呼沱水一线的赵葱大约有十万军队。赵国就这么多军队了,此仗打完,赵国也就完了,邯郸指日可下。”

“两军交战,不在于兵力多寡。”宝鼎苦笑道,“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谁敢保证这一仗我们稳操胜券?你去问问桓齮上将军,看看他敢不敢拍胸脯保证?”

“公子,你敢问吗?”司马断笑道,“如果王翦上将军说,此仗没有绝对把握,我相信。王翦上将军历来就是谨小慎微之人,即使他有绝对把握,他也不会说出来。桓齮将军不一样,去年漳水河一战,他干净利落地围歼了十万赵军,现今大军士气正旺,在河北战场上又拥有绝对优势,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把握,他敢贸然决战?”

宝鼎立即反驳,“我秦军十五万,赵军十五万,双方兵力相当,谁也没有优势;我秦军兵分三路同时出击,兵力分散,而赵军则收缩于九门,兵力集中,两者相比,赵军在攻击上明显具有优势;我秦军连续作战三个多月,将士疲惫,而李牧从代北南下一个多月了,一直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两军相比,赵军优势明显;我秦军连战连胜,将士们骄傲自满,人人轻敌,而赵军连战连败,再败他们就要亡国了,他们没有退路,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两军相比,我秦军的优势又在哪?就算王翦上将军的三万北军到了绵崆山,但他们距离宜安有两天的路程,如果李牧打得快,打得坚决的话,两天内就足以结束决战,等王翦上将军赶到战场,这一仗已经结束了。所以,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到桓齮上将军有任何优势?”

司马断给驳得哑口无言,虽有心辩解,急切间却找不到理由,一时面红耳赤,难堪至极。

白公差动了动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想想还是把嘴巴闭上了。

王离一脸敬佩,冲着宝鼎连连拱手,意思是大兄你厉害,会装啦,你不是说不会打仗嘛,对打仗的事一窍不通嘛,怎么一转眼说起来头头是道?

“公子,鸿山的左边有赤丽的麃公将军,右边有宜安的辛胜将军,五万大军挡在我们的前面,辎重大营即使有危险,也不会有致命的危险。”乌重虽然觉得宝鼎说得也有道理,但具体到戍守辎重大营这件事来说,宝鼎似乎考虑得太多了。粮草辎重关系到大战胜败,一旦这里出了问题,宝鼎就彻底完了,所以他还是认为不要瞎折腾得好,既然桓齮上将军有心送你功劳,你还想许多干什么?安安心心待在这里就是了。

宝鼎正要反驳,公孙豹摇手阻止了,“你说说看,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宝鼎站起来走到公孙豹身边,俯身指着地图说道:“谁都知道,辎重大营是重中之重,辎重大营被敌人攻占了,那仗也就不要打了,有多远逃多远。”

司马断等人都围到了地图边上。

“如果我是李牧,我日思夜想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攻占秦军的鸿山辎重大营,如此河北大战就打赢了。”宝鼎说道,“李牧在呼沱水南岸龟缩了一个多月,秦军打又打不动,退又不愿退,进退两难,这种情况下,桓齮上将军决定分兵攻打肥下,做出分兵之势,以诱使李牧来攻。如果我是李牧,我必定将计就计,大张旗鼓地做出反击态势,以麻痹秦军,隐藏自己的实际意图。”

“李牧的实际意图是什么?”

“就是攻击鸿山辎重大营。”宝鼎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会佯装一下,先集中主力于赤丽一线,做出迂回包抄之势。我打秦军的西线赤丽,桓齮上将军则打我的东线肥下,两军互为牵制,我不动,桓齮上将军也不会动。两军僵持之际,我突然发动夜袭,入暮渡河,凌晨攻击,等到天亮,鸿山辎重大营已是我的囊中之物。秦军失去了辎重大营,与井陉要塞的联系又被切断,必定急速突围,这时候,就不是桓齮围歼李牧,而是李牧围歼桓齮了。”

司马断“扑哧”一笑,指着宝鼎嘲笑道,“公子说得十分有理啊,但李牧以主力大军渡河,五万人马浩浩荡荡,他瞒得了谁?再说,五万人马渡河而来,需要多长时间?”

宝鼎也是“嗤”地一声冷笑,“你以为李牧的主力是五万大军吗?”

众人愣了一下,不明白宝鼎啥意思。

“难道南下的代北军不止五万?”乌重疑惑地问道,“十万?或者十五万?”

“代北军有十万?”司马断嗤之以鼻,“你以为我秦军斥候瞎了眼啦。”

“代北军的规模至少有十五万。”乌重一本正经地说道,“赵国卓氏和我们乌氏关系一向密切,这是卓氏透漏给我们的消息,而且据说从邯郸方面也得到了证实。”

“代北军全部南下,长城还要不要了?雁门还守不守?上谷那边还要不要防御燕国?”司马断驳斥道,“李牧能带五万大军南下就算不错了。”

“你们都说错了。”宝鼎伸出了两个手指头,在众人面前晃了几下。

“二十万?”王离惊呼道。

宝鼎瞪了他一眼,“两万,李牧真正的主力就是两万骑军,那才是他在代北战无不胜的真正原因。他凭什么击败匈奴人?凭什么却匈奴人七百余里?靠长城、弓弩还是战车?很简单,他靠得就是骑军。”

“中!”公孙豹拍案赞道,“中!公子说得对,说得太对了。我一直觉得桓齮这个计策总有考虑失误的地方,现在我知道了,那就是桓齮不了解李牧,他从来没有和李牧打过仗,他根本不知道李牧的真正实力。赵国自从走了廉颇,死了庞煖,马上就来了一个李牧大将军。这个人如果没有真本事,怎么可能镇戍赵国北疆几十年?”

众人看看得意洋洋的宝鼎,又看看激动的公孙豹,不明所以。两万骑军?两万骑军能干什么?两万骑军就能击败秦军?

宝鼎自然知道代北骑军的厉害。虽然这个时代的骑军战斗力有限,但李牧的代北骑军是在与匈奴人的战争中成长起来的,这支骑军将士大部分都是北虏人,而且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代北骑军的实力早已远远超过了秦国骑军,这是他们第一次深入到河北腹地作战,其惊人的战斗力将给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秦军以致命一击。

宜安大战秦军败在哪?就是败在代北骑军的马蹄之下。

公孙豹在大漠待了好几年,在月氏、匈奴、林胡都待过,他甚至还帮助月氏与匈奴人打过仗,他对北虏骑军的战斗力有深刻的认识。宝鼎这句话正好提醒了他,让他霍然顿悟。

“公子,击鼓鸣号,召集辎重大营所有军吏,马上到大帐议事。”公孙豹断然下令。

“老爹,干什么?”宝鼎惊讶地问道。

“移营。”公孙豹的口气不容置疑,“以最快速度,把辎重大营搬到山上去。”




第一卷 崛起 第八十七章 立威

“咚咚……”隆隆的战鼓声如阵阵惊雷般掠过平原山峦。群山回应,天地震撼。

辎重大营的各级军吏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聚集于中军大帐。

司马断宣读了上将军桓齮(qi)的命令,从即刻起,公子宝鼎掌领辎重大营。

各级军吏再次见礼。在这个时代,人分等级,宗室贵胄与生俱来就是高高在上,而公子宝鼎已经成为传奇,他的功勋足以威慑这些普通军吏。如果一个纨袴公子突然掌领辎重大营,或许会招致大家的非议和不满,但公子宝鼎主掌辎重大营,大家不是不满,而是同情了。

很明显,这一仗打完之后,赵国就完了,将率们都将升官晋爵。做为主掌辎重大营的官长虽然功劳不小,但相比在前线厮杀的将率们来说,那就差了好几档了,能晋升一级爵位就算不错了。由此可见,这位公子在咸阳混得差强人意,属于受排挤的一类。前途黯淡啦。

宝鼎客气地说了几句齐心协力的话,然后口气一转,把当前战局的发展大概说了一下,考虑到辎重大营可能成为赵军的攻击目标,而戍守兵力又严重不足,所以决定在最短时间内,发动辎重大营所有的将士工匠和民夫,把辎重大营搬到山上去。

这个事情太重大了,帐内顿时一片哗然,军吏们更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辎重大营的统率在紧急情况下虽然拥有临时处置的大权,可以做出移营决定,但此刻形势尚好,也看不到扑面而来的危机,在未经上将军桓齮同意的情况下,贸然移营,其后果难以预料,轻则受到责斥,重则可能罢官,如果出现意外,导致战局发生逆转,那肯定要斩首,而不论官长受到何种处罚,辎重大营的所有军吏都将连坐。如果官长斩首,他们即使侥幸抱住了脑袋,也难逃流配之刑,自己这辈子不仅完了。子孙后代都完了。

反对,绝对反对。所有军吏,异口同声,坚决反对。

辎重大营因为其特殊性,军吏较多,各自管着一摊子事,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权利,有的甚至有着不小的权利,所以这些军吏都有大小不同的背景。试想待在这地方,不但远离战场,安全有保障,而且还有大笔的油水可捞,尤其打了胜仗缴获了战利品,那油水可就太大了,一夜致富不成问题啊。尤其可贵的,轻轻松松就能立战功,到哪找这么好的地方?没关系没后台能到这里来?既然来了,就是抱着发财致富升官晋爵,然后安安全全回家去的目的,突然有人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谁能接受?不要说你是个不得宠的宗室公子,就算你是个权倾一时的王族贵胄,也一样不卖帐。这事能干吗?这可关系到自家的脑袋,关系到家人亲族的性命啊,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

辎重大营的长史是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他很嚣张地告诉宝鼎,这座辎重大营的实际掌领者是辎重将军魏缚,而不是麃(逼ao)公将军。麃公将军不过承当着这座辎重大营的戍守之责,至于宝鼎,也是一样,对于辎重大营的内部事务,没有干涉权。

北方战场只有一位辎重将军,那就是魏缚。河北战场的这座辎重大营和晋阳的辎重大营都受魏缚的节制,但魏缚奉咸阳的命令留守晋阳,于是河北这座辎重大营的日常事务就由辎重将军府的长史负责,而戍守之责则由前方军队临时担任。桓齮把这件事先交给了麃公,现在又交给了公子宝鼎。

辎重将军魏缚出事了,但晋阳私盐一案关系到咸阳权利的博弈,所以到目前为止,除了桓齮和麃公等几位有限的军方统率外,其他人一概不知,包括这位长史,他接到的命令是魏缚被咸阳召回了,辎重将军一职由王翦上将军暂为代领。

河北这座辎重大营里的军吏全部都是魏缚的人,其中很多人牵扯到私盐一案,但这里有桓齮上将军在,而且河北激战正酣,王翦动不了。也没办法动,只有等到大战结束以后再说。

然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候无法被人所控制,它就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