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越南战争实录-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关时,与王辉将军同乘一辆指挥车的是越南人民军东北军区黎副政委,他代表越南政府和军队先期到达南宁迎接中国援越部队。车队进入谅山,越南军民在夜里列队欢迎中国援越部队。王辉和黎副政委下车走向人群。越南人民军作战局长、越东北军区段政委激动地上前与王辉拥抱。前来欢迎的男女老少向战士们递香蕉和菠萝。中国年轻的战士们,激动地用刚学会的越语说:“谢谢!谢谢越南人民!”

车队到达蒙阳,天下起雨来。夜沉沉,雨淋淋,部队分3路加速前进。中路从东兴进入越南芒街,汽车、炮车冒雨行驶,向菇苏岛进发。东路从北海港登舰向吉婆岛开进。大量的火炮、工程机械昂首屹立在甲板上。舰艇全副武装,随时准备迎击美国从空中、海上的突然袭击。中国海军的海运登陆艇也像离弦之箭,在茫茫夜色的隐护下,组成战斗序列,向越南北方的锦普、鸿基等港口劈波斩浪,疾速前进。

大海茫茫,方向难辨。大批登陆舰、登陆艇在大海中冒雨颠簸。有的艇长索性拿着手电趴在艇头上导航。舰艇一会被抛向浪尖,一会又跌人深谷,海水哗哗地扑向甲板,雨水倾盆而下。菇苏岛没登陆码头,登陆艇要在几十米、几百米外搁浅。有的登陆舰装有重型装备,在千米之外就不能前进了。

“部队下海,把装备卸下海,用人力拉!”团指挥员急得头上直冒汗,“天亮前必须上岛就位,发信号!发信号!”

顷刻,甲板上的战士们跳入齐胸深的波涛。有的用粗绳系高射炮,有的拴空压机和拌合机,甲板上、海水中的人员相互配合,准备将舰艇上所有的武器装备、工程机械拉上岛去。

登岛的主要是工程部队,为了适应援越工作,这支部队实行了一种特殊编制,一个团下属三个工兵营,一个机械营,一个高炮营,还有85加农炮连,82迫击炮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理连。各个营除编有4个连外,还配有高射机枪排,重机枪排,无后座力炮排和通信排。每团4000多人。这样的编制序列完全是为了适应越南沿海岛屿的作战要求,为了满足越南政府的请求。部队要一面施工,一面守岛。

出国之前,工程兵领导曾向他们作过交待:“根据越方的要求,军委命令你们一方面援助越南尽快构筑沿海岛屿防护工程;一方面守备沿海岛屿,以防美军登陆。守岛是相对不运动不转移的战斗,打起来不可能很快派别的部队直接支援,你们要准备打恶仗!”

大雨哗哗,雷电交加,波涛翻滚。战士们在海水中吃力地移动着数吨重的机械和大炮。看到这种情况,团长十分着急。因为机械和武器上不了岛,火炮不能就位,天一亮,雨一停,美国飞机就可能临头,美国军舰就可能露面,那可就糟了!形势严峻,时间紧迫!

“同志们加油干呀!”团长高声喊起来。“嗨哟!嗨哟!”一个连200多人,排成4列,成人字型在海水中拖拉着空压机、拌台机和解放牌汽车。高炮分队,一个连一趟也只能推拉一门高炮。许多人脚掌被蚌蛎划出道道血口子,在海水中浸泡,痛得火辣辣的,但大家都顾不得这些了,经过奋力拼搏,终于在大亮之前,将上百部机械、几百问人炮、几百辆汽车和几十万吨物资全靠人力扛、拉、推,搬上了岛。

战士们舒心地笑了。高炮昂首对着天空,其它火炮黑森森的炮口朝向各个敌人可能登陆的海岸要地。

这个岛名为菇苏岛,是美军最有可能登陆的海岛之一。部队一上岛,一面准备战斗,一面紧张施工,构筑指挥所、炮工事、机枪工事和屯兵坑道。为了作好长期对付敌人的准备,按越南人的要求,大部构筑永备工事。施工用的水泥、钢材、木材全由汽车运输团和海运大队从中国口岸运送到各个岛上。许多岛上缺少砂石,有的没有淡水,得从陆地或其他海岛运来。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都得运送,这对海运大队是极大的压力。岛屿石质复杂,加之连绵暴雨,坑道坍方严重。部队常常为施工进度受阻和干部战士的死伤绞尽脑汁。年仅19岁的测绘员李永祥就在坍方中牺牲了。部队从集结到开进,从登岛到施工作业,连续几个月没有休息一天,风餐露宿,英勇拼搏,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越东北沿海岛屿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不久,西贡电台广播:“中国共产党的志愿军开进越南北方,进驻东北群岛,接管了北越各岛屿和沿海的防御。”这一消息使美军不敢轻易实施原定在越南北方沿海岛屿登陆的计划了。

中国援越工程部队,施工进展神速。美国飞机不分昼夜地从第七舰队上起飞,轰炸扫射在各个岛屿上施工、守备的中国军队。然而,守卫在岛上的高炮分队和高射机枪分队,对美机的行动规律早就摸透了,一支队就击落美机114架,击伤124架。两名飞行员被俘。他们从怀里掏出早就用13种文字印好的请救书,其中中文写道:

“我是美国人,我不会说中国话,我不幸要请你帮助我找到粮食、住所和保护,请你同我到能使我安全和想法让我回到美国的人那里,美国政府一定多多给钱,谢谢你们。”

中国军队在各岛屿上的防御工程基本完成后,将一部分部队撤至沿海,构筑海岸工程。工程兵二支队第一二八团从杜拉岛来到下龙湾海岸。

下龙湾属广宁省,位于鸿基以南和海防市吉婆岛以东。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分为3个小湾:东湾邻葫芦岛和翁门煤港;西湾界巡珠岛和吉婆岛;南湾包括明珠、云海、中门诸岛。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石灰岩岛屿若繁星密布,尖峰耸峙,形状奇突:或似千仞围屏,巍峨宫殿;或像窈窕美女,垂钓渔翁;也有像昂首的雄狮和卧伏的海象。黎朝皇帝黎圣宗《安邦风土》一诗誉之为“海上万峰群玉立,星罗棋布翠峥峰”。山多岩洞,洞内钟乳石组成各种景物,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有岩洞奇观之称的木头洞在崖壁半腰,洞口不大,洞内宽广,分为多层。外洞可容数千人,洞壁上的钟乳石形成各种动物形象,耐人观赏。诗山为下龙湾名山之一,1468年黎圣宗出巡至此,看到风景如画,曾赋有汉文诗一首,命勒诸山腰,诗山之名由此而得。拜斋为著名避暑区。

下龙湾古时名称很多,在10世纪越南独立之前名安邦、绿洲、绿海,独立后名玉山、玉水。传说,从前上天遣神龙降临北部湾头,吐出颗颗龙珠,落进海里,化为岩石,耸立成山。据地质学家考察,这里若干万年前是高山地区,由于地壳变动,形成目前状况。

下龙湾又是军事要地,是海防、鸿基等重要城市、港口的海上门户。自北部湾事件后,美国飞机不断轰炸和扫射各个重要目标。夜间,照明弹布满天空,从天黑到黎明,很少间断,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就狂轰滥炸。援越工程兵第一二八团第八连就驻扎在下龙湾畔的一片树林里,他们担负全团施工的采石任务。

美国飞机的骚扰,严重地威胁着八连采石的安全。连队干部与战士们寻找对策。他们对采石场进行了伪装,山头上安装了高炮、高射机枪,时刻监视着蓝天。美机临空,必遭火炮、机枪的扫射。但夜间作业,灯火辉煌,敌机很易发现,为此遭受了几次损失。

吃一堑长一智,干部战士商量,为了欺骗敌人,制造一个假工地。说来也巧,当天夜里美国飞机就临空侦察。八连即刻关闭工地灯火,假工地却一片通明。美机接踵而来对假工地轮番轰炸。“炸得好!再来几颗!”八连的干部战士在一旁风趣地点数美国飞机投下来的炸弹。八连就是这样在美国飞机的眼皮底下采石作业两个多月,胜利完成了供应石料的任务。

然而,令人痛心的不幸灾难终于发生了。

1966年5月22日,越南北方天气晴朗,碧空万里。八连战士们工作了一个通宵和一个大清早,回到帐篷休息。突然警报长呜。这时正是上午11时。八连战士们从睡梦中惊起,提起枪冲出帐篷。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从海面上超低空飞来的12架美机,逃过雷达的监视,突然出现在八连驻地上空,进行疯狂轰炸。顷刻之间,750磅以上的重型炸弹接二连三地落在八连的帐篷中间。罪恶的炸弹夺走了正做午饭的炊事班的全体战士的生命。

八连的指战员们在敌机轰炸中临危不惧,连长很快组织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对空射击。两架敌机中弹起火,冒着浓烟,坠向远处山林。美机被击退了,连长带领大家马上清理现场,抢救伤员。万万没有料到,狡猾的3架敌机再度俯冲八连驻地。爆炸声惊天动地,连长身负重伤,指导员牺牲了,不少战士倒在血泊里。这时,已负伤的二排长马上挑起了指挥全连的担子。

当晚,中国援越工程部队第二支队指挥部的领导,第一二八团的团长和政委,参加了这些为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中国死难烈士的葬礼。这27位烈士安葬在这青山环抱的树林之中。那些刚刚还在共同作战、施工、生活的战友,就这样突然地离去了,永远地离去了。八连的战士们泣不成声……

工程二支队入越以来,这是最惨重的一次损失,死亡27人,伤39人。但是,这支英雄的部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他们在越南东北群岛、沿海要地苦战了485个日日夜夜,出色地完成了工程任务。

1966年10月2日,工程移交书在河内签字。越方对中国军队完成的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他们在移交书上写道:

“中国工程部队援助越南东北地区建设的国防工事、水底电缆、通信线路等3项工程,工程量大,条件十分困难,但中国工程部队以快速的施工,超额和提前完成了计划任务。所有工程均按照越方提出的设计进行施工,所有工程都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工程质量高,工程抗力超过要求标准。整个工程坚固、适用,而且伪装好。”

1965年8月,中国援越高炮六三支队奉命入越,担负克夫至友谊关铁路线的防空作战任务。几乎与此同时,高炮六一支队,1965年7月20日接到援越作战命令,8月1日至8月8日全部到达老街、安沛地区,担任老街至仙建的铁路线防空作战任务。

8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高炮部队坚决做到不打则已,一打就力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一定要以胜利的战斗,表达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英雄气概,体现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战斗威力。”

9月的越南,天气炎热,中午的气温常常高达40℃,而敌机中午活动又很频繁,战士们常备不懈。10月5日中午,美机又一次袭击宋化桥。第一批F…4飞机从西南方向低空临近,战士们抓紧时机,集中火力射击。这时4架F…105又狡猾地从东北方向转入攻击。指挥员立即命令部队转移火力,集中打第一架、第三架,又击落一架。整个战斗集中火力射击8次,6次取得战果,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活捉1名美军飞行员,宋化铁路桥安然无恙。但是,团长程玉山却不幸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程玉山所在的这个团,受命在谅山至北宁沿线机动作战,数月内先后转移13次,行程31000多公里,作战9次,取得了击落美机17架,击伤4架,俘1名美国飞行员的辉煌战果。

在半年的对空作战中,六三支队共击落敌机54架,击伤22架。六一支队半年内先后对77批、222架次美机作战49次,击落击伤美机各30架。

1966年2月18日,中国援越高炮六七支队接替六一支队,担负起安沛一老街的防空作战、掩护交通的任务。安沛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西北重镇,省政府所在地,是滇越铁路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

1965年1月,越南政府要求中国在安沛援建一个空军机场。新建机场位于安沛市西北4公里处,濒临红河,群山环抱,场地原有50多条山沟,地势起伏坎坷。担负施工任务的三支队到达时,安沛这座省城己被美机炸得到处瓦砾,弹坑遍地。支队领导提出“血染红河畔,铺出通天道”的战斗口号,激励部队一边修建机场,一边与美机作战,在敌机的轰炸袭扰下抢时间,争速度。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顶着连绵阴雨,冒着烈日酷暑,很快削平了59座山包,一片开阔的机场雏形展现在群山脚下,红河之滨。

在安沛建设空军机场,对美国侵略者是个巨大的威胁。美机在轰炸安沛市的同时,对机场工地也进行了不停的扫射和轰炸。5月6日,美国空军又出动各类飞机50架,对安沛进行残酷的袭击。六七支队驻安沛高炮部队当即迎头痛击,击落3架,击伤1架,活捉美国空军联队参谋长罗伯逊·诺曼尔中校。

在这之后,5月31日下午3时13分,侦察哨报告,安沛西南方向110公里处,发现一批6架美机向安沛一侧飞来。3时24分,西南方向相继捕捉到另一批4架F—105美国飞机的行踪。不到两分钟,敌机临近高炮阵地。一阵猛烈的炮击,头一架美机就翻滚着一头栽在阵地前,轰隆一声爆炸了。后几批敌机疯狂地向我高炮阵地袭来,数不清的炸弹在阵地爆炸,顿时安沛弥漫在一片火海之中。许多战士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

时至下午4时7分,已经击退敌机9批22架的轮番进攻。此时,指挥员进一步意识到,战斗规模比预想的可能还要大,再次告诫部队:“节省弹药,打近战!”战斗打到4时32分,美机还在疯狂攻击。许多连阵地上弹药紧张,炮管、枪管超过发射极限。40°C的高温下连续作战,许多人中暑倒下,伤亡人数在不断增加。

中国炮兵越战越勇,美机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战至4时47分后,狡猾的三批美机又利用云块掩护偷袭中国的高炮阵地,妄图攻我措手不及。中国高炮部队早已料到这一手。部队又是连续地回击。虽然回击的炮弹不像对付前十几批那样猛烈稠密,然而命中率却很高,一架架美机被击落在阵地前。英勇的中国高炮战士以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安沛,保卫了越南的神圣国土。战后,高炮六七支队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由龙桂林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