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之童养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种田之童养媳-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贫家的贫穷之气给少爷冲一冲身上富贵和糜烂之气,这病才能好。东方先生还说了,我家少爷命里得有一位贫苦人家出生的少夫人,年纪最好比少爷小上八岁。于是我家夫人就派人多方打听,就选中了你家的姑娘。现在到你家来找你这个当家的商量商量。”

第22章 富贵从天降

韩启家的把话说得很明白,一路跟回来的杨初月大概知道了这位侯府夫人的贴身婢女来做什么了。原来邱家的少爷得了重病,到乡下来找一个命硬的贫家女去冲喜。

杨老三还是有些不明白,问道:“啥子用贫家的贫苦之气冲散你家少爷身上的富贵糜烂之气?难道要让我家卖闺女?”想起当年卖掉的杨小雨,杨老三立马不同意:“这事不成,我家再穷也不卖闺女。”

东方先生捋着胡子说道:“此言差矣,不是叫你卖女儿,是把你的女儿嫁到邱家当童养媳。若是将来少爷病好了,发达了,你家闺女就是邱家的少夫人了。”

一旁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村妇说:“杨老三,这可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啊!你不晓得,这位邱夫人就是丰莱镇上最有钱的那个夫人,她住在镇上最大的宅子里,有全镇最好的田土。她家好有钱哦,你看这位大姐身上穿的,比镇上的地主家的婆娘都穿得好。你闺女要是成了邱府的童养媳,你家以后就发了,还种田干啥?”

村妇的话粗,但她说得直观明白,杨老三很快就听明白了。

韩启家的不满的瞟了村妇一眼,最后还是没说那个村妇的不是,就开口丢杨老三说道:“我刚才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东方先生和这位大姐也把话说清楚了,其中的道理你也明白,成或者不成全凭你做主。要是不同意,我可就去别家了。这等好事错过了一次可就再也没第二次了。”一副你不答应,我也不稀罕的样子。反正这里贫苦的人家多,也不只有你一家。

那么村妇急忙说道:“杨老三,你还犹豫个啥子?要是贵人找到我家,我一定毫不犹豫的答应!”

杨老三还被这突然而来的“富贵”砸晕了头,还没醒过来。杨初月知道这种高门府邸不是想进就能进的,上辈子家里的长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门当户对。

就算现在邱家需要她当童养媳冲喜,但以后呢?邱家少爷病好了还会理她这个贫穷人家出身的糟糠妻吗?想想也不会。对于京城里的世家少爷有这样一个出身不好的妻子,等以后翻身发达了,定会把她扫地出门,或者想方设法的隐瞒自己有童养媳这事,到时候最受罪的还是贫家出身的童养媳。

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在杨老三看来或许是好事,但杨初月不见得是。上辈子听过的灰姑娘的故事,她一点儿也不向往。邱家是京城的百年世家,家里的关系不知有多复杂,她学不会大家族了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也没胆量用命去量邱家那潭水有多深。

“爹,要不我去把娘请回来你们一起想,多个人好出主意。”杨初月着实不想去拿个邱家。如果邱家没出什么事,那位夫人不会带着一双儿女到镇上来住下,去了估计也是引火烧身。

杨老三现在头大,一个人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有柳四娘帮着当参谋,杨老三也觉得好些:“好,你去把你娘和姐姐叫回来。快点儿啊!”杨初月很快的就出去了,也许那个人不是她。

杨初月把家里的情形和柳四娘说了,柳四娘沉默了一阵,说:“走吧。”杨十九听到有这等好事,立刻欢欣鼓舞的跑回去。嫁进丰莱镇上最有钱的人家当童养媳,虽然童养媳这个称呼不怎么好,但当富贵人家的童养媳就不用担心挨饿受冻,不用做那么多农活,也有好看的衣裳穿。如果自己去了,以后就不用待在这个又穷又偏僻的地方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了。

杨兴年和杨宝弟没回去,杨宝弟在田间地头捉蛐蛐玩儿,杨兴年继续挖田扯草,对这事他管不了,也不能管,兴许杨十九和杨十三其中的一个运气好,能去丰莱镇上最有钱的人家家里,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如果是杨初月去,他莫名的有些舍不得。家里有两个姑娘,谁去还说不准。

柳四娘回到家里,将锄头和背篓放在门外,杨十九飞快的跑进门去,看到那位穿着贵气的贵人正端坐着,一双精明的眼睛正用挑选货物一样的眼睛打量她。杨十九害怕看到贵人的眼睛,局促得低头看地上的泥土,一双手不停的绕指。虽然心里害怕,但她还是忍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去看那位端坐着的贵人。

韩启家的又把刚才对杨老三说的话对柳四娘说了一遍,柳四娘是个明白人,在田里杨初月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明白了,她也知道这位侯府夫人的婢女来的意思。她虽然想得明白,但思想觉悟不高,也没多想其中的由头就对杨老三说:“这事我同意,当家的你的意见呢?”

杨老三本来还有些犹豫,但见柳四娘都同意了,忙着点头,说:“贵人,我和我媳妇儿都同意。我有两个闺女,你选哪一个?”

韩启家的已经仔细想看过两个贫家女,杨十九还行,就是太小家子气,杨初月稳重,但太静过于沉稳,少爷一定不喜欢,不过这样的性子不会惹事。于是说道:“你们同意就好,不过还要看你家姑娘的八字是不是和少爷的八字相配。如果不介意的话,就说一说两个姑娘的生辰八字吧。”

杨老三说杨十九是甲寅年六月十九生寅时的,杨初月是丙辰年四月十六戌时生的。东方先生说邱家少爷命里缺水,按这家姑娘的命格来算,杨初月正好适合。

他还说杨初月是富贵命,但一生波折不断,不过都能逢凶化吉,最后苦尽甘来,享尽儿孙福。听到东方先生这么说,韩启家的就定下杨初月了,说回去禀告夫人,两天后来接人,她会带一笔不菲的聘金来,杨家家境不好,就不用给杨初月备嫁妆之类的东西,只让柳四娘给她换一身干净衣裳就行。

杨家夫妻要留韩启家的用午饭,韩启家的推辞说要回去给夫人复命,就不多留了。回风莱镇的路上,韩启家的问东方先生说:“东方先生,你觉得杨家那五丫头怎样?”

东方先生一生为无数人算过命,也看过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说:“我看那丫头是个极稳重可靠的,进退有理,宠辱不惊,不像个没见识的乡下丫头。”

韩启家的心里嘀咕,什么不像个乡下丫头,她本来就是个穷苦人家的乡下丫头片子,比起邱府上的三等丫头都还差得远。想到自家嫡出的金贵的大公子配这样一个连丫鬟都不如的乡下姑娘,不禁为她家大公子鸣不平。不过东方先生说,要救大公子的命,还得靠这丫头来冲一冲喜,想起东方先生说那丫头有富贵命,又问道:“那丫头的命当真好?”

东方先生习惯性的捋着胡子,说:“也不是特别好,就和京城那些富贵家里的小姐夫人们差不多,还有一点就是旺夫罢了,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韩启家的还以为杨家的五姑娘有什么特别之处,原来也不过如此。这世界的的奇人多了,命格好的人也多了,没来的让一个穷僻壤的乡下丫头得了,她能去伺候大公子已经是她天大的福气了。

回到府上,韩启家的把今天的事说了,“奴婢看那丫头还好,性子安静不跳脱,模样还看得过去,八字和少爷也相配。东方先生说她是的知进退的姑娘,奴婢觉得东方先生看人不会错,应该不会像府上那些狐媚子做一些阴损之事。”

邱夫人眉头紧锁,说:“虽然我也觉得委屈了振晔,但到现在也只能如此了。我现在也不指望老爷能够回心转意,只盼着振晔能好起来。我能指望的也只有他和晴然了。”

说起邱老爷,韩启家的也无限伤感,安慰邱夫人说:“夫人,老爷只是一时糊涂,等老爷想清楚了就好了。”

邱夫人说起她丈夫,哭得生泪具下:“一时糊涂?只怕是一世糊涂。他被凝湘那个狐狸精迷得团团转,还为她宠妾灭妻,毒害亲儿亲女。要不是这样,我怎会带着振晔和晴然躲到这个又穷又愚昧的地方来?我这是做了什么孽,才嫁了这么个糊涂是非不分的丈夫?我可怜的晔儿和然儿,都是为娘不中用连累了你们。”邱夫人越哭越厉害,最后竟是嚎啕大哭。

听到哭声的邱晴然扶着虚弱的身子出门来,劝邱夫人说:“娘,您别哭了,当心哭坏了身子。”

邱夫人的泪水止不住,搂着女儿一起哭。邱晴然想起在侯府那些生不如死的日子,也跟着一起哭。韩启家的见了也用手绢摸泪,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杨初月成了丰莱镇上最富有人家家里的童养媳,虽然不是卖女儿,但情境也差不多了,不过比起杨小雨和杨初七的境况要好上许多倍好。

韩启家的说来领走杨初月那天会带一大笔聘金过来,希望他们夫妻两拿着拿笔钱改善一下家里的情况,另外,邱家聘杨初月为童养媳一事不要伸张,该保密时还得保密。

第23章 乡里乡亲们

杨老三和柳四娘听后不住的点头,并保证不把杨初月成为邱家童养媳这事说出去。等到韩启家的走了过后,他们俩就思量着用这笔钱把买金镯子欠下的钱还了,然后把房子修上一修,往家里置一些家具,然后扯几尺布给几个孩子做一身新衣裳,买上几亩水田,最后买几百斤粮食放在家里。

杨老三夫妻两的脸上均是喜气洋洋的,杨十九则一脸不平的坐在一旁,双手搁在腿上撑着头,看着杨初月的眼神满是嫉妒之色,同是一个爹娘,为什么自己就没那样的运气?那个算命的先生还说杨初月有富贵命,也是,给富贵人家当童养媳长大以后就富贵了。想起自己以后还得在乡下过苦日子,心里更不服气了。

一时间,杨十九坐在那里想着,杨初月跟她一样的出身,以后谁富贵谁好过还不一定。也许杨初月以后还不如她呢?杨十九诽腹一番后就躲到被窝里睡觉了。

杨初月端着木盆去井边打水洗衣裳,杨兴年冲过凉后也在那里洗衣裳。看到杨初月一副淡然和不乐意的样子,问道:“这可是好事,你看起来好像不高兴。”

杨初月用捣衣棒捶打衣裳,说:“四姐不高兴我可以理解,但你好像也不怎么高兴。”

杨兴年干笑了一声,说:“怎么不高兴,你去邱家,邱家夫人会给爹和娘一大笔聘金,以后家里的日子就好过了。也不用担心吃不饱了,我如何不高兴?”

杨初月听了不说话,是啊,她去了邱家,可以为自己的家换回一大笔银子,何乐而不为呢?以后杨家可以用拿笔钱好好过上几年了,至少在最近几年内,他们不会挨饿。

韩启家的说邱家在京城是大家,而那位大公子是府上的嫡长子,以后要继承家业。虽然现在邱夫人被逼到乡下来了,但也说不定她们一家会回京城去。邱夫人这样的贵妇,一定很瞧不起她这样出身的儿媳,也许等她长大了就放她出府也不一定,杨初月苦笑着安慰自己。但将来的事谁又说得清楚?邱家这趟浑水她去淌定了。“你说得也对,但将来的事,不会像你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杨初月说。

杨兴年沉默了一阵,说:“是啊,将来没有定数,谁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去邱家之后,你要保重,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了。”

也许去邱家是个她改变命运的机会,无论那个机会会给她带来什么样改变,她都必须走下去。

后两天杨初月照旧干活儿,也没当自己有什么特别。倒是杨家院子的人听到丰莱镇最富有的人家聘杨初月当童养媳,一时间都到挤到杨老三的四面漏风的破土屋里,连着二伯一家也来了。

不过二伯一家的话不多,二伯脸上堆满了笑,就说了几句恭喜的话。杨家院子的人都争着抢着要和杨老三夫妇说话,二伯有些话还没到嘴边,就被凑上来说话的人挤到一边凉快去了。

杨初月不知道这事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还不到一个下午,整个桐安村的村民都知道了这事,都一窝蜂的到杨老三家来。有道贺的人,有来看热闹的人,有不服气来说酸话的人。

杨老爹夫妇也提了红蛋来道喜,一夜间杨老三这个最不受宠的儿子变成他们眼里最有出息最能干的一个。杨老爹和杨陈氏用力挤开围着杨初月的人,一双枯瘦的手死死的拉着杨初月的干瘦的小手说长道短。

杨老爹和杨陈氏你一句我一句的拉着杨初月说话,说到了邱家以后,要想着在乡下过苦日子的爷爷奶奶。要多救济着桐安村杨家院子的爷爷奶奶和大伯一家人,不要忘了本。

杨陈氏说邱家有好多好东西,她一辈子都没见过金银钗,没见过丝绸,没见过一件好东西,到了邱家后,一定要多帮她稍东西回来,让她也穿戴好些出去显摆一番,也让她年老后脸上有光等等说了一大堆话。

杨初月很想说几句反驳的话,但杨陈氏和杨老爹根本不给她说话的机会,自顾自的唠叨个没完。杨初月听得不耐烦了,心想邱家将来要不要她这个贫穷人家出身的儿媳还说不一定,现在家里的人就开始算计着从邱家拿好东西回来帮衬着了,真是太异想天开了。

杨大和王金镯也腆着脸,扭扭捏捏的到了杨老三家,先诚恳的道了歉,然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家有多不容易,说自己家有多困难,只差没给杨老三和柳四娘跪下了。

杨老三说他知道杨大一家的难处,过去的事不会再计较了。杨大欣喜的说他就知道杨老三心肠好,一家人哪有隔夜仇?然后就说到杨初月身上,感慨的说:“五妹有好出路了,以后当了侯府夫人可不要忘了大伯一家,还有家里的两个堂哥,如果以后有什么好出路,一定要帮着两个堂哥,要多多提拔多照顾着他们。”乡下人说话爽直,从不拐弯抹角,杨大就是其中的典型。

杨刘氏善交际,用她一贯活络的心思以及好口才拉着杨初月说道:“五妹啊,我知道你还在为我大嫂的事过意不去。但那事都过去那么久了,幺叔和幺娘都答应不计较了,你也别往心里去啊。现在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读书先生不都说什么‘同甘共苦’吗?以后你要得到好的了,也别忘了给家里的人分一杯啊。你知道我大哥还有我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