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黑旗-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宇更担心的是,万一战事一开,这位唐景崧说不定就被子弹吓软了腿,把部队全部扔下,自顾自跑了。

但这又是一个极好的想法,毕竟在北宁可是有着好几万的清军,如果能抓住的话,能省却自己数年时间。

“我同意你去,但不是你一个人去。”柳宇犹豫了一会才说道:“你可以在我们黑旗军的军官挑一个人,帮你负责军事。”

只能部队能收拢回来,损失一些兵员也不致于过于狼狈,只是少了三个营之后,柳宇发现自己的兵力却显得严重不足了。

不过他算是狠下心来了:“唐大人,此事若成……昔曾文正公之功业,反掌观纹一般。”

唐景崧轻笑道:“我想要的,正是前明诚意伯那样的奇勋。”

开国文臣第一,南渡策士无双。

第一百六十四章 投机

北宁。

在清军大营之中,一群群穿着号衣的兵勇嘻嘻哈哈地走过,这些营垒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防御作用。

这些官兵没有多少朝气,他想的倒是怎么过好家里的日子,两路防军出关已久,现在在北越娶妻生子,已然要成这里的土著。

至于一些布防警戒,全部松懈下去,只有黄桂兰称是筑营能手,倒是构筑了一些西方式的营垒以资防御,但是他既不得宠,因此日夜沉迷于酒色之中。

几十个步营的士兵们就这么晒着太阳,等待着战争的来临,然后准备放上一轮排枪。

“一杆快枪过去,三十块鹰洋就可以到手,而且还不计这子弹钱……”

“真有这好买卖?可是咱好不容易当了兵,不能对不起老官长啊。”

“屁!都揭不开锅了,年前的军饷都欠了三个月,这日子嫂子怎么活,再说了,把枪卖给了黑旗军,那也打洋人啊。”

要卖枪可不止是他们,而且还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黄镇台,你这话言重了吧……”

唐景崧一头热诚被浇得一干二净,却没想到黄桂兰突然提出了这么诱人的条件:“如果不买您这个开花炮,山西真有危险?”

黄桂兰那是日夜沉迷酒色,平时房里房外都是几十个年轻的越南女子,但他这个人心志倒高:“我是老军伍了,这四尊行营炮只是借给你们黑旗军,再加卖出去的洋枪,你给我一万两银子就成了。”

他动动嘴皮子,就把四尊克虏伯行营炮和大批洋枪“借”给了黑旗军,接着替自己谋划了一万两的银子:“这笔款子,我可是要急用的。”

既然不能成就曾文正公那样的功业,那么黄桂兰就退而求次,自己享受够了,再给家里留下足够开销的家产便是:“没有现银,给银票也成。”

唐景崧原来是想带兵来援助,可是兵被挡住了,黄桂兰却提出了这么劲爆的交换条件:“你们若无开花炮,我不敢把这炮借与你,你们既然从法人那弄到了开花炮,一切皆好商量,对了,招商局说是要与你好好洽商,要报效军械。”

招商局?唐景崧的眼睛不由瞪大了。

要知道这个招商局可是大清第一号垄断企业,从船运起家,发展到各项商务,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前程无限,即便在另一个时空,招商局仍然一直延续着,并成为顶级的超级集团。

在这个时空,招商局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垄断,不断企图进行着海外扩张,越南就是他们最早经营的海外基地,但是他们所有的经营与心血,已经因为这一场战争而毁于一旦。

在唐景崧的印象之中,招商局现在已经完全与越南没有关系,怎么会通过黄桂兰的关系来同自己联络。

……

“唐廷庚?”

柳宇没有想到来的这一位大人物,与徐延旭不同,这位唐廷庚是真正的越南通,真正能代表招商局利益――不过在他的印象之中,这一年唐廷庚和他的兄长已经被排挤出招商局,而被盛宣怀取而代之。

但是这个时空,历史发生了一点点转折,他的兄长唐廷枢和徐润直到现在还没有被逐出招商局,而唐廷枢代表这个官督商办的垄断组织,现在却热诚于进行一场政治投资。

唐廷庚不象普通一个普通的买办,他更象一个官僚,他穿着清朝式的顶戴官服,给柳宇行了一个大礼:“若非柳统领力克法军,我招商局和兄弟二人就有没顶之灾,故此愿捐献军食若干……”

在历史上,招商局这笔捐献是交给了北宁的清军,而且是前一年就交付了,但是这个时空,唐廷庚却把政治投机投在黑旗军的身上。

在这个时候,他们的商人本色显露无遗:“招商局在越一切设施,尽毁于法人之手,实令人十分痛惜,海上诸公多有责怪之语,但是家兄和徐润徐先生,皆因贵军山西之胜,幸免于难。”

“今天次来越,廷庚有一事相请,若与法人相洽和战之事,还请法人赔偿我招商局损失两千万法郎。”

在历史上,中法战争期间迎来了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的空前经济危机,大名鼎鼎的胡雪岩就是在这个时候而倒台――柳宇的胜利并不能改变这一点,胡雪岩和他都无法对抗客观的经济规律。

但是招商局却是他和黑旗军的胜利有了一线生机,特别徐润在这个时空因为中法战争而颇伤了元气,但是在这个时空唐廷枢和徐润还是掌握着招商局。

这些大买办们有着惊人的政治敏感,他们能抓住一切机遇,而柳宇在他们的眼中,已经是非常值得投机的对象。

唐廷庚就是来雪中送炭的,但是换句话也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得闻贵军军械不足,我们兄弟会同徐先生,已经在香港购得快枪三千杆,已打通一切关节,不日即可运来,另有贵军所需之苦味酸数百石,皆可送来。”

招商局作为一个垄断性质的商业组织,虽然被官场所歧视,但是包括他们经营的开平煤矿等诸多产业在内,仍然是有着惊人的能力。

柳宇在过去的数年之内,始终无法打通这一条从香港到山西的陆上通道,但是唐廷庚却代表着招商局做出了他们的承诺:“这批军械,便是我通商局的报效了。”

柳宇没想到唐廷庚竟是送来如此重礼:“这就多谢了……只是,我苦有心从香港购入军械,贵局可否协力。”

“只要统领同意将那两千万法郎纳入规划,一切皆有办法。”唐廷庚也很有豪情地说道:“其中关节,可由我局代为打通。”

他可不是空口胡言,象他们这些大买办们,虽然地位比不上督抚大员,可是长期在官场上行走,谁没有自己的关系。

“贵处若有钱款短缺之处,我局也可以代为筹措。”

唐廷庚是咬着牙开出了这样的条件,由于战争的影响,导致招商局受到了空前的打击,他的兄长与徐润都是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勉强维持着局面。

柳宇也很清楚,他只是看了看唐廷庚,只见他脸上尽是从容,一片阳光,却朝着江凝雪说道:“贵局这些年也是不易……嗯。”

“我给贵局定金二万两白银,贵局若能从香港运来军械,我全数付清一切费用,另送贵局一批代购之费。”

他在考虑了一会之后才说道:“唐老哥这一路不太平,我用黄金结算这笔定金便是。”

“顺化藏金?”唐廷庚脱口而出:“好好好!便不客气了。”

柳宇给了一个数字,虽然这笔报效不会亏本,但赚得也不会太大,考虑到这巨大的风险,招商局似乎是赔了,但这本来就是政治投机。

柳宇看了看那三千杆洋枪,招商局倒也用心,虽然枪械很杂,但是全是各式后门枪,只不过他们这次采购之后,能不能继续从香港大批量购买到军械:“我倒是不缺银子,就缺一切军械,贵局若能代为筹办,便是昔日替左季高西北筹饷的胡雪岩。”

“可怜胡光墉,他已然……”一想这位胡雪岩的下场,唐廷庚难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觉:“不过他昔日替左大帅筹饷平边,可是赚足了银子。”

他转换话题很快:“咱们招商局实力较胡光墉雄厚十倍,自然是不会有那样的风险。”

柳宇却是淡然笑之:“你若能帮我把军械全部办来,我可以付你十五万两银子的订金。”

唐氏兄弟也是家资千万的人物,但是十五万两白银的现金,这一辈子却是没有多少机会遇到:“不知道柳统领要筹办什么样的军需?”

“枪、炮……还有兵工原料”

“一定替统领筹来。”

虽然这十五万两银子在往年不算特别大的数字,但是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下,对于招商局却是救命甘霖一般。

胡雪岩一倒账,也不知道有多少钱庄银号跟着倒台,现在他的钱庄可是号称有两千万银子的规模,但是其中的资本也不过几十万两的规模,他的兄长与徐润平时没从招商局挪银子出来,相互调用着,现在就已经用这事焦头烂额了。

若能得到这十五万白银的现金,那可以安坐钩鱼台,无需再担什么心思了。

他只是询问道:“除此,还有什么?”

“没有了。”柳宇很干脆:“我黑旗军只需要这些。”

唐廷庚算是见识到柳宇的气度,他思索了一下问道:“我招商局在香港还有些军工原料,可以暂时借与贵军,只是来之前,我兄长曾有一言,想问统领相询。”

“请讲。”柳宇看到唐廷庚满脸郑重,知道必是十分紧要的事情,也当即说道:“一定洗耳恭听。”

唐廷庚却是郑重地看了江凝雪一眼,柳宇让她退了出去,站在门外把风,唐廷庚这才说出了那句话:“中国大皇帝与中国大总统之位,统领愿择何位?”

第一百六十五章 决定

柳宇却是一声轻笑。

唐廷枢此语看起来,但是另一个时空上,这句话却以另一种语气重复过:“主政一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弟决奉足下当之,故称谓由足下裁决。”

说这话就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机会主义者孙文孙中山是也,他要拉他的香山同乡刘学询投资革命,就开出了这么一个空前绝后的空头支票。

这刘学询也是清未民初的一位奇人,进士出身,在候补道浮沉多年,干脆下海操办所谓“闱姓”彩票,以财发迹,风云一时,为了说动这位大金主能投机革命,孙文百般拉拢,甚至还给刘学询写了一封热情洋溢溢的亲笔信。

这封信没有被国民党的官方历史所保留下来,但是国民党元老冯自由却在他的《革命逸史》上把这封信保存了下来。

“先立一暂时政府,以权理政务。政府之格式,先以五人足矣。主政一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弟决奉足下当之,故称谓由足下裁决。其余内政一人,外政一人,财政一人,此三人由足下择人当之。弟意以杨君文优当财政,李君伯优当外政(未知此人与公同气否),盛宣君足当内政。兵政一人弟自当之,先行攻取土地,然后请公等来会也。外局则宜先发代理使职人于外国,此等人弟自能择之,如何、容皆可各当一面也。”

孙中山这张空头支票可谓华丽之极,“主政一人,或称总统,或称帝王,弟决奉足下当之”,但是要想拿到总统和皇帝的职位,刘学询自然不能闲庭信步,得把袋中的真金实银拿出来投资革命这个风险极大回报率极高的事业,把一笔笔巨款换成虚幻的承诺。

刘学询是个精明人,他没有某些南洋华侨,散尽家财,却把希望放在一些机会主义者的身上。

柳宇同样是个精明,连孙文都知道“兵政一人弟自当之”的道理,他何偿不知道枪杆子的宝贵,他只是用他的方式进行了回答:“拿破仑,华盛顿,吾所愿也,吾所欲也,难其择一……此华夏多事之秋,还得借重尊兄。”

“不敢当也!”唐廷庚答道:“此为国事尽一份精诚之心。”

唐氏兄弟虽然开出的是空头支票,但是这些投机商人和买办对于黑旗军的看好,也代表着一种方向。

那就是黑旗军有取而代之的可能,但仅仅是可能而已,这些大资产阶级都是一些投机的保守派,他们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也不会冒上断头台的风险。

唐廷庚传的仅仅是不传于外人的口信而已,所以柳宇并不把这放在心底,他倒是给以唐氏兄弟和徐润这些轮船招商局的买办以承诺:“日后若能开城立府,在财政上自当要借重令兄。”

唐廷枢这人,倒也是近代中国史的奇人,第一流的买办,在这个时空他正在企图挣脱洋人的控制,建立起一些中国的工矿企业,最有名就是现在让他负累的开平煤矿,但是他的这些努力,时人也看得清楚,甚至有人谓:“中国可无李鸿章,不可无唐唐廷枢。”

这或是夸大之语,但也说明这些买办的份量,柳宇知道日后若要进兵两广,自然免不了与这些两广出身的大买办有所来往。

唐廷庚那是喜出望外,他来山西,除了报效黑旗军军械之外,一来是看看有无让通商局起死回生的转机,二是来看看能否在黑旗军身上投机。

越南大乱,招商局在越一切投资尽化乌有,但是他们多年在越南的经营却清楚得看到,黑旗军是可以值得依赖的一支武力。

但是在山西之役,虽然黑旗军百战百胜,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勇气在黑旗军身上进行投资,毕竟这只是一股乱匪而已,但是在山西之战之后,他们却有这样的勇气。

法人集精兵二万,猛攻山西而完败,这并非是文人墨客编造的武侠故事,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作为海上闻人,他们有着许多的信息渠道,香港的英文报纸,西贡的法文报告,还有上海的租界报纸都明确地指出了法军是在山西之战完全失败,即便是法国人写的一些材料也不忌讳这一点。

他们敏锐地看到这一点,也看到了黑旗军。

“若能成事,则为汉光武,若不能成事,则为洪秀全耳……”

这是来之前对于黑旗军这个军事集团的评语,当然在成事与不成事之间,尚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黑旗军一直留在了越南,取阮氏王朝而代之。

即便他们只能拿下整个北部越南,对于轮船招商局和唐氏兄弟来说,仍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轮船招商局能替黑旗军办到许多事,黑旗军也能给予招商局以垄断的地位,足够他们吃用几十年。

而在入越之后,唐廷庚更进一步地明确了这一点:“纵不能成事,也可为洪秀全……”

黑旗军数万精兵,皆勇悍敢战,而在地方上,已经完全取阮氏王朝而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