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林帝国-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日里为人也不错,大家都敬他几分,他称病不去上工,不但没人过问,御膳房那边还凑了几十两银子买了些糕饼点心来看他。

但是海公公一直在等待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宫内如同往日一般平静,刺客进宫的消息大家心知肚明,但却不约而同的没有人提及,刺客去的是东宫,况且又没有杀人,再结合不久之前的谋刺太子案件,这一切都很值得玩味,宫中的太监宫女们耳濡目染的久了,自然也明白一些道理,夺嫡之争,不是他们能搀和的事情。

只有海公公明白,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明明是前朝太子回宫复仇来了,只要出事就是大事,刺客是自己带进来的,到处行走拿得又是自己的腰牌,这个死罪是逃不掉了,不过海公公觉得这辈子也活够了,自打净身进宫那天起,他就觉得获得不像个人,只有今天,也是临死的前一天,才觉得活的像个人样,活的有点意义。

海公公依旧坐在床头,眼睛闭着,静静等待着,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想起,御膳房派来伺候自己的那个小家伙气喘吁吁的跑来,上气不接下气道:“海公公……海公公。”

“猴崽子,急什么,慢慢说。”

“没事了,御林军撤岗了,今儿个午门外也没杀头的。”

海公公眼睛猛然睁开,心中一阵疑惑,难道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昨晚皇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道,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能深入虎穴全身而退。先太子绝对是个豪杰!

海公公嘴角漾起一股笑意:“猴崽子,给咱家拿一壶酒,一碟花生米来。”

“公公,你不死了?”

“猴崽子,让你去就去,再废话打断你的腿。”

……

次日,皇宫中又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奉先殿首领太监刘锦留下一纸遗书,自缢身亡了,遗书中坦白了自己贪赃枉法的罪过,表达了对皇上以及太子殿下的愧疚之情。

又过一天,被京兆尹衙门缉拿的陕甘总督进京办事人马全被无罪开释了。

第16章 海公公的回忆也靠不住

定淮门附近有个酒庄,别看门脸不大,生意做得却不小,左邻右舍都知道,他们家是做宫里买卖的,每年光流水就上万两银子,酒庄老板姓江,三十来岁年纪,为人倒也热情本分,生意能做到这么大,全靠他在宫里当差的大伯照应。

宫廷用酒分类极多,上等的皇室饮用酒自然都是从各地进贡来的,江家酒庄主要供应的是御膳房做菜用的料酒,也就是掺加了各种佐料的黄酒,既便如此获利也是颇丰。

一辆驴车慢悠悠的驶过来,邻居们就知道海公公又来关照侄子家的生意了,果然,从驴车里下来的正是海公公,慈眉善目的老太监和左邻右舍们打个招呼便进了店子,小太监抱着鞭子留在外面看车。

海公公本来姓江,净身进宫以后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便改姓了海,他家里还有一个亲侄子,本来就是酿酒出身,恰逢海公公掌了御膳房,便关照起自家侄子的生意来,现如今海公公已经退居二线,但人情关系,每月依然是由海公公亲自来采买料酒黄酒。

当太监的人没有后代,百年之后连个摔僗盆的人都没有,海公公年龄大了,越来越仰仗这个侄子,他侄子也是个厚道人,很是孝敬这个大伯,所以海公公才会被人要挟,带人进宫。

上次那件事之后,海公公依然心有余悸,倒不是怕侄子家出什么事,太子爷的人品想必没问题,他惧怕的是宫里查出什么蛛丝马迹来,要知道大内侍卫和锦衣卫可都不是吃素的,天底下就没有他们查不出来的事情。

可是一直过了好几天,依然没有任何动静,御膳房出外采买的人捎信回来,说是海公公的侄子有事找他,海公公思虑再三,终于还是去了。

听见驴车响动,江老板早已迎出门来,帮大伯脱掉身上披着的大氅,嘘寒问暖的甚是殷勤,和以往别无二致,可海公公却看出,侄子脸上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自然。

果然,进门之后,侄子的脸色就变了:“大伯,上回那些人又来了。”

“别怕,他们不是坏人。”海公公拍拍侄子的肩膀安慰道。

“那……”

“你别管了,没你啥事,人呢?”

正说着,楼梯上出现了一条黑影:“海公公,我们当家请您去一下。”

江老板顿时不敢说话了,噤若寒蝉的站在一旁,海公公倒是丝毫不怕,交代侄子道:“过会给门口的猴崽子送两个饼子,让他吃着等我。”

来人从楼梯上下来,带着海公公从酒庄的后门出去了,后门外是一条幽深寂静的巷子,一辆马车正停在外面,身上批了斗篷,头上顶着斗笠的海公公被推上去之后,马车立刻开动了。

马车罩着厚厚的毡子,只有窗口露出一丝光亮,里面坐了一个年轻人,正是当日刺探皇宫之人,黑暗中,他一双眼睛闪闪发亮,拿出一块腰牌道:“海公公,多谢你相助。”

海公公口称不敢,这就要下拜,无奈车内空间狭小,他一动就被年轻人扶住了。

“海公公,你可知道我是谁?”年轻人操着一口标准的江淮官话问道。

海公公按捺着心中的激动,道:“老奴知道。”

“嗯,知道就好,今天叫你来,就是想知道,二十年前的皇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时候你已经在宫里当差了。”

海公公沉默了半晌,才道:“那时候老奴在御膳房做管事太监,出事那天是正月十八,天很冷,京畿禁军兵变,围攻皇城,御林军死战待援,我们御膳房连夜烧汤煮饭供应军需,到最后连太监都提刀上阵了,无奈叛军势大,皇宫终于沦陷,陛下崩于乱军之中,京城一片混乱,幸而周王千岁……,也就是当今皇上,勒兵勤王救驾,肃清了叛军,但陛下已经驾崩,太子也失踪,周王被众军拥戴,黄袍加身,三个月后登基坐殿,成了大周朝的开国皇帝。”

“你这是官方版本,还是自己的亲历?”元封皱眉问道,海公公的回答并没有出乎他的所料,并没有什么新的爆料。

“老奴无奈啊,仗打到后来,叛军见人就杀,老奴藏在御膳房藏冰的地窖里才躲过一劫,等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好几天以后了,这些事情都是听旁人说的,至于那几日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除了当事人之外恐怕无人知晓,而当事人也多不在人世了。”

“不过二十年而已,当时的经历者正值壮年,为何多不在人世呢?”

“叛乱军队被周王全部处死,参与平叛的军队后来被派往山西和鞑子打仗,那时候漠北的鞑子实力比现在还强,边军都是九死一生,而当时领军的大将也多不得善终,不是被赐死就是在家中暴毙,汾阳侯吕珍算是聪明的一个,拥兵自重割据陕西,可惜那也救不了他,今年还不是死了。”

元封沉默了,看来从海公公这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了,他敲敲驭手的位置,示意可以回去了,海公公有些惭愧,因为他无法向这位前朝太子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如果自己真的知道些什么,恐怕也活不到今天。

马车绕了一个圈,又回到江记酒庄的后门,海公公下车之际,元封忽然问道:“我娘呢?”

“娘娘她,丧身火海了……”

虽然不出所料,元封的心还是一阵抽紧,他点点头,没说什么,黑暗中英挺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海公公下了车,冲着马车深深一躬,这才进了店子。

酒庄里温暖如春,侄子脸上也漾着笑意,见到大伯进来,他高兴的说:“大伯,他们给我投了一万两银子,说要把白酒生意也做起来呢。”

海公公当然知道这个“他们”指的是谁,侄子早就想把生意做大了,只是自己一直不愿意招摇,怕树大招风,现在看来明哲保身是不可能了,平静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太子既然归来,就绝不会善罢甘休,自己这条线他是一定要抓住的。

十坛子黄酒已经放到驴车上了,海公公没心情在侄子家坐了,匆匆乘车返回皇宫,一路之上心情忐忑不安,事发之后第一天的豪情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则是无尽的恐惧,虽然先皇对自己有恩,但那毕竟是许久以前的事情了,岁月可以磨掉一切事情,包括恩情和仇恨,一方是前朝太子,一方是朝廷,谁的力量更强大可想而知。

……

海公公下车之后,马车就驶离了酒庄后门,在冬日的京城街头漫无目的的逛着,元封坐在车里一动不动,海公公是那场政变的见证者,虽然他只是个外围人员,但证言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父皇母后都死在那场变故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时的周王捡了个大便宜,反倒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先皇全家殉难,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周王夺了大宝也没什么不可以,于情于理都说得通,但是他在事后却将所有知情者灭口,并且尽力消除一切大汉朝的印迹,就很值得玩味了。

马车最终停在军统司的一处秘密据点外,见元封回来,叶唐赶紧来报告:“当家的,詹事府方面派人送信来,说想和您碰个面。”

上回御林军和西凉人干了一仗,双方都有死伤,事实证明这是一场误会,有人想挑拨离间而已,詹事府里倒是有几个明白人,知道陕甘总督的分量,放着这么一个强大的外援不去拉拢而去打压,那真是脑袋里进了水了。

所以太子才会让京兆尹将误抓的人放回,以此示好,并且送信来约见陕甘方面的代表人物。

“当家的,见不见?”

“见,为什么不见。”

……

东宫,太子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刚才在父皇的书房又吃了瘪,让他很是不满,明明是老三这个阴险的小子在调拨自己和老二老四之间的关系,可是父皇竟然置之不理,还呵斥了自己一番,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难道自己真失宠了么?

刘锦死了,太子心里也不舒服,毕竟这个太监是从小照顾自己的,但是身为储君,不能有丝毫的心慈手软,这老阉奴都害到主子头上了,若是不处死他,太子的威严何在。

刘锦一死,詹事府的一些人顿时便有了机会,皇帝给太子选的那几个少傅,少师,少保都是勋旧大臣担任,自然用不起来,能用的几个人都是太子自己选的,二十郎当,三十出头的精明强干的读书人,其中以正四品少詹事黄子华最为杰出。

“殿下,以属下愚见,陕甘总督此番派人进京,正是为了寻找强援而来,区区一个户部尚书已经不足以担当他在京中的靠山,他根基太浅,升迁太快,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妒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天下,能罩得住他的人不过三人,皇上,殿下,秦王。”

黄子华侃侃而谈,太子眼睛一亮,道:“接着说。”

“陛下自不用说,天下都是他老人家的,而秦王,身在长安,掌握陕西军马,陕甘总督节制不了秦王,又不能听从藩王调遣,因为那样他定会被陛下,殿下视作秦王一党,被陛下猜忌了,可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范良臣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死心塌地报效秦王,争取将来一个从龙之功;二是投到殿下门下,表明立场,将来殿下登基,他还能继续他的荣华富贵。”

“范良臣不傻,当然明白跟随秦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他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投靠殿下,所以他才会派遣得力人员前来京城,就是想走殿下的路子,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们才会被罗天强所骗。”

太子一拍桌子:“妙啊。本宫怎么就没想到。可惜被老三这个小子搅了局,他们现在肯定怕了。”

黄子华微微一笑道:“殿下多虑了,那件事纯属误会,现在刘锦已经死了,京兆尹衙门也把人放了,殿下宽宏大量,他们定然感恩戴德,此时正是收揽的好机会。”

“好,那么派谁去好呢?”

第17章 詹事府的人脾气大

即使身为储君,结交外藩也是要引起猜忌的,所以这场会面很低调,决不能在官衙中会晤,于是双方约在秦淮河畔一所档次甚高的酒楼里会面。这样既能缓解气氛又能显示出各自的诚意来。

到底是詹事府请客,出手甚是大方,所选的酒楼是那种典型的南方园林特色,秀雅精致,占地不大但是楼台亭阁样样俱全,名字也雅道的很,名为“拙园”,小厮都是唇红齿白的俊美少年,侍女都是明艳照人的江南佳丽,连招呼客人的老鸨气质都是绝佳,不像是风尘中人,倒像是知书达理的贵妇人。

对方起的是招揽的意思,元封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带了手底下最能打的几条汉子过去,全都是膀大腰圆的西域猛男,挤在马车里,把车轴压得咯吱咯吱响,车夫心疼的呲牙咧嘴,拉这一趟生意,车子算是交代了。

到了拙园门口,四条大汉从马车里下来,往两边一站,随后元封才带着王金标和草根从第二辆车里下来,光这阵势就把拙园门口负责迎驾的小厮吓得不轻,那四条汉子一个比一个壮实,简直就是四条牤牛,若是此等人物在长安出现,倒也不算稀罕物,可是这里可是江南啊,人物讲究俊雅风流,就算是行伍人士,也流行细腰宽肩,面如敷粉那样的白袍小将,此等夯汉,着实大煞风景。

还有那个老家伙,一身的兵痞气息,两只色眼滴溜溜乱转,尽往姑娘们身上白嫩的地方瞄,腰里别了个酒葫芦,丫以为自己是醉八仙呢,那个小书童也寒掺的很,一看就是乡下孩子刚进城,小豆芽似的没长开,面有菜色头发枯黄,着实不上台面。

唯一能入眼的是那位主人,身高八尺,剑眉星目,头上带着一顶西域款式的狐裘帽,身上披的是垂到脚脖子的黑色大氅,这种拉风的大氅,全京师他是头一号,拙园的小厮们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有人飞速跑进去报告老板。

元封走到门口,小厮客客气气的问道:“敢问客人……”

刷的一声,一张烫金请柬递了出来,小厮搭眼一看就知道这是上面交代过要仔细招呼的贵客,赶紧鞠躬行礼:“客爷里面请,小的给您带路。”

小厮引着元封等人进了园子,来到一处水榭,时值寒冬,水面清冷,倒映着一轮圆月,但是水榭中却温暖如春,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墙上挂着梅兰竹菊图,一看就知道出自名家手笔,一张大大的圆桌已经摆好了,茶点果盘摆在上面,四个身材窈窕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