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林帝国-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知县道:“十日前从兰州府出发的时候,这四个少年便赶着马车在府衙附近等候,想必就是来找爹要赏银的,今日他们又在芦阳出现,而且马车变成了驴车,来回八百里路程,也真难为他们了,而且那姓赵的少年所答之言,不像有假。”

“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相信几十个娃娃便能镇得住这些马贼?其实这些所谓的马贼不过是些落魄的农牧民和逃亡的士兵罢了,若是朝廷真有决心肃清,一营骑兵就足够了,可惜……唉,不提也罢,为父一年之内连遭七次左迁,对于朝中这些人的作为已经失望透顶了。”

柳松坡走出公堂,来到院子中,透过敞开的大门望着这破败凋零的县城,昔日的种种荣光浮上心头,他走了几步,轻轻吟出一首诗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吟完之后,柳松坡自嘲的笑了笑,道:“不知道西北边陲的苦寒比起岭南的瘴气如何,他们以为靠不停地贬官,靠艰苦的条件就能打垮我么,其实在我看来,在芦阳做知县起码要比在兰州做虚衔的知府要强得多,起码方圆几百里没有那些贪官出没,条件艰苦又如何,想当年我连点蜡烛的钱都没有,就靠邻居家的灯火来读书,照样连中三元,金榜题名,如今起码有油灯,有笔墨纸砚,已经很好了。”

柳靖云听到父亲的独白,忍不住道:“父亲,皇上一定会重新启用您的。”

柳知县道:“靖云啊,为父已经到了芦阳,再往下贬也没有什么可去的地方了,你还是回去吧,毕竟你不是我亲生的儿子,不能因为这个耽误了前程。”

柳靖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父亲大人,孩儿不走,孩儿要保护您。”

柳知县叹一口气:“这又是何苦呢。”

…………

十八里堡,胡瘸子酒馆,头面人物再次齐聚,商量如何处理元封带回来的这枚“官印”。

“这保长也算是朝廷的官吧?”

“怎么不算,还是武官呢,有了这印信,娃娃们练刀练箭就是朝廷点过头的,就是官军。”

“什么官军,是团丁还差不多,官军里可没有保长这一级官儿。”

“团丁就团丁,总比那些马贼强。”

乡亲们七嘴八舌议论着,不管怎么说,他们对元封这一趟兰州之行还算是满意,虽然没能拿回银子,但是有欠条在手,还有知县大人赐的印信,等于说十八里堡又重新回到朝廷的怀抱,不再像那没娘的孩子,整天受贼寇的欺负了。

“可是,有了官府就会收税啊,咱们就这几亩薄田哪够交税的啊,要论刮地皮,官府可比马贼还厉害啊。”一个老头悠悠地说道。

此言一出,大伙的热情都被一瓢冷水泼醒了,几年前官府还在的时候,那些压榨历历在目,这个税那个饷的,恨不得把老百姓最后一粒口粮都抢了去。

自从三年前芦阳县令被人灭门之后,这里就再也没有官家的人来过,成了标准的没有王法的地方,马贼手中的刀就是规矩,不过马贼抢归抢,总是给百姓们留条活路,就好比养着能下蛋的母鸡一样,不比那黑心的官府,连下蛋的鸡都要杀了吃肉。

如今芦阳县里又来了县官,难不成三年前这种日子又要重来,众人不敢往下想了,都沉默不语。

忽然元封开了腔:“县上只有两个差役,就连打扫都得县太爷的公子亲自来做,他凭什么来收税,就算收了,又拿什么往回运,难道靠兰州府的官军们?我看他们才懒得为这几两银子奔波呢,其实没什么可怕的,若是那县令体恤民情便好,该交的咱们不会少给,若是他敢搜刮民财,前任知县便是他的榜样。”

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话说得够狠,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杀了便杀了,谁知道哪个下的手,三年前那案子至今没破,就算再杀一个县令,怕是也掀不起多大风浪。

“封哥儿有见识,这方印信你就留着吧,从今后,你就是俺们十八里堡的保长了。”

十八里堡实行的是普选制度,大伙七嘴八舌一致同意由元封出任保长之职,反正官府也没规定年龄限制。

从此十三太保这支小型武装便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私盐也变成官盐了。

第26章 贩夫走卒

元封当了保长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给手下这些人打造盔甲,铁盔铁甲想都不敢想,要知道一套朝廷禁军制式的铠甲徐需用一千八百二十五枚甲叶,重达四十八斤,要一个娴熟工匠四个月才能制成,就凭十八里堡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完成。

而制作皮甲就简单多了,用熟牛皮制造便可,刮掉牛皮里面无用的附着物,用木缒敲击数百次,令皮革平整密实有韧性,然后叠加起来,就是制造皮甲的半成品了,用这些大片的皮革裁剪成合适的形状,再用皮条编起来,就是一件皮甲。

西北之地,牛羊成群,原料不成问题,能处理皮革的匠人也好找,按照元封的要求,所有的皮甲都要有七层叠加,按理说一般皮甲两层就够了,但是十三太保人数少,经不起伤亡,所以必须七札之甲,把防御性能做到最好。

上次邓子明帮忙从西域捎来二十把弯弓,都是突厥人使用的骑弓,比他们原先使用的中原弓要短一些,力量也更大一些,弓身没有上弦的时候,反弯过去像个半圆,上弦的时候需要用全身力气,极其费事,这也证明了弓的力量之大,就连力气最大的赵定安也开不了几次弓,不过箭都是好箭,一水的雕翎。

年轻人争强好胜,都去拿那突厥弯弓去练,反倒没人去用中原长弓,但元封却不以为然,觉得硬弓没什么好的,若是集群发射还能形成杀伤力,小股部队使用的话,拉开之后不能久持,引满即射,命中率不高,反倒不如软弓长箭射的准。

元封他们出门这段时间,十八里堡和附近一个庄子因为水源问题起了点小小的冲突,对方拉出来五六十号壮丁,拿着铁锨锄头和棍棒,气势汹汹的想打架,可是十八里堡这边只出动了二十多个骑兵,雪亮的长刀和弓箭一亮相,对方就软了,这件事情让镇民们再一次尝到了拥有武力的甜头,所以当有人提议招收保丁的时候,家家响应。

本朝的制度是十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每户出一名壮丁,百人一队,设一保长,每十甲为一大保,设一保正,这些武装壮丁相当于常设民团组织,负责地方安全,但并非官军系统,官府不发兵器给养,一切开销由当地百姓自行筹措,别说是芦阳县了,就是整个西北地区的保甲制度都已经荒废了,现在重新拾起来,百十号人拿着长枪在堡子外面把队伍一列,倒也威武雄壮,让很多老人想起当初当兵时候的荣光,让很多百姓感慨万千,要是早点组织起来,又何必受马贼这么多年的欺负。

除了元封的十三太保之外,堡子里又组织了八十个保丁,平时务农放牧,每十天训练一次,相当于不脱产的士兵,他们的武装就弱一些,只配备了桦木杆的长矛而已,主要的资源还是用在十三太保们身上。

十三太保只是个名称,其实人数已经远远不止十三人,附近几个庄子又陆续送了些少年来习武,元封的嫡系力量已经接近六十人了,负担这支全天候训练的小型骑兵部队,已经远远超出十八里堡的承受能力。

战马是最大的开销,幸亏从独一刀那里抢来不少马匹,现在还勉强够用,可是马料和牧草的开销可不小,不夸张的说,一匹马就能吃穷一户人家,再加上元封要求的七札皮甲,每人一口佩刀,一杆长矛,还有每天三顿有肉的伙食,就算全十八里堡人不吃不喝,也难供应的起。

好在元封还有些积蓄,可也是坐吃山空,每天光吃喝就好几两银子,眼见积蓄迅速减少,负责管账的叶开愁得睡不着觉,找到元封商量:“封哥儿,在这样下去可不行,手头的银子撑不了两个月了。”

元封也苦恼的很,这经济问题可不是靠打打杀杀就能解决的,十八里堡这地方濒临沙漠边缘,水源稀少,土地贫瘠,能耕种的土地本来就少,产量也低,唯有可以动点念头的就是来往商队了,可是靠吃保护费为生,又有什么出息呢。

“你还记得咱们在兰州府卖马的事情么?”元封沉思片刻后问道。

“记得,那匹马卖了八十两银子,若不是咱们卖得急切,被奸商压了价格,肯定能卖到一百两以上。”叶开答道。

“这就是了,咱们不如贩马去卖了。”

“可是……咱们谁都没做过生意啊,被人坑了怎么办?”

“不会做可以学嘛,谁敢坑咱,就拿刀子和他说话。”

“……”

做生意的大计就这样定下来了,可是上哪里去找马源呢,堡子里这六十匹马是战马,动不得,堡子里倒是有牧民,不过他们放牧的是牛羊而不是马,马这东西比较娇贵,没有合适的草场不行,方圆几百里内,只有凉州以西的狭长地带和西宁州一带水草丰美,盛产牛马。

张铁头跟邓家马帮跑过不少次生意,这方面应该有些经验,元封把他找来商量,问邓子明他们都是怎么做生意的。

其实张铁头在马帮里不过是个马夫而已,核心的事情根本不清楚,不过他好歹知道马帮带的都是什么货物。

“通常邓掌柜会在长安的市场上进些砖茶、布匹、丝绸、瓷器、铁器啥的,拿柳条箱装了,用骡马和骆驼驮着走,马车可不行,一路向西,在兰州府可以卸点货,卖点丝绸瓷器啥的,不过价钱不如凉州那边高,然后再往西,一直到凉州下货,凉州有个大市场,东边来的西边来的商人都在这里交汇,中原的货物在这里能卖上不错的价钱,然后再收购些毛皮、宝石、香料之类的东西贩运回长安,这一来一回能吃两次价差,一百两的本钱翻成二百两不在话下,不过来往旅途漫长,危险又多,动辄就要负担伙计的丧葬费,所以这钱挣得也不易。”

“原来做生意还有这么多讲究,光是组织货物就是一门大学问,若是货物不对头,怕是也卖不上价钱吧。”元封若有所思道。

“没错,封哥儿就是聪明,上次关中一个商人从凉州贩了十几瓶西域葡萄酒回去,卖了天价出来,结果一群人都去贩葡萄酒,凉州那边的价格炒起来了,长安这边的热乎劲却下去了,光这一次就赔死了五个商队。不过砖茶和丝绸倒是挺好卖的,每次都不愁销路。”张铁头道。

“那,卖马的多不多?”元封继续问。

“骡马市倒是有,不过凉州那边的马也不便宜,三岁口的河曲马要八十两银子,若是能充当战马的西域伊犁马,更要卖到百两左右。”

“那岂不是和兰州价格差不多了。”

“正是,所以要想买便宜的马,必须再往西走,到达突厥人控制的甘州,马匹价格就低的多,河曲马十两银子便可买到。”

“既然马匹利润如此之大,为何马帮不专门做这个生意?”

张铁头摇摇头道:“封哥儿你不知道,这马匹是突厥人禁卖的东西,私自贩马者斩立决,谁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做这个买卖啊,有钱赚没命花可就惨了。”

原来还有这么一说,不过想想也能理解,马匹属于军用战略物资了,若是大批输往中原,突厥骑兵的优势就没了,这一点,突厥人做的很对。

既然马匹生意不好做,就只能做点其他的了。等晚上赵定安带队训练回来,元封又把他找来商议。

“定安哥,你家的蹄铁、马镫、菜刀锄头啥的,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咱们拿出来去凉州卖个好价钱了。”元封说。

“九郎,不是我说你,那凉州府难道没有铁匠,人家可不缺这玩意,再说了,我爹最近心思可没放在这上面,家里的蹄铁都快用完了,他也不管。”

“赵大叔忙什么呢?”

“他呀,琢磨着炼钢呢,咱们十三太保用的都是抢来的刀剑,老头子觉得可没面子了,他本来是军中知名的匠人,专打刀剑的,就连盔甲都能造,这几天一直在外面寻矿呢,以往都是从外面买的生铁,杂质太多不能炼钢,要是能找到合适的铁矿,我爹说要给你打一件铠甲呢。”

元封眼睛一亮,随即又苦笑道:“便是打出来我也不能穿了,你看——”说着一指自己的裤子,原本还算合身的裤子已经变成九分裤了。

过了春节,元封就十六岁了,按照他这个年龄,个头不应该如此之矮,发育的缓慢其实和他叔叔的训练方法有关,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消耗了本来该用来长个子的营养,加上饭食中的钙质和蛋白质缺乏,所以个头比同龄孩子矮不少。

可是自打叔叔死后,元封按照自己的思路来锻炼,劳逸结合营养跟上,再加上他本来的基因就不差,这个头如同禾苗一般蹭蹭的往上长,这才几个月的功夫,已经长了两寸,和哑姑站在一起,已经不那么丢人了。

同样长的很快的还有元封的好朋友赛虎,这狗东西现在已经成了十八里堡的一霸,所有的狗见了它都不敢呲牙,就连往年经常在春季出没的野狼也不敢在十八里堡附近出没。

“没关系,铠甲自然按照体型打造,对了,刚才你说什么来着,做生意?我倒有个做生意的路子。”赵定安又接上刚才的话头。

“哦,什么路子?”

“光明盐。”

第27章 楚木腿

“光明盐是什么?”元封问道。

“就是盐啦,胡大伯店里腌肉用的就是光明盐,比官盐便宜,还不掺沙子,咱们四乡八镇都用它。”赵定安挠挠头,进行了一番解释,但是还没说道点子上去。

“哦,那就是私盐了。”元封点头道。

“对对对,就是私盐,官盐又贵又孬,谁也不买,别说咱们,就是县城、府里都用光明盐,咱们堡子里就有人弄这个,那谁,老五他爹,楚大叔,年轻的时候就干这个,后来让人打断了腿,就在家歇着了。”

十三太保里排行第五的少年名叫楚键,家里有个瘸腿的爹,也不怎么在镇上活动,每日就是酗酒发疯,搞得连家里人都不待见他,儿子也成个月的不回家,就和兄弟们厮混在一起。

“那好,让五郎去把楚大叔请来,哦不,咱们登门拜访去。”

不一会儿,楚键便被叫过来,小伙子手里正捧着一条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