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十福晋- 第2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可气的是,理藩院尚书的一席话竟然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腹议!

康熙气啊,不仅洋人心怀叵测,这帮庸才也跟着添堵,还有谁比他更悲愤!

于是,康熙站了起来,走下台阶,站在理藩院尚书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骂完后宣布理藩院尚书撤职,回家养老去,最后还道:“是不是还有人不服气?都去看看娜仁吉娜的笔记去!”

然后不等大家琢磨娜仁吉娜究竟是谁,便一口气宣布,刑部负责笔录的笔贴士全解聘了,永不录用,笔贴士的直接负责人也开除,刑部尚书负领导责任,罚俸一年,留任查看…

然后是满丕革职,回京接受调查。福建陆路提督汉军旗的杨琳授广东巡抚…

虽然朝堂上仍有不同的声音,但封建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出来了,康熙直接来了个乾坤独断…

散朝后,各大中枢衙门的头立即围住了刑部尚书,不想刑部尚书口风很紧,楞是没给问出个所以然来,丢人啊,连十岁的小姑娘都不如,谁好意思说…

然后大家便开始打听娜仁吉娜是谁,理藩院的有点印象,这么一说。康熙肱骨大臣的脸色可好看了,五颜六色的,侮辱人也不带这样的啊…

而五阿哥则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下朝后,也不和人寒暄,赶紧就朝慈宁宫跑,生怕康熙今天就要完稿,娜仁吉娜太能写了,光鹦鹉喝个水她就能写一篇,虽然笔记涉及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无奈量大啊,往书桌上一放,厚厚的一大堆!关键是,一页纸张好点的能猜懂80%,差点的能瞅明白50%就谢天谢地了,工作量大啊…

但刚走到半路上,就被康熙差人叫了去。

到了乾清宫,不等康熙问话,五阿哥先就请罪,说自己对待工作不认真,没能及时将娜仁吉娜的重要文献整理出来,然后话锋一转,提了提自己的实际困难。

康熙一听,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自己看的好像是鹦鹉临死前的记录,那写的叫一个惨不忍睹,不论形式还是内容,但就是详细得不得了,还不时的做一番分析比较,于是又引来康熙一番感叹,心想,弘暄怎么就知道娜仁吉娜心细起来会细致得吓死人呢?真是有眼光啊,知道用人所长…

一番心理活动完成后,康熙才很大度的告诉五阿哥,自己不催他。慢慢来…

然后便问五阿哥对此事有何看法,康熙的看法当然就是五阿哥的看法,这让康熙很满意,然后便道:“朕准备将九阿哥从蒙古召回来,蒙古药材的事你先接手吧。”

五阿哥傻眼了,自己吃闲饭吃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被拉出来效力了,而且还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力?于是,当即力辞,说了自己一大堆的缺点,最后还为难的道:“皇阿玛,不瞒您说,这药材收上来后,我都不知道往哪儿卖去,更别说其他了…”

康熙道:“不懂的就问九阿哥,一母同胞,他还藏私,朕先撕碎了他!”

其实,康熙选五阿哥当蒙古经济N年发展计划的继任者也是委实不得已,若有得选,康熙宁愿让五阿哥去和洋人打交道,但已经坏到骨子里的洋人怕只有九阿哥才能应付,倒不是说九阿哥最狡猾,其他几个心大的儿子智商都不错,但和商人打交道,则完全不对路,因此,虽然康熙不乐意九阿哥也朝南边发展,但无奈之下,也只好姑且为之,等事情上了轨道,再换人吧。

而叫五阿哥接手蒙古事宜,康熙也是经过多番考量的,一来,五阿哥由太后抚养长大,蒙古人对他在感情上要亲近些,二来,五阿哥老老实实,一门心思只想为爱新觉罗开枝散叶,康熙也不担心他借助蒙古之势背地搞鬼,派到九阿哥周围的暗探可以撤回一半,用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去,三来,康熙也需要敲打敲打几个不安分的儿子,明白的告诉他们,朕说谁行,不行也行,朕说谁不行,行也不行!

康熙在乾清宫给五阿哥打气,而慈宁宫中一帮皇子也全到齐了。

大家对娜仁吉娜都不陌生,因此散朝后全涌慈宁宫来了。

到了慈宁宫,根本不用费什么心思,娜仁吉娜便竹筒倒豆子,一个不留…

大伙儿一听和弘暄又扯上了关系,心里的难受劲儿就甭提了。当然,大家也做了自我检讨,认为不应该对慈宁宫有一丝一毫的疏忽,虽然昨儿大家都知道太后发火了,也知道康熙移驾过去安抚了,也清楚五阿哥被召进宫了,但楞没一人朝政事上想,结果今天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既然康熙已经发话让大家看看娜仁吉娜的笔记,众人郁闷完后,还是应景的请娜仁吉娜显摆一下。

娜仁吉娜一听,立即献宝似的将自己的手稿拿出来给大家展示,至于五阿哥誊写的,娜仁吉娜认为没问过主人,不能随便动。

一帮阿哥随手翻了一下,看着神采奕奕,得意极了的娜仁吉娜,心里不由苦笑,字都写成这样了,真难为她还笑得出来!

但见太后也一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模样,大伙将讥讽的话全压了下去,不过却在心里为五阿哥默哀了两分钟,摊上这差事,真是难为他了…

不过,没多久,这帮人又傻眼了,五阿哥被委了差事,虽然不是重任,但却是正经差事?这说明了什么?…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

今天太晚了,帖子明天一并回,呵呵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余波

第三百六十二章余波

诺尔曼,娜仁吉娜的二叔一扫近日的愁眉苦脸。也不去堵小英子,喜气洋洋的去逛茶馆了…

是的,虽然诺尔曼亲自押送了许多(奶)粉子前来,但小英子一直躲着没见,作坊的管事都推说做不得主,他们只能按订单收货,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做主将诺尔曼的货全收了,也没法给银子。

诺尔曼还没伟大到无私的给朝廷捐(奶)粉子,何况,就算捐,也该捐给理藩院,而不是老十的作坊,加之科尔沁还等着他带银子回去呢,王府虽不稀罕这点收入,但牧民们可殷殷期盼着,因此这些天来,诺尔曼都在四处找寻小英子。

不过,今天的诺尔曼焦却将积压在手上的(奶)粉子暂时抛在了一边,跑到茶馆当老爷去了。

不错,这几日。京城百姓对蒙古人那叫一个热情,就差在大街上唐突的强拉素不相识的蒙古人去家里做客了。

诺尔曼倒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受欢迎,当大爷当惯了,不会为了陌生人的一个笑脸而左右心情,而是听了消息专门到民众中听表扬的。

原来,这几日,鹦鹉英勇捐躯的事迹慢慢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而娜仁吉娜废寝忘食做记录一事也渐渐流传开来,百姓知晓后,那叫一个感激啊…

当然,中间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敦郡王福晋在广州的两条狗却没事呢?

民众的智商不可小瞧,立即就有人站出来解释道:“是太后大啊,还是敦郡王福晋大啊?这事就得太后出面,天上的神仙一看,太后都出面了,自然得帮忙了,太后可是天上的星宿转世,和天上神仙的交情好着呢…”

大家一听,有道理,和太后相比,郡王福晋简直就是虾兵虾将,天上肯定没人帮着搭把手…

而娜仁吉娜也荣升了,成了王母娘娘座下的童子…

连带的,整个蒙古人全沾光了,蒙古人所有的优点全被放大,缺点?谁说蒙古人有缺点的!

诺尔曼这几日在为(奶)粉子的销售而奔波。得到消息的时间晚了些,但正好赶上京城蒙古友好月活动的(高)(潮)时刻,连三岁孩童见了蒙古人都会笑眯眯的打声招呼。

而说书先生全清一色的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太后起疑心,格格勤操劳、鹦鹉勇献身”,诺尔曼虽然汉话说的有些生硬,但听力却可得100分,聚精会神的听完后,又换了个茶馆接着乐,然后便屁颠屁颠的跑进宫去给太后这么一学舌,惹得慈宁宫中是笑声朗朗,娜仁吉娜跳着要出宫亲自采风,太后噌怪了两句后,准了,娜仁吉娜比诺尔曼能说会道,模仿起来肯定更精彩…

不过,新上任的理藩院尚书和九门提督最近的日子却不好过。

无他,虽然阿片并没在京城流行,但大伙细细一琢磨,发觉自己的生命安全竟然受到了威胁,于是便坐不住了,纷纷自发的跑到教堂门口。高呼口号,叫洋人滚出大清,最后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漂亮的教堂楞给砸了个稀巴烂…

这年头可没什么外国政府出面抗议,按说没理藩院什么事,但传教士可是在理藩院挂了名的,一个个都哭着朝理藩院衙门跑,在康熙年间,传教士身后没有巨舰利炮壮胆,因此,没人敢在理藩院拍桌子砸板凳要清廷给个交代,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一边诉说自己多年来是如何的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一边指天发誓的和英国人划清界限,而英国传教士则解释说是误会,天大的误会,肯定是中间环节出了错,他们一定给国内去信,好生询问,最后,殊途同归,都请求理藩院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九门提督则是真正做到了衣不解带,晚上睡觉楞不敢脱衣服,就怕民情激愤下,被好事者一煽动,殃及无辜事小,破坏京城治安事大,想驱散聚集在教堂周围的民众吧,人家眼一瞪。“太后老人家的鹦鹉可是为咱们枉死的,我们不为鹦鹉报仇还是人嘛?”

这叫九门提督怎么说,那可不是一般的鹦鹉啊,命好啊,归太后养的…无奈,只好勒令兵丁打起精神,加班巡逻…

而广东毕竟离京城远些,正式(禁)阿片的旨意到达后,太后鹦鹉舍生取义的英勇事迹还没传到广州,因此,不明真像的群众基本上都对洋人和满丕抱以同情,觉得康熙有些过分了,给儿媳善后也不至于如此…

老十和弘暄、安安在广东的口碑不错,注意了,不是老十全家人,没包括其木格这个女主人和三个不懂事的孩童,因此正义的人民理(性)的将事情一分为二,没迁怒到老十头上,而是认为老十娶了这么个败家媳妇简直是倒了八辈子大霉了,至于弘暄和安安,大家也是抱以同情,有这样的娘,真不是孩子的错…

因此。为了向朝廷表示大伙对其木格这个蒙古娘们的不满,满丕离开广州那日,竟然有上万民的群众去送行、以示声援,叫满丕感动的就差当街大哭了…

管忠源一看,这不是个事,赶紧给康熙上了道密旨,八百里加急给送去了。

康熙一瞅,也不耽搁,立即给了管忠源最新指示。

于是,没多久,老十府里的管事便宣布。因朝廷(禁)止民间私藏阿片,即日起停止给狗喂阿片,改喂正常狗粮…老十一家遵守朝廷律令的表态换来的却是一片嘘声。

不过,没两日,当试验狗开始犯烟瘾后,大伙全傻眼了,以前狗也有不对劲的时候,但喂饱了就没事了的,不过多数人还是半信半疑,谁知道是不是老十府里人做的手脚…

而此时离康熙规定的鸦片上缴最后期限也没了两日,大家本着不顶风作案的宗旨,都跑到衙门将阿片全上缴了…

不两日,广州城便多出了几个人不人、鬼不鬼的瘾君子…

而那只英雄鹦鹉的事迹也适时在广州流传开来,大家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寺庙的生意顿时应接不暇,人人添香油钱时都不忘说为太后祈福,为敦郡王福晋祈福…

虽然民心向背很快来了个大逆转,但似乎又有些过了,洋人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吓得洋人全躲去了澳门…

而管忠源见广州城安稳后,这才带兵去了澳门,对澳门总督传达了朝廷的最新指示,管忠源没带圣旨去,懒得为了在圣旨面前下不下跪起争执。

澳门总督听后自然是气急败坏的一阵抗议,管忠源冷冷道:“我就是来通知一声的,朝廷也给你四十天的时间,将城里的阿片全收缴了,四十日后,我带人亲自来查。”说完便扬长而去,但却没返回广州,而是一头扎进了前山寨军营,命令前山寨军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防止洋人铤而走险…

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弘暄在其中的作用完全给抹杀了,老十府里没赚到一点名声。只是广州百姓对其木格生出了几分愧疚罢了。

老十得知消息后,没什么反应,其木格虽然不认为康熙查澳门有什么不对,本来就是我的领土,有什么不能查的,但却担心物极必反,若康熙脑袋一当机,再来个(禁)海运动,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中断了东西方交流,就凭大清的八股文,100年后,肯定还是逃不过挨打的命运,后世子孙还是得遭殃!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栽也就算了,可千万别毁林呀!

因此,其木格便试着劝老十给康熙上个折子,讲讲对外贸易的好处,被老十直接驳回了,“好处在哪儿啊?就是屋里多几个西洋摆设?”

就这点水平,还当大清王爷?其木格打从心眼里鄙视,真想(毛)遂自荐,帮老十当了得了…

不过,没两天,其木格便没了心思关心国家大事,老十吩咐,叫她给嫣红一行人去信,叫小妾们收拾行囊,准备到安居岛度假…

原来程家义的族长亲自奔赴了广州,本来这老头还有些好面子,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程家义低头,但却不想落个畏惧权贵的名声,因此到了广州后,便煞有其事的展开了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调查,很是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当阿片被证实有害后,族长便飞快了结了案子,责令程家义休妻,并对外认可了庶子的血统…

族长一结案,程家义的官司也没法打了,再加上满丕也走了,新任巡抚杨琳一上任就没给程家义好脸,只好到衙门撤了状子,然后被迫辞官走人。

对此,广州城竟然没人说二话,大家的逻辑是,敦郡王是好人,敦郡王福晋是好人,敦郡王府的大阿哥和大格格是好人,好人怎会容许府里的小妾去冤枉人…

中国人就是有这习惯,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后,大家总会将他的其他普通行为美化、或对他的思想境界进行盲目的升华、或将他的一些不当行为淡忘,非要树立出一个高大全的楷模来,全然忘了,大家都不是圣人,其实有些小(毛)病或犯些错,反而才显得活生生的,有点人气…

不管怎样,程家的案子解决了,而老十便叫其木格接人了…

于是,大清是否会重启闭关锁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