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十福晋-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安闷笑道:“我哪敢啊…”

其木格道:“今晚你掌厨。”

安安翘嘴道:“皇额娘,你报复得也太快了吧,不过,给皇阿玛做饭,我乐意,你没报复着。”

其木格乐道:“我是觉得亏大发了,好容易养个闺女,养得不仅琴棋书画样样都粗通,还会做得一手好饭,可惜,全然是为别人家预备的,不趁你还没嫁出去的时候好好压榨压榨你,那我还不冤死啊…”

安安一下红了脸,害羞道:“皇额娘,你说什么呢?”

这下轮到其木格奇怪了,安安可不是一提婚事就脸红的人,前些日子提得那么平凡,也没见她脸红过一回,有情况啊,于是,其木格便凑近安安身边,好奇的问道:“安安,瞧上谁了?”

其木格这厢好奇心胜过猫,畅春园的康熙也很奇怪,三胞胎干嘛非要现在急着见自己?

其实台湾的事态不论在康熙眼里还是在老十眼里都不大,福建水师一去,擒个叛贼那是轻轻松松,撼动不了大清的万年基业

但是,这事对康熙和老十却都不约而同的分外重视,无他,事关朝廷的南洋政策。

虽然大清起源于塞北关外,但老十对吕宋南洋的私人感情肯定胜过对盛京的想念,好歹在那住过几年啊,而且也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挺有成就感的…

所以,虽然康熙并没就南洋问题与老十交换过意见,但猜也猜得到等老十将朝中事务理顺后,肯定会制定一系列向南洋倾斜的政策,鼓励商贸倒还在其次,没准还会鼓励人移民过去抢地盘,反正大清都照旧收税,在哪收不是收啊…

对于南洋的看法,康熙和老十那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康熙对南洋那是完全不感冒,要不是看在那几个金矿的份上,康熙才不会将大清水师派一队过去呢,而老十在那边蹦跶了几年后,却认为经营好南洋不仅能给朝廷带来金子,还能将前明余孽给兵不血刃的收服了…对此,康熙是持怀疑态度的,而且还打算要好好告诫老十,别头脑发热…

只是因为老十抢先告诉康熙,打算让废太子去抢爪哇的地盘,所以,康熙才没啃声,的确,没有比爪哇更适合安置废太子的地方了,离朝廷又远,就算废太子在那岛上称王了,老十叽歪两句后,十之八九会默认废太子在海外建一属国,然后每年再象征(性)的缴点贡税,皆大欢喜啊…

可是,当朱一贵的事件发生后,康熙不得不仔细审视自己对老十开发南洋的默许是否正确,他是希望废太子有个好下场,但这个希望并没重要到能叫康熙拿大清的基业去换…

要知道,台湾朱一贵起义的旗帜上写的是“大元帅朱”、“大明重兴”、“清天夺国”等字样,表示的意思就是“反清复明”、“光复故国”…这说明什么,说明反清复明是依旧有着广阔市场的。

因此,不光康熙在反思,老十也是在气恼中开始重新审视他的南洋政策。

这几年吕宋水师驻地和安居岛可是迈开了大步在快速发展着,那些两手空空的移民如今大多都脱贫了,一小部分还过上了小康生活,正在朝富裕阶层迈进,在那里修建别院以备不时之需的富人如今也将大部分产业都转移了过去,安全啊,不用担心一和土著人起冲突,财产就大幅缩水…

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不再是流民了,虽然朝廷没发明喻,但他们却能拿着吕宋水师或安居岛海关衙门开具的户籍证明,光明正大的回家乡祭祖了,而且后代也能娶到家乡的媳妇…总之,前景是一片大好啊

所以,在安居岛和广州,老十听到的都是民众感谢的话,所以,老十窃以为在如此蒸蒸日上的大好势头下,反清复明已没了生存所需的土壤…

因此,当知道朱一贵一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并很快聚集了上万人时,老十头一个感觉是懵了,第二个感觉是立马警惕了,看来前明余孽亡我之心不死啊…

老十真的替朝廷叫屈,大清入关都77年了,一些宗室女都开始流行守节了,怎么不管哪闹事都要和“匡复前明”扯上关系啊?崇祯皇帝自杀不关大清的事好不好?干嘛非要把这笔帐算在大清头上,人朱元璋造反的时候也没说匡复宋室啊?…

老十宁愿听“反抗暴*”,因为“反清复明”给老十的感觉就是,不管大清多么努力,汉人都是不买帐的。

所以,老十在心生警惕的时候,同时也生气了,这些人怎么宁愿过明末那民不聊生的日子,都不愿意在大清的带领下开创未来呢?

老十突然觉得其实洋人最聪明,瞧瞧人家,只管占地盘,占了就挖金子,其余的一概不管…

老十真不明白,怎么从先秦时期起,关外的人就只想着统治中原呢,真是笨啊怪不得被叫为蛮夷。

因此,老十便立马决定派弘暄去福建搞调研,就此决定日后的南洋政策。

而在畅春园的康熙乍一听弘暄要去福建,第一个反应就是老十太小题大做了,但耐着(性)子听了弘暄的说明后,康熙很快开始默默赞许起老十来,知道制定政策前好好搞搞调查,看来还不算莽撞…

康熙认为老十派弘暄负责调研工作是非常英明的,因为派北方人士去,只会流于表面,派南方人士,多半会带了乡土情节,做不到客观公正,而弘暄,有南方生活的经验、但主要足迹又在京城,况且日后这大清还是他的,所以,自然会提出一份不偏不倚的报告来。

所以,康熙便开始细细交代弘暄要多注意哪些方面,还告诉他,等情况好转些,也可以去台湾实地调查…

祖孙俩正在说正事呢,却听太监通报,三胞胎来了。

弘暄立马知道情况不妙,但康熙却以为三胞胎是奉旨来陪他了,没在意,只是叫人带他们先去安置,过一阵子再来请安。

哪知不一会儿,太监又跑来说,三胞胎跪在外面请康熙抽空现在就接见他们一下,他们不会耽搁康熙太多时间。

这让康熙觉得很纳闷。

弘暄忙道:“孙儿出去看看。”

康熙楞了楞,“不用,反正咱们也说累了,歇歇也好,叫他们进来,看他们闯什么祸了…”

并不知道弘暄在此的三胞胎见了弘暄不由的一阵讶然,旋即便笑得很开心,大哥也在,看来有人帮着说话了…

于是,尚不知自己要来陪王伴驾的三胞胎便笑呵呵的给康熙跪下请安了,然后弘参便舔着脸道:“皇阿玛,听说台湾起战事了,孙儿等愿为朝廷分忧。”

康熙乐道:“你们才多大,要分忧也得过几年。”

弘丰忙道:“皇玛法,我们都13了。”

弘暄在一旁道:“你们今年刚11,如今是年初,你们要年底才满12,离13还早着呢。”

弘参忙道:“虚岁,虚岁…”

康熙好奇道:“你们想去带兵?”

弘参忙道:“皇玛法,我们没那么不知好歹,我们只要求能在一旁看,光看就行。”

康熙奇怪的问道:“怎么来找朕而不是找你们的皇阿玛?”

此时便听到三胞胎中的一个笑呵呵道:“皇阿玛太忙了…”

弘参和弘丰急忙道:“皇阿玛脾气大…”

但康熙还是指了指那个不会说话的家伙:“你是弘历吧?近前来…”

上一章将朱一贵说成林亨了,惭愧

请大家继续多读支持,谢谢

第五百七十章 眼光长远(中)

第五百七十章眼光长远(中)

听康熙叫他,弘历看了看几个哥哥,有些迟疑。

康熙又招了招手,“来,来,来,弘历,到朕跟前来。”

弘暄忙道:“皇玛法,四弟他…”

康熙不客气的打断道:“别(插)话。”

于是,弘历只好慢慢踱到康熙身边。

康熙仔细瞅了瞅弘历,又看了看稍远处的两个小的,冲弘暄道:“咿,朕怎么发觉弘历要胖些呢?”

弘历忙道:“皇玛法,我吃得比较多。”

康熙笑着点点头,“看来你还真没白多吃,瞧这长的,多壮实啊。”

弘历咧嘴笑道:“我也这么觉得呢。”

弘暄三兄弟不忍再听下去,但又不能捂住耳朵,只好将头低下,免得让弘历瞧见他们那哭笑不得的表情。

其实三胞胎如今的体重差别不大,最多也就差个几两,反正(肉)眼是绝对看不出来的,康熙此举明明是暗示弘历光长身子,不长心眼,而弘历这傻小子不仅将反话当正话来听,还堂而皇之的帮康熙补充,说他是傻吃憨胀,叫他这几个哥哥情何以堪啊,不是他们不想分心眼给弘历,而是没发分啊…

康熙见了弘历喜笑颜开的表情也觉得很无趣,这拐着弯的骂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骂人的技术高超,而不是让被骂的人听不出来…

因此,康熙便没好气道:“这样吧,你就以园子里的景致为题,做首诗来,朕要觉得好,就许你跟着弘暄一起去福建。”

三胞胎此时才知道弘暄要去福建,两个大点的立马兴奋起来,道:“皇阿玛,我们也作诗,我们也作诗。”

弘历则苦着脸,没做声。

康熙摇头道:“你们的待会儿再说。弘历,你先出去逛园子吧。”

弘历自然不干,仰头问道:“皇玛法,打仗和作诗有什么关系?难道两军打得难舍难分之时,主帅做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来,就能将对方打得落荒而逃?如果诗歌有这么大的威力,那还要大炮干什么?”

康熙板起脸,道:“你要抗旨?”

弘历摇头道:“我不是抗旨,可皇玛法,你这个考试没道理,我是去观战的,又不是去以文会友的,干嘛考我作诗啊?水(性)好不好,会不会闽南话,这些才是该考校的吧?”

康熙道:“朕说考校什么就考校什么,你照做就是。”

弘暄并不同意三个弟弟跟着去,毕竟他们的正经学业不能耽搁啊,所以便劝起了弘历,“四弟,你就听皇玛法的吧,别闹。”

弘历急了,大声道:“皇玛法,纸上谈兵都已经被耻笑了这么多年了,人家赵括已经习惯了,也没法叫屈了,你干嘛要弄个写诗选将来抢它的名气啊?咱不变相帮赵括行不?”

弘暄、弘参和弘丰赶紧冲上去捂弘历的嘴…

见着被六只手死死捂住嘴巴犹在奋力挣扎的弘历,康熙有点想吃人,但不是吃弘历,而是蘸着酱将老十给吃了,瞧他生的好儿子

弘暄道:“皇玛法,四弟他一向说话不经过大脑,您别理他。”两手还不得空,因为弘历还在死命扭着。

看着徒劳挣扎的犹如一小困兽的弘历,康熙没做声,他在等,等弘历老实下来。

不想,弘历竟然楞是在三个哥哥的打压下,强行挣扎了一刻钟,不仅手脚全上阵,连脑袋也不曾闲,不住的摆动着…

最后还是弘暄揪着弘历的耳朵冲他轻声嚷嚷了几句,弘历才安静下来,但还是一脸的不服气。

不过,好歹还是瓮声瓮气道:“皇玛法,我去逛园子去了。”说完便悲愤的转身,背影瞧着那是无限的悲凉。

弘参和弘丰则道:“皇玛法,孙儿也告退。”

快走到门口的弘历听到后,不等康熙表态,就来了个猛回头,“不要你们陪我,你们让皇玛法继续考校你们,若你们通过了,我会送你们出京的,才不会哭”

弘暄忙冲康熙赔了一个笑脸,然后快步走到弘历身边,低吼道:“给我闭嘴。”

于是,弘历又万分委屈的继续朝前走…

康熙瞧不下去了,道:“弘历,你认为朕考校你作诗不对,但水(性)、懂广东话、喔、闽南话,都是你的强项…弘暄,他怎么会闽南话?”

弘暄忙道:“安居岛那有许多人说闽南话,弟弟们久而久之,倒也会说上两句,但复杂的就不会了,不过,听是没问题的。”

康熙觉得这几个孩子语言天赋像自己,心中稍微那么骄傲了一下,然后方接着问道:“弘历,朕考你的强项其实也不公平,这样吧,你告诉朕,你为什么要去观战?”

弘历见事情有了转机,忙咧嘴道:“皇玛法,是这样的,我只知道书上说的仗该怎么打,怎么使谋略,是真真正正的纸上谈兵…所以,便想借这个机会去历练历练,毕竟很多东西和书上说的不怎么一样…”

弘暄已经要疯了,怎么弘历今天老拧着纸上谈兵不放啊…

弘参很是悲催的轻声告诉弘暄,“四弟这两天正好学到《战国策?赵策》…”

弘暄能干嘛,怪弘历的先生?人家又不知道会有今天这档子事,所以弘暄只好打了个哈哈,“皇玛法,弟弟们在这都耽搁得有些久了,不如让他们先下去?孙儿还等着继续听皇玛法教诲呢。”

康熙却摆摆手,继续对弘历道:“纸上谈兵,嗯,你就写一篇策论,就论长平之战,若写得好,朕就准你去,若写不好,你就给朕乖乖的在京里读书”

弘历有点迫不及待的应道:“是,孙儿领命”

康熙对弘历的反应有点接受不了,这不是个不爱学习的嘛?怎么叫他写策论还这么兴高采烈的?康熙努力回想了一下,虽然对三胞胎的学业关注的不多,但并不是全然没有过问,在康熙的印象中,弘历的策论水平貌似也很一般,遣词造句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如果说弘历的诗能打个40分,那么他的策论也充其量就是个45分的水平,都是不及格,真不知弘历有什么乐的…有老十这个前车之鉴,康熙不认为弘历会在短期内突然开窍,在学业上来个突飞猛进…

于是,康熙便不解的问了,“写诗和策论的难度应该都差不多吧?”

哪知弘历却道:“皇玛法,这园子里的景色我欣赏不来,在我眼里,那些假山啊,那些亭子啊,就那样,和御花园的差不多,我想有感而发也发不出来啊,但写策论不一样啊,孙儿有想法的啊…”

康熙有些愕然,半响才道:“光有想法还不行,这想法还必须得好…”

弘历激动的点头道:“孙儿知道,看问题得结合当时的大环境,得眼光放长远了来分析。”

康熙皱着眉头道:“那你赶紧下去写吧,慢慢写,不着急…”

在弘历要走的时候,康熙又叫住他,“那个,你分析的好不好,你说了可不算,得朕说了才算。”康熙生怕弘历到时交个不及格的作文上来后,非要胡搅蛮缠的要求给100分…

弘历忙重重的点点头,一点也没担心康熙会玩一下潜规则。

等弘历走后,康熙才对弘暄道:“朕要没记错,弘历的策论没得过赞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