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开产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古代开产科-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老二天生风流不羁,见杜若这么说,勾着他的肩膀凑到他耳边道:“来来来……二叔给你传授一些经验,你先把那生米做成了熟饭,也就不用怕老太太反对了。”
    这办法对于纳妾,那确实很好用,杜二老爷就是用这个办法,娶了四房姨太太的。可是杜若现在是要娶妻,他不能让刘七巧带着了这种污点进门,倒是被人说不检点,可不是闹着玩的。
    “二叔你你你……”杜若觉得跟杜二老爷在这方面没共同语言,他们的爱情观不一致,于是便开口说正事道:“那天七巧在长乐巷上的分号,给一个在安济堂吃了半月红流产后一直不能痊愈的人做了一次清理,今天那姑娘又来复诊,竟是已经好了大半了,下面都全干净了。”
    “清理?怎么清理?”杜二老爷风流归风流,对待工作问题还是很热忱的,于是便兴致勃勃的问了起来。
    杜若就把那天的事情跟杜二老爷说了一遍,又把那几个刘七巧让杜若打造的特殊工具给杜二老爷参观研究了一遍。杜二老爷拿着那个清宫的工具对着空中拨动了两下,一脸不可思议道:“这也只有七巧能想出这办法了?倒是跟扫垃圾一样,把人身体内坏的东西都给扫出来了,怪不得好的快,光吃药确实没有这个速度。”
    杜若点点头道:“是这么一说,所以……七巧有个提议,跟我说了,我正寻思着怎么跟我爹开口。”
    “你先说了我听听。”杜二老爷把手里的东西还给了杜若,继续道:“要是有道理,我便帮你一起去跟你爹说。”
    杜若想了想,开口道:“七巧说,既然我们宝善堂是能开落胎的药方的,为什么不能卖这种药,如今安济堂的方子吃出了问题来,受苦的还是那些姑娘们。”
    杜二老爷拧着眉头想了想,沉声道:“七巧的想法是好的,但这到底违背了祖训,这一条祖训已流传了几百年,只怕这事情不好办。”
    杜若蹙眉道:“七巧说,对于长乐巷上的那些姑娘,她们更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不是孩子。因为只有身体健康,她们才有可能有从良的一天,才有可能生一个她们想要的孩子。”
    杜二老爷依旧听着,时不时点了点头:“七巧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以你爹的个性,成功率不大,或许你可以想个别的办法,让你爹改变主意。”
    杜若得到杜二老爷的提示,顿时有了些想法。他爹是一个惜才如命的人,上次就是看了刘七巧在宝善堂为那位产妇剖腹生子之后,才会对刘七巧另眼相看的,这次要是能让他爹亲眼见刘七巧帮助那些正承受痛苦的女子摆脱痛苦,说不定也会跟自己一样,认同七巧的!

  ☆、第88章

刘七巧服侍王妃用过了晚膳,想到自己也几天没见着刘八顺,顿时觉得自己这个姐姐当的太不称职了。说句实话,伟大祖国为了提高综合实力,推行计划生育,刘七巧前世生活的地方,就是在这个政策的领导下,全力贯彻,认真执行的地方。所以刘七巧从小就不知道有个弟弟妹妹是什么感觉。刘七巧来了这里七八年,只有刘八顺在身边的时候,刘七巧觉得自己是有弟弟的,只要刘八顺不在她眼前出现,她就又把他给忘记到后脑勺了。
    刘八顺这几日日子过的还算好,四少爷因为上次被二少爷训过之后,就一直比较乖。所以刘八顺的手心也平平安安的过了好些日子。刘七巧带着王妃平日里赏给自己吃的一些糕点吃食,去二房那边瞧刘八顺去。
    虽然二房和大房住在一个院子里头,但是中间隔了一个荷花池,平常两边的下人也是很少来往的。刘七巧还是因为去二房那边看那位赵姑娘,才对二房那边的布局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二太太自诩是能干的,结果二老爷还比王爷多了一房姨太太。不过二太太是个心很宽的人,况且她能生,光儿子就有两个,还有一个女儿更是王府唯一的嫡女,那自然是府里最尊贵的一位。
    二太太除了那两个庶女之外,还另外有两个庶子,不过年岁都很小。二太太如今要管理王府的家事,不耐烦带孩子,所以女儿们都交给了老王妃,另外两个庶子则是姨娘自己带着。好在二老爷的姨娘也都是清白出身,有一个还是二太太自己的陪嫁丫鬟,所以二太太对妾氏们向来很放心。
    刘七巧一路从大房那边过来,正巧碰到了之前两次去老王妃那边回话的房妈妈。房妈妈知道刘七巧如今是王妃身边得用的人,态度很和蔼的上前问道:“七巧姑娘,你这会儿过来有事吗?”
    刘七巧正愁找不到人通报,便有些不好意思道:“我是来瞧瞧八顺的,好些日子没见他了,这回回去我娘还说我了呢,都在一个院子当差,倒是把自己亲弟弟给忘了。”
    房妈妈笑着道:“都在一个院子,你啥时候来都成,只是白天少爷要去上学,只怕不再,这会儿应该是回房了,老婆子替你去通报一声。”
    刘七巧笑着道:“那可真是要谢谢妈妈了。”
    房妈妈摆摆手道:“老太婆还要谢谢你呢,这几日那梅香院总算消停了点,不然又要我老太婆忙里忙外的跑。”
    刘七巧听房妈妈的话语中,对那个赵红芙还是有些同情的,便忍不住自己的八卦心思,问道:“听妈妈这么说,倒是对着赵姑娘挺心疼的。”
    房妈妈连忙打嘴道:“快别这么说,我这什么叫心疼,不过是看着替她难受罢了,好歹都是亲戚,何必弄成这样,一早答应了做妾,也没那么多事情,二太太毕竟是她的表姑妈。”
    刘七巧当初听青梅八卦的时候,只听说这赵姑娘有一个姑奶奶是老王爷的姨娘,但没听说原来这赵姑娘还是二太太的表侄女。被房妈妈这么一说,刘七巧顿时觉得二太太这人从一个高度立即降低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这么说,二太太和那位老姨娘也是亲戚咯?”刘七巧依稀记得,二太太她不姓赵啊。
    房妈妈觉得这事儿在王府里头压根就不算什么秘密,所以便坦然道:“可不是,二太太是赵老姨娘的亲侄女,当初二太太和二老爷的婚事,也是赵老姨娘给保的媒。”刘七巧听到这里,觉得这位赵老姨娘肯定是想把二太太捏死的心都有了。
    本来一场宅斗大戏可以开演,小妾的侄女进门给亲儿子当正室,正好可以跟婆婆打擂台,帮着姨娘在家里涨地位。谁知道这一爿牌完全反转了过来。侄女进门就投敌了,老姨娘非但没了个依靠,老王爷死后,只落得在家庙吃斋念佛的份儿。
    如今好容易自家亲戚又要嫁进门了,居然还落得这样的下场。刘七巧觉得,在这宅门之中,她已经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了。不过这些都不打紧,只要刘七巧能分清,哪些是对自己好的人,哪些是对自己不好的人,这大概就够了。
    刘七巧脸上挂着尴尬的笑,不太自然的对房妈妈道:“人各有志,二太太虽说没感恩图报吧,但是如今她好歹相夫教子,侍奉婆母,这些都做的很好。而且如今还管着一整个王府,也是不容易的。”
    房妈妈见刘七巧这么说,也不得不佩服起刘七巧来,当年这个故事她说给别人听的时候,谁不在暗地里骂上二太太几句。虽说这也就是奴才们背地里说几句图个心头松快,但骂毕竟是骂了。而刘七巧却一口不说二太太的不是,要不是她那张不自然的脸出卖了她,房妈妈都要觉得,刘七巧也是那种没亲情的人了。
    “也是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当奴才的,也就看看,还能说什么,压根儿插不上话。”房妈妈说着,只开口道:“七巧姑娘若是有空,不妨到梅香院看看赵姑娘,给她开导开导,这世上做小妾的人多的是呢,何必就这么死脑筋,她如今这样,就算出去了,也找不到什么好姻缘的。”
    刘七巧见她说的真诚,便点了点头道:“房妈妈你放心,有空我会去劝劝赵姑娘的,你在二太太身边当差,很多话不方便说,这个我也清楚。”看房妈妈几次三番为了赵红芙回话请大夫,就知道她是一个好说话的妈妈。
    房妈妈点点头道:“不瞒你说,我爹娘就是从赵家做陪房到了二太太的娘家的,如今又来了这王府,赵家虽然现在漠落了,必定还是我们的老主子。”
    刘七巧心道,这样老实的忠仆,可真是让人贴心啊。赵姑娘要是能想清楚,就算当了这姨娘,要是有二少爷的疼爱,这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儿去。
    两人正说着,便来到了二太太住的芙蓉院门口,房妈妈进去回禀了一声,便有一个小丫鬟出来,带着刘七巧进了院子。顺着抄手游廊一直只走到了最里头一排三间大屋面前,跟站在门口的丫鬟打了招呼,那丫鬟进门去,不一会儿就把刘八顺给领了出来。
    “八顺,你还好不?”刘七巧看见刘八顺,蹲下来捏捏他的小脸,把手里一包吃的东西塞到他怀里道:“行了,看你不缺胳膊少腿的,我就放心了,这次沐休我带你回家去。”
    刘八顺抱着怀里的点心留口水,只听见身后蹭蹭蹭的脚步声追了出来,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指着刘八顺的背影道:“刘八顺,你躲猫猫怎么躲到外面来了,还不快给本小姐回去!”
    刘八顺扭头朝她扮了一个鬼脸道:“我姐来看我了,你先跟着四少爷玩吧,我一会儿再去找你们玩。”
    那姑娘扎着双垂髻,从中间挑出两缕头发编成了辫子,一跳一跳的很是可爱。走过来瞧了一眼刘七巧道:“八顺,你姐姐好漂亮啊,比我表姐还好看!”
    刘八顺先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立马皱眉道:“表小姐,你可千万不能这么说,我姐怎么能跟三小姐比呢。”
    “这有什么不能比的,再说我说的也是实话。”小姑娘皱了皱鼻头,转身蹦蹦跳跳的离去,又回过头来看了一眼刘八顺道:“你可快点进来啊,我先去找四哥哥,一会儿你进来跟我一起找。”
    刘八顺稚气未脱的脸上露出了老气横秋的表情,有些哀怨的叹了一口气。
    “那谁啊?”刘七巧问刘八顺。
    刘八顺正想回答,站在一旁的小丫头道:“那是两位少爷舅家的表妹。”刘七巧心道:不错啊!二太太生两个儿子,她弟弟老婆生两个闺女,整个自产自销,完全不用担心销路了。
    刘八顺鼓着腮帮子,皱起眉头道:“头疼,来两天了还不回去,整天玩做迷藏,她就不能跟喜儿一样安安静静的坐下来绣花吗?”
    刘七巧听刘八顺说出这句话来,差点儿就笑喷了。看来钱喜儿已经确立了刘八顺对女孩的审美观点了。
    刘七巧摸摸刘八顺的腮帮子,笑着道:“行了,再过两天就能见到喜儿了,听说她在学纳鞋底,说不定过几天还能给你做鞋了呢。”
    刘八顺一脸兴奋的说:“真的吗?不过纳鞋底那么难,姐你一双鞋底纳了两年都没纳出来,喜儿能行吗?”
    刘七巧扶额,看着又重新一脸担忧的刘八顺,心道:你姐我不是那块料子啊,好歹找个好一点的参照物比较一下。
    刘八顺却还兀自沉醉于自己的遐想中,握着小拳头道:“姐,我回家要吃牛肉饺子,我还要吃娘做的猫耳朵!”
    刘七巧想了想,终于发现自己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忘记跟刘八顺说了。
    “八顺,以后咱们两就要有弟弟妹妹了!”
    刘八顺也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愣了半天,小嘴巴张了半天没合拢,这才问出话来:“娘、娘、娘要给我生弟弟了?”
    “小声点!”刘七巧捏了一下刘八顺的嘴巴,问道:“为什么就一定是弟弟呢?”
    “因为弟弟长大了会变成哥哥啊!”
    刘七巧站着愣了半天,总算忍住了抽飞刘八顺的冲动,至于弟弟长大了会不会变成哥哥这一说,刘七巧觉得还要慢慢的跟他解释。
    第二天一早,王府门口一溜烟派了六辆马车,拖着一大帮的妇女儿童往水月庵去。因为水月庵是尼姑庵,所以除了赶车的人,跟着都只老妈子。水月庵位于京城的西北角,离王府和一干公侯伯府不算太远,是除了法华寺之外,老年丧夫团成员最喜欢的去处之一。
    当然,大家喜欢来这儿也并非只是为了吃斋念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如今这水月庵的师太是一个身份地位极高的人,用老王妃的话说,除了太后娘娘,这世上只怕没人比她更尊贵了。
    刘七巧和王妃被老王妃喊在了她的马车中,所以乐的听起了这些八卦来。原来这水月庵的师太,是当今皇帝的亲姑姑,大雍朝上一辈地位最尊贵的人——朝阳大长公主。大长公主的驸马是抗鞑子的名将冯孝,死在了四十年前的和鞑子的一场大战中。大长公主膝下无子,又因为是公主的身份,冯将军当初并没有纳妾,所以冯家也就此凋零了。残酷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嫁给武将,除非你能像萧夫人一样能生,不然只怕会落得和大长公主一样,凄凄惨惨戚戚。
    自那以后,大长公主便索性出家为尼,二十年前,鞑子大军打进京城。很多官宦人家被洗劫一空,但是那鞑子的大将军据说是当年冯将军的手下败将,对冯建军很敬佩,所以虽然大长公主没有跟着皇室一起出逃到南方,却还是留下了一条命,一直在水月庵当她的师太。
    刘七巧想,这样一个能在乱世中仍旧生存下来的人,一定不是一个一般人。听老王妃说,当时冯将军战死的时候,大长公主曾想轻生随他而去,最后被下人们给拦了下来。她一身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能给冯将军身下一男半女,所以在冯将军死后,大长公主将冯家族中一位远亲的儿子过继了过来,如今应该也在军中供职,听说是跟着王爷一起上了前线。
    水月庵并不远,到了之后刘七巧才知道,这里当初是先先帝赐给大长公主的一处别院,后来被大长公主给改成了尼姑庵。毕竟若是把矗立在王侯府邸的大长公主府改成尼姑庵,只怕左右邻居们都要不愿意了。
    老王妃感慨万千的说:“想当年我们几个小姐妹中,她是金枝玉叶,原以为她的眼界会最高,谁知道居然看中的寒门出身的冯将军,当年她出嫁的时候的情形,我还能记得,那可真是公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