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如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娇妻如云- 第3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永悄悄地跟上沈傲的马队,自始至终,再不敢发一言,更不敢说什么西夏如何之类,灰溜溜的,对沈傲避之不及。

沈傲大喇喇地在城外整队,随即大手一挥,道:“出发。”

这一夜的事,传得极快,附近的州府也都知道了消息,这些西夏边镇的武将,一向目中无人,这时见到个更蛮的,一时也适应不了,可是偏偏不适应也得适应,人家显然压根就不在乎这个。

便是熙河那边,也有了消息传出去,童贯拿了细作的密报,只略略看了一眼,先是愕然,随即不由失笑。下头毕恭毕敬的军将一头雾水,童贯将密报交给边上的卫兵拿下去传阅,边将们看了,也都是一愣,随即也失笑起来。

“童相公,这沈傲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这么大的事,咱们这些大老粗也未必敢去做,偏偏他做得出。”

下头的人对童贯,都是避免去叫公公的,而叫童相公,以示尊贵。另一个人道:“龙州的也力先上次占了咱们一次便宜,杀了一百多个边军,这一次蓬莱郡王倒是为我们出了口气,怕就怕惹火了那个也力先,要作出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来。”

童贯笑吟吟地摇头道:“不会,也力先不是个鲁莽的匹夫,心机颇深,不敢这样做。”随即又道:“可是不管怎么说,蓬莱郡王这般胡闹,虽说涨了咱们的士气,为了防止西夏那边有宵小再滋事,三边这边也要摆出个样子来,传本官的将令,三日之后,各部在龙州以南三十里处操练校阅,能到的都要到,好让西夏人看看。”

西北三边这边,也都是精锐之士,与西夏人作战,一向是不分伯仲的,平时因为战线绵长,各部分散得太开,西夏人倒是并不忌惮,可是一旦聚拢起来,那声势,便足以让西夏人胆寒了。

童贯这么做,既有奉旨行事的意思,更有巴结沈傲的想法,这般耀武扬威一下,正也好策应沈傲。

童贯开了口,边将没有不应的道理,纷纷道:“童相公所言甚是,将士们是该活络一下了,一来震慑西夏,二来也舒展下筋骨。”

接着就是颁布将令,各做准备不提。

童贯一人回到内衙,童虎出来,伺候着童贯喝茶,一面道:“叔父今日怎么这样高兴?”

童贯笑呵呵地道:“没什么,只是那沈傲又闹出了个笑话……”舔了舔嘴,又道:“说笑话也不是,反正这人入了西夏,天知道会闹出多少事来,上次与他见了一面,发现此人越来越有意思了。”

童虎对沈傲的印象并不好,皱着眉道:“这人古怪得很,咱们敬而远之就是。”

童贯摇头道:“杂家叫你好好地熟识骑射,又将你外放到骑军中去,这一年,你确实长进了不少,骑军的布阵、行军、安营大致都熟稔了吧?”

童虎面带得色:“有周指挥时常督导,早已熟稔了。”

童贯颌首点头,道:“这便好,等那沈傲从西夏回来,我便举荐你到武备学堂做个教头,他那边最缺的就是带过兵的,尤其是骑军更是炙手可热。”

童虎愕然道:“叔父……”

童贯摆了摆手道:“你不必再说了,这是为了你好,今后的天下,便是武备学堂和那些士大夫的了,你无心科举,读书是不指望了。武备学堂那边占个一席之地,一来嘛,有沈傲的照拂,将来杂家也放心。二来也有个好前程,总比在这边打生打死的要强,你带兵也有十年,好好去做,把自己学的东西汇总一下,肯定有出头的一日。”

童虎道:“侄儿还想跟着叔父,伺候您老人家。”

童贯一笑道:“雁儿长了翅膀就要飞,杂家怎么能拦你的前程?放你去,也是为杂家好,杂家在边镇这边,威望太高,若是引起别人的猜忌,随时大祸临头。送你去了武备学堂,就等于是给陛下吃了定心丸,沈傲那边,有你在,西北三边这边,对他也有了一份联系,将来校尉们补充进来,总不至让一些从前的老兄弟失了饭碗。”

童虎犹豫了一下,道:“侄儿明白了,骑军那边,侄儿还要多向周指挥指教一下,省得到时候被人看轻。”

童贯欣慰地捋着下颌的浓密胡须,微微笑道:“就该这个样子,你能这样,杂家也就放心了。”

…………………………………………………………………………………………………………

沈傲的马队一路过夏州、大沙堆,渐渐深入西夏腹地,随即是沿着沙漠的边缘前进,这一路风沙更大,植被越来越稀少,放眼过去,一路都是荒漠,百里无人烟。这种荒凉,让人生厌,情绪也不由低落几分。

偶尔会遭遇几处集镇,大多都是百来户人家,给予沿路商队提供方便的聚集点,等看到大队的宋军骑兵打马过去,这些人都是愕然,却又各自做自己的事,谁也没有搭理的兴致。

这种西夏人与汉人混杂而居的小地方,反而有着说不出的静谧,据说连官府都不怎么管束,只是每个月,派个人来收些钱粮回去,大多数时间都是让他们自生自灭。他们住在黄土堆积的屋子里,门口挂着许多风干的杂粮,偶尔有商队路过,立即提供些酒水,换一些银钱,再从百里外的州府去购买些生活必需品来。

沈傲的马队人数庞大,好在明知这一路过去没有补给,所以都带了干粮,唯有马料不足,附近也没有肥美的水草,不过集镇这边倒是购买了一些,有的商队据说有数十上百头牲口,骆驼、马屁、骡子都有,也会向这边买些草料,以备不时之需。

当天夜里,沈傲下令在集镇附近安营住下,这里的白日倒还好,一入夜,便是天寒地冻,更可怕的是风沙,吹起来眼睛都张不开,帐篷吹走的都有,大家学乖了,往往打桩子的时候尽量都入地几寸。

到了第二天又继续启程,等穿过了沙漠边缘,路途渐渐地好了,竟还有官道通达,一直到了怀州,才看到了繁华的集镇逐渐出现。

怀州距离兴庆府不过百里,是卫戍兴庆府的重镇,更是商路的重要歇脚点,虽说比起大宋的城镇差了一些,却也是繁华所在,怀州这边的官员倒是出来迎接了一下,这官员居然还是汉人,对沈傲这边说了些虚话,便迎入城去。

沈傲在龙州的事迹,早已传遍了西夏各处,大家对这个家伙除了不忿,此外也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意思,都说西夏人实诚,沈傲更实诚,打一声招呼就动刀动枪,遇到这种的国使,还真没有办法。

在龙州歇了一日,到了次日下午终于赶到兴庆府,这座西夏国的国都并不巍峨,却颇为繁华,穿过门洞,西夏鸿胪寺寺卿李锐早已候着,与沈傲寒暄一番,便行款待。

西夏国几乎是完全模仿大宋的政治制度,虽略有改动,大多还是相同,比如这鸿胪寺,几乎是一模一样。

沈傲听了来人报了自己的身份,心下腹诽:“他是寺卿,本王也是寺卿,这同行算不算冤家?”

心里如是想着,等李锐将沈傲等人安顿下来,沈傲是老江湖,熟知两国交往的礼节,与李锐说了几句场面话,随即交换了国书。

到了夜间的时候,沈傲带着李清等人出去闲逛,李清对兴庆府颇为熟悉,因此也不担心迷路,这一路逛过去,沈傲恍然以为自己置身于汴京,虽说这里比之汴京远远不如,可是街坊、牌楼的设置和汴京几乎一样,便是内城外城也都如此,原以为西夏人还能玩出一点花头出来,原来竟是赤luo裸的山寨版,连声招呼都不打。

逛了一圈,确实也没什么可走的了,便回到鸿胪寺去,将李清叫来道:“我们是不是来早了?怎么吐蕃、大理、契丹、金人都没有来?”

李清道:“他们应当早就到了,据说是安排到了礼部迎宾院去。”接着压低了声音继续道:“以卑下的估计,西夏这边怕是对王爷有防范,怕和他们起什么冲突。”

沈傲撇了撇嘴道:“我和他们起什么冲突?平时都是别人欺负我,你可看到本王欺负过别人吗?”

这问题实在让人太难回答,李清愣了一下,只好讪讪笑道:“好像是没有的。”

“这就是了,江湖险恶,人言可畏便是如此。”沈傲打了个哈欠,道:“去睡吧,多半明日那西夏宫里就会有消息来了。”

…………………………………………………………………………………

第二章送到。

正文 第六百零三章:餐具还是悲剧

第六百零三章:餐具还是悲剧

沈傲的到来,虽是悄然无声,在兴庆府,却是惊起了一阵波澜。

从前都是西夏人骄横,宋人的使节虽然不至于低眉顺眼,至少是绝不会惹是生非的。现在姓沈的过来,大有一副强龙压地头蛇的意思,这便让人生厌了。

不过沈傲毕竟是郡王之尊,也无人敢来挑拨。

西夏的皇宫,大体和汴京差不多,只是格局差了一些罢了。同样是宋人制式的楼台亭榭,也同样是深红宫门,从宫门沿着重轴过去,便是崇文殿,其实说来也是有意思,大宋明明崇文,主殿却是讲武,西夏明明重武,却是崇文。

可不管怎么说,这一代的西夏皇帝李乾顺确实是崇文,西夏自李元昊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着“蕃礼”与“汉礼”之争,到李乾顺即位的时候斗争更加激烈。李乾顺对汉礼十分倾慕,便先借御史中丞薛元礼之口倡导儒学,在薛元礼的上疏中称:“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于儒学。昔元魏开基,周齐继统,无不尊行儒教,崇尚诗书,盖西北之遗风不可以立教化也”。因此,只有重新提倡汉学,才能改变夏的不良风气,挽救面临的危机。乾顺采纳了薛元礼的建议,下令在原有的“蕃学”之外,特建“国学”,教授汉学。挑选皇亲贵族子弟300人,建立“养贤务”,由官府供给廪食,设置教授,进行培养。

因此李乾顺的朝里,汉官倒是颇多,一时也是文风鼎盛。

沈傲的事迹报到宫中,李乾顺正与西夏高僧谈佛,听了这消息,眉头一皱,道:“都说沈傲乃是才子,今日才知道,原来也是个莽夫,也不过如此。”随即不屑地撇了撇嘴。

对坐的高僧发名为憬悟,颇受李乾顺信赖,他不由地皱起眉来,道:“陛下说的可是宋国的沈傲?”

李乾顺颌首:“然也。”

憬悟淡淡一笑道:“此人是大才,小僧早闻其名,何以陛下说他是莽夫?”

李乾顺便将此事和憬悟说了,憬悟道:“陛下,小僧倒是收藏了他几首词儿以及书画,其人行书作画神鬼莫测,用笔之妙,可谓世之罕有,所作的诗词亦是上乘,宋人常说他是天下第一才子,倒也不虚妄。”

李乾顺一向爱好儒学,对书画也颇为精通,也写得一手好字,这时听了,颇有些争强好胜地道:“沈傲的行书,比之朕如何?”

憬悟淡笑不语。

李乾顺道:“大师为何不言?”

憬悟启口道:“出家人不打诳语,可若是实言相告,又怕陛下不喜,是以不敢说。”

李乾顺大笑道:“这么说,朕的行书不及他了,朕只知道大宋皇帝赵佶行书优美,自叹不如,却不料还有个沈傲。”说罢道:“那么李重与他相比,如何?”

憬悟只是摇头。

李乾顺又问:“石伦呢?”

憬悟还是摇头?

李乾顺报出的几个人,都是西夏国杰出的书画大家,见憬悟的样子,心里颇为不悦,道:“朕不信他当得起大师这般推崇,过几日召他觐见,倒要见识见识他的能耐。”

憬悟笑道:“陛下万金之躯,何必要和他置气?”

李乾顺摇头道:“我西夏崇尚汉礼二十年,汉学已是深入人心,岂会连一个沈傲都不如?朕听说沈傲年不过双十,这样的少年,只怕也就是一个仲永罢了。”

《伤仲永》乃是王安石的作品,早已流入西夏,李乾顺精通汉学,岂会不知道这个典故?在他看来,一个少年,岂能有这般成就,更何况是行书?多少人究其一生,能有一分、二分的成就就已是天纵过人,所需要的,是天长日久的练习揣摩;沈傲这样的年纪,便是三岁练习字帖,也不过十几年的功夫,怎么可能比西夏的名家大儒更厉害?

憬悟垭口不言,转而道:“陛下,还要谈佛法吗?”

李乾顺黯然道:“罢了,一个沈傲,扰了人的心境。”

憬悟笑道:“陛下何必自寻烦恼?相由心生,不必理会即是。”

李乾顺沉默了一下,道:“朕终究还是凡夫俗子,抛不开杂念。”

憬悟站起来,合掌告辞,飘然而去。

李乾顺沉吟了一下,叫人拿来笔墨,在案上写下一幅字帖,随即摇头,喃喃自语道:“朕的行书,当真比不过那个莽夫?”

正说着,突然传来一阵铃铛脆响,一个轻盈的身子跨入门槛,用着清丽的口音道:“父皇不是在与憬悟谈佛吗?为何又临时起意写行书了?”

李乾顺呆了一下,抬眸一望,淡笑道:“原来是淼儿。”

这少女穿着鹅黄短袄;服色固自不同;形颜亦是大异;她面庞显得有些圆;眼睛睁得大大地;虽不是明艳绝伦;但神色间多了一份温柔;却也妩媚可爱。

少女莲步过来,凑过头看了李乾顺的行书,拍手道:“父皇的字帖比从前写得更好了。”

李乾顺黯然地将笔放入笔筒,道:“你说好没有用,唯有别人说好才行。”

叫淼儿的少女歪着头,清丽俏皮地道:“有谁说不好吗?”

李乾顺哑然失笑,道:“朕只是有感而发,这一趟朕为你选婿,如今各国王子、王爷都齐集在龙兴,淼儿,女大不中留,朕是该为你打算了。”

淼儿皱起了鼻子,道:“女儿留在父皇身边难道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嫁出去?”

李乾顺只是摇头,心事重重地道:“有些事,朕不能说,将来你会明白的。”说罢叫这少女坐下,正色道:“依朕来看,金国的完颜宗杰最是出众,据说此人极有勇力,你想不想做他的妻子?”

党项人虽说崇文,可是一些风俗仍然与汉人迥异,汉人说话往往婉转,而这李乾顺直截了当地发问,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淼儿脸上飞上一抹嫣红,道:“我看他身子似铁塔一样,真吓人。”

李乾顺轻抚着她的背,安慰道:“便是这样的男人才能保护你,让你不受欺凌。”

淼儿抬眸,天真地道:“我的父皇就不是这样,不一样时时刻刻在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