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如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娇妻如云- 第6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济哈哈一笑,道:“有句话不是说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么一点儿波折,韩教官就吃不消了?现在圣旨马上就要过来,谁若是抗旨,那就是谋反,谋反之罪,韩教官能担当得起吗?”

韩世忠语塞,道:“难道就让他们得逞?”

陈济寻了个位置随意坐下,才又道:“得逞又如何?不得逞又如何?没了武备学堂,校尉还是校尉,大家散了出去,辅政王一句召唤,还不是又聚在一起?眼下不可力敌,那就索性让他们撤了学堂,一切事,都等辅政王到京之后再说。现在若是抗命,反而让有些人求之不得,正好寻了这借口,让咱们自相残杀。撤就撤吧,不出半月,辅政王一声令下,自有用你们的地方。”

……………………………………………………………………………………………………………………………………………………

这里隆重介绍一本书,河马散人知道不?不知道河马散人至少知道《调教太平洋》吧,散人兄已经开新书了,名字叫《辛亥大英雄》,一如既往的热血,精虫上脑,精力无处发泄的弟兄们还不快杀过去。

正文 第八百七十六章:先帝门生

第八百七十六章:先帝门生

陈济的一番话令人豁然开朗,可是也有人不肯的,毕竟这学堂正如图腾一样,一下子没了,心里当然不自在,韩世忠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保全住学堂吗?”

陈济摇头,道:“今日可以撤,明日就可以起,一个学堂的得失有什么干系?”

明武堂中又都是黯然之色,韩世忠咬咬牙,只好道:“既然陈先生这般说,那我韩世忠也无话可说,但愿殿下入京之时,学堂还能重建吧。”他吁了口气,便出了明武堂,多半是向校尉们解释去了。

外头传出许多哭声,都有不舍。

过了半个时辰,一队队马军司便围了武备学堂,马军司的军卒士气低沉,几乎不敢去直视学堂,而里头的校尉也是一阵沉默,整个汴京的天气都仿佛阴暗了一些,有一种悲凉之意。

附近已有不少人围看,这些寻常的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交头接耳,后来有人隐隐透露,说是有钦命要来查撤武备学堂,一时之间又是哗然,在寻常百姓心中,武备学堂便如心中的平安符一样,现在突然这么一下就裁撤,所有人都没有转过弯来。

随即也有人醒悟,窃窃私语在人群中道:“天子更替,这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也是常有的事,想起来这些校尉也是令人唏嘘,日夜操练,上阵杀敌,竟是落得这个下场。”

“不是说校尉是天子门生吗?先帝在的时候对校尉万般优渥,怎么太子一登基就成了这个模样?”

“嘿……”声音已经刻意压低:“连兄弟都不能相容,还能容得了谁?”

趾高气昂的方啖在一队亲卫的拥蔟下开始宣读旨意,旨意一下,学堂中传出哭声,接着有人大喝道:“哭什么?天子门生岂可向人示弱?岂可哭哭啼啼做妇人?列队……”

无数的人影在蹿动,不消半柱香功夫,居然列出了一列列的队伍,各营、各队曲径分明,整齐划一。

“记着,咱们今日虽不再是校尉,却仍是先帝门生,一日为师终身为师,记着这句话,现在,去收拾行囊,各家各奔东西。”

校尉们解散,掠过一丝悲壮,强压着眼眶中的泪水,各自散开。

半个时辰之后,背着行囊的校尉鱼贯出了学堂,那负着手在一旁冷眼看着的方啖却是冷冷一笑,道:“且慢”

方啖身后的亲卫都是他亲自从府中点选出来的亲信,听到方啖的命令,立即挺着长矛,将出来的校尉拦住。

矛尖闪动着寒芒,拦住校尉们的去路。这一举动,立即让整个气氛更加紧张起来,校尉们纷纷抬眸,恶狠狠地看着方啖。

方啖嘿嘿一笑,慢慢地踱步过去,幽幽道:“从即日起,你们便是草民,要离开这学堂,先摘下自己的范阳帽,解下铠甲,放下佩刀,否则一群草民带着违禁之物招摇过市,却是什么道理?”

当前的一个校尉忍不住攥起拳头,怒道:“我要是不解下衣帽又如何?”

衣甲倒也罢了,这刀却是儒刀,是校尉的象征,辅政王亲授的信物,对校尉来说,放下这刀,不啻是剥下他们最后的尊严。

方啖脸色一冷,道:“你们是要造反吗?来人……”

马军司这边里三重外三重军卒却都是稀稀拉拉的,一点儿也没有候命的意思。

方啖心里却有点儿发急,一方面怕马军司抗命,另一方面他心里也明白,这些校尉有相当多的人是各家王公的子侄,真要他格杀勿论,到时候未必能收得了场。

倒是韩世忠为方啖解了围,只听韩世忠一声令下道:“解下衣甲,放下佩刀”

不少校尉的眼睛又都湿润起来,有人终于开始去摘下范阳帽,也有人死死攥着腰间的刀柄,如此羞辱,莫说是他们承受不起,便是一旁围看的百姓也都不忍起来。武备校尉曾经何等荣耀,在百姓的心目之中,这些秋毫无犯,日夜操练的后备武官,几乎是忠义的化身。天一教作乱,京师遭受威胁,是他们奉命弹压。女真人虎视眈眈,也是由他们组成的水师出战,战功赫赫,高山仰止。

可是现在……

不少人暗暗摇头,眼中也纷纷落下泪来。

方啖却只是冷笑,心里松了口气,这一场差事总算是顺利办成了,马军司围了武备学堂,也算是为皇上做了一会马前卒,到时候还不乖乖地给皇上效力?否则辅政王回来,说不准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这京中又再没有了校尉,整个汴京的禁军都落入皇上之手,那姓沈的带着三千军马入京,到时候有他好瞧的。

足足耽误了两个时辰,校尉们才纷纷从学堂出来,有的散去,也有不肯散的,站在一旁看着武备学堂发呆。方啖一声令下,便有人去紧锁了武备学堂的大门,贴上了封条,又有人搬了梯子将那烫金的匾额取下来,方啖这才收了兵,直入宫中复命。

赵桓正在暖阁里焦灼不安地等着消息,他心里当然清楚,动武备学堂和动报刊不一样,若是惹急了,说不准是要闹哗变的,可是明知是在铤而走险,赵桓却不得不这般做,因为一旦沈傲入京,留着这么多校尉在京中,到时只会更加棘手。

听到内侍说方啖求见,赵桓不禁松了口气,若是当真发生了哗变,这瑞国公岂会这般早来复命?想必事情已经办妥帖了,赵桓便换上一副笑容,道:“宣他进来。”

片刻功夫,方啖入了暖阁,纳头便拜,道:“臣方啖见过陛下。”

赵桓高高地坐在龙塌上,双目微微一闪,故作漫不经心地问:“怎么?事情办成了?”

方啖道:“武备学堂已然裁撤,校尉们统统打发走了。”

“哦?”赵桓眼中闪动着喜悦的光芒,问道:“可带了马军司去?”

“正是带了马军司去。”

“马军司那边如何?”

“回禀陛下,马军司虽有怨言,可是微臣总算还镇得住,现在他们随微臣弹压了武备学堂,便是想要首鼠两端也不成了。”

赵桓呵呵一笑,道:“你说的对,马军司这边,你还要尽尽心力,传朕的旨意出去,马军司有功,司中武官各有封赏。往后这马军司就交给你了,你好好做事,务必要给朕练出一支强军来。”

赵桓的喜悦可想而知,禁军三司如今已经全部都在掌握中,再加上城门司以及汴京厢军,整个京城已是固若金汤,虽说坊间非议极多,可是自己手掌汴京附近军马,又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沈傲便是真想翻起浪来又能如何?

这般一想,那从前对沈傲的恐惧之心不由地驱散了一些,赵桓的心情也不由地豁然开朗起来。

方啖也是心中欢喜,这一次事情办得漂亮,自己又是皇亲国戚,飞黄腾达已是指日可待了,笑吟吟地道:“谢陛下恩典。”

二人正说着话,外头有内侍来禀告,道:“陛下,太皇太后在景泰宫请陛下过去,说是有话要说。”

赵桓脸色一冷,道:“她有什么话要说?朕没有功夫。”

内侍被赵恒的态度吓了一跳,平时陛下对太皇太后一向是敬重的,怎么今日突然态度如此恶劣?

其实这内侍哪里知道,赵恒在登基之前就对太皇太后藏着不满,登基之后,因为惧怕沈傲卷土重来,再加上刚刚登基,还能与太皇太后委婉几下。现在握住了军权,总算有了些信心,这时候才图穷匕见,越来越不将太皇太后当一回事了。

内侍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在地上,道:“太后说有极大的事要和陛下商量,陛下若是不去,奴才只怕不好复命。”

赵桓更怒,道:“你是听朕的话还是听她的话?狗东西,这宫里难道不是朕做主吗?”

内侍连道不敢。

倒是方啖含笑道:“陛下,太皇太后既然说有大事商量,不如去看看就是,好歹也是太皇太后……”

“朕知道了。”赵恒不耐烦地打断方啖,犹豫了一下,道:“也罢,那便去看看吧。”

赵桓整了衣冠,昂首挺胸出了暖阁,坐上龙撵,直接往后宫过去。现如今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可是仍然住在景泰宫中,对这景泰宫,赵桓有一种心底深处的厌恶,想到从前的时候自己在这儿诚惶诚恐地请安,那太皇太后对他的冷淡以及对沈傲的热络,再想到太皇太后当着杨真、石英的面逼迫自己封赏沈傲,心里便有一种躁动。

等到了景泰宫这边,赵桓下了步撵,再不像从前那样乖乖在外头叫一声孙臣问安了,而是直接叫来一个内侍,道:“太皇太后在吗?”

“在。”

赵桓便直接垮槛进去,这景泰宫中的内侍和宫人见了陛下驾到,纷纷拜倒,口呼万岁。

……………………………………………………………………………………………………………………

第一章送到,嗯,沈傲要入京了,老虎尽量加快节奏。

正文 第八百七十七章:赵氏的宗社可以保存吗

第八百七十七章:赵氏的宗社可以保存吗

“太皇太后……”赵恒跨入景泰宫,冷冷的捋动了衮服的袖摆,颇具威严的直视着宫中帷幔之后的太皇太后身影,脸色冷漠。

想起从前的唯唯诺诺,再对比今日的扬眉吐气,赵恒的心突然生出一丝快感。

太皇太后坐在软榻上,传等他来,只不过赵恒进了景泰宫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让太皇太后不禁微微一愣,心中大怒,却压抑着火气道:“皇上来了?坐吧。”

敬德搬来一个椅子,赵桓大喇喇的坐下,冷淡的道:“太皇太后请朕来,不知所为何事?”

若是在从前,赵恒的口吻一定是太后召孙臣前来,不知有什么教诲。几个词语的改变,也暗示着赵恒地位的变化。

太皇太后更是不悦,却又无可奈何,沉默片刻,换了一副冷淡的口吻,道:“哀家听说你的皇弟赵楷死了?”

太皇太后叫这赵恒来,为的就是赵楷的事,毕竟是龙子龙孙,赵楷也颇受太皇太后的喜爱,现在死的不明不白,还加了一条畏罪自杀四字,太皇太后当然要过问。三皇子心怀不轨,若说别人相信,可是太皇太后却万万不信,赵楷性子醇和,很是乖巧,这么一个人,怎么可能心怀不轨?再者说赵恒已然登基,再在背后唆使人鼓噪反对当今皇帝,这是何其愚蠢的事?

太皇太后召赵恒过来,便是来兴师问罪的,原以为赵恒会像从前那样态度恭谨,向她解释。可是只看赵恒进殿时的冷漠态度,太皇太后突然察觉事情并非她的想象。

赵恒果然只是淡淡一笑,道:“哦,是老三的事?老三也太大胆了,竟敢图谋不轨,好在李中书及时察觉,原本朕呢倒也不想为难他,毕竟是自家的兄弟,朕还能杀了他不成?谁知他竟有几分羞耻之心,许是无颜再来面对朕,又畏惧宗令府处罚,畏罪自杀。”

太皇太后怒容满面,语气变得刺耳几分:“畏罪自杀?是畏罪自杀还是自家的兄弟不能相容?皇上,先帝在的时候,你一向敦厚,与众兄弟也阖目的很,先帝颁发遗诏之时,也夸耀你人品贵重,深肖先帝之躬,为何刚刚登基,便这般对自家兄弟?”

太皇太后似乎觉得还不解气,毕竟便是赵佶在的时候,也从未没有这般和自己说过话,现在自己的孙子竟是如此冷漠,怒气也积攒到了极点,继续道:“再者说,我大宋以孝义治天下,先帝尸骨未寒,陛下便改弦更张,又是裁撤武备学堂,又是废黜海政,皇上难道不知道海政与武备学堂都是先帝的心血?哀家还听说,京兆府居然四处捣毁刊馆,你可莫要忘了,刊馆虽然言辞犀利,可便是先帝,也绝没有加罪,暖阁之中,还留着不少先帝曾阅览过的周刊,这般做,难道不怕天下非议吗?”

赵恒想不到太皇太后动这么大的火气,心里已经虚了,毕竟低了这么多年的头,心理早就养成了一种本能的畏惧,可是随即一想,也是勃然大怒起来,这老妪,竟敢来管朕冷着脸道:“三皇子畏罪自杀,与朕何干,太皇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太皇太后冷冷一笑,抓起榻上桌几的一份周刊投掷于地,道:“你自己看吧,这里头说的,难道都是空穴来风?赵楷自尽的当夜,李邦彦是否进过王府,又是否带着你的密旨?还有那鸠酒又是从哪儿来的?”

赵恒眼中闪过一丝疑色,去捡了那周刊,眼睛扫了一眼,更是怒不可遏,这一份,当然是今早出现在大街小巷的锦衣周刊,里头的内容放肆到了极点,几乎就差指着赵恒的鼻子骂他是杀死自己兄弟的侩子手了。赵恒想不到捣毁了各家周刊,竟还有如此放肆,更有周刊流入到了宫中,不禁怒道:“好大的胆子,朕若是不杀几个以儆效尤,他们只当朕好欺了。”

太皇太后冷笑道:“皇上好大的威风,莫不是说中了皇上的心事?”

这两个宫中最有权势之人,如今已是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太皇太后惊骇于赵恒竟如此对待自己的兄弟,更惊骇于赵恒登基之后竟是如此一反常态,心中憎恶到了极点。可是赵恒此刻见太皇太后竟还敢对他颐指气使,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色,突然将周刊抛到一边,扬起手来狠狠的一巴掌甩在一旁的敬德身上。

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