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建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古代搞建设-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次的纸外观不是太漂亮,在这个时空却是了不起的成就,前时空汉族在西汉就发明了它,而欧洲各国要到十二世纪以后才学会如何制造。纸张造出后,山谷中不识字的奴隶和工匠不知道其意义,那个只识百字的范津却惊奇大呼,这个时空使用锦帛书写太昂贵,竹片太笨重,纸的出现正好解决这两样问题,能更好的传播文化。范津如今已经不止认识百字,他现在晚上也加入到三个孩子的学习当中,是学得最优异的一位学生。有点文化的范津是谷中奴隶最早认识到纸张价值的人。

郑钰铭和楚朝辉这次来拜见蔚山君,就是来向蔚山君献纸的,两人的一切基业都要托蔚山君庇护,这个马屁不能不拍。

“这是何物?”蔚山君摸着案几上黄纸很惊讶,这事物摸起来似布非布,也比布薄了许多。

“咦。”魏慎手上拿着一张黄纸,他以为是一种布,不想稍微用力,这似布的东西竟然撕开。

“禀公子!这是纸,可以用来书写。”郑钰铭上前解释。

“纸?书写?”公子光眼睛发亮:“侍者,拿笔墨来。”

公子光显得很急切,魏慎也神色关注。

“墨迹片刻才会干透。”楚朝辉在公子光写完字后,阻止魏慎用手去摸。

“好物!有了这纸,何需锦和竹简。”公子光拿着写了字的纸细看,在纸上写跟在锦帛上写感觉是一样的。

“这纸难造否?”魏慎向楚朝辉了解纸的成本,纸要是如锦帛一样贵重,再好也无意义。

“不难造,只需用树木纤维质腐烂,或煮沸捣烂制成。”

“两位知事的家乡真令人向往!好似无所不能。”公子光放下纸感慨。谁会想到树木腐烂后可以制成这种东西?

“百慕到底是什么样的?贵国的君主很英明吗?”魏慎捋着胡须发问,他对这个海外国家发生了浓厚兴趣。

“如今我家乡的君主不大管事。”郑钰铭和楚朝辉没有说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是以民主政权为主流,而是把英国的君主立宪拿来当虚构的百慕国家的行政政体。在奴隶贵族面前宣扬民主,那是找死的前奏。

“这样的君主好,可以和尧舜并肩。”公子光听到王室仅仅作为国家的代表,而没有实际的权力,却深受国民爱戴,眼里有着赞赏。

“贵家乡还有其他诸侯国吧?君王都如此吗?”魏慎摸着胡须沉思。

“也有君王独掌大权的。”像沙特,科威特,阿曼等都是君主掌握国家所有权利。

“郑卿和我说说百慕的英明君主。”公子光已经让侍者摆宴招待郑楚,他和魏慎坐在上首,郑钰铭和楚朝辉分坐两侧。

天朝历史上英明的君主很多,郑钰铭简略地说了汉武帝、唐太宗和唐玄宗的一些事。沉闷的事情说得很少,大都说了这些君王的一些趣事。

“这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必定创下万世基业。”郑钰铭郑说到唐玄宗用姚崇、宋璟、张九龄为相,开创开元盛世,公子光不由插口称赞。

“这……”郑钰铭住口,唐玄宗并没有创下万世基业,而是差一点亡了国。

“这帝王后来昏庸了吗?”魏慎听出郑钰铭语气中的停顿。

既然魏慎发问,而且问到了点子上,郑钰铭便把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只顾享乐,不理朝政,到最后落得弃都逃亡,禁军哗变,爱妃被缢,自己无奈掸位。

“奸妃误国!”

公子光语气里满满是对杨贵妃的厌恶。楚朝辉闻言不由细看了公子光一眼。郑钰铭在述说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时,并没有说杨贵妃在进宫前是唐玄宗的儿媳,杨贵妃进宫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杨贵妃的悲剧在于有一帮骄奢淫逸、狂妄自大的亲戚,有一个沉迷享乐,不思朝政的丈夫,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这个三十八岁被缢死在马嵬坡女人充满同情。可公子光听完却最恨这个可怜的女人,这里反常!

“唐玄宗毕竟是英主,到最后还是以基业为重,向士兵交出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楚朝辉一边说,一边紧盯公子光神色。

“对!国主本就应该以基业为重。”公子光很认同这句话。

“唐玄宗一方面是以基业为最重,另一方面也被臣下武力相逼而妥协。”郑钰铭抬眼看了下楚朝辉,他也发觉公子光有点反常。

“武力相逼?”魏慎垂目沉思,如今骠骑大将军已经表明态度,吴王还会不会执意孤行?

“两位爱卿,如今有一国主宠爱一姬,欲废长立姬生幼子,朝中武将护长,这样情况太子能安然吗?”公子光朝郑楚两人询问,他觉得两人见多识广,对这种情况会有独到见解。

“武将有兵权吗?”楚朝辉一听,马上就推想这事跟公子光有关。

“无,兵符在国主手中。”公子光心底一沉。

“太子危险。”楚朝辉断言。

楚朝辉这话一说出,公子光和魏慎脸色开始发白。

“太子母族强大吗?”郑钰铭打破沉闷。

“太子母舅是一国国主,但和这个王国不交界,那国主和妹妹是同父异母,感情不深。”公子光叹了口气,缓缓开口,他的意思是太子母舅不会出力帮忙。

“帮助不需要感情。”楚朝辉微笑:“只要太子给母舅的好处够重,那国主就会相帮,何况废长立幼这事到哪都失礼,太子母舅都不需要借口就可以起兵为自己外甥讨回公道,一个国主心里只要还有祖宗基业,不想大动干戈,废长立幼之事就不会再提。”

“让母舅国主讨伐自己国家?”公子光显然抗拒这个方法。

“不是真讨伐,只是做样子威胁。用最轻的代价得到最大利益。”楚朝辉其实不在乎这个太子对自己母舅割让多少利益,他已经猜测这事发生在吴国,如今山谷羽翼未成,他不希望达城有变动,山谷发展需要时间,只要能让吴国局面维持不动,吴太子把半个吴国送出做好处都和他无关。

“哈哈!两人不愧是百慕国精英。”魏慎长声大笑把话题转开,片刻后便借口解手,去寻了心腹,仔细交代心腹一番,便让心腹快马扬鞭赶去吴都。

一个月后,从吴都城传回了太子昭的感谢口信。公子光和魏慎也全面了解了这次危机的始末。

吴王生病后,漪姬把持宫闱,太子昭参见吴王总被侍者阻拦,好不容易打听到吴王有恙,想强闯宫殿去见吴王时,吴王派了亲信跟太子见面,要求太子昭想法为父冲喜,宫中巫医一致认为只有亲子为父冲喜,吴王才会病愈健康。来传召的侍者是父王最信任的,太子昭当下深信不疑,回行宫急忙纳姬。等到被吴王呵斥,太子昭才明白自己中了漪姬的奸计,漪姬在宫中已经一手遮天,假传诏书骗他入局。

魏慎心腹去面见太子昭时,正是太子昭最危险的时候,得到魏慎的主意,太子昭立刻派了快马赶去赵国活动。

吴王准备起草废立诏书时,赵王的国书送达吴王庭,赵国已经准备出兵伐吴,为自己外甥讨回公道。

吴王接到国书大惊,他这个舅子向来不管吴国国事,这次突然兴师动众,吴王不可置信,连忙派人去边境查探,探子传回的消息是,赵王已经带兵到了赵、卫边境,只要吴王下手废太子昭,他马上借道卫国进兵吴国。赵国和吴国中间隔着一个卫国。

吴王得到消息沉默片刻,不顾漪姬哭泣,下诏安抚太子昭,宣称太子昭将是吴国唯一合法继承人,如再有人议废,全部流放惩罚。

太子昭安全了,蔚山君也稳当了,赵国主也心满意足了,因为他只到边境小山狩猎一番,以后就会从外甥手中得到一座城池。漪姬也没有吃亏,吴王准备把东海之滨许给漪姬之子雍做封邑,东海之滨产盐,吴国国库钱帛收入有一半是东海卖盐上缴。

七月里,郑楚两人得到公子光的大量赏赐,有钱有人还有马,楚朝辉看着赏赐物册,长呼口气。“郑铭钰,以后农事工事都得你来管理,我得准备训练奴隶,发展我们自己的武装力量。”吴国太子废立危机,让楚朝辉等不到物质基础牢固时再发展自保能力。

作者有话要说:

沼液浸种,是一项操作简单、容易推广的成功技术,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前要经过浸泡,使其吸水后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动状态。浸种对作物的发芽、成秧以及栽种后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作物收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浸种是在清水中进行。为了防治病害,有时也在清水中加入少量农药。沼液浸种,是农民群众在沼气综合利用的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浸种方法,它同清水浸种相比,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成秧率,促进种子生理代谢,提高秧苗素质,而且可增强秧苗抗寒、抗病、抗逆性能。

31、第 31 章

虽然这个时空好似在小冰河时期,但到了夏天,达城的气温还是一如既往地炎热,白天最高气温在三十六摄氏度左右。郑钰铭从七月份以后,就忙得如陀螺,每天天不亮起床,起床后就要面对山谷管事的汇报,因为郑钰铭在山谷用过早餐后就得去南埠,白天在山谷中时间不多,管事们要找郑钰铭只能在早晚。山谷的另一个主人楚朝辉早在天亮前,就带着挑选出的五十个健壮奴隶去山谷西面训练。

“大人,小的今天准备到稻田喷洒醋液,醋液还是按上次比例兑水吗?”

大壮如今已经是山谷农管事,手下管着两百多个壮年劳动力,他的父亲两个月前从南埠回到山谷带着犯人铁匠打铁,山谷中的铁匠打的不是农具,不是生活用品,而是兵器和箭弩。

“对,还是按上个月的比例兑水。”郑钰铭一边吃早饭一边回答大壮,大壮安排农事很得当,楚朝辉挑选士兵时,大壮本来在选拔之列,是郑钰铭坚决反对才没有被挑走。楚朝辉挑选出的五十名奴隶,都是忠心强健的小伙子,山谷第一批购买的二十个奴隶中,有十三人入选,跟大壮合住一屋的二子就是其中之一。

大壮所说的酸液,是郑钰铭让人从酒坊购买的酒糟发酵制成,郑钰铭不是造酸醋食用,而是用醋液灭虫,这个年代没有农药,稻田灭虫除了靠青蛙、癞蛤蟆,人们就没有其他办法,这也是田地粮食亩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酸液是非常不错的杀虫剂,环保没有污染。

大壮又和郑钰铭汇报了一些事情才告辞离开。大壮走后,大壮老爹来告急了,山谷中的铁矿石马上要告磬,再不进货,作坊就将停工,楚朝辉挑选的五十个士兵还没有全部装备上武器,大壮老爹肩上任务很重。

郑钰铭放下筷子,从衣兜拿出本小本子,小本子上记载一些琐碎,他管的事情太多,不用笔记下会忘记。“明天会有木船在西河上岸,到时让大壮安排人手帮你们装运过来。”

山谷现在有一条路横贯东西,东至缝隙口,西至长湖,长湖边有个临时码头方便木船停泊,码头处大致是浅摊,木船只能从一处深沟行使到码头,如果不熟悉这处水下地形,陌生船主贸然想停泊到山谷西岸,往往会搁浅不能动弹。楚朝辉带着奴隶就是在码头附近训练,晚上也会留下几个奴隶看守码头。

大壮老爹走后,山谷中的半调子教师范津拿着书本来求教,郑钰铭和楚朝辉有空时手抄了一些书本知识让范津自学,因为手抄中老是有这个时空没有的简体字出现,范津只能趁郑楚二人有空前来求教。

郑钰铭拿过手抄本看看了,他也想不起这个简体字要用什么繁体字代替,不过他有繁简字对照,这是他从蔚山君府拿来的羊皮书对照记录下的。

“大人,这对照书可不可以让津抄下一份?”范津勾着头看了郑钰铭的手抄对照,马上意识到有了对照以后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夜校培训,范津如今能掌握七八百字了,数学也学到了小学两年级的水平。

“嗯,拿去吧。”郑钰铭把手抄递给范津。“你以后下午不要再去田地干活,有时间多自学点东西,不懂尽管来问。”

“是,大人!”范津满脸喜气,郑钰铭和楚朝辉给他定了个名称叫老师,所有跟范津学字的学生都必须称呼范津为老师,这让从未享受过尊重的范津觉得有了尊严。范津被流放的罪名很乌龙,因为他的口技太逼真,学虎啸时把一位观看表演的贵族吓病了,这个贵族生病后又传染了风寒,结果一命呜呼,贵族的家人迁怒范津,本来范津要被定死罪,在往日同伴四处奔走求情的情况下,范津才幸运被免死罪,改了流放达城。

“大人!如今学生日增,津忙不过来。”范津虽然很有荣誉感,要为郑楚二人鞠躬尽瘁,可他一个半调子无法去教山谷中全部学生。

现在山谷中已经有七、八百号人,农业部有两百多劳力,工业部有五十几位匠人,一百多学徒,一百多妇女和老人,九十几个小孩,这九十几个小孩中,有七十几个在学。

“让思华去教初入学的。”郑钰铭想了想,山谷实在提溜不出可以为人师表的人物,整个山谷,识字比较多的除了他和楚朝辉,就是范津、巫医姜和三个晚上补习的孩子,卫青是楚朝辉的得力干将,自己在南埠离不开霍思中,只有霍思华可以抽出时间。

“好吧。”范津苦着脸接受,虽然帮手只有九岁,却是三个上夜校的孩子中学得最好的一个,年纪小就小吧,总可以帮自己分担一部分。如今山谷中除了几个幼小的孩子,基本没有吃闲饭的,其他妇女和老人都在干活,妇女们干的活并不比劳动力少,年纪大的老人不多,只有六、七位,他们干不动重活,可以做煮饭打扫卫生看护孩子。

郑钰铭目送范津离开后,刚想端起早饭,忽然鼻子闻到一股药味,他无奈的叹了口气,把饭碗放下,等待巫医姜圭来和他汇报。

“大人,疟疾药已经大量熬制,是不是制得太多了。”姜圭手下有五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当学徒,这些学徒不需要去范津那里学习,姜圭会亲自教导。

“不会太多,你尽管熬制。”达城地区到了天热季节,瘟疫就会肆虐,现在有了青蒿,山谷中疟疾被预防,即使被蚊虫叮咬感染了疟疾,在青蒿药丸的医治下都能病愈。

“打虫的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