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四爷在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四爷在上-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母便眯着眼盘算起来,过了一会才示意孙嬷嬷继续说。

于是孙嬷嬷又把林如海如何排斥贾家旧人,他们如何串联闹事,然后林如海又如何发落说了一便。

贾母听完恨恨的以拐杵地,“敏儿的孝期还未过,他这是要干什么?”骂过之后,贾母立即就问:“玉儿看着如何?”

孙嬷嬷自然明白贾母这话问的意思,忙回道:“姑娘和老爷感情越发的好了,也很喜欢元容师父。”

“等等,元容师父是谁?”

“老奴忘记说了,这元容师父是苏州文山寺的女尼,听说原也是官家小姐,因为与佛有缘,打小就出了家,如今带发修行。去年太太发丧,老爷请了文山寺的主持灵真师太来做法事,元容师父是灵真师太的亲传弟子,当时也跟着来了。姑娘和元容师父很投缘,今年老爷就请了元容师父进府,住进了小佛堂。平时也指导一下姑娘,闲时就在小佛堂念经。”

“糊涂!这么要紧的事你怎么都不说?”贾母恨不得喷她一脸口水。

孙嬷嬷嗫嚅道:“不过是个尼姑……”

贾母没好气的说:“没受戒的尼姑算得上是哪门子的尼姑?”

孙嬷嬷顿时大惊失色:“老太太的意思是,老爷他……他和元容师父……”

贾母喘了几口气平息了一下,问:“知道这元容的身份吗?”

孙嬷嬷往后缩了缩,忐忑的道:“奴才不知道……”

贾母又狠狠的瞪了她一眼,才对鸳鸯说:“你去查一下苏州文山寺的元容。”

等鸳鸯出去了,孙嬷嬷怯怯的试探:“老太太,奴才这……”

贾母啐了她一口,“几十岁的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知道姑老爷不待见你们,也不晓得给京里传消息,还傻愣愣的往人家坑里跳,现在被别人赶了出来,真是几辈子的老脸都丢净了!连累得我也没面子。”

孙嬷嬷抹着泪:“奴才哪里想到姑爷变得这么快……”

哭哭哭!就知道哭!

贾母被她哭得越发烦躁,本不待理她,却也不能够,想了想,说:“还是按你先前说的,你就是姑老爷让来陪我老婆子唠嗑的。至于你那家子人……我在通州那里有个庄子,府里除了鸳鸯没人知道,先去那里安顿下来,再想办法吧。”

“谢老太太,谢老太太……”

“给我把严实了嘴,林家的事丝毫也不要透露了出去,特别是二太太那里,知道吗?”就现在她都要时不时的打压一下王氏才能保持她在府里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是让人知道林如海和贾府离了心,要想再镇住王氏就难了。

对于贾母和王氏之间的权力斗争孙嬷嬷也是知道的,自然是应诺不已。其实这样丢人的事她也是巴不得越少人知道越好。

**

鸳鸯能成为贾母的心腹,除了忠心之外,手段也是要有的。更何况孙嬷嬷又提供了“苏州文山寺、灵真师太、元容”这几个信息,晚上的时候鸳鸯就来回话了。

“老太太,奴婢打听到了,文山寺的灵真师太和礼部尚书张英的夫人是闺蜜,康熙十一年的时候,张夫人生下一女,取名张蓉蓉。当时灵真师太的师父平心师太就说张小姐与佛有缘,不该养在世俗,所以就送去了苏州文山寺带发修行,按着元字辈儿取了元容做法号。”

竟然是张家的嫡女……贾母放心了,张家的门楣可是比林家还显赫,张家的嫡女怎么着也不可能去给人做继室。

等等!

“你说张小姐是哪一年的?”

“是康熙十一年。”

“康熙十一年?那现在岂不是二十八了?张小姐没有婚配?”张英的女儿便是模样再差,也有人排着队等着迎娶,二十八了还带发修行就有问题了。

鸳鸯斟酌了一下,说:“奴婢听人传言张小姐有疾,不能生育。”

“这事儿可准?”贾母闻言一震,不由得就坐直了身体。

“当是准的。”

孙嬷嬷忙道:“如此看来,姑爷对张小姐应该是没那样的心思的,老太太您过虑了。”

贾母扫了她一眼:“是不是敏儿把姑老爷的后院整治得太安稳了,你看问题也越活越回去了。正房要的就是出身,能不能生育又有何妨,养着那么多妾室是干嘛的?”

“可是姑爷不是已经不能……”

“闭嘴!”贾母厉喝了一声。

孙嬷嬷醒悟过来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当下就啪啪啪扇了自己几个耳刮子。

“行了。”真要打肿了脸,被人看到了还不知怎么想呢。

孙嬷嬷停了手,揣摩着贾母的心思,试探着问:“姑爷就算再娶,也没什么妨碍吧?”

贾母也不理她,直接对鸳鸯说,“你让林之孝去一趟扬州,就说我见了孙嬷嬷,想着先去的敏儿,悲恸不已,越发想念外孙女儿。玉儿的身体经过近两年的调理,想来也大好了,等开了春我就派人去接。老婆子我年纪也大了,还不知道有几年好活的,不见见我的心肝玉儿,老婆子死都不瞑目,也没脸去见敏儿。”

孙嬷嬷琢磨了一下,恍然,原来老太太担心的是这个……

☆、第二十七章 乌鸦嘴胤祥

孙嬷嬷的到来引发了贾府众人的揣测。

王氏回屋后就把下人们打发了出去,只留了周瑞家的伺候。屋子里火盆子烧得暖暖的,王氏把外面的大衣裳脱了下来,周瑞家的就接过去挂在了衣架上。

喝了一盏热热的参茶,王氏琢磨了一下,问:“你觉得孙嬷嬷回来是为哪般?”

周瑞家的和孙嬷嬷接触的算是比较多,自从王氏管家,举凡去林府,十回有八回周瑞家的都有随行。当下谨慎的道:“姑老爷想什么奴才还真不好猜。不过奴才去过几回扬州,看得出姑老爷对姑太太是很爱重的,对孙嬷嬷也比较尊重。”

王氏冷笑:“总不能真是回来陪老太太唠嗑的吧?”

周瑞家的试探的道:“会不会是为了林姑娘?”

王氏猛地站了起来:“我怎么忘记了这茬!”在屋子里跺了两步,王氏气急败坏的说:“别不是来商量宝玉的婚事的吧?”

周瑞家的心里也是这样想,此时看主子这么激动,倒是有些不解了:“前头琏二爷去扬州前太太不是已经决定了吗?林姑娘就算进了府,也掀不起什么浪花来。”

王氏这时也回想起当时的决定来,然而心情却依然无法平静:“就算我默认了,老太太难道不该和我商量一下?宝玉到底是从我肠子里爬出来的呢!当初珠儿媳妇就是她选的,看她选了个什么扫把星,生生把我的珠儿克死了!”

提起贾珠,王氏眼泪就下来了,贾珠从小就机敏聪慧,十四岁进学,给王氏长了不少脸面,可惜不到二十岁就死了。“我可怜的珠儿,要是他还在,老太太哪里能这样子对我大小声?老不死的东西,大半截身子都要入了土,还要和我争!”

“嘘……”周瑞家的压低声音:“我的太太唷,您到底小声着点儿。”虽说外面都是自己人,但也难保不会出个背主的,要是这话传了出去,又是扯不清的官司。

王氏深吸几口气,到底还是忍了,对周瑞家的说:“你既然和孙嬷嬷有旧,就多去走动走动。”

周瑞家的就心领神会的笑着应了。

转眼就到了春节。

贾府今年的春节有些诡异,老太太似乎没什么笑模样,二太太亦然,直让一家子奴才摸不着头脑,只当这二位又在暗地里过招呢。

**

胤祥这个春节也过得索然无味。

七月的时候,胤祥的生母章佳氏病逝了,谥号“敏妃”。由于敏妃的三个孩子都未成年,胤祥又和胤祯是同一个老师,康熙就把胤祥安排在永和宫由德妃照料,把八公主和十公主送去了翊坤宫交由宜妃教养。

在后宫,没有生母庇护的皇子、皇女们生活会比别人艰难许多。胤祥倒还好,由于和胤祯是同一个老师,经常一起出入永和宫,和德妃也混个脸熟,德妃待他甚至比待胤禛还好上几分。

胤祥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妹妹。妹妹们本来身体就弱,经历了丧母之痛,更是消瘦下去。猛然间去了翊坤宫寄人篱下,胤祥岂有不担心的?

说起来,这回康熙把两个女儿安排在翊坤宫,和黛玉还能扯上那么一点点的关系。四月南巡的时候,宜妃不是跟太后说遗憾没个女儿吗,所以敏妃去世的时候,康熙就想到了宜妃——这也直接证明了宜妃的受宠。

实在说,胤祥的担心有点没必要,对温恪和敦恪宜妃是打心里怜惜疼爱的。姐妹两个的体弱让宜妃想起了早逝的儿子,而她们的性格,温恪温婉大方,敦恪潇洒灵秀,不是那种宜妃厌恶的小家子气。所以,姐妹两个在翊坤宫的生活过得还不错。

不过,胤祥作为兄长,到底还是担心的,这倒也能理解。

除了对额娘逝世的悲痛和对两个幼妹的担心,九月的时候,三阿哥胤祉在敏妃丧事不满百日就剃头的事,就让胤祥气愤了,当时就和胤祉打了一架。

而汗阿玛呢?额娘生前汗阿玛也是殊为恩宠,如今去世不过半载,怕是在汗阿玛心里已经不记得额娘这个人了。除夕的家宴上,胤祥冷眼看着汗阿玛与几个嫔妃说笑,又灌了一杯酒下去。

“十三哥,一个人喝酒多无趣,来弟弟陪你。”胤祯小小年纪就显出嗜酒的爱好来,平日里被德妃管着也不敢多饮,今日家宴却是没人管,那还不可着劲的喝?

胤祥冷笑一声,直接抱起酒坛子和胤祯碰了一下,仰头就倒,脸上滑落的也不知是泪水还是酒水。

**

第二天胤祥醒来的时候只觉得头疼欲裂,沙哑着嗓子叫了明顺进来伺候。

明顺进来伺候着主子穿衣,一边说:“四爷一早来了,在书房看了一会儿的书了。”

“四哥来了?怎么不喊爷起来?可是让四哥久等了?”胤祥急匆匆的穿戴好,胡乱洗漱了就往外走。

明顺跟在后面笑着回话:“是四爷吩咐不让奴才叫爷的。”

正月里的京城很冷,可胤祥此时却觉得从心里生出一股暖意来。疾步走进书房,看到四哥临窗拿着本书看着,胤祥不由得埋怨道:“四哥来了怎么不叫我?”

胤禛放下书,对明顺道:“先给你家主子拿碗醒酒汤过来。”明顺颠颠的下去张罗了,胤禛这才对胤祥说:“往后不要再这般不要命的喝酒了,也不怕伤了身子。”

胤祥心情又低落起来。都说人走茶凉,特别是在这深宫之中,如今除了他们兄妹三人,又还有谁记得额娘呢?

胤禛道:“你这样子,敏妃母在地下也不安心。况且你也要为温恪和敦恪想想,你这样子,她们看在眼里岂不也伤心?”

胤祥便懊悔起来,他只顾着自己解闷,倒是忘记两个妹妹了。以往除夕夜兄妹三个都会在额娘宫里守岁,今年他却只顾着自己喝酒,竟是连陪妹妹们守岁也忘了。特别是敦恪,她还小呢,也不知道有没有偷偷想着额娘哭。

“四哥,温恪和敦恪昨天还好吧?”

胤禛白他一眼:“看你醉死了,八妹、十妹将你送回了阿哥所就回翊坤宫去了。到底是去翊坤宫的第一个春节,不陪宜妃母也说不过去。放心吧,我看宜妃母也是真心疼她们的。倒是你,昨天那是什么日子,你要是喝多了说几句浑话,岂不是惹汗阿玛生气?”

胤祥心里一震,这样的话除了额娘也只有四哥才会跟他说了,舔舔唇:“四哥,我错了,下回再也不了。”

胤禛见他明白了厉害,神色才稍稍放松下来,“四哥也不是不让你喝酒,一则这喝酒也要分场合,二则喝闷酒太伤身。你哪天要是高兴了,四哥陪你喝个够。”

胤祥又是感动又是好笑,“四哥你就得了吧,和你拼酒弟弟都提不起劲儿了。”

胤禛就瞪了他一眼。

胤祥忙岔开话头:“对了四哥,我恍惚听汗阿玛说皇玛姆六十圣寿的寿礼让你襄理?”

“醉成那样还能恍惚听闻,也算是本事了。”

胤祥就尴尬的笑了两声,“四哥,咱能不提那事了不?”笑嘻嘻的凑过去:“好四哥,你出京顺便给弟弟淘换点寿礼呗。”

胤禛在茶杯旁点了两下,胤祥就颠颠的去给他换了热茶来。胤禛在胤祥火热的眼光下慢条斯理的尝了一口,这才道:“你就懒吧。”却是默许了。

胤祥兴奋的来了个后空翻,“四哥,那你什么时候出京?”

“着急什么?怎么的也要到七八月上了。”

胤祥就狗腿的笑:“那四哥你可要注意安全。”

然而胤祥却没想到,胤禛此行却是差点没活着回来……

☆、第二十八章 黛玉之恨

黛玉父女俩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不过在年初八那天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林之孝年初八到了扬州。

林如海在将孙嬷嬷等人赶出府的时候就知道贾母不会干休,甚至林如海早就已经期待着贾母派人来接黛玉。

林如海去到黛玉的书房的时候,黛玉正在练字,林如海轻轻走过去,拿起旁边已经写好的几张字迹看了起来,不由得满意的点头:“如今倒是似模似样了,看来是用了心的,我得好好感谢一下张小姐。“

黛玉写完最后一个字,将笔搁在笔架上,扭头笑道:“爹爹真要感谢人家就早些将人娶进门儿吧。“

林如海不接这话,笑了一下,转而说:“玉儿,贾母今天派了林之孝带了话儿来,说开春之后就派人来接你上京,你怎么想?“

“是孙嬷嬷回去说了什么吧。“黛玉哼哼两声,“她老是在我面前说贾敏生前如何如何疼爱我,又说贾母对我是如何如何的期盼。这也就罢了,我也相信贾敏生前肯定是疼爱林妹妹的,也相信贾母对林妹妹也是真心喜爱的。不过她不该说贾府是多么的富贵,也不应该说贾宝玉衔玉而生,聪明伶俐,将来肯定出将入相,前程远大,更不应该老是说什么表哥表妹相亲相爱的故事给我听。打量我不知道她的心思呢。“

林如海将书稿放下,冷笑一声:“她那是打着好主意呢。我要真将你嫁给贾宝玉,肯定会将她一家子作为陪嫁,毕竟他们本来就是从贾府出来的,在贾府有人脉,你要是进了贾府,有他们帮衬着我也放心。而孙嬷嬷本就是贾敏的奶娘,就是你在她跟前也要敬着三分,到时候他们尽可以掌控住你,为他们的荣华富贵服务。“

黛玉嘻嘻一笑:“可惜爸爸不是林如海,我也不是林黛玉。“

林如海却是轻叹了一声:“不过贾母那里再三来信要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