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华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女华第-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也跑不了。”旻文太子死后,烈武帝有意把太子之位传给庐陵王慕容齐,因为时间的原因册立太子的大典尚未举行,但已先把京郊大营交给了他掌管。
    如今的京郊大营的确是一支可以左右政局的力量。
    他犀利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面对如此绝境却没有丝毫退却之意。只是宇文廷等人的目光里却只有淡淡的不屑。
    正在这时,一个清朗的声音遽然响起,“您说的是这个废物吗?您要指靠的难道也是这么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说话之间,一个英俊绝俗的男子走到众人面前,随手将一颗头颅扔在烈武帝的脚下。
    那人圆睁双目,满脸惊恐,死得极为不甘,正是被烈武帝寄予厚望的庐陵王慕容齐。慕容齐满心想要取代旻文太子成为北燕国未来的皇帝,竟不知如何被人砍下了脑袋。
    而烈武帝看着这名刚刚出现的男子,简直像是见到了鬼一般的大喊道:“你,怎么是你?你没有死?”
    来人那般潇洒清贵,风采照人宛若初升的太阳,不是旻文太子又是谁呢。
    旻文太子讥讽道:“难道父皇就这么希望我死?”紧接着他朗声道:“庐陵王慕容齐,勾结朝中大臣,意欲发动兵变,染指社稷神器,如今已被本宫诛杀!”竟是恶人先告状。
    宇文廷带头跪了下来道:“庐陵王慕容齐有勇无谋,并未为我大燕立下足够多的功勋。却嫉妒太子功劳大,威望高,策划阴谋诡计,妄图加害太子。如今,太子已经诛杀他,太子功盖寰宇,天下归心,请陛下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我大燕从此安矣。”
    元家、独孤家、赵家、于家的几位家主立刻跟随着宇文廷跪了下来,一起大声道:“请陛下退居太上皇之位,请太子登基为帝!”
    “你们,你们……”烈武帝全身颤抖,一时说不出话来。
    旻文太子身边的夏侯元已经拔出了宝剑,若是烈武帝再敢说出一个不字,他就一剑解决了这个昏君。
    这时宇文廷等几位家再次说道:“请陛下退居太上皇之位,请太子登基为帝!”
    烈武帝心知大势已去,脸上透出心灰意懒的表情。“罢了罢了,你们爱怎么样便怎么样吧!”本想将这个威胁自己地位的儿子一举除去,立一个听话些的慕容齐为太子,哪里知道自己千般算计却依然斗不过他,最后反而搭上了慕容齐的一条性命。
    晋元帝隆兴二十一年八月十三。旻文太子“死而复生”,在长安城联合宇文、元、独孤、赵、于等几大世家,诛杀了意图谋反的庐陵王慕容齐,旻文太子掌管了朝政,并趁机对反对他的政治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
    一时长安城人人自危。北魏和大晋则全都跌破了眼镜。
    对于这个结果,沈沅钰虽然早有预料,但是真正发生在眼前的时候,仍然让她心里堵得难受。
    旻文太子实在太阴险了!
    从引诱她去陈安县去救沈昀开始,旻文太子就布下了一个大局,将北燕君臣、大晋君臣全都玩弄于鼓掌之上,什么一心爱慕前世的沈宜,全都是狗屁。他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弄死自己名义上的老子,自己当皇帝。
    可笑自己还花费了不少心思,利用信鸽和庾璟年取得联系,让他去接应自己。想来就是自己什么都不做,旻文太子也会想办法通知庾璟年,要不然他如何能够“假死”?
    而独孤容进兵徐州,以及方峻的叛乱,都是旻文太子策划的结果。沈沅钰当时就觉得方峻叛乱的时间点拿捏的太到位了,现在想想他的目的就是扰乱众人的视线,让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大晋来,从而他在北燕的活动才能更加隐秘安全。
    再往深里想,旻文太子甚至从出使大晋开始就策划着这场政变了。
    他竟将天下英雄全都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个旻文太子实在太可怕,也实在是太可恶了!
    沈沅钰越想越心寒,也越想越郁卒。
    北望斋中,沈弘沈昀父子俩相对无言,爷俩桌子前面放着的一份情报,上头写着旻文太子此次政变的详细过程。
    老太爷良久才叹了一口气,道:“此前人们一直以为元家、独孤家、赵家、于家是旻文太子的铁杆支持者,现在才知道,这宇文家才是旻文太子真正倚重的家族。”
    宇 文世家历来忠于皇室,宇文廷和烈武帝一同长大,从小情同手足,有兄弟之谊,两人更是儿女亲家,世代联姻,宇文廷有两个儿子作了驸马,还有一个女儿送到了慕 容齐的府中作了正妃。所以一直以来,宇文廷都是烈武帝第一信任的臣子,烈武帝所有的机密他都有份参与,烈武帝更是把宫中的宿卫交给了他来打理。
    其实有了宇文廷,慕容圭想要弄死烈武帝只不过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是他却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挖了这么大一个坑,骗烈武帝和慕容齐自己往里跳,等两个人把北燕的权贵得罪的差不多了,他再出来收拾残局,杀掉慕容齐,逼迫烈武帝退位。
    选择了这样一种丝毫无损他的名声和威望的方式,里子面子全都是他的了。真是既做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沈弘看了儿子一眼,慕容圭心机太深,他当了皇帝,可比原来的烈武帝难搞一百倍,以后大晋大概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沈弘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意思是以后咱爷俩肩上的担子恐怕更重了。
    沈沅钰因为旻文太子的事儿连中秋节都没过好,远在颍川的庾璟年心情则很是不美丽,他自然想明白自己这是被旻文太子给耍了。加上这一次,他已经被旻文太子给耍了两回了,庾璟年长这么大没有吃过这种亏。
    一时恨得不行,只把火气冲着慕容圭的马仔独孤容使。仗着地形熟悉,派左卫将军袁焕截击北燕的运粮部队,烧毁军粮车数千辆,北燕本来就补给困难,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
    一个月后,烈武帝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慕容圭,自为太上皇。第二天,太子慕容圭于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为孝文帝,并大赦天下,决定第二年改元贞观。
    消息传出,北燕民众一片欢腾。
    贞观?贞观?!
    沈沅钰听说了燕文帝慕容圭的年号,不由冷笑不已。沈沅钰明白慕容圭这是想要效仿李世民,统一天下开创一代盛世。
    沈沅钰只是觉得恶心。
    慕容圭即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独孤容为太子少师,并且派大将军李未为行军元帅,统帅步骑兵三万兵逼兖州。其目的是很明确,就是为了接应独孤容的大军。
    本来按照慕容圭的计划,独孤容在徐州意思意思,吸引一下北燕君臣的目光,方便他搞一些间谍活动也就是了。没想到大晋军队太不经打,独孤容轻轻松松就占领了大半个徐州。
    徐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一旦占领了徐州,就相当于锁住了南晋的咽喉,以后渡过长江荡平南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块肉既然吃到了嘴里,再吐出来,慕容圭和独孤容都有些舍不得。
    不过独孤容手下这十万大军可是北燕的精锐部队,北燕虽然兵多将广,家底厚实,但是一旦损失了这部兵马,慕容圭就是再财大气粗也消受不起。
    所以才立刻派了李未出兵接应独孤容。
    慕容圭的意思,若是吃不下庾璟年,便退兵保存实力好了,徐州能拿下一半,他也已经很满意了。
    不 过独孤容却叫苦不迭,请神容易送神难,现在想要退兵,那得先问问庾璟年答应不答应。两军在颍水对峙已经有两个月,大小战役打了不下数十场,如今北燕军队大 概还有七万人,庾璟年一方大概有四万人,单从人数上说,他还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可是他却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
    庾璟年将兵力分作十部,骚扰、偷袭、伏击、断粮道,各种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对于部队的指挥也是越来越娴熟,越来越得心应手,简直就是拿他当成靶子,来练习兵书上的各种战法的。简直让他疲于奔命。
    但无论他如何挑衅,庾璟年就是不肯和他展开决战。
    独孤容简直憋屈极了。加上粮草吃紧,他一连数次打算在颍水上搭建浮桥,挥军渡过颍水和庾璟年展开决战,都被庾璟年发现,并且将之击退。
    直到听说李未出兵兖州,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只要李未能够攻下兖州的济阴郡,就能和他打下的徐州的地盘连成一气,保证了兵员和粮道畅通,他就不怕和庾璟年打一场持久战。
    接下来想要速战速决的就该不是他独孤容,而要换成庾璟年了。
    大晋的反应也很快。晋元帝采纳了谢涵和沈重的建议,一方面命令兖州刺史封辛紧守门户,一方面派出使臣出使北魏,意欲与北魏结盟,共同对付慕容圭。
    所以武成帝拓跋湛本来对此前大晋联合北燕攻陷司州有些耿耿于怀,只不过此次出使的人选不是别人,乃是正五品中书舍人路萧然。
    路萧然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口才、胆识都是第一流的。
    他在北魏的朝会上侃侃而谈,指出北魏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爱好和平的大晋,而是侵略成性的北燕。而旻文太子此人比他老子厉害一百倍,慕容圭初登大宝,内部未稳,此前北魏丢了晋州,正是夺回故地的好时机。
    一旦等他稳固了朝政,腾出手来,凭借慕容圭的手段和北燕强横的军事实力,到时候北魏首当其冲,恐怕亡国就在眼前了。
    一席话说得北魏君臣心悦诚服,很快便在结盟书上签了字。很快北魏便兵分两路,一路两万军马出冀州奔兖州,打算于兖州刺史封辛夹击,吃掉李未的三万大军,一路大军五万,从邺城出发,趁慕容齐已死,晋州防守松懈,直取晋州。
    北魏为了收复故土,也是蛮拼的。
    一时间神州上下,烽火处处燃起。
    兖州和晋州不过是小打小闹,真正牵动人心决定战役走向的还是徐州战局。
    而且徐州的战役打得也极为精彩。独孤容是北燕数得上的名将不提,庾璟年的表现也越来越叫人刮目相看。如果说当阳之战庾璟年只是小试牛刀崭露头角的话,徐州的大兵团会战就让他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成为真正的天下第一流名将。
    渐渐地,独孤容已经有点跟不上庾将军的思路,七万大军居然被庾璟年的四万步骑压制在颍水东岸挪不了窝。而大晋的军队在庾璟年的调、教之下磨合的越来越好,他指挥起来更是如臂使指。
    这 样的相持又持续了半个月。旷日持久的大战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北燕和大晋两方的军队都有些士气低落。沈沅钰不由为庾璟年捏了一把汗。这种时候正是考验耐心和 毅力的时候,独孤容的年龄比庾璟年大了一倍带拐弯,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场战役,而庾璟年血气方刚,万一一时冲动,犯了什么错误,此前取得的优势可就要荡然无 存了。
    因为北燕军队粮草不济,独孤容只得再次派车运粮,将两个粮仓中的所有粮草全都运了过来,并命令骁将蔡金率兵一万护送,粮草屯积在北燕军大营以东约三十里的新关县。
    一时北燕军士气高涨起来。
    庾 璟年立刻召集属下召开军事会议,他的心腹幕僚程先生建议以轻兵奇袭新关县,烧其辎重。庾璟年考虑良久,决定遵其计而行之。庾璟年仔细研究地图后发现,新关 县位于颖水下游,乘坐木筏顺流而下,再一个叫做胡杨口的地方登岸,距离新关就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新关县本来在北燕大营的后面,本来要想袭击新关,就要通 过北燕的大营,从胡杨口登陆的话,正好可以绕开北燕大营。
    真是个适合偷袭的好地方。
    庾璟年当机立断,命令工匠用最快的速度制造了上百条木筏,然后找了个月黑风高之夜,先是派左卫将军留守营垒,守好大本营,又派右卫将军率领一万兵马,佯装渡河奇袭北燕大营,吸引独孤容的注意力。然后自己亲自带着五千步骑上到木筏之上,顺流直下,在胡杨口登陆。
    蔡金能被独孤容命令看守大军粮草,自然不是个缺心眼的,他本来派了数十名的精锐士兵在胡杨口放哨,一旦发现敌踪,就立即点燃烽火。不过庾璟年早已有所准备,提前送了一木筏的兵马到了岸上,由萧十三带领,斩瓜切菜一般将那几十个放哨的哨兵全给结果了。
    加上上游杀声震天,火把照得半边天都亮了。所以直到庾璟年花费了两个时辰将大军运到了对岸,蔡金仍然懵然不觉。
    庾 璟年重整部队,打着北燕的旗号,穿着北燕的军服,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偷偷接近新关。庾璟年的时间拿捏的十分准确,达到新关的时候正好是 凌晨,正是北燕士兵睡得最香的时候,一路上倒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斥候兵,但是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萧十三带人给杀掉了。
    等蔡金发现南晋的步骑兵奇袭而至,根本来不及整合队伍。庾璟年亲自引弓搭箭,一箭射死了蔡金。他的手下早已开始四处放火。守军一万人几乎没有组织起什么有效的反抗,大多数都被烧死在营帐之中。
    这一次的突袭之成功甚至连庾璟年都没有预料到。新关县储存的上百万石粮食被庾璟年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这时独孤容也得到消息庾璟年偷袭新关的消息。大惊失色之下,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亲自带领率重兵渡江,准备将庾璟年的大营一口吞下,因为他也隐隐知道,新关的上百万石粮草大概是不保了,所以破釜沉舟赌一把。
    右卫将军则趁机烧毁浮桥,独孤容亲自拔出腰刀督战,敢不奋勇向前的直接就被砍了脑袋,北燕军丢下大批的尸体,颍水几乎断流,北燕军才终于渡河,并在河边抢占了一个据点。等大军渡过颖水,独孤容组织军队开始攻打大晋的营垒。
    哪 里知道庾璟年这么长时间早就把营垒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左卫将军又被庾璟年面授机宜,只死守不出,独孤容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可就是打不下来。这时 独孤容派去援救新关的将领还没有赶到新关,就被萧十三在半途设伏,损失惨重,统兵大将张全见新关县的粮草已经被烧干净了,审时度势之下,向大晋军投降。
    庾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