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妃之帝医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妃之帝医风华- 第5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朝堂上呆了这么多年,这点你都看不明白吗?能力很重要,可你手上的资源同样重要。你做好了这件事,以后有的是往上走的可能,做不好自有别的世家的人取代你。”在粮仓未满前,户部尚书一定会是世家的人。寒门子弟就是再能干也没有用,他们在那个位置上,做不出成绩。
  “多谢焦大人提点,下官明白了。”户部尚书深吸了口气,双手作揖,郑重道谢。
  他早就过了热血的年龄,虽然心里难过皇上看中的不是他的能力,可难过一时就放下了。
  他呆在这个位置上,总归是有机会,能表现出能力来的。
  “你明白就好,这件事办好了,圣上定不会亏待你。圣上用人并不讲究出身,只要你能办好差事,你就是圣上得用的人。”焦次辅是看明白了,他们这位皇上并不会一味的打压世家,也不会一味的扶持寒门。
  所谓的寒门与世家,界线其实没有那么清晰。寒门官员的子孙入朝为官的机会,比旁人多得多,两三代后又是一个新的世家门阀,就算不被真正的世家认可,可他们的作派也会和世家无疑。
  与其把寒门扶成世家,不如直接用原有世家的人,还省理这些寒门官员,为了迅速积攒财富,而不把心思用在正途。
  “焦大人放心,这件事我一定会办好。”虽说难办了一点,可比起寒门子弟,他还是有优势的,只要把这优势用好了,这件事也不是办不成。
  “圣上把这件事交给你,自是相信你的能力。”焦次辅含笑点头,先一步离开。
  他们圣上,是走一步算三步的主,当初选中这人做户部尚书,就是看中他家与其他几个世家都有姻亲关系。
  有这个关系在,只要这位新任的户部尚书肯用功,这事铁定能办成。
  而有了粮食,其他的事情都好办了。
  焦次辅微皱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他原本还担心,皇上离京两个月,回宫后没办法立刻处理公务,现在看来是他想太多了。皇上人虽不在京城,可却时刻掌握着京城的动向,根本不需要花时间去熟悉公务。
  这不,皇上一回京,就有条不絮的把救灾事宜安排了下来,根本不需要他们操心。
  将灾后救治事宜安排下去后,秦寂言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用完下人端来的膳食,秦寂言利用消食的空档,把锦衣卫首领寻来了。
  “说一说,朕不在的这两个月,发生了什么事?”离京两个月,虽然时刻让人盯着京中的动向,可路上能传递的消息有限,秦寂言知道的也只是一些对朝政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其他的事他一概不知。
  而有时候,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能左右朝政大局。
  锦衣卫首领跟在秦寂言身边多时,自然知道秦寂言想知道什么,将京中几位位高权重的大人,最近做了什么,去了哪里,一一说了一遍后,又提了赵王与顾家。
  ”赵王最近不太安分,频繁收买身边的人,已有几个人被他买动,为他传递消息。楚世子倒是安分,成天醉生梦死,看不出他想做什么。”
  “顾家人的忠心蛊已解,顾家二叔最近频繁外出,与顾太妃来往颇多。”
  “刘正卿几位大人虽然很活跃,可家中的夫人、孩子极少外出,甚是安分。”
  “封家的权利重心,渐渐向封家大公子封似锦转移,封首辅近日有辞官的打算。”
  事实上,要不是发生了地动的事,封首辅已经准备辞官了。
  朝中不缺父子同朝为官的事,可那样的话,儿子的官位永远不会在父亲之上,甚至父亲官位越大,儿子越是无法身居高位。
  封家既然已交给了封似锦,封首辅在官途上,也要给封似锦让路。
  再说了,荣王世子、周王这些外在危险解除后,没有外部的压力,内部肯定会乱上一段时间,封首辅摆明了是不想掺和内斗,想要全身而退。
  封家的做法无疑是聪明的,秦寂言虽然还想留封首辅两年,可封首辅执意要辞官,他也不会强留。
  封家,在首辅的位置做了太多年了,是时候换人了……

☆、1308罪己,不会如他的意

  此次地动影响极大,虽然朝廷在第一时间,派了军队前往地动最严重的蓟县救助灾民,可仍旧死伤无数。
  据户部统计,这次地动伤亡近两万,被震塌的房屋有千余间,有数万人流离失所,个中损失无法计数。
  在天灾面前,人的力量极其渺小,想要靠人力战胜天灾,只能是奢望。
  ·
  地动过去两天,此时已没有余震发生,被救出来的灾民,已得到妥善的安置,只是一直由朝廷养着,并非长久之计。
  寂言让户部与工部的人好好核算一下,要重建蓟县需要多少人力、物力,那些流民要怎么安置才最好,可是……
  秦寂言刚开了一个头,以刘正卿为首的利益集团,就站出来道:“圣上,上天在此刻降下巨灾,必是有所警示,还请圣上查明地动的原因,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
  刘正卿这话说得婉转,可个中意思谁能不明白?
  上天在秦寂言回京的那日降下巨灾,这天灾能与秦寂言脱得了干系吗?
  有这种想法的并非刘正卿一人,朝中不少人大臣都是这么认为,哪怕是秦寂言一手提拔出来的心腹大臣,也认为此刻地动与秦寂言有关,只是他们不敢说罢了。
  是以,刘正卿此言一出,满朝皆静,没有人出声为秦寂言辩解。
  发生天灾,必是上天对天子的警示,此次地动的时间实在太巧了,朝臣们……无法不多想。毕竟,他们的圣上确实有错在先。
  秦寂言略等片刻,见没有人开口,微眯着眼,冷着脸道:“刘爱卿的意思是,老天降下巨灾与朕有关?”
  “圣上言重,臣只是恳请圣上查明地动原因,给天下百姓一个交待。”刘正卿扑通一声跪下,膝盖结结实实撞上汉白玉的石板,在场的众人都能听到那一声响。
  这是臣服亦是威胁。
  其他人一动不动,眼观鼻,鼻观心,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样。
  朝臣的意思很明显,他们不敢站出来指责秦寂言的不是,可也不会替秦寂言辩解,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辩解。
  秦寂言虽然早就料到,刘正卿会就地动一事发难,可却没有想到满朝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你们……很好!你们倒是说说,此次天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发生天灾,不管因何原因,帝王都会下罪己诏,把责任背到自己身上,可是……
  秦寂言并不想。
  “臣惶恐,臣不知,恳请圣上明查。”刘正卿重重磕了一个头,跪得笔直
  “不知?既然不知,待查清楚了再来跟朕说。”秦寂言面无表情,朝臣虽看不到圣颜,可光听声音就知道秦寂言不高兴了。
  刘正卿一愣,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可转念一想又是不甘心,咬牙道:“圣上,地动正是圣上回京当日发生的。”
  刘正卿没有提秦寂言私自离京一事,可提出回京之事,也就等于把那事挑明了说。
  “朕回京怎么了?朕去江南为太上皇寻医问药,难不成上天要就此事惩罚朕?”这个理由是封似锦给出的建议,秦寂言懒得多想,直接抛出来用。
  他的皇爷爷,也只剩下给他表孝心用了。
  “皇上仁孝,亲自去江南为太上皇求医问药,是太上皇之福,是大秦之福。可皇上……您是天子,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私自离京与礼不合。而且为太上皇求医问药,并非什么不能见人的事,皇上您不该私自离京,太儿戏了。”这个理由刘正卿是不信的,即使是秦寂言亲口说出来,刘正卿也不信,可是……
  不信他也不会直接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否定圣上的仁孝,所以他只针对秦寂言私自离京这件事。
  “长生门与世隔绝,要让长生门的人知晓,朕去江南寻他们,朕还能寻到长生门吗?”封似锦给的建议并不完善,可这些难不到秦寂言,只要他开了口,他就能将事情圆回来。
  “圣上……去找长生门了?”刘正卿一怔,有些愣愣的道。
  之前,京中并无多少人知道长生门的存在,可后来因为忠心蛊一事,大家都知道了长生门是怎样的存在。
  对长生门,朝臣是忌惮的。
  长生门的忠心蛊真得太可怕了。
  “怎么?朕要做什么,还需要跟您汇报?”秦寂言声音很轻,语速很慢,可话里话外都透着危险的气息。
  刘正卿一惊,忙磕头请罪,”臣惶恐。“
  “哼……”秦寂言冷哼一声,义正言辞的道:“朕去江南为太上皇寻医问药,如果老天爷因此而怪罪于朕,降下天灾,朕认了,朕明日就下罪己诏,昭告天下。”
  “圣上,不可,万万不可……”刘正卿一听,急了。
  要是皇上按这个说法下罪己诏,那有罪的人是谁?
  反正绝不是孝顺的皇上。
  不是孝顺的皇上,那会是谁?
  只能是太上皇了!
  皇上为给太上皇寻医问药才外出,上天因此降下天灾,就是警示秦寂言,不能给太上皇寻药。
  这样的一纸罪己诏发下去,太上皇的名声就臭了,到时候太上皇肯定会活活撕了他。
  太上皇虽然被架空了,瘫倒在床,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太上皇奈何不了皇上,可要杀他却是抬手间的事。
  “不可?刘爱卿不是说,上天降下天灾,与朕私自去江南有关吗?”秦寂言不轻不重的开口,一脸戏谑。
  ”这,这……”刘正卿脸上一白,额头有汗珠冒出,“圣上明查,臣绝无此意。圣上回京那日,上天突然降下天灾,必是有原因的,还请圣上请钦天监明查。”
  刘正卿滑不溜秋,否定的干脆,同时把钦天监拖下水,就怕秦寂言把这事交到他头上。
  “刘爱卿所言有理,上天降下天灾,必是有原因的,确实是要好好查一查,到底是何人在作乱?”秦寂言缓缓开口,透着几分不耐烦。
  地动已经发生了,确实要查明为何会发生地动,可是……

☆、1309焦急,不安民心何以安天下

  在秦寂言看来,这个时候查发生地动的原因,远不如安置灾民重要。
  事有轻重缓急,地动发生的原因什么时候都能查,可灾民安置工作刻不容缓。数万的灾民不安置下去,必会大乱,而这不是秦寂言想看到的。
  但是,朝臣并不这么想。不仅仅是刘正卿,就是封首辅等人,也认为查清地动的原因更重要。
  只有查清了地动发生的原因,让百姓知道因何会发生地动,百姓才能安心,不然就算把灾民安置好了,一样会乱。
  不安民心何以安天下?
  不给天下人一个交待,不让他们安心,就算把房子重建起来,饱受地动惊吓的百姓也不敢住进去。
  朝臣一致认为,要先查地动的原因,再来安置灾民。
  秦寂言承认众位大臣说得有道理,可要先查原因,再安置百姓,不可避免需要更多的时间,而现在的他真得没有时间,只是……
  朝臣不会如他的意,天下百姓也不会如他的意。哪怕就是灾民,他们也想知道地动的原因,而不是得到安置。
  在天下大势面前,秦寂言不得不退让,与朝巨争论了许久,最后达成协议,边安置灾民,边让钦天监查地动的原因。
  双方各退一步,朝臣们甚是满意。要知道,自从皇上登基后,他们还没有看到皇上退让。这是皇上第一次退让,虽然只有半步,可朝臣仍旧很兴奋。他们相信这是皇上第一次退让,但绝不会是皇上最后一次退让。
  下了朝,有不少人都偷偷看向刘正卿那一伙人,眼中有羡慕也有嫉妒。
  羡慕他们的胆色,敢与皇上叫板。嫉妒他们的好运,碰到地动好命的没死就算了,居然还立了功,一举成了百姓心中的英雄,以至于就是皇上也得让他们三分。
  “命真好,要是没有地动,他们去城门口接皇上,肯定会惹得皇上不满。那时恐怕连官位都保不住,哪有现在的风光。”
  “刘大人这次真是撞大运了,谁也没有想到,那天会发生地动。有这次的功劳,刘大人日后只要不犯大错,谁也动不了他。”
  地动成就了刘正卿,让他们在民间有巨大的影响力,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皇上需要树立爱民如子的形象,就得厚待与百姓共患难的刘正卿。
  这就是政治,个人的喜好有时候并不重要。
  “与命好无关,换作是你,你就是在地动中心,也不见得能立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刘正卿的胆色,遇到地动敢不跑,而是留在现场。
  要知道,现在的官员把命看得比什么都金贵,遇到什么天灾人祸,首先就是自己跑,根本不会管百姓的死活。
  刘正卿虽然“命好”的遇到了地动,可他有今天并不全是因为“命好”。
  他当时留在地动现场,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毕竟谁也不知,地动还有没有结束?谁也不知,站在那里,下一刻会不会被倒塌的房屋给埋了?
  不过,刘正卿也确“命好”,命不好他就活不下来,他就不会有今天。要知道,这次地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了。
  朝臣三三两两的聊着,羡慕有之,佩服也有之。
  他们之前看不起到处蹦哒惹事的刘大人,认为他很快就会被皇上收拾掉,却不想形势发生大逆转,老天爷居然帮了他一把,真正是叫你唏嘘。
  钦天监得了命令,即使再怎么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去查,如此折腾了三天,救灾物资准备好了,安置灾民的计划也做好了,钦天监就是再不愿意,也要把“原因”报上去,因为皇上不愿意等。
  钦天监这几天,琢磨出好几个原因,几经讨论后,终于定下了一个他们认为还算靠谱的原因。不过,他们并不敢擅自公布出去,而是先给皇上上了一个折子。
  折子送到秦寂言手里,可很快就被打回来了,并没有给理由。
  钦天监收到折子,两眼一摸黑,犹豫再三还是拉住了送折子的太监,给他塞了一个红包,“还望公公,能帮我解解惑,圣上看到折子,可有不满?”
  自古以来的习惯,地动必与皇家有关,皇上不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