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立隋-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浩之所以从私库,而不是公开,就是他对佛、道等庙宇之类的,还有着顾忌,尤其是佛家,在南北朝时极盛,那南梁武皇帝萧衍,对佛教甚为崇拜,一度献身佛门,吓得大臣赶紧以赎金赎回。

这些佛门,有大量土地,却不纳税,影响不好。至于,道家,也是如此。要合理利用,却不能过度打压。

当然这是外话,回头再说卢照夕,瞧着茶水,却是不吭声了。

徐世勣知道他的心中所思,这时笑着道:“卢先生,你不必急,那朱粲被大水冲走,本帅已经派人去寻了,想必不久就有消息!”

卢照夕这才心中稍安,他看见大水,明白就算找不到尸首,那朱粲也是凶多吉少,应该是活不成了,只是他心中,还是想着,取了朱粲狗贼人头,祭奠孩儿。听到徐世勣如此说,知道急也没用,只得端起茶水,饮了一口,心中叫着,“好茶!”纵使他到过无数地方,饮过无数茶水,还是这次的最佳。

就在这时,有人进来,禀告道:“将军,已寻到郑军主将尸身!”

听到这话,卢照夕猛地站了起来,眼睛却是瞧着徐世勣。

徐世勣笑着挥手,走出门去,只见在县衙门外,却是放着一具尸体。浑身胖肿,肚皮高高鼓起,想来是喝了不少河水。额头上,有着淡淡的血痕,想来是在河水中,撞着了硬物,才成了这番模样。

“卢先生,朱粲已经伏诛,人头你就拿去吧!”徐世勣说着。

“多谢徐将军!”卢照夕千恩万谢,虽是有些害怕,可是一想到眼前这人乃是吃了自己孩子的恶人,顿时勇气陡升,借了一把刀,将朱粲的头颅砍了下来。朱粲似乎是刚死不久,血液尚未凝固,被卢照夕一刀砍下,顿时喷出鲜血,此外还有带着泥沙的河水。

卢照夕眼中流出泪水,捡起头颅,自回家去了。

徐世勣却是微微一叹,转身回屋,准备修书一封,向陛下报告金镛的战况。

辉煌之章第八十七章孤城

'奇·书·网'。电子书:2012…2…162:26:41本章字数:8490

洛河水,顺着偃师城南端绕了一个圈之后,悠悠的向东流去,然后又汇入了大河,奔腾到海。

就在昨日黄昏时分,洛河水位突然暴涨,这种异象自然引起了杨浩的注意,派人探查之后,却是发现尚有几具郑军的尸首,被泡得全身浮肿,已经断气了。从这样的情形来看,杨浩已经猜到了一些了,想不到,徐世勣居然用水淹的办法。

而就在稍晚一些的时候,时间刚进子时,就接到了徐世勣的情报,详细的记录了金镛城一战的情况。

“卢照夕?”杨浩沉吟,初唐四杰之中有个卢照邻,只是不知道这两人有什么关系?不过随后,抛开这个念头,关注起战报起来。

郑军总计两万人,溺死者至少上万,因为尚有一些人寻不到尸首,但是计算出来的,是大约有万余人,俘虏七千人,余下的缺口,应该就是朱淕以及两军对阵时被隋军斩杀的士卒。而自己,则损失不到两千,这样的战绩,可以说是不错。这不是击溃战,而是近乎于歼灭战了。

这些俘虏,留着,会消耗粮食,而且不可用,忠心度大打折扣。至于斩杀,却不可取。夺取洛阳之后,杨浩的目的就是要迁都洛阳,从而可以更好的掌控中原,明帝建造东都,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如果斩杀,洛阳民心不稳,想了一想,让人安排这些士卒,前去武安郡,还是挖矿。河北的武器较为精良,就是因为燃料是石炭,燃烧的温度高,打造出来的铁,杂质少,虽然还比不上钢,却比一般的铁要好上许多。

本来河东多石炭,杨浩是知道的,后世中,山西的存煤品质好,易开采,多是浅层开采,成本低廉,短期内就可以投入使用,比起印象中的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的煤矿,有着巨大的优势。

只是,河东初定,石炭这种东西,一定要掌控在政府的手中,以避免世家取得开采权,那便是暴利。政府开采,同时设立有效的监督机构,反腐倡廉,尽量避免有人利用石炭大做文章,甚至是暗中卖给李唐。因此,杨浩并不急于开采,只要邯郸一带的石炭矿藏,能够及时生产,在这个时代,就足够了。

七千俘虏,就是押送至武安郡,这样不仅没有屠杀的罪名,还可以开采所需的石炭,一举两得。前番,河东的战俘,表现良好的,又是河东人士的,有的被放回,有的则就任小组长、小队长之类,情况比起一般的工人,要好上许多。

如果产量高,所在队又不死人,表现忠心良好,那些人还可以逐步提升,毕竟日后,若是天下大统,开采石炭,就要出现变化。那时候,除非是掳猎高丽人,尚或是突厥人,尚或是吐蕃人、西域人,才可能有战俘。而光凭战俘,远远不够,那就要在百姓之中,招收民工,进行全国大开采。虽然大量燃烧石炭,也有缺点,只是那是工业化必须的一步,杨浩没有想着能够改变多少,例如他心中的那些制度,仿效西方的内阁,君主立宪等等,那些都是不可取,太超越了。

明帝只是科举,就闹得世家离心,只要能够将这一制度稳定,原本的李唐立国近三百年,如今的隋也并非不可能。当然那一切,是建立在君明臣贤的基础上,若是出现一两个陈后主,说不定几代就玩完。不过他也管不到那么多,只要自己这两三代内,不重用胡人,那就成了。

契丹汉化,建立大辽,成为宋的大敌,后来的女真也是如此。就是前朝北魏,也是极度汉化的政权,还一度将位于大同的国度迁到洛阳,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当然那些已经过去或还很遥远,只有那将大唐推向衰败的安史之乱,就在这数代之内,防微杜渐,不得不防。

写好书信,让人递往金镛城,杨浩这才舒展了一下双臂,站起身来,微微沉吟之后,说道:“叫凌敬来,朕有事要问。”

守在门外的亲兵回答着,脚步声响起,不过只是片刻,那脚步声又回来了,一人说着:“陛下,凌大人到了。”

杨浩微微吃了一惊,旋即想到应是恰好凌敬有事,要不然也不会来的如此之快,于是便道:“请他进来!”

凌敬进来,躬身道:“陛下。”

“不必多礼!”杨浩说着,又道:“如今金镛城已下,朕决定这两日就兵发洛阳,爱卿以为如何?”

凌敬一愣,道:“看来陛下已经知道消息了,此时进兵,正是良机!”

杨浩眼神一凝,略作思考,忽然笑道:“莫不是刘兰成有了消息!”

凌敬也是笑着,杨浩如此说,应该是还没有接到消息了,于是从袖中取出军文,道:“陛下,这是快马传递而来的。”

杨浩接过,打开一瞧,顿时笑道:“想不到刘兰成居然奇袭颍川,那孟海公兵临许昌,许昌居然不战而降,实是运气好到了极点。”

“那是陛下洪福。”凌敬说着,想了一想,又道:“陛下,刘兰成部既已攻下颍川。薛万述、薛万淑两位将军在山东剿匪也差不多了,不如让薛万述守梁郡,薛万淑守彭城郡,再让孟海公夺取颍川郡诸县,乘势夺取南阳,威胁武关。”

杨浩沉吟,从南阳盆地往西北,就是武关,而出武关,走青泥,就可以进长安。李唐有地利,这统一天下一战,必定是长安一战,只要夺取了长安,李唐气数就已经尽了,哪怕是逃到巴蜀,也就无所作为了。

只是如今武关在李唐手中,想要夺取,尚有些困难,不过只要夺取了南阳郡、淅阳郡,李唐就算想要偷袭,也无可能。李唐自武关出,尚有连绵百里的羊肠小道,通往内乡、菊潭,要想通过,并不容易。

“如此,甚好!”杨浩笑着,心中却暗自有了提防之意。刘兰成也就罢了,主要是孟海公,虽然投降,可是手中握有重兵,不得不防。只是,如此功勋之人,倒不好轻易斩杀,等到中原平定,诏他入京,封一个没有实权的高官,那就成了。只消半年,他的那支兵马就能被大隋消化。

李渊老谋深算,也正是这样的考虑,所以带兵的均是李唐宗亲,辅以能人,避免大臣功高震主,有异心。只是,李渊却是想不到,历史上,李世民最终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了皇帝,就是宗亲领兵,位高权重的结果。不过那是李渊老了,如今杨浩年轻,自然不会有这样的后果,而且隋杨宗室,在江都兵变,死伤差不多,基本没人可用,也就一个燕王,此外还有杨恭认,齐王杨暕的遗腹子杨政道则不过两岁,还小,仅这几人而已。

两人正说着,有人进来,恭敬的递上军文。这一次,让杨浩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好消息。

一间大殿内,忽然“呯!”的一声响,一张布满了老茧的手掌,狠狠的敲打在案几之上。案几虽然没有坏,可是上面的碗碟却是因为震动而跌落案几,发出几声脆响,裂成了数块,里面的吃食,洒满了一地。

手上青筋暴露,一根根很是让人触目惊心。这只手掌,很明显属于一名武者。此刻,这人按着起伏不已的胸口,脸色忽白忽红,显然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陛下,还请息怒啊!”一名老太监说着,慌忙跪在了地上,身子不停的颤抖着。龙颜一怒,自然是非同小可。

“该死,这朱粲在做些什么,到达金镛城,不过两日,居然就城破身死,朕所托非人,所托非人啊!”王世充说着,眼中布满了血丝。

金镛城一失,洛阳就成了孤城一座,即使南方还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是远水难解近渴,更何况,襄阳等地,还有其他势力虎视眈眈,王弘烈动兵不得!

不过,似乎还有更不好的消息。带来这个消息的,是新晋的太尉荆王王行本,在云定兴死后,王世充任命他接任太尉。

只见荆王王行本的神色之间,甚是惊慌,走了进来,瞧见王世充的摸样,就有些疑惑。王世充为什么发怒,王行本自然知道,只是,这个消息,也很重要啊!早些告知,还可是及时的做出相对应的部署。

“陛下!”王行本硬着头皮,虽然王世充是他叔伯,可是君王一怒,尚杀子杀妻,一个侄儿算什么?

“哦?行本,有什么事?”王世充按捺住怒气。他瞧见了王行本的脸色有异,可是还有什么消息比起金镛城的失守更为可怕,更让人担忧呢?

“陛下,田瓒叛变,广成、伊阙、太谷三关沦陷。”王行本说着,脸色一片死灰。

“什么?你再说一遍!”听到这个消息,王世充顿时瞪大了眼睛,丝毫不顾及风度的上前,一把抓住了王行本,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陛下,田瓒叛变……”王行本略微迟疑了一下,说着。

但是他的声音还没有说完,就被王世充突然打断了,口中说着:“朕不信,朕不信!”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金镛城失守,已经是很不好的消息了,可是田瓒的突然叛变,雪上加霜,让王世充遭受了更大的打击。如果田瓒早些时日叛变,不过是丢失淮安郡等地,镇守襄阳的王弘烈必然会出兵讨伐,可是如今,居然连夺三关。这个消息,还真是让人措不及防,洛阳就完完全全的成为孤城一座了,根本得不到任何的支援。就是洛口、回洛两大粮仓,也已经落入了隋军之手,就算是隋军只围不攻,等洛阳粮尽,就是陷落的时候了。

王世充凄厉的笑声充斥在大殿之中,步步为营,比起当初李密的攻略更为谨慎,完全断绝了所有的援军。这是将他往死路上逼啊!

“陛下,陛下,洛阳城中尚有四万精锐,还可一战!只要李唐援兵赶到,未必没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啊!”王行本说着,急忙的进谏。不管怎样,王氏一门,与王世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如果王世充就此崩溃,太子又是无才无德之人,一定不能约束群臣,那时候,洛阳才是真正的危险。

可是王世充充耳未闻一般,犹自笑着,声音带着凄凉,他年纪已经大了,进取心已经不如当初了,或许,是当上了帝王之后,锦衣玉食磨灭了他的斗志?笑声,良久才停了下来,坐在一根柱子旁,双眼有些迷离。

在这一刻,他想到了许多,往事,在这一刻,又从他的脑海中浮现。

他的祖上,本是西域胡人,他的父亲年少时,随父亲改嫁到王家,因此改姓为王,后来,走上仕途。而王世充也因此受到照顾,因父荫被任为左翊卫。大业末年,天下大乱,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想尽了办法,讨好杨广,这才逐步掌握了兵权,并在平定各地反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更因在雁门一役中,良好的“演技”而获得了杨广的青睐,还亲赐他美酒。

后来,薛世雄七里井神奇的被窦建德击败,他才逐渐掌握了洛阳的军权,并成功的兵变,击败了李密,成为洛阳朝廷的实际第一人。

那个时候,他连连取胜,正是春风得意之际,只觉得天上地下,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他王世充了。于是,群臣之中,尤其是他的心腹,韦节、杨续、段达,这些人,纷纷劝他自立为帝。

那个时候,李渊已经称帝,拥有关中河东,此外还有巴蜀;而他王世充几乎将中原占据,东到大海,南抵长江。洛阳以东,除了山东几个拥有一两个郡的小势力之外,就没有什么大的敌人了。

面对群臣的劝阻,他顿时就心动了,成为帝王,也是他心中的所想啊。于是,他授意一个叫做桓法嗣的道士,为他解释了一番,总之是王世充顺应民意,取代隋杨,正是大势所趋。

他心动了,虽然还有河北强敌,可是那时,河北尚有外敌,涿郡罗艺,恒山郡的李神通,更有突厥人在北部虎视眈眈,让王世充终于下定了决心。

于是,云定兴、段达等小丑纷纷露面,劝说皇泰帝下诏,禅让于王世充。皇泰帝虽然年轻,可是却颇有气节,高声怒斥,大义凛然的气节,使得段达等人惶惶而退。于是,王世充就幽禁了皇泰帝,自编自导自演了“禅让”的好戏。

他做上皇帝之后,虽然也想着做一个明君,可是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却成为了笑谈。只是,在别人看来是笑谈,但是王世充的心中,却不是这样,他渴望着成为千古一帝,年号“开明”,是啊,他的心中多么希望,大郑能够在他的开明领导下,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啊!届时,统一中原,秦皇汉武,也不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