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权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权将-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伤亡数千人取得这样的效果,张弘范连死的心都有,但他却没有责怪属下,他相信就算是伯颜换成自己,恐怕也比自己好不了多少。

再说张贵一直跟在身边虎视眈眈,若有一丝疏忽,张贵说不定就会杀出来。张弘范这才觉得运数的艰辛,独松关第一道防线就逼得自己用了将近一半的兵力,第二道呢?第三道呢?

张弘范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问道:“宋军的堡垒还没有办法拿下来吗?”

塔出一阵苦笑,叫来一个汉军万户,这人恐怕是曾经亲自攻打堡垒,说得非常详细:“堡垒全部用石头制造,就连屋顶也是石头片片掩盖。”

“堡垒中间只留下一些小孔放箭,除此之外,末将实在不知道怎样才能攻下堡垒。”

“堡垒虽坚固,但毕竟小,”张弘范低声道:“若是有时间,绝对可以困死宋军,宋军可以藏粮食,但绝对藏不了水。”

“这里又是山区,想挖井取水更是不可能,只可惜我军实在是没有时间。”

“那,大帅的意思是今晚留守第一道防线?”塔出不知道张弘范打了什么主意,只好追问道:“留多少人为好呢?”

“留下一个汉军万户和高闹儿吧。”张弘范点头道:“记住,营地周围一定要多派哨兵,而且四周要烧起火堆。”

“按照这些天宋军的反击,宋军不会轻易让我军占据阵地。”

“真见鬼了,”塔出那个火,都要烧了起来:“平常宋军被打成这样,早已跑得不知踪影了,如今宋军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就算是死也要咬我们一口。”

“更可恨的是宋军这堡垒就好比乌龟壳一般,将士们想尽了方法也攻不破,如今也只能把他们围困起来,实在可恶得很。”

张弘范只有苦笑,他已能够猜出,镇守独松关的一定是张贵的亲信,所以张贵才会悠闲自得的跟在自己身后。

张弘范突然觉得非常无力,他觉得自己的信心在消失,对付张贵,他有一种无力的感觉,就如他面对忽必烈大汗时的无力挣扎。

他觉得自己完全陷入了张贵的算计之中,无论自己算的是什么算盘,张贵都会轻易把自己拦截,然而一点点蚕食自己。

他又想起了均州的那两幅图案,他觉得他属于那里,属于那广阔无垠的天地,他突然间对这场战争感到前所未有的疲倦。

“大帅、大帅。”塔出连叫了两声,才把张弘范叫醒过来,担忧的看了张弘范一眼,道:“大帅早点休息,明日一鼓作气拿下独松关。”

张弘范无意识中点了点头,他从心底觉得有点不妥,但究竟是什么事他却一时也说不出来,百丈镇是一个小地方,张弘范到达百丈镇后加固和重修了百丈镇的城墙,可保暂时的无忧。

但对于神出鬼没的张贵,他甚至不敢睡得太沉,他渴望哪天听到张贵的攻击,至少这样可以让他知道张贵还在。

“张贵还没有消息吗?”张弘范又把探子头领叫过来,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探子头领摇了摇头,道:“四周丛林密布,末将无能,实在是没有办法找到张贵。”

“但无疑,张贵绝对就在我们附近,无论哪个方向,只要超过十里就会遭受到宋军的袭击,而且对方非常警惕,派出的兵力完全在我军前哨之上,恐怕宋军是一直在监视我军行动。”

张弘范叹了一口气,他拼命攻击独松关,何尝不是被张贵逼得无奈之路,只有攻下独松关,进军临安,才能彻底打乱张贵的计划。

虽然伯颜对自己的期望不大,但如今留在百丈镇只有死路一条,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还是为了大元朝的功业,他都要奋力一击。

“多派人,”张弘范挥手让探子头领离开,最后吩咐道:“沿着溪口回路侦查,若是有什么消息第一时间回报。”

## ## ##

“老大,”于成热切的看着张彻,讨好说道:“还是老大你厉害啊,喳喳,二十多名鞑子兵,被老大一轮急射伤亡过半。”

“不过,不是有令堡垒之兵不能出去吗?老大你出来不会有问题吧?”

“老子能有什么问题,”张彻有点无奈:“你们都是老子的兄弟,均州军还没有抛弃自己兄弟的习惯。”

“再说老子打不过还能跑回来呢?料想鞑子也不敢靠近堡垒,真到了那个时候,老子可管不了你们的死活。”

于成一头黑线,连忙说道:“还是老大厉害,还是老大厉害,大伙谁不知老大仁义,肯定会照顾兄弟。”

黄旗、朝歌今天也杀了不少人,此刻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只好看着自己的头领于成和张彻打趣,没想到向来稳重的于成在张彻面前就像一个小白。

或许这才是他们之间的真感情吧?两人对均州军突然有无尽的希望。

罗布头脚受了点伤,再加上没有黄旗、朝歌和于成等人的体力,一早敷药睡了过去,他是带着微笑睡了过去,心里想着这次恐怕又成了英雄,娘亲的生活一定会过得更好。

而且,这次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杀了人,不用背负名不副实那种感觉真好。

众人说了一会,又闹了片刻,突然堡垒下一个小兵上来,见了于成等人,迟疑了片刻不说话,张彻连忙道:“都是自己兄弟,有什么话尽快说。”

小兵行礼,道:“胡将军的通信兵来了,今夜对鞑子发起反攻,把鞑子打退。”

“让我们协助,同时准备好材料,等鞑子被打退之后,对破损的土墙石壁进行修复。”

小兵随后递给张彻一张纸,张彻让小兵先行下去,果然是第一道防线负责人,均州军胡平的来信,信中约定了时间、他们负责的地点和鞑子的营地。

“好。”张彻收拾好信,笑道:“诸位如何?今晚又有热闹了。”

“你们怎样?还能不能战?”

于成拍了拍胸口,大声道:“老大尽管吩咐,于成就算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今天的委屈抢回来,好让鞑子见识一下咱们的威风。”

“好啦,好啦,别表功了,去做好准备,到了时间就叫你。”

朝歌、黄旗也忍不住兴奋,想起今日的窝囊就有点不悦,连忙领取武备,清洁盔甲,张彻虽然让他们先行休息片刻,然而怎么还能睡得着,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朝歌忍不住说道:“奶奶的,应该出发了吧,再不打就天亮了。”

“朝歌,给老子安静点,凌晨五更是人最困的时候,给老子好好呆着。”

朝歌看着于成已呼呼睡了过去,也只好无奈的闭上眼睛,然而哪里能够睡得着,辗转反复了无数次,张彻终于前来邀请,他们一直走到堡垒底下,然后却从一条暗道出去,张彻做了一个手势,先是倾听了一会,然后才走了出来,不一会儿又走到一处隐秘的地方,转角却到了一处宽阔之地。

“这……”朝歌差点吓了一跳,只见密密麻麻都是宋军将士,黑夜中朝歌也看不清楚究竟有多少人。

张彻和接待之人核实了身份,然后被带到一员大将面前,张彻连忙行礼:“胡将军,末将张彻。”

“张彻、于成,你们也过来了?”胡平高兴的迎上去,笑道:“有你们在,老子就轻松很多了,你们来得可真及时。”

胡平是义勇三千的小兵,后来成为张贵的亲兵,再后来听说进了军事学院,如今却成了一员小将。算下来胡平倒是张彻、于成两人的前辈,两人连忙说道:“不敢、不敢,还请胡大哥吩咐。”

“行,这事还真需要你们协助,”胡平也不客气,道:“牛大人给咱们派了一万援兵,老子率领五千人,汇合你们第一道防线的留守人员,把眼前这些鞑子赶出去。”

“不过鞑子倒是放聪明了,警惕得不行,防线放得很长,你们带几个兄弟去帮老子清理一下,动作要快,而且不能造成大动作,相信这事难不倒你们。”

张彻看到时间紧迫,也来不及和胡平述旧,连忙带了几名兄弟出去,朝歌和黄旗看到他们有任务,死皮赖脸粘了上来。

于成无奈说道:“都得听令,不能自把自为,若是误了大事,倒是免得了受罚。”

张彻也知道他们有两手,于是也把他们带上,众人很快就摸清鞑子的哨兵,这种功夫对于张彻他们来说是手到擒来的把戏,等他们悄无声息放掉鞑子外围的防线,估计劳累了一天的鞑子还在军营中呼呼大睡呢?

一路所见,朝歌和黄旗倒成了袖手旁观之人,他们身手是不错,但是和张彻等人对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搞得两人都快成了忧郁王子。

回到大营复命,胡平让他们做好进攻的准备,朝歌仔细看去,发现宋军已成半圆形阵型,看来是想把鞑子逼出第一道防线。

毕竟鞑子的兵力要比宋军还多,胡平也没打算能够杀敌多少人,自己虽然打了鞑子一个措手不及,没有必要跟鞑子拼命,难道不是吗?

再说,把鞑子赶出第一道防线后,又可以重新依仗土墙石壁和鞑子对抗,有时候真没有必要拿命去填。

月光很灰暗,若不是仔细都看不出人影,朝歌也只能看一个朦胧,正奇怪宋军应该如何进攻。

突然,“嘭”的数声巨响从鞑子阵地上响起,随后便听到一阵慌张的蒙古语的叫声:“敌袭、敌袭。”

紧接着鞑子军营中四处燃起了大火,这时胡平的命令下来,宋军一起出动,等朝歌来到鞑子大营时发现,鞑子临时用木栅做成的木墙早已被烧开了一个缺口,张彻却拉住于成等人,只见一队约莫百余人的弩箭手上前,他们的弩箭是特别制造,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

“噗嗤”连绵不断的弩箭从缺**进去,随后便听到一阵阵惨叫声,朝歌不用暗中赞叹,这时张彻才率领他们冲了进去。

此时鞑子大营已是被烧得一塌糊涂,借着火光,朝歌看到地上有不少鞑子,这些鞑子无一不是被射了一个通洞,可见这种弩箭的威力之强。

“来得好。”朝歌欲立新功,见还没死光的鞑子不要命的冲过来,朝歌大喜,连忙挥刀冲过去,他今天用了一天刀,觉得这大刀砍去实在是太爽快不过的事。

“噗嗤”一声,朝歌还没冲到面前,一支弩箭射中了鞑子的双眼之间,朝歌不由怒喊:“哪位兄弟不长眼,跟老子抢功劳了。”

于成在身后好笑,骂道:“有这回功夫还不如冲进去,把鞑子冲乱了,倒是算你小子一大功劳。”

高闹儿到逃跑的那一刻也没想清楚宋军究竟是怎么进了大营,他怎么也想不到独松关防线内数不清的暗道四通八达,还有不少地窖可以藏人。

潜入军营的宋军到处扔土罐子,要不然就四处放火,等高闹儿收拢士兵,军营内已乱成一团,就是能工巧匠也不能把他们理顺了。

宋军的动作很快,用木栅做成了简易的军营,被大火烧过之后一推即垮,高闹儿的动作还算快,然而派过去想堵住军缺口的鞑子被宋军一轮急射,又伤亡不少。

高闹儿彻底没有了脾气,夜里也看不清宋军来了多少人,高闹儿只好撤退,宋军也不急着追,只是稳打稳扎,等鞑子撤回百丈镇之后,堡垒内又有宋军出来,他们带来了一早准备好的石头和黏糊。

第二天等鞑子想再次攻入第一道防线时,竟然发现所有的石壁土墙都已经修葺完毕。

第二卷 正阳 第九十八章(短兵相接18)

第九十八章(短兵相接18)

朝歌、黄旗等四人再立新功,他们被《大宋战地报》在战场中的兼职记事捕捉到他们的英勇杀敌的英姿,特别是朝歌那句“哪位兄弟不长眼,跟老子抢功劳了”迅速在大宋每一处角落流传,将士们敬佩他的直爽,百姓们敬佩他的勇气,就连朝廷的相公也为这句话而感到几分热血。

数次机遇,朝歌、黄旗、于成和罗布头四人无意中已成为了战场上的典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京城引起巨大的轰动。

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黄老头的房子就已被修葺一新,虽然说是修葺,但可以看得出是完完全全拆旧起新,黄老头唯唯诺诺不敢住进去,他知道这是儿子用性命换回来。

但婆娘却显得干脆,她揪着老头的耳朵,毫不惭愧说道:“儿子是在为朝廷、为百姓拼命,咱们活得更好,儿子就越是勇敢。”

然而,她说到这句话时已是泪流满面,天下没有那个父母愿意看着自己的儿子去拼命,更没有哪个父母会安心享受自己儿子用性命去换取的荣华,黄家的婆娘这样说,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安回来。

罗布头的老娘被换了一个新家,但老娘第二天就跑了回来,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过去,官老爷没有办法,只好想方设法修葺了她哪间快要倒塌的房子,甚至还给她请了一个小丫鬟侍候,这次老娘却没有拒绝,恐怕是想好好调教一下小丫头,等自己儿子踏着彩虹回来娶她吧?

罗家就罗布头一个后代,以前是没有希望,但如今总有了几分奢望,为罗家留下一个后代可是她一辈子的念想了。

往日不见行走的亲戚一下子多了起来,老娘一下子火了,怒道:“我儿子还在战场拼命,今日不知道明日生死,莫非你们就不担心我儿子第二天就死了吗?”

这些亲戚无一不是尴尬万分,老娘一下子把他们全部撵出来,她是一个有骨气、有脾性的老妇人,她心中有自己的底线,她就算是也不愿意屈膝做人,当然也不会将就做人。

如今没有人让她缝缝洗洗,她也不需要这些小钱活下去,官府已经承诺每个月给她奖励五两银子,还不算罗布头当兵的饷银,就算没有官府奖励的五两银子,以《大宋战地报》陈孚为首而成立的基金会,一个月也会给她五两银子。

然而老娘却是忙惯了的人,一定要张罗为老街坊邻居干点活,众人耐不过她,只好顺了她的意,老娘双眼朦胧:“若不是你们照料,老妇哪里还能活下来,做人就要有良心,你们行行好,就把这都当作一场梦,老妇还是如往常一样。”

罗布头受伤的消息也很快就传到临安,虽然只是小伤,但还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有人还说要调罗布头回京城,反正他本来就是京中的禁军,但也有不少人反对,反正各种意见都有,后来听罗布头的意见。

罗布头留了下来,留在战场上。

“兄弟,别跟老子抢功劳。”这句话在战场上随时可见,宋军的士气往往因为这句话而奋起,杀敌无算。

## ##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