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夜明-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99章 心不死
    栖霞山上栖霞寺;在南京仅次于鸡鸣寺。
    这里每日香火旺盛;今日情形不同;大雄宝殿中一个人也没有。
    从山下到山顶;几十里道路两侧每隔几十步都有兵丁站立;因皇帝明日要来这里上香。
    隆武帝这半年没有体现出大明帝王的存在感;事事配合内阁和晋王。自翟哲过江后;他似乎又恢复了点元气。
    晋王不在南京;皇帝突然召内阁大学士商议国事。
    六位内阁辅臣不敢不从;他们只是因形势所迫;与晋王合作;没有几个人真的动心思妄想改朝换代。
    晋王人虽然离开了南京;但南京城内处处散发着晋王府的气息。
    马士英、陈子龙和堵胤锡等人暗自庆幸;皇帝召见他们后;并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隆武帝只是说:“今日听闻晋王在扬州斩俘祭奠枉死的大明臣民;祭祀本为安抚鬼魂野鬼;奈何又添几千孤魂野鬼;朕心中甚是不忍;想去栖霞寺拜见广空禅师;在佛祖身前上几柱香;为我大明百姓祈福。”
    此言虽然突兀;但很合几位阁臣的心意。皇帝被囚禁在深宫已有一年;某些大学士难得面圣;见隆武帝落寞的模样;连想出城礼佛还要向内阁求情;心中难免戚戚然。
    内阁几位大学士当即表态赞许。
    等离开皇宫;几人才想起来皇宫乃至南京城的城防都掌控在金小鼎手里。
    堵胤锡对马士英道:“晋王不在南京;此事还奈首辅大人出面让金提督行个方便。圣上只是去礼佛;并无过分要求。”
    马士英摇头道:“军令都出自大将军一人之手;金提督统领应天府兵马;我去了也未必好用”
    堵胤锡心有所感;叹道:“内阁之权;不过如此”
    此言一出;几位内阁大学士都默然。
    马士英心中冷笑;堵胤锡这是在寻同道了。从前内阁的权力虽然比现在要大一点;但也强不了多少。没有晋王;皇帝还是现在这般虚弱的模样吗?晋王只是夺走了皇帝的权力;与内阁何于。
    一行人走出皇宫;几人刚才在隆武帝面前答应的于脆;事到临头竟然个个想当缩头乌龟。
    眼看就要分道扬镳;走在第二位的陈子龙突然停下脚步;道:“马阁部;此事说起来也不是大事;天下兵马归大将军府执掌。但按旧制;兵部也有统管兵马的权力;不如请钱尚书先召见金小鼎说明此事;若金小鼎不许;内阁再向晋王发文书。”
    马士英虽是首辅;但明显陈子龙与晋王的关系更加亲密。
    马士英回头;脑中念头转动;道:“陈尚书此言;深得我心”
    兵部尚书钱肃乐当了一年老好人和甩手掌柜;突然被人推上前台。他欲拒绝;见几位内阁大学士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知道无法推辞;长叹一口气;道:“也罢;我就走一遭吧”
    几位内阁大学士都没把皇帝礼佛当做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晋王在南京时;隆武帝也常常去钟山隐居休闲;不过是把钟山换做栖霞山。
    次日;钱肃乐没有在王府召见金小鼎;而是直接去南京提督府拜访。
    晋王通过各种手段执掌了朝政;金小鼎在南京城内权势滔天。但文官的体面一直没破;钱肃乐身为二品内阁大佬;亲自来南京提督府;即使是督察事务;也不合朝礼。
    钱肃乐见到金小鼎;先杂七杂八说些事情;最后才说清楚来意。他当然不会说是他自己的主张;把内阁几位大学士都抬了出来。
    金小鼎疑惑;问:“圣上要上香;鸡鸣寺即可;为何要去栖霞寺?”
    钱肃乐苦笑道:“王爷欲在江北举行祭祀大礼;江南几座名刹的主持都被礼部请到扬州府去了;鸡鸣寺主持不在;栖霞寺主持拒绝了礼部的邀请;尚在寺中。”
    金小鼎一点便透;拒绝礼部邀请的寺庙主持肯定不会巴结晋王;这件事很可能有蹊跷。
    他坚持道:“晋王不在;此事下官无法做主”
    金小鼎不同意;内阁无法调动兵马和侍卫;难道让隆武帝微服去栖霞寺礼佛吗?内阁还没这个胆量。
    钱肃乐劝道:“今日我等见圣上愿望颇为强烈;才主动揽下这件事;如果圣上强行出宫;我等又有什么办法;若执意阻止还坏了朝廷的脸面。不如你率兵马沿途护送;小心戒备;确保圣上出行安全。”
    金小鼎寻思片刻;道:“信使往返南京到扬州大营只需两天;请内阁拟一份文书;下官加急送往江北请示王爷。
    这一来一往;最终还是要请示晋王。
    金小鼎悟性颇高;猜到几位内阁大学士的意思。
    有人不想把这件事送到晋王案头;这是想试探晋王的底限。内阁中人与他们这种晋王身边出身的人不一样;那些人真正的意愿是想让晋王当霍光、伊尹一样的人物;而不希望晋王成为曹操和王莽。
    晋王正站在十字路口;看似要篡逆;又给内阁文臣留了一线希望。而这一线希望;实际是饮鸩止渴;偏偏又让人欲罢不能。
    金小鼎肩负南京城防重任;真正的任务其实就是监视南京城内的皇帝和文臣;他如何敢私自做主。
    钱肃乐无奈;告辞而去。
    内阁很快草拟了一份文书;有几位大学士共同的签名。
    说两日;便两日。
    两日后;金小鼎上报兵部;晋王同意皇帝到栖霞寺上香;内阁诸臣暗自松了口气。
    于是才有了兵丁提前开道;封锁道路。
    隆武帝几年来首次出游;仪仗、武士等甚是寒酸;金小鼎调集五千兵马沿途护送;又有数百侍卫紧紧相随;不让皇帝脱出众人视线。
    隆武帝带了五个心腹小太监随行;其余人在他看来都不可信。
    从山门处的韦陀拜起;一直到大雄宝殿的如来佛祖;隆武帝每一尊佛都不错过;甚是虔诚。广空禅师一路相随引导;从清晨忙碌到午后;才礼拜完毕。
    拜完佛祖;广空又请皇帝到后山饮茶;侍卫不敢阻拦;只能紧紧相随。
    栖霞山毗邻长江;站在山顶见雾锁江面;朦朦胧胧。
    未时过去;空中阴沉;随行侍卫统领李千总催促太监张瑾去皇帝那里提醒要尽早回宫。宫中的开支来源都掌握在这些侍卫手中;皇帝和太监也不敢得罪这些人。
    张瑾到隆武帝身边耳语几句;隆武帝立刻起身与广空禅师告辞;提出从后山下山;返回南京。
    李千总一天小心翼翼;精神紧张;见皇帝准备按时回去;也就不再节外生枝。
    两队侍卫夹住皇帝的銮驾下山。
    后山道路险峻;山下是奔流的长江水。
    走到半山腰时;山道中突然传出一声惨叫;有人高喊:“落水了;有人落水了”
    李千总掉头;看见一个人影从一处峭壁的拐角处落下;像一支张翅的大鸟。
    “张瑾;张瑾落水了”
    隆武帝停下脚步;右手在空中虚挽;脸色苍白。
    侍卫们乱作一团;立刻有人冲上来把皇帝包围在中间;李千总下令:“速速护送陛下回宫”
    也不管隆武帝愿不愿意;一群人几乎是夹着皇帝冲下栖霞山。剩下的四个小太监如惊弓之鸟;被挟裹在内。
    金小鼎率兵马候在山下;李千总下山后不敢隐瞒;立刻向金小鼎禀告此事。
    金小鼎大惊;命兵马在栖霞山附近江道边寻找;又急令南京水师去栖霞山边江水中寻人。
    他指着李千总大发雷霆:“怎么回事;你们几百人;连六七个人也盯不住”
    李千总汗如雨下;道:“末将的眼睛一直盯着陛下;确实不知道张瑾是如何坠下河道的”
    “一定有人在张瑾身边;给我查清楚;张瑾到底是怎么掉下长江的?”
    “遵命”李千总逃一般离去;他不知道脖子上的首级还能寄存多久。
    侍卫的行动效率极高;金小鼎还没喘几口气;李千总又转回来;跪在地上磕头;道:“大人;有人看见张瑾是自己跳下江水的”
    “这就对了”金小鼎喃喃自语;哪有那么巧合的事;“传令;在应天府张贴告示;缉捕张瑾”
    李千总后悔;金小鼎更后悔。
    皇帝的安分守己的过了半年迷惑了许多人。张瑾坠河死不足惜;他担心张瑾带出了什么东西出宫;会给晋王带来麻烦。
    他恨的牙痒痒;一路唾骂回到南京:“内阁那几个瘟神;就知道添麻烦”
    南京城中许多人都在关注皇帝出游;金小鼎还没到南京;几位内阁大学士都已经知道了张瑾落水。几个人都紧闭府门;假装什么也不知道。
    隆武帝身不由己被送回宫中。
    他在弘光元年从凤阳南逃入江南时;曾经游过栖霞山;到过栖霞寺;与广空禅师交好。
    那一片山崖距离江面三丈高;不知道张瑾到底能不能逃出去。
    这次的意外;让他很难再有机会出南京城。
    淮扬的战事胶着;郑氏现在不动手;吴三桂现在不动手;朱家还有机会吗?

第600章 退却
    扬州城下的翟哲不知道南京城内发生的这些事。
    他同意了内阁的提议;答应让隆武帝去栖霞寺礼佛;是因为那张纸上是几位内阁大学士对皇家的脸面。
    天色慢慢放明。
    雨水渐渐停了。
    明军与清兵相距七八里遥遥对峙。
    突然;清虏大队兵马动了;旗帜向北而去。
    “清虏撤兵了”翟哲轻轻舒了一口气;那说明艾陵湖边的战斗已经分出了胜负。
    运河中战船扬帆;七八艘小舟飞速南下;信使上岸后拿令箭在驿站中取马;冲向连绵的营寨。
    “报;艾陵湖大捷”
    翟哲转首对翟天健一笑;笑容中有得意;也有勉励。这就是决胜于千里之外吧
    信使到中军;跪在翟哲马前禀告:“报;艾陵湖大捷;逢将军击溃鳌拜部骑兵;斩首一千八百;俘虏三百”
    能让鳌拜的骑兵损失近半;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也算是给死在庐州府的袁宗第复仇了。
    “很好”
    明军没有追击。
    多尔衮阵脚未乱;以步兵追击骑兵;一不小心便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现成的便宜没占完;翟哲还不想冒险。
    多尔衮要走了;明军借他南下吃掉了满蒙近七千骑兵;翟哲很满意。积小胜为大胜;他挫败了大清摄政王的锐气;下面到了该穷追猛打的阶段。
    他翻身下马;传令:“各营兵马卸甲归营。”
    后日是五月二十日;原有的那些俘虏生病死了不少;刚好有新俘虏的女真人补上。
    明军各部兵马在晨雾中守候了两个多时辰;没有等来出击的指令。兵士卸甲后;仆兵开始准备早餐;他们可是饿着肚子站了那么久。
    扬州城外;炊烟袅袅;与雾气交融;一副和谐景象。
    翟哲回到中军大帐;卸下盔甲;换了一身布袍;下令:“传李志安来见我”
    一刻钟左右;李志安奉命来到中军。他现在才明白晋王昨日不许他夜袭;是因为有人夜袭。
    “参见王爷;恭喜王爷”
    “不过是一场小胜;算不了什么大喜”翟哲摆手;道:“多尔衮北退后;我估计他已经有了放弃扬州的想法;为防夜长梦多;今夜便破了城墙;攻入扬州城。”
    “遵命”
    李志安大喜;一直是见别人吃肉;他喝汤。今日晋王终于给他上正餐了。
    多尔衮匆匆南下;匆匆退走;对扬州守军的影响是致命的。不仅汉人;连少数女真人都存了已被朝廷放弃的想法
    此时破城;正是时候。
    整整一天;矿工们都在地道中布置火药和引线。扬州城下呈现出多日未见的平静景象。博洛怎么也想不明白;多尔衮为何这么轻易的就撤走了。
    艾陵湖畔。
    女真人和战马的尸首都已被收拾了一遍。明军只取首级;不要躯体;河道边布满了无头尸体。
    鳌拜满身泥点;跪在多尔衮马前。
    “鳌拜;出征之前;我是怎么对你说的”多尔衮一如既往的冰冷;他的语气听上去很像是想杀人。
    “是末将之罪;末将不该与逢勤部对攻”
    “你已是第二次输给此人了”
    鳌拜无言可辨。
    “看见了吗?”多尔衮指向四周;道:“他们都是因这场败仗不得不退回去”
    鳌拜心中不服;口中服气。
    “前次你有罪过;后来在庐州府立功;功过相抵。这次;我再留下你的性命”
    鳌拜匍匐自地;道:“多谢王爷”
    多尔衮拨马而走;回头又指向那些无头尸首;道:“这些人都是镶黄旗的精锐;不能让他们暴尸野外”
    “遵命”现在多尔衮说什么鳌拜只怕都能答应;生怕多尔衮借机把他就地正法了。
    昨夜真是一场噩梦。
    明军突然夜袭;用铁炮轰击他的营地。他早有准备;吸收了上次战败的经验;命骑兵以分散队列冲刺逼近明军;想冲破明军的自发火铳的队列。
    然后;便是自发火铳的装填速度与骑兵冲刺速度之间的交锋。空中的细雨让清兵无法使用弓箭;没想到明军的自发鸟铳竟然不受影响。
    镶黄旗的骑兵太过勇猛;学不会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曾经有一刻;他以为自己成功了;有一支骑兵撞入了明军的铳手队列;但是他没想到;那些鸟铳手用戚刀迎战竟然也是那般生猛。
    明军的鸟铳瞄准射击的精准度让人疯狂;也让人着迷。因此他不惜死了十几个人;抢回了一杆可以自发射击的鸟铳。
    “败了便是败了”鳌拜偷眼看多尔衮离去;如释重负。
    摄政王虽然把罪名推给他;但没有追究他战败之罪。
    这是一种平衡。摄政王要压制上三旗;不要激怒上三旗。
    清兵把两千多具尸首装入马车;紧随在大军之后。扬州人对清兵恨之入骨;他们不敢把女真人葬在这里。
    多尔衮命大军一路往北;自己催马到逢勤部兵营外观望。
    艾陵湖边明军的营寨就在那里;明军这次没有客气;见到营外有人窥视;立刻用铁炮招待多尔衮一行人。
    多尔衮拔刀;割破左手拇指;一缕鲜血从伤口渗出。
    “本王立誓;若不能一洗此战的耻辱;便不得好死”
    他性子高傲;没有惩罚鳌拜;因为他无脸惩罚鳌拜。南下以来;他被翟哲耍的团团转;到昨夜进入最**。他竟然要眼睁睁看着鳌拜被击败;不能来支援。
    真是奇耻大辱;他很担心;不知翟哲此举是巧合还是偶然;
    如果翟哲是有意为之;那说明大清的这个对手太可怕了。
    他正在沉思中;侍卫前来禀告:“王爷;鳌拜求见”
    “让他过来”
    鳌拜拿着一杆鸟铳前来;鸟铳被侍卫留在十几步外。
    鳌拜单膝跪地;道:“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