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小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小民-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准备成立个公司,由肖氏兄弟主持,由挖海沙开始,逐步向建筑材料业进军。

海沙是建筑业所必需的建材,但经营这个行业的人却很少。因为当时挖海沙相当艰苦,全都是手工操作,铲沙很吃力,费工又多,沙价又贱,盈利少。而且每逢煤炭船到,挖沙的工人都运煤去了,就找不到工人。

如果使用机械操作挖海沙,再加上用机船代替帆船,不仅效率会大大提高,而且使用的人工少了,便可以组织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挖沙队伍,完全靠此赢利赚钱。

先在某个行业立足,哪怕起初赚得少一点,权当是个学习的过程。等熟悉了运作流程,再加大投资,滚雪球似的发展,这是孟有田的经营理念。从表面上看,挖海沙每立方码三元,盈利很小,但实际上并不积压,资金周转很快,挖出来就差不多等于是现钱,在香港重建的时候,销路不是问题。

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却比别人更有资本,更先行一步,这就是孟有田的优势所在。要是这样还赚不到钱,那他不如跳进海里淹死得了。

个人的价值,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衡量的标准也是不同。追求财富,追求个人的幸福,孟有田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至于国内要爆发的战争,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罢了,他对此并没有当初抵御外侮的激动和热情。

以后我会以巨大的财富贡献祖国,为民造福。孟有田的脑海里每每浮起这个念头,又有些嗤笑,何必用什么高尚的目的来安慰自己,自欺欺人。如果真成了大富翁,做慈善当然是应有之意,用钱买名声,古今中外都不乏其人啊!

随着时间的流逝,孟有田越有越融入现在的角色,一个追求财富,要创业成为大富豪的年轻人。是的,他现在不过二十五六岁,说起来并不算大,三十而立,他对五年后的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

二战刚刚结束,欧洲国家饱受蹂躏,医治创伤还需要时间。而美国佬大发战争财,赚得是钵满盆满,而且取代了欧洲国家,成为了新兴消费品的风向标。要想赚大钱,还得从美国佬口袋里掏。

在知识界看来,美国五十年代那几年枯燥无味,苟安自得,乃是无节制的纵情物质享受的时代,整个社会是离心离德,随俗从流,个性混灭,精神空虚;到处充满无聊的厌烦情绪和低趣味的祖鄙行为。

照那些人的看法,那是一个一无可取的时代,这时个人地位的标志是高级职员专用厕所的钥匙;大丈夫气概的标志是参加“美身刮脸香水俱乐部”。比排场,无外乎是家里有没有好的松木家俱,经济生活的标志则是能否照“阁下应即买车”这条来办事。

正因为是这样,成为暴发户的美国佬对于新发明和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便尤其惊人。那些千百万醉心于招摇曳音乐的一代男女发觉生活已经变得更安逸,更好过,更方便,更有趣了——一句话,更有些过头了。同时,他们对大萧条时代也记忆淡薄,以喜惧交集的心情认识到:“那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大萧条时期幸存的人,才一领略新繁荣的滋味,就又变得不合时宜了。须知经济繁荣曾是此辈青年时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他的理财本能是怯懦保守的;如果他能积蓄一百元,他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可是节俭已经突然变得不时兴了。战后成年的美国人,对于拮据岁月毫无体会,往往把到手的每一分钱,连同今后很长时期也挣不到的收入全数花光了事,“大手大脚”成了恭维人的话。

所以,孟有田把服装业的发展瞄准了美国,但他还缺欠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在美国方面缺乏一个代理人,缺乏让美国佬看到新服装的一个窗口。

……

第九章 过年

商业上的成功,并不只是资金的积累,还有人脉的延伸,人才的招揽。孟有田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得静下心来,抛开急于求成,一夜暴富的想法,一步一步慢慢来。

好在服装厂有获利,杂货店有收益,挖沙公司也顺利运作起来,如果按照当时的生活水准衡量,孟有田已经算是个中产阶级。

更令他感到宽心的是家人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生活,不用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地在田中劳作,听不到鸡鸣叫起、夜间犬吠,没有油灯的异味和昏暗,看到的是电灯的明亮……甚至连有田娘的抱怨也在慢慢减少,尽管她还是个闲不住的老妇人。

“小丫,二丫,臭蛋儿。”紫鹃一进屋,便一连声地唤着三个孩子的名字,晃着手里的玩具,笑得开心,“快来看,看二娘给你们买什么回来了?”

“娃娃,布娃娃。”小丫最先冲上来,抢过两个布娃娃玩具,对那把带鞘木刀不屑一顾。

“我,我的。”二丫扁着嘴凑过来,可怜巴巴地看着姐姐。

“这个娃娃好看,给你的。”小丫飞快地选好了自己喜欢的,把另一个娃娃塞给了二丫,二丫的智商明显还没有姐姐高,听说这个好看,立刻破涕为笑,抱在怀里稀罕起来。

臭蛋儿同样对女孩子的玩具不感兴趣,搬到香港后却还对家里的那两条大狗念念不忘,而带鞘木刀对男孩子颇具吸引力,拿过来耍个不停。

“又花钱哇!”有田娘看孙子孙女们嘻嘻哈哈玩得高兴,心中也喜悦,但作为老辈人,还是要教训一二,“那个布娃娃,看好样子买来布俺也能做,要木头刀,就让老元找块木头削巴削巴嘛!”

“娘,哪能让您动手呢!”紫鹃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陪着笑说道:“花不了几个钱,年前服装厂接了个大单子,今儿结账了,赚了不少钱呢!”

“赚了钱好好攒着,谁知道啥时候有个马高蹬短的。”有田娘又说了一句,便摆了摆手,说道:“去吧,有田在厨房教阿秀做菜呢,你要不累的话也学一学。唉,天天吃炒菜,以前有个馒头哪还用就菜呀!”

紫鹃却不急着走,给老太太拿捏了会儿肩膀,才打了声招呼,转身走了出去。

新到一地,饮食习惯也是必须重新适应的,香港人多以米为主食,但也不是没有白面。但菜肴却与原来生活的地方大相径庭,初来时可没让阿秀伤脑筋。而孟有田虽然不是厨师出身,但他前世可没少吃各地的美食,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再说他可以照着菜谱依葫芦画瓢。这几个月来,家常便饭阿秀也能做得来,只是今天这日子,却是需要孟有田上手了。

“白灼虾,这个简单。”孟有田刚刚蒸好了螃蟹,翻了半天菜谱,找了个最容易的做法,“嗯,这上面写着呢,锅内放入清水,加姜片、香葱、料酒后烧开,再把虾放进去煮一两分钟捞出,准备好醮料就行了。”

阿秀听完便操作,其实谁也不笨,只不过是见识面窄,再加上缺少文化,才使人显得发呆。跟了孟有田以后,阿秀也知道自身的弱势,几年下来已经偷偷认识了不少字,而在涉及到家务方面,她掌握起来比别人更快。

这边上锅做着,那边孟有田已经开始照着菜谱兑醮料,姜末、香葱、熟油、生抽……又不是在饭店,弄得差不多就行。

“三哥,四哥两家今晚不过来了吧?”阿秀一边忙活着,一边开口问道。

“交通不方便,晚上就要住在咱家,三哥四哥恐怕也觉得不好。”孟有田不太确定地说道:“倒是告诉他们了,可我想多半不会来。”

由驳运到挖海沙,肖氏兄弟在稍有积蓄后便离开孟有田家独立居住,孟有田为此借了一些钱给他们,并为他们选择了柴湾的一处房子。那时,柴湾还是个偏僻的地方,但人口不多,卫生条件比难民会聚的筲箕湾要好,而且方便停靠船只。对此,肖氏兄弟也并无不满,有了自己的住所,自己的家,可算去了一块心病。

已经是一九四六年二月了,这是孟有田一家到香港后的第一个春节,忙忙活活了小半年,孟有田想和家人好好过个年。在陌生的地方站住了脚,也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华灯初上,两张饭桌拼了起来,菜肴不断被摆上,孩子们拿着新玩具围着桌子嬉戏打闹,不时偷偷拿块吃的飞快塞进嘴里。柳无双、肖广和、瞎老元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不时发出畅快的笑声。

柳凤、小嫚围着有田娘,在房间的另一角,听着收音机的节目,低声谈笑着,不时抬头斥打几句三个顽童。

那个时候香港有中英文两个电台广播,听众需每年交纳四港元收音机牌照费。一九三八年即发出牌照八千多个,战争中有所缩减,战后恢复播出后,到一九四六年收音机牌照突破了一万。以当时的香港人口计算,不到百人就有一台收音机,普及率远远超过大陆地区。

孟有田并不是大手大脚之辈,但也没有谁更重视信息的搜集,收音机、报纸目前是他获取商业信息的主要途径,这笔钱他是无论如何不会省的。

“开饭喽!”孟有田拿着两瓶酒走了进来,招呼着老人先入座,然后小辈才依次坐下。

“今儿过年,咱们也别那么多的规矩,图的就是个高兴。”柳无双不改豪爽的本性,端着酒杯说道:“说起来呢,孟小子是个有本事儿的,到哪都能踢腾得开,这小半年可没少辛苦。”

“是啊,能弄成现在这样儿——”肖广和手指着桌子转了一圈,赞赏道:“不容易啊!”

瞎老元没说什么,但脸上的笑意及看着孟有田的眼神却说明了一切。

“小子就是瞎折腾,您们别夸了,看以后,看以后的。”孟有田呵呵笑着,双手举杯相敬,“过年了,小子祝您们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

第十章 灵光闪现

带着微醺的醉意半躺在椅子里,孟有田惬意无比地喝着茶水。柳无双等老哥们还没喝够,还在饭厅边吃边聊。而身旁,几个媳妇陪着婆婆在玩以前老家的那种斗纸牌。欢乐的节日里,连阿秀也上阵哄婆婆开心。有田娘面前已经堆了不少零钱,眉开眼笑地和几个儿媳说笑着。

小嫚逗着孩子们耍了一会儿,此时坐在了孟有田旁边,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拉了拉孟有田的手,冲着他挤眼睛。

嗯,嗯!孟有田直摇头,平常没人的时候被你吃几下豆腐也就算了,今儿人都在,你出啥妖蛾子?

小嫚表情很丰富,一会儿冲孟有田比划出两个手指,一会儿又比划出三个手指。意思是说二十了,过了三年了,也搬到新地方了,咋就说话不算数呢?

孟有田苦笑转头,半闭着眼睛装困,这个时候装傻或许是最好的办法。大腿上蓦然传来疼痛,小嫚气不过扭了他一把,孟有田咧了咧嘴,忍了。

“小姨,我的娃娃比姐姐的好看,对不?”二丫很是时候地凑了过来,使孟有田暂时摆脱了继续遭受折磨,他装作要看热闹的样子,起身要溜,还没等站直身子,腰带上被猛力一拉,吭哧一声又坐了回去。

“娃娃不错,可没二丫长得好看,二丫才叫漂亮呢!”小嫚若无其事地把布娃娃端详了几下,又塞到孟有田手里,坏笑道:“姐夫,你看,这娃娃挺好玩儿的。”

孟有田随便看了一眼,手上胡乱捏了捏,敷衍着点头,说道:“好玩儿,挺好玩儿。”

“要是眼睛会动就更好了,布娃娃不睡觉的吗?”小嫚没话找话,使劲缠着孟有田。

“布娃娃睡个什么觉啊?”阿秀在桌上头也不回,笑着插嘴道:“就是哄孩子玩儿的。”

“娃娃也睡觉,晚上会我一起睡。”二丫不太喜欢别人贬低她的新玩具,嘟着嘴说道:“她很乖的,等我睡了她才睡。”

“对,娃娃很乖,和二丫一样乖。”孟有田把小女儿抱到腿上,对孩子的天真感到羡慕,可也开始比较认真地端详摆弄着布娃娃。

布娃娃做得并不十分精细,特别是衣服,一点也没有美感。只是塑料压制的脸庞还算可以,孟有田开始还挑剔摆弄,可后来他的眉头慢慢皱了起来,思路开始顺着这个简陋的布娃娃延伸,扩展。

“我能做得更好看,不如把娃娃拆了,只要那张脸就行。”小嫚象是低语般地凑到孟有田耳旁说话,却作怪似的吹气,弄得孟有田痒得直躲。

“别,这可是丫头们的宝贝。”孟有田捏了捏布娃娃的脸,若有所思地说道:“要好看的也不是不行,这也是一条生财之路,或许还能把服装厂带起来。”

“少瞎扯,一个布娃娃还能赚大钱?”小嫚翻了翻眼睛,说道:“人家可是闲着呢,天天坐在杂货铺里没意思。姐夫,你也给我弄个营生干,就算是给我姐的。你看哈,鹃姐有服装厂,凤姐有三哥四哥弄的挖沙公司,赚的多少不去说它,可现在就我姐啥也没有。”

“着什么急,这不得慢慢来吗!”孟有田不在意地解释道:“紫鹃和阿凤赚的钱,不也都是咱家的吗,谁也不许独吞。”

“那不一样。”小嫚趁机象撒娇似的揽住了孟有田的胳膊,央求道:“姐夫,好姐夫,你就好好动动脑袋瓜儿,给我弄个营生干呗!”

“小嫚,别央磨你姐夫。”阿秀有些不好意思,赶忙斥责。

“小嫚要真闲得慌,就到服装厂帮我好了。”紫鹃在一旁解劝道:“三哥他们的挖沙公司可不是女孩家能去的。”

“自己找累受。”柳凤轻轻摇了摇头,专注于手中的纸牌,“有田,你就给小嫚想个法子,挺大个姑娘了,成天呆在家里也不好。出去多接触些人,也不是什么坏事。”

柳凤话中的意思,大家心中都明白,二十岁的大姑娘,早就该给找婆家了。以前或许是因为全家要迁移,少一点麻烦也未尝不可。可现在诸事已定,创业发展也还顺遂,这件事情自然要开始进行了。

小嫚轻轻吐了下舌头,冲孟有田扬了扬眉毛,有二丫挡着,姑娘把孟有田的胳膊搂得更紧,紧贴在饱满的胸脯上。

“好,这件事情我已经有点眉目了。”孟有田抽了抽胳膊,没成功,倒象是故意蹭磨,吃人家豆腐似的,只好咧了咧嘴,继续沉思。

或许是脑子里成功创业的事例太多,战后的繁荣使赚钱的机会比比皆是,弄得孟有田有些难以取舍。此时,拿着手里的布娃娃,他突然发现还有一条快捷而廉价的发财之路。

剽窃不可耻,因为这是穿越者的专利,只要时间上来得及,让本来能轻松赚到的钱从手中滑落,而归于别人,这才是耻辱。虽然并不是要剽窃所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